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医学》2017,(2):176-178
目的探讨结直肠手术患者采用能全素在术前肠道准备中应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02—2015-12间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卫生院行结直肠手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分别给予能全素和流质饮食做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术前术后营养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采用能全素既能保障基本营养供应,又能获得较好肠道准备,具有显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沈海滨  刘小金  刘锐  沈忠 《浙江医学》2018,40(8):843-84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前3d及术后早期给予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和对照组(术前3d及术后早期给予传统饮食)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肠道准备不良反应、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1d、术后7d的营养指标(体重、BMI、上臂中部肌肉周长、Hb、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和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准备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肠道清洁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d,观察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给予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有助于肠道清洁,改善患者营养免疫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术前肠道准备给予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照组术前肠道准备给予口服甘露醇,对比两组患者回肠末端至直肠上段的肠管直径、肠道清洁程度等指标.结果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患者回肠末端至直肠上段的肠管直径均明显小于甘露醇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肠道清洁程度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对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为术前肠道准备优于使用甘露醇,它使患者肠内积气减少,便于术野的暴露,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更快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直肠肿瘤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的肠道准备方法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结直肠肿瘤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期向耐受情况与自我感受、术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肠内营养组在患者耐受性、肠粘膜状态、术后营养状态上均优于传统的肠道准备;其它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的肠道准备方法是可行的,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运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标准,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60岁以上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70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6例,对照组34例.EN组术前3d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第1、3、5、7天检测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血浆D-乳酸(D-LAC)和二胺氧化酶(DAO),观察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EN组术后第1、3、5、7天的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LAC、DAO水平及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肠道清洁度、吻合口漏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宋敏  杨文彬 《吉林医学》2013,(33):7097-7098
目的:探讨术前给予无渣型肠内营养素代替传统饮食控制的新型肠道准备方法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结直肠肿瘤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期间自我感受、术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试验组在肠道准备期间自我感受、术后7 d营养状态、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上优于传统的肠道准备;其他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渣型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的肠道准备方法是可行的,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肠道准备的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30例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进行。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手术前晚清洁灌肠的次数、手术中肠道的清洁程度。检测肠道准备前、后(术前3 d和术日)的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肠道准备过程中观察组有5例(5/30)出现腹胀、腹痛、恶心、乏力等不适,无虚脱;而在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达18例(18/30),并多有明显饥饿感及体力不支,5例在清洁灌肠时出现虚脱,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1.235±1.268)g/L和(12.225±1.689)g/L;而在对照组为(11.136±1.792)g/L和(11.568±1.683)g/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给予结直肠癌患者采取术前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体内环境,同时能够减少由于肠道准备给患者带来的较差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的效果。方法4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EN和PN两组,各24例。两组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从术前3d肠道准备期开始,术后24h内继续营养支持至术后第5d。EN组口服或经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剂,PN组经外周或中心静脉进行营养支持。测定各项观察指标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body weight,BW),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 fold,TSF),惯用手握力(grasp strength,GS),总淋巴细胞计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营养支持前后无差异;PN组纤维结合蛋白营养后低于营养前,但EN患者PN营养支持前后无变化。两组患者营养后BW、TSF、GS、LYM、FN、PA、ALB水平无差异。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PN组,住院时间短,但无统计学意义。EN组患者平均营养费约为PN组的1/3。结论EN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保持肠屏障功能,利于术后肠功能的恢复,益于术前准备的肠道清洁。  相似文献   

9.
