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0~2005年海盐县肠出血性O157:H7大肠埃希菌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海盐县肠出血性O157:H7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流行情况。方法:采取肠道门诊病人肛拭样和动物宿主粪便,采用免疫磁珠分离和大肠杆菌O15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以及特定培养基分离鉴定技术检测O157:H7大肠埃希菌。结果:从1例腹泻患者的大便中检了了1株O157:H7大肠埃希菌,不产生类志贺毒素;从动物粪便中检出7株O157大肠埃希菌。结论:海盐地区人群中感染率较低,且为非产毒株;猪、鸡是我地区O157:H7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贮存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E.coli O157大肠埃希菌携带Stx2及Stx2vha情况。方法:采用从山东省5个监测点腹泻病人和家禽、家畜等粪便标本中分离的O157大肠埃希菌,用PCR方法检测特异性志贺毒素2及其变种毒素;提取菌株的染色体DNA进行限制性内切酶PstI消化,使用slt2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菌株毒素的变化情况。结果:从腹泻病人、家禽家畜等粪便标本分离的O157大肠埃希菌PCR检测STL2(c,d)阳性的9株,用slt2探针杂交方法检测有4株为Stx2vha阳性,其中1株杂交带型不同于其他菌株,是否为新的毒素变种需进一步研究。结论:山东省从腹泻病人和外环境分离的O157大肠埃希菌存在志贺毒素Ⅱ变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嵌合荧光法(SYBR Green I)实时网状分枝扩增(RAM)检测技术.方法将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靶基因递比稀释确定SYBR Green I实时RAM的灵敏度,并进一步检测临床分离的菌株.结果SYBR Green I实时网状分枝扩增技术最低能检测10个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检测信号出现的时间与靶基因的浓度成正比,临床分离3株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为阳性,而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阴性.结论SYBR Green I实时RAM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实时、环保的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新核酸扩增技术.  相似文献   

4.
睢县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三年的监测,发现E.coli 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分布特征、临床特点、家畜、家禽的带菌状况及外环境污染程度。方法用O157特异性筛查方法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应用分子生学、微生物学、生化学技术进行病人、家畜、家禽的病原学分离、培养、毒素因子测定。结果2000年—2002年从2541份标本中检出E.coli O157:H7199株,其中76株具有毒素基因;显示有5个毒素因子组合型。结论E.coli O157:H7是引起发病的主要致病菌,发病率的高低与家畜家禽的带菌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东台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感染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掌握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在东台市家禽、家畜中的带菌,腹泻病人中的感染和自来水厂水源水中的污染情况.方法2000-2002年,分别在流行季节采集家禽、家畜和腹泻病人粪便及自来水厂水源水,应用免疫磁珠浓集、山梨醇麦康凯平板分离、生化和血清学反应进行鉴定.结果3年间东台市采集的6种动物粪便有4种中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其阳性率牛为11.32%、羊为10.58%、猪为9.35%、鸡为7.73%.腹泻病人的阳性率为1.57%.采集的178份自来水厂水源水、60只苍蝇标本中均未分离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3株自动物粪便分离株具有至少2种混合型毒力基因.75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对15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的耐药率.结论东台市家禽、家畜和腹泻病人中存在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感染,且存在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6.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O157:H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致病菌。自1982年美国首次暴发O157:H7感染性腹泻以来,世界各地陆续有疫情出现。1999年我国许多地区发生O157:H7感染性腹泻暴发,O157:H7感染性腹泻已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以前云南省虽未发现O157:H7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病例,但从市售蔬菜、猪、鸡、鱼内脏及牛粪中都曾经分离到OO157:H7,为了解云南省人、动物O157:H7带菌状况,动态观察O157:H7,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依据,于每年8~10月份开展O157:H7监测,现将2004—2007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肠埃希菌O157∶H7携带stx2::IS1203v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携带志贺毒素基因变异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志贺毒素基因,使用核苷酸序列测定判断是否存在志贺毒素的新变种,用HeLa细胞毒性实验研究其细胞毒性的变化。