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文娟 《大家健康》2016,(8):261-262
目的:研究 ICU 护士压力及干预方法,可以提高 ICU 护士的身心健康,以此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抽取该院2014年1月至12月 ICU护士35名,根据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 ICU 护士压力源后,实施干预措施后,再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 ICU 相同35名护士,再次填写调查问卷,对比实施干预措施前后,ICU 护士的心理健康情况。结果:ICU 护士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复杂、缺乏社会支持和心理培训等因素,都会导致 ICU护士压力过大,心理健康情况不佳。根据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这些因素后,统计 ICU 护士实施干预措施前抑郁评分(2.55±0.74)分,焦虑评分(1.65±0.82)分,强迫(1.56±0.30)分;实施干预措施后,ICU 护士抑郁评分(1.20±0.45)分,焦虑评分(1.11±0.55)分,强迫(1.41±0.15)分;实施干预措施后,ICU 护理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健康评分明显优于实施干预措施前,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ICU 护士压力过大,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 ICU 护士的心理压力情况,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可见,应用干预措施能缓解 ICU 护士压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杨晓曦  熊炜 《大家健康》2016,(10):292-293
目的:分析湖南省15家综合性医院男性护士不良心理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心理类型,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湖南省15家综合性医院共计200名男护士进行研究,分别使用应对方式问题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其心理状态,调查结果和常模指标进行对比;对不良心理状况男护士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男护士在抑郁、焦虑、躯体化和强迫症状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导致不良心理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压力、薪酬待遇、职业成就感等,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我市男护士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等方面,通过了解导致不良心理的原因能够制定针对性强、有效的干预方法,降低护理人才的流失。  相似文献   

3.
赵虹 《中外医疗》2012,31(17):131-13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无痛人流术产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择期行无痛人流术的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手术前后均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评估。结果对照组护理前SAS(48.6±8.2)分,干预组(48.8±8.3)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SAS降为(45.5±6.0)分,与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32.5±4.7)色,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对无痛人工流产术产妇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焦虑率,消除受术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护士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急诊科16名护士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焦虑抑郁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急诊护士心理状况变化。结果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48.63±10.24)分和(47.26±10.31)分,干预后分别为(39.82±6.43)分和(37.62±7.24)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由于接触患者面广,工作繁重,压力大,严重影响到其心理健康,通过心理支持和干预,有助于护士进行心态调整,对提高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评分,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这156例患者的疾病认识评分为(2.56±2.79)分,用药依从性评分为(3.76±2.98)分,心理状况评分为(3.65±2.31)分,生活方式评分为(4.98±2.45)分;实施护理干预后,这156例患者的疾病认识评分为(9.48±1.76)分,用药依从性评分为(9.54±1.87)分,心理状况评分为(9.47±1.12)分,生活方式评分为(9.45±1.94)分。实施护理干预后,这156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实施护理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其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状况,还能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用药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为(9.97±1.68)分,较对照组的(20.64±2.38)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失眠的发生率为12.5%,较对照组的3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和心理干预,评价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14%)与对照组患者(74.2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肝硬化患者护理之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为(40.02±4.03)分和(40.12±5.04)分,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的(48.35±5.21)分、(47.12±6.7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护理方式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人住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包括建立患者个人康复档案,针对患者情况进行集体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十预,指导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以及娱乐疗法等。两组在十预前后分别应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定患者情绪,并比较护理十预前后的分值。结果与国内常模[SDS:(33.46±8.55)分,SAS:(29.78±10.07)分1相比,本研究患者SDS[(44.35±4.11)分1、SAS得分[(42.68±3.46)分1较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本组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及焦虑心理。干预组干预后患者的SDS[(36.12±3.62)分]、SAS得分[(34.07±4.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DS:(43.15±3.76)分,SAS:(41.62±3.65)分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干预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改善。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对提高生命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靖 《实用全科医学》2014,(8):1335-133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比较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90例健康对照者心理健康状况,再将108例患者分成2组,心理护理组57例,护理对照组51例;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所有被试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同时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心理健康程度方面的影响。结果高血压患者组SAS量表得分[(53.44±10.05)分]大于正常对照组[(41.93±8.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4,P〈0.001)。出院时,心理护理组SAS量表得分[(48.81±8.17)分]低于护理对照组[(52.51±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1,P=0.028)。出院6个月后心理护理组服药依从性优于护理对照组(x2=4.163,P=0.041)。结论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许金荣 《当代医学》2016,(36):135-136
