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症胆石性胰腺炎(SGP)手术治疗的若干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SGP的临床资料,讨论胰腺包膜和后腹膜的作用、坏死组织清除程度、胰床引流方式等问题。结果 胆囊切除35例,胆总管探查16例;行有限的和彻底的坏死组织清除分别为24例和5例。死亡5例,出院时有胰瘘2例,其余痊愈出院。结论 胰腺包膜和后腹膜具有局限化和限制性的双重作用,坏死组织清除的程度和胰床引流的方式取决于病变有无局限化和病程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对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根据大量临床资料归纳成11项指际。作者根据症状、体征,淀粉酶增高,腹穿抽出血性液体等,可获得简单、可靠的诊断。对其治疗,主张早期手术。手术方式有单纯引流、胰包膜切开、胰包膜及后腹膜广泛切开、坏死组织清除及胰腺规则性切除术等。本组24例单纯腹腔引流及胰包膜切开加冲进引流11例死亡3例,而根据病情行较彻底的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13例,仅一例死亡,后者由于大量清除毒性物质,纠正休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最佳方案。方法 :据手术治疗的 2 6例临床资料 ,其中 7例采用单纯胰床切开引流或简单清创引流 ,19例主要以清除坏死组织为主 ,保留有活力的胰腺组织 ,并行切开胰床 ,小网膜囊的持续闭式冲洗。结果 :7例中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5 4 .2 8% ,19例中死亡 2例 ,死亡率为 10 .5 3%。结论 :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主要以仔细清除坏死组织为主 ,保留有活力的胰腺组织对病变局限者可行规则性胰腺切除 ,并行切开胰床 ,小网膜囊的持续闭式冲洗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对重症胰腺炎早期手术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华  裘正军 《上海医学》1993,16(7):383-386
本文报道早期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32例。手术内容主要为胰包膜切开,游离胰腺,引流胰床和大小腹腔,以及三造瘘。少数患者做了坏死组织挖除。术后通过导管灌洗小腹腔和胰床。术后有4例因循环衰竭或低血容量性休克,死于术后3日内,有16例于术后发生坏死组织感染,其中8例死于感染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和器官功能衰竭。全组共死亡12例,死亡率为37.5%,作者认为早期手术不能阻止病变的发展。手术时由于坏死组织与生活组织无明显分界,难以做到坏死组织清除。早期引流胰腺,易导致坏死组织感染,产生多种并发症和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因此,作者认为对重症胰腺炎应在大力支持治疗下争取延期或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合并胰周感染时,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及引流路径和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8例SAP并胰周感染患者,采用经后上腰腹膜后路清除引流及术后灌洗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经过1次手术,21例经过2次手术,3例经过3次手术,所有病人均经术后灌洗后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有消化道出血1例,肠瘘1例,胰瘘2例.结论:SAP合并胰周感染时,采用经后上腰腹膜后路行感染坏死组织清除引流和术后灌洗是直接、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治疗措施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5例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术式包括急诊清创修补胰周引流术6例,单纯胰体尾切除术4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4例,主胰管修补外引流术2例,近端关闭远端行胰腺空肠吻合术4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3例,胰、十二指肠及胃肠造瘘引流手术4例。结果 2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除1例自动出院外全部治愈;4例并发胰瘘、2例继发腹腔感染和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胰腺损伤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通畅的引流是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采用包膜切开游离胰腺袋型引流,结合灌洗治愈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3例,现报道如下。 〔手术方法〕取脐上5cm平面作横切口,常规进腹,进腹后,剪开胃结肠韧带15cm。 游离胰腺:在胰腺下缘切开后腹膜,轻柔钝性分离胰腺体尾部,使整个胰腺松动能托在手中。切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游离胰腺头部。清除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尤其是腹膜后间隙的坏死组织和渗出物。  相似文献   

8.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易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病死率高达20%~30%,并发症多。我院外科于2000年~2005年共收治46例,早期采用胰腺被膜广泛切开、坏死组织清除及胰床置管腹腔持续灌洗术,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2~60岁,中毒性休克19例,37例有腹膜炎体征。46例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切片证实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2手术方式采用早期胰腺被膜广泛切开,坏死胰腺组织清除,胰床及腹腔内多管引流及术后胰床腹腔…  相似文献   

9.
