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伟  黄伟  刘玉凯  熊图  邓磊 《大家健康》2017,(10):49-50
目的:分析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45例在临床上疑似恶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头颈部血管扫描,并对所有患者施以血管的三维重建.结果:45例患者的图像均清晰,且对其颈部内外动脉、椎动脉以及相应分支、颅内主要动脉及其相应一级分支均显示良好,扫描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要求,最后诊断结果显示42例病变.结论:对于头颈部相应血管痛变患者,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扫描,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快捷以及图像清晰等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患者头颈部血管,从而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64层CT血管成像,且应用同步减影技术(ssCTA)。扫描数据在AW4.3后处理工作站上使用各种不同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及Willis环均能显示,共检出狭窄142段,闭塞26段,动脉瘤11例,血管起点变异15例,血管正常患者17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初步诊断,并且头颈部CTA能够成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首要检查及主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72例行64排螺旋CTA扫描, 减影后原始扫描数据传入ADW4.4后处理工作站, 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结果: 结果发现动脉瘤26例, 动脉狭窄17例, 动脉瘤合并动脉狭窄7例, 血管异常起源8例, 烟雾病5例, 动静脉畸形4例, 正常5例。结论: 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各主支血管及其分支, 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临床诊疗起重要指导作用,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中的优势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12月共69例怀疑头颈部血管有病变的患者,通过GE公司Lightspeed VCT_xt 64排螺旋CT机行头颈部CTA检查,应用VR、3D、MIP、CPR等技术进行重建。结果:69例患者全部清楚显示头颈部动脉,多人次明确诊断血管病变。结论: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头颈部动脉,对血管病变的诊断较普通CT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头颈血管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7例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扫描后的数据在工作站使用不同的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后重建。结果 27例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中,发现CTA检查结果正常者4例,异常者23例,其中一侧椎动脉全程均匀性变细11例,动脉起点变异7例,动脉瘤5例。共检出动脉狭窄42段,其中动脉轻度狭窄12段(28.6%),中度狭窄16段(38.1%),重度狭窄9段(21.4%),完全闭塞5段(11.9%)。后处理图像质量优23例(85.2%),良2例(7.4%),差2例(7.4%),后处理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2.6%。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直观、立体的显示血管情况并能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对血管情况进行多角度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述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64排Light Speed VCT螺旋CT机对73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头颈部血管扫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4.0ml/秒先做延迟时间测定,再做血管增强扫描.后将薄层图像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73例中72例CT血管成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1例因头部轻微运动产生移动伪影.结论:头颈部CTA成像技术在工作站后处理图像上可更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为诊断脑及颈部血管病变提供丰富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hilips64排螺旋CT颈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脑梗死及脑供血不足的36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6例扫描所得图像均获成功,正常4例,颈动脉病变21例,椎动脉病变11例。同时评价该种成像方法在显示颈部动脉血管性病变细节的优越性。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准确、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临床脑缺血病变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检测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初诊为下肢动脉病变的33例患者行CTA检查,将数据在LEONARDO工作站上分析,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曲面多平面重建(CMPR)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3例患者CTA重建图像血管轮廓清晰,病变血管的形态、病变范围及程度均显示良好。其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21例,腘动脉瘤6例,假性动脉瘤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结论64排螺旋CTA对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肠系膜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肠缺血患者及胰腺癌患者共25例行64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检查,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5例扫描所得图像均获成功,肠系膜动脉狭窄14例,肠系膜静脉缺血6例,正常5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是一种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准确、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根据CT影像表现并密切结合临床,对肠缺血疾病可以作出确定及病因诊断;对胰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科64排螺旋CT在脑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44例,由诊断医师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进行图像综合评价.结果 64例患者中,60例图像显示成功,脑动脉狭窄38例(伴脑梗死12例),脑动脉瘤14例(脑动脉 狭窄伴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8例.与DSA相比,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100%.结论 CTA与DSA的敏感性与特 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普查、筛查上可以选用CTA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1.