结果1992—2002年中国部分地区分离到的289株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O157:H7中有3株菌携带的志贺毒素2(stx2)基因有1.3kb的插入序列(IS)插入,且这段IS和IS1203变种(IS1203 variant,IS1203v)有100%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IS1203v插入到3株大肠埃希菌O157:H7 stx2基因的位置及开放性读码框(ORF)方向有所不同。除此之外,3株菌原有的stx2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且为Stx2原型毒素。和Stx2原型毒素相比,这3株携带stx2::IS1203v基因的菌株对HeLa细胞的毒性明显降低。结论分离到IS1203v插入stx2基因的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IS1203v的插入可导致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来源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标本中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的分布特征。方法采集动物粪便、肉类食品和排污口污泥样品,常规分离大肠埃希菌,血清学分型,PCR鉴定产志贺样毒素(stx1,stx2)菌株。结果293份标本中鉴定出8株STEC,1株为产志贺毒素O157:H7型,2株为不产志贺毒素O157:H7型,5株为产志贺毒素非O157:H7型。结论STEC存在于不同来源的标本中,菌株表型与毒力因子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自浙江省杭州市腹泻婴儿中分离的1株大肠埃希菌O157:H7(HZI-11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ATB1525细菌半动化生化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应用0157特异性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H7特异性抗血清试管凝集试验、以及PCR检测O抗原特异性rfbE基因和H7特异性fliC基因,进行菌株血清型的鉴定。应用多重Real-time PCR和常规PCR检测stx1、stx2、hly和eae毒力基因。对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并与国内代表菌株进行比较。ATB1525药敏检测仪和纸片法检测菌株的抗药性。结果:细菌生化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山梨醇阴性。血清型为O157:H7。毒力基因stx2、hly和eae均阳性,stx1阴性。PFGE谱带同江苏分离O157:H7菌株几乎完全相同,带型的相似度为97%。结论:该菌株为浙江省首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O157:H7。与国内近年在江苏等地流行的STEC O157:H7菌株密切相关。STEC O157:H7已开始对浙江地区的人民健康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2002~2003年大肠埃希菌O157:H7监测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肠埃希菌O157:H7在腹泻病人中的检出情况和宿主动物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根据广覆盖的原则,选择8家大型综合医院作为O157:H7监测点,监测腹泻病人的带菌情况;其中2家医院的肾病内科监测可疑肾衰病人,选择3家养殖场,采集猪、奶牛、鸡的粪便标本,采集生猪肉、奶制品等,用mEC培养基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用“金卡”作初筛,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8家监测点共监测腹泻病人858例,肾病内科肾衰病人6例,未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H7或O157:H^-;3个宿主动物监测点共采集奶牛、猪、鸡的粪便标本318份,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H^- 8株,带菌率为252%,其中猪的带菌率最高为5.88%,奶牛为1.96%,鸡未检出;食品类生猪肉中检出1株O157:H^-,检出率为1.00%;对9株菌株进行O抗原PCR和H抗原PCR鉴定,O抗原均为阳性,H抗原为阴性;单克隆血清抗体6株阳性;并进行毒力基因鉴定,均为阴性。结论武汉市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O157:H7病人,猪和奶牛是主要宿主,其带菌率没有明显差异,生猪带菌率有明显的上升,且从生猪肉中检出1株O157:H^-,尚未检出带病毒基因的菌株;而武汉市居民以食用猪肉为主,值得密切关注。提示加强宿主动物和食品大肠埃希菌O157:H7监测,特别是生猪的监测,结合腹泻病人的监测,对控制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00~2002年分离的351株与产志贺毒素大肠菌(STEC)感染有关的菌株,了解不同来源标本各种毒素基因携带模式。方法 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所有菌株志贺毒素(stx1和stx2、hlyA、eaeA、rfbO111和rfbO157基因。结果 351株待检菌株分为枸橼酸杆菌、O157:H7大肠杆菌、rfbO157基因阳性不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和rfbO157基因阴性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4种不同类型。4种类型菌株具有6种rebO157、stx2、stx1基因模式。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菌株主要源自波尔山羊、普通本地羊和病人,其它家畜家禽中有不同程度感染STEC。结论 河南省存在STEC的感染.主要以O157:H7大肠杆菌为主,但也存在其它非O157的STEC。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O157大肠杆菌调查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探索O157大肠杆菌在福建省人兽及食物中的存在情况,并了解这些检出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1997~1998年选莆田、福州等地检查腹泻患粪便、畜食粪便标本及肉类标本2725份,以血清学方法检测O157大肠杆菌。