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女,48岁。腰骶部固定持续钝痛2个月,活动时加重,平卧休息后略有缓解;无双下肢疼痛及牵涉样痛,无寒战,发热,盗汗,双下肢功能正常,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改变。既往平时身体健康,无腰部外伤及腰痛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尚好,体温不高,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脊柱检查:未见畸形,腰5棘突两旁轻度压痛,腰骶部轻度叩痛,脊柱背伸,屈曲活动腰骶部疼痛明显,双下肢检查无明显检查发现。腰椎正侧位片:骶1椎体腰化,腰5椎体1度滑脱,腰5骶1椎间隙变窄,未见增生骨质及明显骨质破坏。腰椎左、右斜位片:腰5椎体双侧椎弓峡部裂,椎管造影腰5椎体水平蛛网膜下腔轻度变形,未见明显切迹。入院诊断:腰5椎体1度真性滑脱。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于连硬麻下拟行前路腹膜后腰5骶1椎间植骨融合及椎体钉内固定术,显露腰5骶1椎体后,见腰5骶1椎间隙处前纵韧带略突起,用5ml注射器诊断性穿刺抽吸,抽出灰白色脓性液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几种内固定装置在腰5椎体滑脱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腰5椎体滑脱应用三种不同内固定装置治疗的效果,包括A组(RF-Ⅱ型+椎间植骨)25例、B组(STEFFEE钢板+椎间植骨)23例和C组62例(SRS+椎间植骨)。结果三组10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年,A、B、C三组在腰椎稳定性及临床疗效方面均比较理想,但在操作方便、手术创伤、远期疗效方面,C组均优于A、B组。特别在腰骶角大的L5椎体滑脱治疗中更能突出其特点。结论SRS是治疗腰5椎体滑脱较理想的复位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例先天性腰5椎体滑脱的诊断、治疗及食后.方法 骶椎体大部切除、椎同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抗生素、脱水药物、止血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应用,并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30mg/kg)冲击1次.结果 术后7d,双下肢感觉基本恢复,双侧跟腱反射弱阳性.结论 针对先天性腰椎滑脱,应早期手术以恢复生理曲度并解除神经压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量侧后入路椎间孔镜下行腰4/5、腰5/骶1节段椎间孔成形术的相关数据,为镜下成形术及器械改良提供依据.方法:解剖经福尔马林浸泡的6具成人尸体脊柱标本,测量腰5上关节突前1/4点至腰4出口根的距离,腰5上关节突前1/4点至腰4腰5椎体后缘连线的距离,骶1上关节突前1/4点至腰5出口根的距离以及骶1上关节突前1/4...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了解腰5峡部不连和滑脱X平片横突宽度和厚度,探讨其发病学并为腰5椎体滑脱在成年以后的发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依据Ohmori方法,测量88例腰5峡部不连和滑脱X线平片横突宽度和厚度,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腰5峡部不连和滑脱X平片横突宽度和厚度与正常腰椎横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5骶1关节髂腰韧带的维系,在腰椎峡部不连、腰椎滑脱发病学方面未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1例应用经骶骨纵向固定融合方法治疗重度创伤性腰骶脱位,讨论椎弓根钉联合空心钉经骶骨纵向固定融合治疗腰骶脱位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本病例弯腰时被重物砸伤,腰骶关节V度前脱位.L5椎体向S1椎体前方移位.对患者行后路切开减压,复位,空心钉经骶骨纵向固定,同时行L5和S1椎弓根钉联合固定,椎体间加压融合治疗.结果:术后患者无需外固定,2周离床活动.22个月随访神经功能大部分恢复,行走自如.X线和CT三维重建显示获得骨性融合,无进行性滑脱发生.结论:经骶骨空心钉纵向固定融合治疗腰骶关节脱位控制横向剪切力强,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1995年 3月— 2 0 0 1年 8月 ,我院采用Luque环复位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伴腰椎间盘突出 ,取得良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2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8例。年龄37~ 6 5岁 ,平均 4 6 .6岁。L4椎体滑脱伴L4~ 5椎间盘突出 9例 ,L5椎体滑脱伴椎间盘突出 17例 ,其余 6例。1.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位 ,以滑脱椎体为中心作腰正中切口 ,暴露其上下共 4个节段 ,视情况作椎板开窗 ,咬除包括上位椎板下缘及下位椎板上缘部分骨质 ,两侧关节突关节。切除黄韧带 ,探查椎管前壁 ,摘除突出之椎间盘组织。放置预先做好…  相似文献   

8.