张志强  杨鸿翔 《中外医疗》2016,(22):189-190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CTA)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疑似PDA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后于1~2周内行DSA(数字血管减影)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以数字血管减影为金标准,370段血管中CTA检查得出相同结论的有350段血管,其检查准确率为94.6%(350/370),且诊断下肢静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特异度为98.6%(136/138),灵敏度为92.2%(214/232)。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对下肢动脉及其病变进行清晰的显示,评估结果较为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诊断为AD患者的64排螺旋CTA检查资料,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成像以及仿真内镜图像后处理。结果:52例AD中,StanfordA型12例,StanfordB型40例,全部显示真假腔、内膜片,76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及再破口位置98处。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结论:64排螺旋CTA对A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迅速准确诊断AD,为外科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A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两种增强延迟技术在头颈部动脉血管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64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的202例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其中测试性团注技术组动脉成像的患者110例,团注追踪触发技术组动脉成像的患者92例,对扫描所得的图像同一部位动脉血管测量的CT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扫描技术所得的图像同一部位动脉测量的CT值,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且测试性团注组CT值波动较小。结论两种预测增强延迟时间技术均可作为64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常规增强延迟方法,但测试性团注扫描技术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大动脉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大动脉炎的9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及血管分析,显示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清楚显示受累动脉不同程度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管腔狭窄具有向心性的特点,部分伴狭窄后扩张。后处理图像可以直观显示受累大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的狭窄程度或闭塞情况以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依据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I型5例,Ⅱ型1例,Ⅲ型3例,CT结果均与其临床表现相符。结论 64排CTA可清晰地显示大动脉炎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管壁变化,三维重建可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可以作为此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脑CT灌注峰值时间来预测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组(40例,采取经验法选取延时20s扫描)和B组(40例,采取CTP-CTA联合扫描技术),测量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和上矢状窦,C4椎体水平左侧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的CT值,并计算同层动静脉CT值差。结果 (1)B组较A组头颈部动脉CT值高(P〈0.05),同层动静脉对比度较A组清楚。(2)B组扫描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重建后均得到满意的头颈部血管图像;A组扫描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重建后得到头颈部血管图像,其中3例(7.5%)因扫描时间过早、5例(12.5%)因扫描时间过晚而致头颈部血管图像显示不佳。结论 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联合应用脑CTP检查中,通过测量脑CT灌注峰值时间预测头颈部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是保障头颈部CTA检查成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80例发生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数字血管成像(DSA)技术;研究组给予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两组患者的颈脑血管图像评分、诊断情况等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颈脑血管图像评分情况、检出率均接近于对照组,差异未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对头颈部的血管病变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技术的诊断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临床疑有ASO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数据在ADW4.3工作站进行分析,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3例的血管重建图像对ASO有特征性显示,可以准确、清晰显示血管管壁各种斑块及管腔的不同程度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诊断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对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急性胸痛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扫描原始数据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进行纵隔窗及肺窗重组,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并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显示胸主动脉、两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1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6例,主动脉夹层7例,气胸4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胸主动脉、两侧肺动脉、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疾病,是迅速诊断急性胸痛病因的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32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使用价值。方法用32排螺旋CT对59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进行CTA扫描及VR、MIP、MPI等重建,收集、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综合评价血管病变。结果正常10例,异常49例,其中动脉瘤8例,与DSA显示结果一致,狭窄和闭塞39例,动脉夹层1例,图像质量理想,均符技术和诊断要求,能显示正常血管及显示异常血管的类型、走向、位置、大小。结论 32层螺旋CT层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头颈部各种血管疾病,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技术的应用.方法 使用GE 64排Light Speed VCT螺旋CT机对35例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头颈部CTA扫描,使用欧苏碘海醇造影剂20 ml,盐水20 ml预扫描,先行小剂量对比剂测试颈动脉时间-密度曲线,设定最佳延迟时间,第1组平扫时间与第2组增强扫描延迟时间之和为0.5的整倍数.将增强前后数字化图像进行减影,去除骨结构,从减影图像中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 35例中34例CT血管减影成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无骨质干扰;1例因头部轻微运动,颈椎骨质未能完全减去.结论 头颈部CTA扫描应用减影成像技术,去除骨结构对血管的影响,在工作站后处理图像上可更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为诊断脑血管病变提供丰富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