结果 先从猪、鸽、牛、鸡、鸭等动物及腹泻中检出76株O157大肠杆菌。据血清学及动力试验结果分类,33株O157:H7,21株O157:NM,22株O157:H?,其中以猪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人的感染、食品污染以及动物和媒介昆虫带菌情况。方法在流行季节采集腹泻患者、动物粪便以及各类食品、苍蝇等样本,MEC肉汤增菌后,用特异性免疫磁珠集菌,以科玛嘉显色平板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000-2009年,共检测样本12 292份,检出EHEC O157∶H7 19株,总检出率为0.15%。其中4种宿主动物粪便样本中检出18株,检出率分别为羊2.14%、牛1.29%、猪0.45%、鸭0.19%;食品中从生猪肉中检出1株,检出率0.17%;腹泻患者和苍蝇样本中均未检出。经毒力基因检测,其中16株stx2+hly+eaeA阳性,1株hly+eaeA阳性,其余2株不带毒力基因,带毒率89.47%。结论浙江省衢州市部分动物中产毒的EHEC O157∶H7带菌率较高,表明该地区存在暴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综合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徐州市丰县和铜山县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引起的出血性结肠炎(HC)在腹泻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以及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 使用EHECO157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筛选粪便标本,阳性者使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病原菌。对经过细菌学证实的EHECO157:H7引起的HC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的观察和生化检验指标分析。结果 2000年5月份,丰县由EHECO157:H7引起的HC占腹泻病患者0.98%,6月份铜山县的HC患者占腹泻病患者5.89%。在出现腹泻病症状的同时,18.5%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出现异常,表现为尿蛋白,血清肌苷或血尿素氮等指标的升高,在27例HC患者中,有14和13例分别分离到不产生志贺毒素和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7:H7菌株,根据分离菌株是否产生志贺毒素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尿蛋白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13和1/14,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13和3/14,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意义。提示分离到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7:H7菌株的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此次调查证实了EHECO157:H7感染所引起的HC在整个腹泻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感染产生志贺毒素EHECO157:H7菌株的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要比不产生志贺毒素的大,还证实了在该菌感染的初期,患者的肾功能就已经出现了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1999~2000年江苏省淮北部分地区发生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病例的病因与流行特点。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999年共在9个县(区)报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病例95例,死亡83例,病死率87.37%。6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男女之比为1:1.44,年龄以50岁以上为主,占88.42%。2000年发生38例,死亡34例,病死率89.47%。引起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不饮自来水、吃剩饭菜、厨房卫生差、生食瓜果和饭前便后不洗手。从2例重症患者及3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到O157:H7;宿主动物O157:H7携带率为9.62%(170/1767),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达99.41%(169/170)。从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菌株与家禽家畜分离的菌株属同一克隆群。结论 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由O157:H7引起的爆发疫情,其发生与宿主动物带菌率高且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高有密切关系,引起疫情的具体传播途径复杂多样,主要的感染危险因素与个人卫生、家庭卫生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河北省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分布状况及菌株的毒力研究。方法:运用免疫磁珠富集进行分离培养,并用PCR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共采集食品530份,检出O157:H7大肠杆菌5株,总检出率为0.9%。其中,以生牛、羊肉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7%和4.4%。5株O157:H7菌株中,4株带有SLT2、eae和H ly 3种毒力基因,1株带有SLT1、SLT2、eae和H ly 4种毒力基因。