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道32例呼吸停止病人使用双管喉罩(LMA)进行心肺复苏(CPR)的急救体会.观察证实:(1)LMA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能快速、有效地通畅气道,在CPR中和“不能插管也不能通气”的紧急情况下可将其用作急救气道装置.(2)LMA可解决由于颈粗短、瘢痕挛缩致张口困难、小口畸形等喉镜不易置入的困难气管插管.(3)LMA既能保证气道通畅,又能主动或被动引流胃内容物,减少了返流、误吸的风险,更好的保护了气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LMA-ProSeal)插管在广州市番禺区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紧急开放气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院前急救中发现的心跳呼吸骤停须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常规气管插管和双管喉罩插管两种方法进行紧急开放气道抢救,比较两组方法的第一次插管成功率、总成功率、成功置管所耗费的时间、存活率、并发症及其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总成功率、第一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吼罩第一次插管成功率、存活率高于常规气管插管组,而耗费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喉罩插管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便、预后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与常规气管插管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插管喉罩(ILMA)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呼吸心跳骤停需紧急心肺复苏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气管插管组和B组插管喉罩组。A组采用常规喉镜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成功后即行人工机械通气。B组迅速插入插管喉罩,首先建立有效通气,然后再根据病情需要,部分经喉罩插入气管导管行人工机械通气。结果:插管所需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B组亦明显高于A组。复苏成功率B组也高于A组(P<0.05)。结论:插管喉罩(ILMA)的使用可以快速可靠的建立人工气道,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并能示情况经喉罩插入气管导管,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困难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肺复苏困难插管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组、S组和Q组各36例.S组采用SLIPA喉罩置入,L组采用标准型喉罩(standard laryngeal maskairway,LMA)置入,Q组采用气管内插管.比较3组一次置入成功率、置入时间、胃内容物误吸率和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 ①一次置入成功,S组、L组一次置入成功率均明显高于Q组(P<0.01,P<0.05=;S组和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置入时间,S组、L组置入时间均明显短于Q组(P<0.01,P<0.05=,S组明显短于L组(P<0.05=.③心肺复苏成功率,S组、L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Q组,S组和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胃内容物误吸率,S组胃内容物误吸率明显少于L组和Q组(P<0.05=,L组和Q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和LMA比较,SLIPA喉罩操作更加简便,能够明显降低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危险,且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在急救心肺脑复苏中重建人工气道的优越性。方法:将心搏、呼吸骤停患者45例按随机原则选取复苏程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面罩加压给氧,待麻醉师到场后改用气管内插管,而观察组选用LMA-ProSealTM4号LMA建立人工气道。结果:SaO2上升时间观察组为143.3±40.2s,对照组为252.1±45.1s,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观察组为95.83%,对照组为71.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的气管内插管,且置入所花费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两组患者发生胃内容误吸的比例相近(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重建人工气道时,具有置入快捷方便、连接准确可靠的优势,值得在急诊急救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优越性及安全性。方法:150例心肺骤停患者应用喉罩盲插技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使用人工气囊或简易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喉罩盲插前后生命体征和血氧的变化。结果:137例患者均在15~40s内插管成功,使用人工气囊或简易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其中45例患者PaO2、SpO2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结论:使用喉罩盲插技术在急救时能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双管喉罩与气管插管在急救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5月于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50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双管喉罩为研究组,26例采用气管插管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耗时、插管次数及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5、10 min和拔管即刻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情况,比较两组呼吸道损伤以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插管成功,研究组一次成功20例,二次成功4例;对照组一次成功23例,二次成功3例。研究组平均耗时(24.9±10.4)s,对照组平均耗时(24.0±11.5)s。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以及平均耗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成功患者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100%。所有患者均放置胃管成功,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误吸、胃胀气、漏气、呼吸道梗阻、咽喉部损伤等情况。两组患者在插管即刻及拔管即刻血压、心率均有显著升高(P<0.01);但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其在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及拔管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1)。结论 双管喉罩用于临床急救复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双管喉罩在成年患者急救复苏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分别观察记录插管次数、插管耗时、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5 min(T4)、插管后10 min(Ts)、拔管即刻(T6)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同时记录患者插管、拔管和维持通气过程中的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结果 2组插管次数和插管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组T2、T3、T6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高于双管喉罩组(P<0.05);气管插管组T2、T3、T6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较T1显著增加(P<0.05);双管喉罩组T1~T6死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无变化(P>0.05);气管插管组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多于双管喉罩组.结论 双管喉罩在成年患者的急救复苏中临床效果优于气管插管,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减少了呼吸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喉罩[1](laryngeal mask airway,LMA)问世以来,改变了气道管理的传统概念.