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目的研究CT与MRI在脑梗塞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神经内科确诊的11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同时接受MRI和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的脑梗塞检出率(93.64%)高于CT(62.73%),P0.05;MRI在不同梗塞部位脑梗塞的检出率均高于CT,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形状多为条索状、椭圆及圆形,其中以圆形病灶最多(63.64%),直径≤5mm的病灶约68.01%,MRI图像更清晰。结论 MRI及CT均为重要的脑梗塞诊断手段,于早期脑梗塞而言,前者总检出率、梗塞部位检出率更高,能清晰反应病灶位置、大小、形状等,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CT和MRI对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照。方法选择对照研究的方式对内科收集治疗的6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行颅脑CT和MRI检查,以对病情作出判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劣。结果 CT检查确诊率为69.23%,在CT基础上联合MRI检查确诊率为96.92%,二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位置为脑叶、基底节及小脑,MRI可检查出脑干梗塞,但CT未检出。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直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采用MRI进行诊断能够清晰显示发病部位、形态及大小,有利于临床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联合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CT及MRI诊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脑梗塞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CT及MRI诊断,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不同类型脑梗塞的检出率及不同发病时间两种检测方式符合率差异。结果84例患者MRI总检出78例,占92.9%,显著高于CT检测符合率66.7%,MRI对缺血性脑梗塞及腔隙性脑梗塞检出率分别为93.1%、97.2%显著高于CT的65.5%、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发病内12h检出率为84.0%,12-24h为94.6%,与CT检测率52.0%、64.7%比较显著较高(P0.05),24h后两种方式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均为诊断脑梗塞的有效方式,MRI对于早期诊断以及对各类型脑梗塞的检出率均优于CT,临床工作中建议两者结合以提高脑梗塞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CT与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54例,共92髋,均分别给予CT检查和MRI检查.以手术所见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所选54例(92髋)研究对象中共39例(71髋)经手术确诊为早期股骨头坏死;其中经CT检查确诊57髋,确诊率为80.28%;经MRI检查确诊67髋,确诊率为94.37%,MRI检查确诊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准确性优于CT检查,可将其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与MRI两种检测手段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6例(98髋)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对其进行l、2、3、4期CT及MRI影像诊断,探讨其诊断准确率及临床表现.结果 检测1~2期敏感性CT为62.5%(15/24),MRI为87.5%(2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 < 0.05).总体敏感性、单一囊变上两种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骨小梁结构模糊CT检出率为8.3%(2/24),MRI检出率为70.8%(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3,P < 0.05).结论 在检查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MRI在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率高于CT,在早期的细微的骨小梁结构模糊的诊断率方面,MRI显著高于CT,MRI用来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面积脑梗塞与超早期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5年10月一1997年12月收治12例超早期CT确诊有局灶性低密度改变,就其出现大面积脑梗塞的情况进行探讨,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所有患者均选自较完整的住院病历,病史记录详细,体格检查全面,有局灶性定位体征,临床诊断闭塞性脑血管病,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为标准’‘’,排除出血。湖自血管病。人选对象均在发病后6h内行头部CT检查,根据CT有无改变分为二组,显示局部低密度改变者为观察组,无异常者为对照组。观察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分析CT与MRI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有效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CT检查和MRI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结果 CT检查结果显示检出脑干、小脑、基底节、枕叶、颞叶、额叶区域的病灶分别为11例、10例、15例、7...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意外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神经系疾病。一般约占神经科住院患者的半数,且为老年人第二、三位死亡病因。脑梗塞(栓塞或血栓形成)发病数居脑血管意外的首位。既往,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据发病经过,临床症状和体征。亦可辅以碘造影剂或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来发现阻塞的动脉或  相似文献   

9.