温奕果  李一凡  许朝亮 《中外医疗》2009,28(35):170-171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术中处理与胰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重症胰腺炎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行胰腺包膜切开减压,清除坏死组织但不作过多分离性操作,术后无胰瘘发生;22例行胰腺包膜切除,胰腺坏死组织彻底清除,胰腺周围可疑坏死组织、大网膜切除,术后6例出现胰瘘。结论手术处理胰腺坏死组织时,尽量保留胰腺被膜,避免过多分离性操作,可减少术后胰瘘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严庆 《重庆医学》1996,25(6):327-328
急性胰腺炎经内科治疗大多能痊愈,外科手术仅适于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坏死起于实质,伴有导管和包膜破损,活性胰酶实际上由胰-腹膜后内瘘持续漏入腹膜后间隙,胰周腹膜后组织因受消化作用而坏死、积液,产生毒素,再吸收入血而造成全身危害;腹膜属继发受累而产生反应性渗出。早期手术目的在于消除胰腺及其周围的坏死组织,充分开放引流、灌洗胰床以终止胰酶和毒素对局部和全身的危害。因而,在内科治疗的同时,应根据急性胰腺炎重症度判断指标,必要时作增强CT检查以辨认出胰腺坏死需行手术的病例,选择适当时机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Pederzoli报告191例坏死性胰腺炎,48小时内手术者死亡率8.1%,48~96小时手术者死亡率15.3%,96小时后手术者死亡率28.4%;前田报告41例平均手术时间为发病后45.1小时,死亡率12.2%;Beger主张以急腹症表现为主者应在3天内手术;故凡重症胰腺炎中:①胆源性胰腺炎,②经强力内科治疗24~48小时反应不良、病情加重并向多脏器功能不全发展者,③急腹症体征突出者,应在低血容量休克得到初步纠正、生命体征较为稳定时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胃癌患者活检或手术标本中的MMP-2表达,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空腹血清CEA水平,并分析其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肝、胰转移和腹膜、脉管受侵犯的关系。结果: CEA血清水平与淋巴结、肝脏、腹腔转移均有一定关系(P<0.01~P<0.005),而与胃癌分化程度、胰腺转移、脉管转移、临床分期均无关系(P>0.05)。MMP-2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肝脏、胰腺、脉管和腹腔转移与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MMP-2、CEA在胃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MMP-2、CEA的表达有望成为判断胃癌病变发展、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情况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247名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分析其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揭示骨质疏松患者的腰背痛主要表现为下腰及腰骶部的钝性疼痛,久坐或久站后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或减轻。腰背痛的程度、频率与锥体变形程度有密切关系。作者认为腰背痛可能并非由骨质疏松本身引起,而来自于继发的椎体变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 在对SAP患者胰订引流手术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改革设计了侧腰部腹膜后引流术,并将两种手术作对比。结果 胰床引流术31例,治愈21例,死亡10例,病死率33%。侧腰部引流术10例,治愈9例,死亡1例,病死记10%。结论 侧腰部腹膜后引流术能同时引流胰腺腹面和腹膜乒间隙,且系低位引流,引流效果好,有助于提高治愈率,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文章还强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流体悬浮床在治疗臀背部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使用6张悬浮床治疗臀背部烧伤患者205例,其中包括中小面积烧伤患者,创面简单清创后仰卧于悬浮床上。结果〈50%TBSA患者全部治愈,〉50%死亡8例,均因脓毒症、肺部感染等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背臀部创面结痂时间为伤后1~4 d,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浅Ⅱ度为(9±2)d,深Ⅱ度为(14±2)d,Ⅲ度创面焦痂完整,无明显溶痂现象。结论 卧悬浮床可以使创面愈合加速,减少感染及各种并发症发生,减轻工作量,降低患者的住院成本,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到中小面积臀背部烧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复发性后腹膜肉瘤的疗效及其与超声影像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FEP-BY01型HIFU肿瘤治疗机治疗118例后腹膜软组织肉瘤术后复发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肿瘤大小、B超评价HIFU疗效,初步了解B超声像图的变化与HIFU疗效的关系。