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中,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气道畅通、恢复通气的必要措施.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尽早尽快地做气管内插管行人工通气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由于部分患者气管插管困难,导致延误插管时间,喉罩的诞生弥补了这项空白.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对69例心肺复苏中气管插管困难者应用喉罩通气37例,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插管喉罩联合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附6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建立有效人工通气是成功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的重要环节,通常多采用球囊面罩加压给氧和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我科自2003年6月至2006年2月对68例院内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和插管喉罩联合气管插管两种方式建立人工通气,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救心肺脑复苏中喉罩置入和经喉罩通气的经验。方法:将45名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作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面罩加压给氧,待麻醉师到场后改用气管插管;治疗组选用LMA-ProsealTM4号LMA建立人工气道。结果:治疗组的SpO2上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的气管插管,并且置入所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的复苏成功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两组患者发生胃内容误吸的比例相近(P>0.05)。结论:喉罩通气具有置入快捷方便、连接准确可靠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刘幼春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23(5):446-447
目的: 探讨双管喉罩在肛肠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腰椎有不同程度病变,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混合痔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各30例。记录麻醉前、诱导时、置入喉罩或插管时、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并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 气管插管组插管和拔管时较麻醉前、诱导时以及双管喉罩组同期心率明显增快,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P<0.05)。双管喉罩组并发症少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相比,双管喉罩全身麻醉用于混合痔环切术,心血管应激反应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全麻下施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双管喉罩组(PLMA组)和气管插管组(TT组),观察记录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均压(Pmean)、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气腹时间、拔管(罩)时间、苏醒时间、Pmax、Pmean、VT、MV、PETCO2等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LM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TT组(P〈0.05)。结论:PLMA通气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陈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4):1706-1707
目的观察第三代喉罩在心肺复苏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对10例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应用第三代喉罩建立紧急人工气道,观察人工气道建立后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变化。结果置入第三代喉罩后,8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均可快速恢复至正常范围内。结论在心肺复苏中患者自主心律恢复前应用第三代喉罩可有效替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7.
心肺脑复苏 (CPCR)是急诊医学的首要课题。及时畅通呼吸道 ,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是CPCR成功的关键。在施行CPCR时 ,ECC(标准胸外按压法ExternalChestCompresion)(1992 )把气管插管作为复苏通气支持的金标准[1] 。但多数医院 ,尤其是基层医院 ,形成了凡遇气管插管的患者均依赖麻醉科医生完成的惯例 ,延误了开通气道的时间 ,严重制约了CPCR的抢救效果。为尽快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 ,增加CPCR的成功率 ,我科自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应用喉罩通气道 (LMA)代替气管插管抢救心跳、呼吸停止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置入全身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PLMA组,n=30)和气管插管组(TT组,n=30),监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1 min(T1)、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置入后5 min(T3)、拔喉罩或导管即刻(T4)、拔除后5min(T5)时HR、MAP的变化;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的总泵入量;记录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后是否出现呛咳、体动、反流、恶心、呕吐、误吸等;术后随访有无咽喉痛、腹胀、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果 PLMA组在T2、T3、T4、T5各时点的HR、MAP值较TT组有明显的降低(P<0.05);PLMA组患者术中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的总用药量明显低于TT组(P<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管喉罩全麻能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效地减少麻醉用药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了解喉罩(LMA)在常规全身麻醉和急救心肺脑复苏(CPCR)中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常规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患者50例,急救患者32例,分别分为LMA组和气管插管(IT)组,每组25例;喉罩气道开放实施组和常规气管插管对照组,每组16例。喉罩置入用盲探置入法,气管插管用喉镜明视下插入法。连续监测并记录LMA、IT组五个不同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CO:)、气道压(Paw)的值,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实施组、对照组两组方法在CPCR中的时效性,与胸外按压的协调性,复苏成功率。结果插入及拔除LMA或气管导管时,lT组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较插管前显著(P〈0.01),较LMA组明显(P〈0.05)。在相同的潮气量和通气方式下,两组患者的SpO2、PETCO2、Paw无明显变化。术中胃膨胀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IT组明显高于LMA组(P〈0.05)。实施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8.9%,(23±9)s,64.5%,对照组分别为83.5%,(190±69)s,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道较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能达到与之相同的气道压和满意的通气效果,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常规全身麻醉。喉罩置入简单、快捷,能及时、有效地早期开放气道,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在CPCR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