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连续腰麻导管针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晓雄 《当代医学》2000,6(7):19-21
本文介绍新型连续 “腰麻导管针”技术的结构、操作、优点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微量吗啡Spinocath导管连续腰麻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微量吗啡Spinocath导管连续腰麻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组(Ⅰ组)与对照组(Ⅱ组)各15例初产妇,Ⅰ组于宫口开至2~3 cm时,注入吗啡0.1 mg。于第二产程开始时注入吗啡0.05mg+布比卡因1 mg,均在改平卧位后,调节痛觉上界平面为T_9。观察记录Ⅰ组产妇在给药后30min内呼吸循环变化及两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催产素的使用、产程进展、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分娩镇痛的并发症;Ⅱ组为对照组,未做任何镇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组对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第三产程时间均无明显影响,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略有延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痛显著减轻(P〈0.05),对运动神经无影响(P〉0.05),产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微量吗啡Spino—cath导管连续腰麻用于分娩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无阻滞,对新生儿及产程无明显影响,但其恶心呕吐发生率增加,且费用略显昂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接将25G腰麻针用于腰麻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择期拟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随机分为3组(n=100),A组:普通22G斜面式穿刺针;B组:硬膜外和腰椎联合麻醉穿刺针;C组则直接用套件中的25G细腰穿针进行腰穿。术毕等麻醉平面消散至T10以下后送回病房。交待平卧24h。术后随访3d1,个月后电话随访,记录麻醉消散时间,有无头痛及腰痛、下肢痛或感觉异常。结果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各组患者腰穿穿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麻醉医生操作熟练程度有关。术后随访:各组间患者麻醉消退时间无差异;头痛发生率以A组最高,腰痛发生率以B组最高,下肢痛或感觉异常以A组为高,而C组未见发生。结论虽然25G腰麻针单独用于腰椎穿刺的技术操作较困难,但术后无腰痛及无头痛的发生,并发症少,麻醉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25G腰麻针直接用于腰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接将25G腰麻针用于腰麻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择期拟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3组(n=100) ,A组:普通22G斜面式穿刺针;B组:硬膜外和腰椎联合麻醉穿刺针 ;C组则直接用套件中的25G细腰穿针进行腰穿.术毕等麻醉平面消散至T10以下后送回病房.交待平卧24h.术后随访3d,1月后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9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8例,给予参考组患者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动脉氧分压、心率变化及手术前、后血清钠离子、钾离子及氯离子的变化。结果:麻醉10分钟后,2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压及心率相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P>0.05),参考组出现明显变化(P<0.05),2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血清钠离子、钾离子及氯离子变化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运用,起效快且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100例患者作为对象.方法:笔者用连续腰麻和单次腰麻100例,观察临床反应及效果.结果不良反应:本组术后轻微头痛7例,占总腰麻的14%.单次腰麻后头痛2例,占总腰麻并发症的4%.连续腰麻用于临床病人效果较满意.术后头痛发生率比单次腰麻高.麻醉不受如何手术时间限制,按时间追加局麻用药剂量,手术时间最长为8小时30分.推药宜慢,一次给药剂量可维持镇痛时间4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7.
王琼  陈晓菲  孙晓雄 《北京医学》2003,25(6):379-381
目的 探讨导管针(spinocath)法连续腰麻的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术后并发症,并与目前广泛应用的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进行比较。方法40例择期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连续腰麻(CSA)或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记录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药的用量,麻醉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术后2d随访,记录有无术后并发症。结果CSA组有2例腰穿失败,改为硬膜外麻醉。两组麻醉操作时间相似[(12±2.0)vs(14.2±3.5)min]。麻醉完善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15±2.1)vs(19±10.0)min],CSA组局麻药用量为(18±6.2)mg,CSEA组局麻药用量平均为(12.5±1.2)mg,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最高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程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SEA组低血压的发生率高(3/20 vs 0/18),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导管针法连续腰麻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相似,用于骨科下肢手术麻醉效果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观察两种精细腰麻针的使用。4O例腰麻穿刺随机选用25G Spinocan针和26GAtraucan针,结果全部穿刺成功,无穿刺并发症发生。体会到两种精细腰麻针的使用均方便容易,同时强调正确使用引导针和通过透明针尾观察脑脊液流出。  相似文献   

9.