结果显效率为55.6%(10/18),有效率为33.3%(6/18),无效率为11.1%(2/18);临床治疗显效及有效的16例中,14例以B超声像图上回声增强为主要表现。结论取治疗前、后声像图对照,回声增强提示HIFU治疗有效,与临床疗效相一致,有利于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改良中心静脉留置管在胰头癌胆道梗阻引流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中心静脉留置管在胰头癌胆道梗阻引流术中的可行性及实用性,为部分因经济困难无法置放胆道支架患者提供补救措施。方法利用自制多侧孔的超长中心静脉留置管代替既往的猪尾巴导管作长期胆道内外引流。结果胰头癌致胆道梗阻者8例均成功地将管置入到十二指肠升部,外引流全部通畅。4例(完全内引流到肿瘤严重恶化,生命终结)仅用内引流,1例内引流3个月后黄疸再度出现,改为内外引流后退黄,3例长期内外引流,全部病例随访到生命终结,生存时间从3~18个月不等,中位生存期为6.3个月。结论改良中心静脉留置管可作为胰头癌胆道梗阻长期引流术的材料,并可作为胰头癌胆道梗阻患者无法置放胆道支架者的一种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手术中如何保留残存的胰体尾.方法 7例行胰腺手术中,3例胰肠吻合口裂开,4例胰颈体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用主胰管导管桥式内引流将胰液引至临近的空肠袢内,均成功保留了残存的胰体尾.结果 术后经支持治疗,持续腹腔冲洗,抑制胰酶分泌,术后内分泌功能基本正常,顺利出院.结论 主胰管导管桥式内引流术,在保留残存胰体尾组织方面具有方法简单、快捷,可有效地保存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BackpainassociatedwithosteoporosisDaiLiyang(戴力扬);JiaLianshun(贾连顺)(DepartmentofOrthopaedics,ChangzhengHospital,SecondMilitaryM...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手术对人体腹膜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Liu Y  Hou Q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164-166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CO2)气腹腹腔镜手术对人体腹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对40例子宫肌瘤或单纯卵巢囊肿患者(排除腹膜炎症)随机分别进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于手术0、30、60、90、120min分别采集壁层腹膜,对其进行扫描电镜(SEM)观察腹膜间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开腹组开腹后0min间皮细胞未见明显变化,细胞形态正常,基底膜完整,60min仍然如此,90min细胞间连接偶可见断裂,120min稍明显。腹腔镜组充气后0min可见问皮细胞迅速肿胀,30min仅见间皮细胞肿胀,偶可见细胞间隙,60min可见腹膜间皮细胞间连接断裂,深到基底膜下,基底膜连续性中断,故而裸露,细胞间隙可见,90min和120min更明显,细胞间隙见少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CO2气腹腹腔镜手术可使腹膜形态学发生明显变化,其变化程度与充气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0.
The role of bed rest in acute low back pa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ute low back pain is a common problem and clinicians from a number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are involved in its management. Advice on daily activities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management of low back pain. In spite of evidence against its efficacy, bed rest continues to be a cornerstone of treat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present evidence from literatur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bed res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low back pain together with comparison of bed rest versus advice to stay active, bed rest versus other treatment modalities and shorter periods of bed rest (2 to 4 days) versus longer periods (more than 4 days) of bed rest.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bed rest is not effective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low back p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