目的:分析产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探究风险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0例产妇按时间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风险管控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基本满意86例(86%),高于对照组61例(61%)(P<0.05);观察组SDS评分平均(46.2±3.9)分,小于对照组的(53.5±4.7)分,SAS评分平均(47.8±3.7)分,低于对照组的(57.2±3.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5例(15%)发生并发症,观察组5例(5%)发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房护理工作,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需要我们改变人员培训结构,对以往案例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产房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宫外孕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6月入住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宫外孕并行输卵管切除术患者307例,将其分为对照组(153例)和观察组(154例)。采用自制问卷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术后第1天焦虑状态及其相关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术后护理第7天再进行复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护理前SAS评分[(55.62±11.13)、(55.41±12.02)分]及焦虑相关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54.23±12.03)、(43.75±11.25)分]及焦虑相关情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前后SAS评分[(55.62±11.13)、(54.23±12.03)分]及焦虑相关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8.37%、98.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宫外孕患者术后焦虑状态及其相关的不良情绪,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调查,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8周后再次用SCL-90测评其各项因子分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前后患者SCL-90项各项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SCL-90调查能较全面反应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问题,为治疗、护理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人工肝治疗慢性肝衰竭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焦虑评分、家庭支持Apgar问卷评分值分别为(35.41±3.21)、(8.43±1.41)分,与对照组[(45.83±4.59)、(5.12±0.92)分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与对照组(3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为(191.61±100.19)μmol/L、(169.23±132.62)U/L、(70.32±25.12)%,与对照组[(264.12±121.01)μmol/L、(272.89±171.71)U/L、〈56.12±17.98)%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肝治疗慢性肝衰竭前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疾病恢复,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本院老年人100例,对其进行心理调查及调查问卷分析其产生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对所有老年人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在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主观幸福感指数等指标。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入住时(P0.05);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显著优于入住时(P0.05);入院时患者SAS得分为(45.1±10.8)分,干预后为(32.3±9.5)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其日常生活能力、幸福指数较低,同时存在躯体化、精神化焦虑状态,抑郁情况明显。对其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根据所得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帮助老年人做好心理调适,及时解除老年人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并调整心理状态以达到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在我社区居住并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50例,随机地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的说教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系统地心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干预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SDS的评分分别为(48.2±2.7)、(37.4±2.9)分,对照组干预前后SDS的评分分别(47.5±2.8)、(41.3±2.2)分;观察组干预前后SAS的评分分别为(42.4±2.8)、(33.6±2.1)分,对照组干预前后SAS的评分分别为(43.1±2.4)、(39.5±2.9)分,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SDS和SAS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对心理干预满意24例(96.0%),不满意1例(4.0%);对照组对心理干预满意20例(80.0%),不满意5例(20.0%),观察组对心理干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加深了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并显著改善心理状况,提高了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下清得佳凝胶在静脉性溃疡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本院诊治的60例静脉性溃疡患者,均予以清得佳凝胶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患者临床护理干预相关措施的实施,分析患者护理前后创面面积、临床症状及心理状体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护理后伤口溃疡面积、肉芽组织颜色、溃疡渗出、麻木瘙痒均明显低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护理后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护理后换药(8.65±1.18)次、疼痛评分(11.53±3.02)分及医疗费用(2.16±0.09)千元。结论:清得佳凝胶在静脉性溃疡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经相关护理干预后创口愈合及心理状态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临产妇共14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7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各项评分情况、各产程时间及分娩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等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评分为(1.47±1.04)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7±0.5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52±0.36)、(5.23±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产程为(8.86±1.02)h,显著少于对照组[(13.87±1.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后SDS、SAS、HAMD分别为(41.28±1.37)、(40.06±2.24)、(4.35±0.0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61±1.87)、(51.75±5.49)、(8.65±1.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同时降低分娩中危险情况的发生率,保障分娩顺利进行,提升分娩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护士的心理状况、存在的压力,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的评量表(SCL-90)和自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89名男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承受着一定的工作压力,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结论男护士的心理压力较大,医院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男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在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方面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7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时间间隔为4个月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对两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综合性心理护理之后,干预组的SAS为(42.89±4.60)分,SDS为(43.23±5.65)分,两个评量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于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且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70例进行分组研究,根据入院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分别为(21.26±3.15)分;(70.47±9.22)分;(85.11±1.65)分。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分分别为(28.86±3.49)分;(85.33±9.65)分;(95.45±1.31)分,各项评分观察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