康忠华 《中外医疗》2009,28(22):20-21
目的观察经Spinocath导管行连续腰麻(CSA)应用于下腹部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并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相比较。方法选60例ASAI-II级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30)于L2~3间隙穿刺置入24G Spinocath连续腰麻导管,分次小量注入局麻药。B组(n=30)按常规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术中HR,MAP,SpO2的变化,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同种手术所发生的平均麻醉费用。结果所有A组患者HR、MAP、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生命体征较平稳。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平均麻醉费用低;B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较大,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平均麻醉费用高。结论下腹部手术中,采用Spinocath导管行连续腰麻,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腰麻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应用中的有效性。方法90例因妇科恶性肿瘤实施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并盆腔淋巴清扫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连续硬膜外组(EA组,n=30)、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n=30)、连续腰麻组(CSA组,n=30)。EA组于L1~2硬膜外间隙,分次注入0.5%罗哌卡因共计15ml;CSEA组于L3~4间隙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3 ml,术中硬外腔追加0.5%罗哌卡因;CSA组采用Spinocath导管针,于L3~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2 cm,注入0.5%罗哌卡因2 ml,视阻滞平面追加0.5%罗哌卡因每次0.5ml。比较3组的阻滞平面、镇痛效果、肌松程度,循环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以上3组在麻醉阻滞平面、镇痛效果、肌松程度,循环变化情况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腰麻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肌松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能满足妇科肿瘤根治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14例布比卡因脊麻病人,观测各阻滞平面与麻醉作用时间的关系.结果:从尾神经向上计数的脊神经对序数与阻滞平面的麻醉作用时间呈高度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8.669-0.394X。(r=-0.9987.P<0.01)。提示:布比卡因脊麻病人的脊神经对序数与麻醉作用时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观测了210例剖腹产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简称持硬)病人的脊柱长度、腹围同用药量的关系。结果显示:(1)脊柱越长,用药量就越大,呈一定的显著正相关(r=0.24,y=0.015×+1.46);(2)腹围的大小同用药量间几无相关.本组确诊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11例,发病率为5.2%,并对其发生原因及预防办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静脉输主异丙酚与吸入异氟醚用于颅内手术后期麻醉时病人应激及苏醒过程的差异;方法:择期颅内手术38例,随机分成异氟醚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每组各19例。当手术开始缝合硬脑膜时停用一切静脉麻醉药,A组继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停用吸入麻醉药,加用异丙酚维持麻醉。两组病人均监测围术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记录术后拔管时间,并统计苏醒时的副反应及使用拮抗药的情况;结果:A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且A组使用拮抗药的剂量明显大于B组;A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5分钟的心率明显高于B组,A组拔管时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A组苏醒时的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异丙酚用于颅内手术麻醉,既能维持麻醉平稳,同时术后又能迅速、完全苏醒,苏醒时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双腰穿针法治疗陈旧性泪小管断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双腰穿针法治疗陈旧性泪小管断离14例。方法是第1根腰穿针经上泪小点泪道探通,并以其为支撑行泪总管或泪囊切开术。第2根腰穿针经下泪小管、泪总管或泪囊切口泪道探通的同时退出第1根腰穿针,泪道冲洗挂线,逆行硅胶棒置入,下泪小管与泪总管或泪囊吻合。14例中除1例泪小点撕裂轻微溢泪外,均一次治愈,提示该术式操作及术后处理简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胚胎脑组织移植术,观察胚胎大鼠脊髓组织在同种成年鼠损伤脊髓内存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将孕 13~16d 的胚胎大鼠脊髓组织移植入成年鼠脊髓 T11 L1 背外侧组织创伤后 3~5d 的腔隙内,胚胎脊髓组织能在宿主鼠脊髓内存活,并生长发育成为成熟鼠脊髓组织构筑。移植组织存活率为 50% 。胚胎鼠脊髓移植组织的存活受宿主脊髓损伤程度、供体胚龄、移植时间和部位、移植组织营养及供血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组10例,男4例,女8例,年龄20——54岁,均在连硬麻醉下行剖腹手术。使用常规局麻药容量出现平面过高过宽,平均阻滞神经节13.1。综合有关文献资料,究其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膝关节手术的2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观察组患者与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患者各123例,观察患者麻醉后感觉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①麻醉穿刺给药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麻醉完成后10,30,60min二组患者的HR、SBP、DB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HR、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③麻醉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以有效优化膝关节手术患者的麻醉起效及维持时间,降低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同时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临床应用,观察比较硬膜外腔/脊髓联合技术用于腰麻与常规腰麻的脑脊液流出时间,平面固定时间,最终平面,麻醉手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头痛等。结果表明采用联合技术施行腰麻,有其自身特点和操作要领,除脑脊液流出时间较长外,能获得与常规腰麻方法相近的阻滞效果,对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也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