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报道高温与CO联合作用对高脂膳食家兔血液流变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40d,高温加CO组全血粘度(7.878±0.525mPa·s)、血浆粘度(1.814±0.066mPa·s)、红细胞压积(0.327±0.031)、血红蛋白(145.0±0.6g/L)、红细胞(667.2±59.4×10~(12)/L)明显高于常温组。由此提示,高温与CO联合作用可引起高脂膳食家兔血液流变学变化异常,促使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检测妊高症孕妇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妊高症孕妇5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APTT、PT、FIB、TT,同时测定MPV、PLT、PDW、PCT等四项血小板参数指标变化的特点.结果 妊高症孕妇FIB值为2.74 g/L,对照A组为4.01 g/L,显著高于非妊娠组1.54 g/L(P<0.05);妊高症组孕妇TT时间为12.84 s,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非妊娠组PT时间为13.86 s,显著高于妊高症组合正常妊娠组(P<0.05),3组研究对象的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对象血小板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孕妇PLT值为172.19×103/L,显著降低于其余两组,MPV为10.51×103/L、PDW为17.21×103/L,PCT为0.216×103/L,非妊娠组妇女相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晚期和妊高症患者进行及时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指标的检测,是有效预防DIC的重要手段,对保护母婴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方对亚临床甲减伴骨质疏松(脾肾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绍兴市中医院就诊的120例脾肾阳虚型亚临床甲减伴骨质疏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改善甲状腺功能和抗骨质疏松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方。治疗1年后,观察2组甲状腺功能、骨代谢、细胞因子、骨密度、证候积分、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TSH[(3.01±0.42)mU/L]、PTH[(18.75±4.39)ng/L]、骨代谢[BGP(12.92±4.39)ng/mL、PINP(240.79±9.38)μg/L、CTX(0.23±0.01)mmol/L)]、细胞因子[IL-10(2.63±1.07)pg/mL、IL-6(85.71±9.25)pg/mL]、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21.45±4.33)分]、疗效(84.0%)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甲状腺功能是影响骨代谢的重要因素,亚临床甲减可引起骨量丢失,降低骨密度。健脾补肾方协助西医治疗可改善亚临床甲减伴骨质疏松(脾肾阳虚型)患者甲状腺功能、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常规药物治疗绝经后骨密度低下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且长期服用存在副作用,因此本研究拟探讨中医综合养生干预对绝经后骨密度低下女性骨密度的改善效果。 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24例绝经后骨密度低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碳酸钙D3片+常规饮食及活动,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养生干预,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2组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水平的差异。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对照组股骨粗隆(0.57±0.07)的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第1~4腰椎(0.77±0.06)、股骨颈(0.75±0.07)、股骨粗隆(0.61±0.08)及Wards三角区(0.60±0.09)的骨密度(g/cm2)均明显升高(均P<0.05);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0.49±0.06)ng/mL]、血钙[(2.28±0.07)mmol/L]、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326.37±100.82)U/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50.13±12.76)ng/mL]、骨钙素氨基中分子片段[(21.24±6.77)ng/mL]、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418.72±129.90)U/L]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0.43±0.09)ng/mL]、血钙[(2.21±0.07)mmol/L]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 中医综合养生干预能在短期内提高绝经后骨密度低下患者的骨密度,同时改善骨形成标志物及骨吸收标志物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姚建华  陈德 《吉林医学》2011,32(12):319-320
目的:探讨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CHD)患者的LDL-C、hs-CRP、BNP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相比较,分析LDL-C、hs-CRP及BNP的临床意义。结果:心肌梗死(AMI)组[(2.6±0.7)mmol/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0.6)mmol/L]LDL-C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组[(2.2±0.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2.6±0.7)mmol/L]和UA[(2.6±0.6)mmol/L]组间及对照组[(2.1±0.6)mmol/L]和SA组[(2.6±0.7)mmol/L]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2.1±1.4)mg/L],且AMI组[(13.1±9.4)mg/L]、UA组[(9.2±5.2)mg/L]高于SA组[(5.2±2.1)mg/L],AMI组明显高于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457.0±449.3)pg/ml]和UA组[(170.0±99.9)pg/ml]BNP高于对照组[(22.4±19.6)pg/ml]和SA组[(42.8±40.1)pg/ml],AMI组[(457.0±449.3)pg/ml]高于UA组[(170.0±99.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2.4±19.6)pg/ml]和SA组[(42.8±40.1)pg/m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LDL-C、hs-CRP和BNP的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病患凝血相关指标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 方便择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30例MM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的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TⅢ、PT、APTT、TT、FIB、D-D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差异情况.结果 病例组PT[(12.10±2.45)s]、APTT[(30.47±15.93)s]、TT[(19.68±2.97)s]、FIB[(2.30±0.69)g/L]、D-D[(0.73±0.60)mg/L]、MAR[(56.60±16.78)%]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T(10.91±0.63)s、APTT(23.34±5.19)s、TT(15.61±1.13)s、FIB(1.98±0.25)g/L、D-D(0.24±0.11)mg/L、MAR(44.64±7.3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疾病患者机体处于易栓状态,同时患者疾病分期越重,ATⅢ越低.  相似文献   

7.