胡抢  杨汐茵  孙元水  王峰勇  吴劲风 《浙江医学》2019,41(15):1636-1640,1644
目的系统性评价肠内营养应用于术前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患者腹腔和肠腔脱落癌细胞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建库至2017年3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Medline、Coehranelibrary、WebofScience有关肠内营养与机械性肠道准备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对比研究文献。对肠内营养肠道准备组与机械性肠道准备组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数据分析应用RevMan5.3软件。结果共4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纳入本研究,444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Meta分析,其中肠内营养肠道准备组222例,机械性肠道准备组222例。与机械性肠道准备组比较,肠内营养肠道准备组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OR=0.22,95%CI:0.10~0.51,P<0.05)和肠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OR=0.32,95%CI:0.19~0.54,P<0.05)均降低,但术后局部复发率(OR=0.72,95%CI:0.19~2.01,P>0.05)、远处转移率(OR=1.01,95%CI:0.42~2.42,P>0.05)和3年生存率(OR=1.14,95%CI:0.69~1.86,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可降低腹腔和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且不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术前3天口服能全素作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流质饮食,然后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及各项营养评定指标。结果两组病人肠道清洁度均较好。实验组术后电解质失衡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的营养指标在肠道准备前与术后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术后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均较肠道准备前降低(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术前肠道准备,能保证良好的肠道清洁度,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胃癌根治术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58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结果: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暂停肠内营养,情况稳定后再继续管饲,1个月后痊愈出院。1例发生严重腹泻,经用肠道解痉药及收敛药及更换营养液后,13 d出院。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的,具有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同时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入院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传统肠内营养支持法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传统肠内营养基础上术前口服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的5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d及术后第8天测量体重,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并于第8天留取患者24h尿测定尿素氮,计算氮平衡。结果:两组免疫、营养指标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免疫、营养指标较肠道准备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氮平衡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杨超 《当代医学》2011,17(8):63-64
目的了解鼻肠管在食管癌手术中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实施方法,总结临床使用鼻肠管在食管癌手术中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经验。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术中留置鼻肠管,于术后进行鼻肠管营养滴饲;对照组使用术前留置的胃管,在术后仅进行经静脉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进行术后营养支持期间患者的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营养支持期间患者的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上对比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两组术后前白蛋白及转蛋白虽较治疗前稍有升高,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食管癌手术中,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患者的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探讨瑞素与传统流质饮食比较有何优势。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术前3天起,以肠内营养制剂瑞素替代传统流质饮食,对照组术前3天开始进食传统流质饮食。观察两组患者灌肠次数、肠道清洁度、术后排气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术前3天和术后第一天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灌肠(4.85±3.74)次,对照组为(6.23±2.85)次。试验组肠道清洁优良率为60.0%(18/30),对照组为33.3%(10/30)。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为(68.20±9.56)h,对照组为(76.20±9.05)h。对照组营养学指标术后第一天较术前3天明显降低;两组术后第一天营养学指标比较,对照组低于试验组。结论以口服瑞素进行术前肠道准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预防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百色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重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干预组28例,两组均予管饲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压豆护理。观察患者肠内营养7 d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比较肠内营养第4天及第7天的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的差异及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肠道并发症总发生率(83.33%)高于干预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其中两组腹泻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但便秘、消化道出血、呃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第4天、第7天,干预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 耳穴压豆可有效降低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有助于保障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杨雪 《当代医学》2013,(13):114-1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10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潴留、便秘、应激性溃疡、死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一定的肠内营养支持,既能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又能增加淋巴细胞的数目,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生大黄联合液囊空肠导管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分析22例胃癌术后应用生大黄联合液囊空肠导管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及13例胃癌术后肠外营养(对照组)两组患者,检测术前及术后第8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总蛋白、白蛋白术后第8天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白蛋白术后第8天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8天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联合液囊空肠导管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能加快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57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国  刘璟 《吉林医学》2010,31(23):3892-3893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择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有增高,但两组相比,总蛋白和清蛋白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白蛋白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与肠外营养相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短肽型营养制剂辅助手术前肠道准备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晓松  周新华 《广东医学》2008,29(5):828-830
目的 通过应用百普素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临床观察,探讨其辅助手术前肠道准备代替传统肠道准备的可行性和效果,为下消化道术前肠道准备提供更加合理的方法。方法 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手术前3d开始口服百普素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术前采用传统的流质饮食、禁食补液、反复导泻方法进行肠道准备工作,比较两组手术前晚清洁洗肠的次数、肠道清洁度、肠道准备期间病人耐受情况、肠道准备前后的相关营养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手术前晚清洁洗肠(5.67±0.97)次,明显少于对照组(7.62±1.34)次(P<0.01);患者耐受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相关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使用肠内短肽型营养制剂辅助手术前肠道优于传统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一种安全、有效、营养、科学的肠道准备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促进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3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65例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关胃肠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预后营养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方式,可以显著提升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肠胃功能的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