钟伟荣  李宇卫 《吉林医学》2012,(5):1054-1055
<正>退行性腰椎滑脱(DS)又称假性腰椎滑脱[1],是指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导致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严重时压迫相应神经根,出现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等表现的疾病。其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滑脱节段多为腰4、腰5椎体,滑脱程度多为I°,常合并椎管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皮骶前间隙轴向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术的“组合微创”技术和传统开放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轻中度腰5椎体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无根性症状腰5椎体滑脱症患者39例(Meyerding分级均≤Ⅱ度),其中17例采用“组合微创”技术,22例采用“传统开放”技术,对两组病例围手术期指标、随访影像学指标、疼痛改善情况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的Meyerding分级、椎间隙高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传统开放组术中出血平均值大于组合微创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骶前间隙轴向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Meyerding分级≤Ⅱ度且无根性症状的腰5/骶1滑脱症相对于传统腰椎后路开放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等微创优势。这种“组合微创”技术是治疗腰5/骶1滑脱症可行且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卢云峰  段文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27-4328
目的:通过CT与X征象对比分析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的CT诊断价值。方法:统计137例138个滑脱椎体的病变特点、程度、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小关节、椎体及椎间盘等病变征象。结果:137例中女性占69.34%,46岁以上占80.29%,腰4、腰5椎体滑脱占97.10%,且97.83%为前滑脱,其中Ⅰ度滑脱占91.30%,合并小关节病变65.94%,椎体及椎间盘退变42.03%,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占32.61%。结论:CT诊断腰椎退变性滑脱症(DS)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正确的扫描方法及合理应用窗技术能较好的显示DS及并存的腰椎退行性病变,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像学参数对第4腰椎(L4)退变性滑脱(DLS))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L4椎体发生DLS的患者56例为DLS组,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6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及骨密度检查并测量相关影像学参数。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的影像学参数。结果 DLS组L4腰椎Ⅰ度滑脱49例,Ⅱ度滑脱7例;滑脱指数为(0.195±0.041)。与对照组比较,DLS组椎间盘高度、L4椎体大小、椎体指数及骨密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LS组患者的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腰骶角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LS组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更偏向矢状位,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显著,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更偏向水平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椎体指数、L4椎体大小、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及关节突关节角是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相关因素。结论低椎体指数、小L4椎体,较大的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及关节突关节角增大了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诊断中腰椎峡部裂的腰骶角与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为45例L5双侧峡部裂并L5脊柱滑脱,取站立侧位X线片采用Ferguson’s方法测量腰骶角度;对照组为100例无滑脱的同龄青年人,取站立侧位X线片采用同样方法测量腰骶角。比较两组腰骶角的差异及研究组腰骶角与L5滑脱的关系。结果研究组L5峡部裂并脊柱滑脱腰骶角平均为(43.42±6.76)°。对照组100例无滑脱腰骶角平均为(38.29±5.8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研究组L5滑脱与腰骶角相关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0.352,两者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组腰骶角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与L5脊柱滑脱有明确的相关性,与L5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发生及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是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促进)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结构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不同结构参数在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82例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28例正常人X线和CT影像资料,测量和比较不同节段和不同程度突出患者腰椎曲度、腰骶角、L5S1椎间盘高度、L5椎体高度和腰骶关节突关节角。