结论:掌握食品中O157:H7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对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Agricultural fairs exhibiting livestock are increasingly implicated in human Shiga-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STEC O157:H7) outbreaks. To estimate livestock STEC O157:H7 prevalence at US fairs, we collected 2,919 fecal specimens at 29 county fairs in 2 states and at 3 state fairs in 2002. Fly pools were also collected. STEC O157:H7 was isolated from livestock at 31 (96.9%) of 32 fairs, including 11.4% of 1,407 cattle, 1.2% of 1,102 swine, 3.6% of 364 sheep and goats, and 5.2% of 154 fly pools. Cattle, swine, and flies at some fairs shared indistinguishable STEC O157:H7 isolate subtypes. In 2003, a total of 689 ambient environment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20 fairgrounds 10-11 months after 2002 livestock sampling while fairgrounds were livestock-free. Four beef barn environmental samples at 3 fairgrounds yielded STEC O157:H7.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STEC O157 is common and transmissible among livestock displayed at agricultural fairs and persists in the environment after the fair.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市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呼市居民主要的消费食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污染调查,从而掌握该菌对食品的污染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超市、农贸市场、酒店、食品店出售的食品共计15种307份,采用国标法进行检测.结果 349份食品中,检测出2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检出率为0.57%.其中生畜肉检出1株,检出率1.32%;米粉、盒饭类食品检出1株,检出率3.57%;其余食品均未检出.结论 生畜肉,米粉、盒饭类食品中均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提示存在发生食源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病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7年浙江省衢州地区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在动物中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PFGE分型及毒力基因携带状况。方法:按全国O157:H7监测方案于5~10月份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在衢州地区采集各种动物粪便/肛拭,用免疫磁珠富集后进行O157:H7分离培养、鉴定,可疑菌株以PCR法检测O、H抗原及志贺样毒素(SLT1和SLT2)、粘附抹平因子(eaeA)及溶血素(hly)4种毒力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选择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分离所得菌株的耐药状况。结果:共监测动物粪便标本300份,分离得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16株,分离率为5.33%。16株O157:H7菌株,毒力基因Hly、eaeA、SLT2均阳性,SLT1均阴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显示,16株O157:H7菌株可分2个PFGE基因型,型间差异较小。耐药性分析显示这些菌株对红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达100.0%,对其他受试抗生素均敏感。结论:该地区动物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带菌率较高,所分离菌株主要携带SLT2基因,因此推测该地区存在发生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暴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需增加对动物源性O157:H7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20.
大肠埃希菌O157:H7分离鉴定过程中赫尔曼埃希菌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鉴别大肠埃希菌O157:H7和赫尔曼埃希菌。方法:观察菌株在山梨醇麦康凯,营养琼脂及Chromagar O157培养基上菌落形态。生化试验检测菌株的生化特性,血清凝集试验检测菌株的O157和H7抗原,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O157和H7特异性基因。结果: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5株赫尔曼埃希菌均产黄色色素,2株O157:H7菌不产色素;在Chromagar O157培养基上,2株O157:H7菌株呈紫红色,2株赫尔曼埃希菌株呈蓝色,其余3株赫尔曼埃希菌株呈黄绿色。O157:H7菌株KCN试验均为阴性,而赫尔曼埃希菌阳性。O157和H7抗血清坡片凝集试验,7析均为强凝集。O157:H7菌株与O157单克隆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均为强凝集,而赫尔曼埃希菌均不凝集。O157:H7菌株O157和H7特异性基因均为阳性,赫尔曼埃希菌均为阴性。结论:赫尔曼埃希菌与O157多克隆抗血清有交叉反应,但单克隆抗血清能区分O157:H7和赫尔曼埃希菌。KCN试验和特异性基因检测亦能鉴别这两种菌。在营养琼脂和Chromagar O157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成也有助于两菌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