赵健 《大家健康》2016,(6):34-34
目的:探讨 CT 和 MRI 在诊断腔隙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 MRI 扫描以及 CT 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情况。结果:在病灶定位中,CT 检查的准确定位例数为54处,病灶定位准确率为62.1%(54/87),MRI 检查的准确定位例数为84例,病灶定位准确率为96.5%(84/87),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相比,MRI 检查的病灶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 CT检查(P <0.05)。结论:在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中,CT 检查、MRI 检查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MRI 检查能够更为准确地检出病灶,成像的清晰度更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环  唐桂波 《青海医药杂志》2003,33(10):6-7,F004
目的:本文通过对20例早期脑梗塞MRI检查,进一步研究磁共振检查(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早期脑梗塞病例均在发病后48小时内行MRI检查;结果:20例早期脑梗塞的MRI检查阳性率为100%;结论:MRI应为早期脑梗塞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有为  李红  刘玥  何玲 《海南医学》2013,24(22):3331-3333
目的 探讨CT与MRI联合成像在制定脊髓纵裂手术方案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手术证实脊髓纵裂患者术前CT及MRI扫描的影像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发生于腰椎段11例,胸椎段1例,1例同时累及胸椎、腰椎段.13例患者的14个病变中,Ⅰa型7个,其中骨性分隔5个;Ⅰb型3个,1个为骨性分隔;Ⅱ型4个.结论 CT和MR两种检查方法对脊髓纵裂病变的诊断均存在不足之处;联合成像可以相互补充,能更全面对脊髓纵裂分型和并发病变做出明确诊断,为手术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信息;术前CT和MRI联合成像应该成为检查常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CT及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分别使用了CT及MRI技术进行诊断,探讨两种检查对病灶的敏感度差异。结果CT发现病灶数69个,MRI发现病灶数210个,MRI发现病灶数显著多于CT(P〈0.05);MRI检出脑内非出血病灶35个,显著高于cT检查的9个(P〈0.05);对脑深部区域的检查敏感度,MRI为18.1%(38/210),高于cT检查的8.7%(6/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大脑皮层下区域的检查敏感度,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MRI检查敏感,尤其对脑内非出血病灶和深部病灶敏感度高,较CT检查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108例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学特点,提升对早期脑梗死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8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6 h内CT检查阳性率为50.93%,主要表现不尽相同,相应区域密度的改变,大脑中动脉区,局限性低密度,或豆状核境界不清,或皮质髓质界面不清等。结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诊断的特异性表现不广泛,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特殊检查做出相关诊断,以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MRI以及CT诊断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4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I影像学检查以及CT影像学检查,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40例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患者中,有13例患者为星形细胞瘤,有6例患者为髓母细胞瘤,有6例患者为脑转移瘤,有6例患者为室管膜瘤,有8例患者为血管母细胞瘤,有1例患者为脑膜瘤。不同病变的患者,影像学的表现情况也存在差异性。在小脑半球肿瘤的定位诊断上,MRI以及CT的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93%。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患者实施MRI检查以及CT检查,能够有效对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早期脑梗死患者头颅多层螺旋CT( MS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其发病早期(1~6 h)行MSCT平扫、CT血管成像(CTA)及发病后24 h~3 dCT扫描,分析影像特征。具体观察颅内动脉,局部脑组织等变化。结果平扫显示:(1)脑动脉密度增高征36例;(2)局部脑肿胀52例;(3)豆状核轮廓模糊23例;(4)岛叶皮质境界不清39例;(5)局部脑组织密度轻微降低14例。 CTA表现为脑梗死区域供血血管梗阻变细。结论 MSCT平扫可以发现一些超早期脑梗死的征象,从而快速地对脑梗死做出明确诊断,对临床早期治疗和预后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CT、MRI图像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CT及MRI相关图像的区别及关系,寻找能够有效协助诊断的影像检查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有价值的诊断资料.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74例初诊为脑缺血或者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共显示病灶总数为131个,诊断115例脑梗死,71例有脑软化,59例未见明显异常;MRI共显示病灶数为305个,MRI诊断163例脑梗死,其中97例有脑软化,114例有脑缺血灶;11例未见明显异常.MRI对于脑梗死病灶的敏感率是CT的2.33倍,MRI检出率为93.6%,CT检出率为66.1%,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检查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而且对颅内缺血灶有极高的诊断价值.缺血灶CT影像显示不佳,MRI可清楚显像;梗死灶CT、MRI均能成功显像,MRI能清楚显示早期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脑梗死诊断的准确率、病变部位分布及与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的符合情况。方法:对5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MRI检查,归纳脑梗死MRI表现,分析其不同发病时间的诊断率,并与OCSP分型进行比较。结果:52例患者均于72 h内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尤以发病6~12 h内确诊率最高(51.92%)。检出病灶94个,其中基底节区病变占34.04%,额叶占22.34%,脑室旁占14.89%,顶叶占11.70%,丘脑占10.64%,其他部位病变占6.38%,以基底节区病变最多。MRI诊断与OCSP分型的符合率分别为完全前循环梗死为88.24%,部分前循环梗死为78.57%,后循环梗死为81.82%,腔隙性梗死为70.00%。结论:MRI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率及病灶检出率高,与OCSP分型的符合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的8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分别对12h,24h,72h内的患者进行CT、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CT检查的患者脑组织水肿逐渐加重,梗死区域脑组织密度不断下降;MRI检查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MRI的总检出率(97.7%)明显高于CT(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入院后患者12h,24h的的检出率(90.9%,100.0%)明显高于CT(45.5%,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在72小时检出率均为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检查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可以准确的判定患者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9.
张豫 《中外医疗》2014,(16):60-61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在外伤性脑疝术后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该院收治的37例外伤性脑疝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CT检查在诊断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后24 h复查检出脑梗死6例,24-48 h检出13例,3-6 d检出18例,大面积梗死21例,小灶性梗死16例;5例患者强化CT结果显示为大脑动脉或分支动脉狭窄、闭塞,后期复查出现梗死灶;预后良好率62.16%。结论豆状核轮廓模糊、脑动脉致密血管征、岛带及基底核消失征等CT征象是早期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临床重视CT影像早期改变,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弥散加权扫描(DWI)。结果80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32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T2WI上为等信号或部分稍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MRI扫描未见异常2例。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MRI敏感,在多发梗死灶中可以发现责任病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