结果:L5S1突出组、L4/5突出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腰骶角以及三组L5椎体高度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椎间盘高度方面,L5S1突出组、膨出组和L4/5突出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5S1突出组、膨出组之间以及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P<0.05)。腰椎曲度方面L5S1突出组、膨出组、L4/5突出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间盘改变组和对照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腰骶角及生理曲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L4/5突出组R=-0.538,P=0.05;L5S1突出组R=-0.610,P<0.01。膨出组R=-0.557,P=0.007。间盘改变组和对照组的腰骶角、生理曲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之间的关节突关节角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的共同表现是腰椎生理曲度的减小,但L5S1的病变更易出现腰骶角的改变;腰骶关节突关节虽有增生、硬化等改变,但其角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骨盆后环损伤多由高能量创伤所致,骶髂关节螺钉由于固定骨盆后环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实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由于骶髂关节周围结构复杂,固定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髂血管、腰骶干及马尾等结构,造成严重并发症.因此熟悉骶髂关节毗邻的解剖结构,正确地选择进针点、进针方向及螺钉的长度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通过对S1椎体水平的多角度测量,寻找骶髂关节螺钉可能进入骨盆腔的区域及角度,为S1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安全范围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骶骨巨细胞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曾收治骶骨巨细胞瘤患者2例,因病例较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27例,因腰、臀、腿疼痛半年入院.患者于6个月前自感腰部不适,疼痛逐渐下移由臀部到跟部,行走趋困难,并有小便失控现象.既往身体健康.查体:腰、腿、臀、髋部压痛及扣击痛,以左侧臀部及股部为主,骶骨周围5 cm处及左侧坐骨神经走行部均有压痛.胫骨腓肠肌部压痛,左侧会阴部,大腿内侧痛觉减弱.肛指诊前有包块,两侧有触痛,无脓血黏液.穿刺活检为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骶1椎体左下缘至骶3椎体上缘之间椎体呈偏心性,膨胀性及溶骨性破坏,并侵及左侧骶髂关节,破坏区边界清晰,无钙化.左侧骶1、2孔消失,侧位片示骶1、2、3椎体向前后膨胀性破坏,以骶1、2椎体较明显.边界清晰.X线诊断意见骶骨良性占位性病变.病理诊断:骶骨骨巨细胞瘤1~级.  相似文献   

16.
后路减压RF复位内固定及360度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滑脱症是临床上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最常累及腰4椎体,其次为腰5和腰3椎体。随着手术及内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我院从2006年6月-2008年10月,对41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了腰椎管减压、RF内固定和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的手术治疗。复位满意,融合稳定,症状明显改善,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90年至95年10月以来,对脊柱中轴腰、骶段椎体骨骼内陷所产生的腰腿痛,采用民间传统医技指针:拨、捏、按、揉、搬、摇的疗法,结合临床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收治部队训练伤55例,地方病员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腰4椎体内陷20例;(2)关节突关节上下交锁61例;(3)腰5右侧骶椎腰化内陷者25例;(4)先天性腰5右侧隐性椎弓裂、骶1内移挤压脊柱管内马尾神经性腰腿痛20例;(5)外伤性游离棘突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脱出25例;以上病案均经X线影像和CT平片诊断无误。排除骨折、结核、骨髓炎和腰5骶1脊突先天性连接。  相似文献   

18.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作者将目前国内外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论述如下. 1 定义 最早于1782年比利时产科医生Herbinaux报道在接生时发现L5滑脱使骨盆出口狭窄,导致难产.1854年Killan用希腊文spondylo-listhesis(椎体-移位)对脊柱滑脱进行命名,提出了脊柱滑脱概念,原意是指有峡部裂的脊柱滑脱(isthmic pondylolithesis).1957年Taillard[1]定义为"由于关节突间连续断裂或延长而引起椎体与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一同向前移位."  相似文献   

19.
退行性滑脱也称"假性滑脱",是由于腰椎椎间盘和腰椎关节退变引起的椎体滑移[1].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L4椎体多见,其次是L5椎体.滑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2].多数行非手术治疗有效,大约30%的滑脱患者需行手术治疗[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单枚箱形融合器(cage)联合cage前间隙打压植骨附加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单枚cage联合前间隙打压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0例,术后应用Boxall复位指数、腰骶关节角、椎间隙高度指数、Suk法判断骨融合及Cedell评判术后功能恢复,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9个月.Boxall复位指数、腰骶关节角、椎问隙高度指数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与随访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照Suk方法判断骨融合率为100%,功能按照Cedell评判标准恢复满意.结论 单枚cage联合cage前间隙打压植骨附加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