分析276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参数、体重指数,并将其分为男性、女性早发冠心病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早发冠心病比例男性(199例;72·1%)多于女性(77例,27·9%)。男性组吸烟比例高于女性组(P<0·01)。女性组甘油三酯水平[(1·73±0·62)mmol/L比(1·68±0·54)mmol/L,P<0·05]、体重指数[26·5±2·0比25·1±1·9,P<0·05]、患高血压比例(68·8%比52·3%,P<0·05)、代谢异常指标数[(2·1±1·1)比(1·6±1·0),P<0·05]和患代谢综合征比例(48·1%比26·1%,P<0·01)高于男性组;其血压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腹部肥胖(以腰围超标表示)比例均高于男性组(P<0·01)。提示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中代谢异常指标数、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男性组,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比例高于女性组。  相似文献   

8.
体外血栓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慧霞  王喜洪 《现代医学》2000,28(6):394-395
目的探讨体外血栓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体外血栓形成仪、血液粘度仪、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体外血栓。结果56例体外血栓形成亢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低切为(4.54±1.101)mPa·s,中切为(3.92±0.853)mPa·8,高切为(3.15±0.634)mPa·s;血小板聚集率2min0.47±0.21;体外血栓长度为(51.5±19.82)mm,湿重为(112.5±2.76)mg,干重为(43.6±21.7)mg。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除低切P<0.05外,余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体外血栓形成与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7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老年AMI患者84例(AMI组)与同期健康查体者9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221±62)×10~9/L vs(280±32)×10~9/L],MPV和PDW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30±1.08)fl vs(9.80±0.50)fl和(13.01±2.07)%vs(11.48±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MI组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34l,r=-0.462,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LT计数下降,MPV、PDW升高,血小板活化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 [ST段下降导联数(NST)、ST段压低总和(ΣS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5.14±1.20次/周,持续时间1.02±0.35 min/次,少于对照组的9.58±2.15次/周和2.45±0.74 min/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NST、ΣST分别为3.98±1.03个和4.14±0.85 mv,低于对照组的4.52±1.35个和5.41±1.05 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分别为4.15±0.62 mPa·s,11.26±1.95 mPa·s和1.45±0.21 mPa·s,低于对照组的4.85±0.95 mPa·s,12.31±2.01 mPa·s和1.57±0.24 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改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1.
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孕妇妊娠晚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妊高征 (PIH )患者和正常孕妇妊娠晚期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D 370 0S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 5 0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15 0例正常孕妇以及 15 0例正常非孕妇女 (对照组 )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以及红细胞压积 (Hct)检测。结果 妊高征组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 (P <0 0 5 ) ,而此二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妊高征组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三组间的Hct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妊娠晚期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 ,导致血小板减少 ,MPV、PDW明显增加。检测血小板参数能为临床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物源性妊高征孕产妇静脉血血小板减低的原因。方法分别对正常孕妇(83例)、妊高征孕产妇(181例)、对照组(正常非孕妇女29例)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对PLT〈80×10’显著性血小板减低进行纠正复查。结果181例妊高征住院孕产妇血小板显著减低27例,占14.92%;83例正常孕产妇血小板显著减低2例,占2.41%(,=9.1041,P=0.0026)。妊高征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5);妊高征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妊高征组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手工或预稀释法检测,27例妊高征中19例得以纠正,占70.4%(,=11.4183,P=0.0007)。结论妊高征孕产妇血小板减少者,可经急诊预先稀释法或手工计数纠正确诊,对检测妊高征的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3 5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其中轻度 10例 ,中、重度 2 5例 )的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VEGF水平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胎盘中的VEGF水平 ,并以正常晚期妊娠妇女 (正常妊娠组 ) 2 0例和正常未孕妇女 (正常未孕组 )10例为对照。 结果 ( 1)妊高征组外周血VEGF水平为 ( 2 8 66± 9 98)ng/m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 [( 13 15± 8 46)ng/ml,P <0 0 1]和正常非孕组 [( 5 47± 3 5 2 )ng/ml ,P <0 0 1] ;轻度妊高征组血清VEGF水平为 ( 16 75± 7 2 4)ng/ml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中、重度妊高征组血清VEGF水平为 ( 3 5 43± 9 0 2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妊高征组 (P均 <0 0 1)。产后三天下降到非孕水平。 ( 2 )妊高征组的新生儿脐血VEGF水平为 ( 4 8 3 5±9 64 )ng/ml ,低于正常妊娠组 ( 5 7 62± 11 19)ng/ml,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的新生儿脐血VEGF水平均高于其母血清 (P均 <0 0 1)。 ( 3 )妊高征组胎盘VEGF轻度表达为 71 4%,中度为 2 8 6%,无重度表达 ;正常妊娠组胎盘VEGF轻度表达为 3 0 %,中度为 45 %,重度为 2 5 %。妊高征组胎盘VEGF表达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15例术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和46例术后非化疗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值P-LCR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PV:8.37±0.77fl对8.70±0.67fl,P<0.05;PDW:9.622±1.47fl对10.27±1.29fl,P<0.01;P-LCR:0.157±0.05对0.176±0.04,P<0.05,血小板(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9.86±92.23×109/L对219.95.00±52.62×109/L,P<0.05,与非化疗患者比较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无差异(P>0.05);非化疗患者MPV、PDW和P-LCR较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小板数>300×109/L的化疗患者的MPV、PDW和P-LCR与血小板数<300×109/L的化疗患者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观察其骨髓抑制状况和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者1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83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用蕲蛇酶注射液)83例,将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2.14±0.57)分]以及血小板聚集率[(47.98±12.25)%]、纤维蛋白原[(3.40±0.71)g/L]、凝血酶原时间[(12.98±0.63)s]、血浆黏度[(1.38±0.40)m Pa·s]、红细胞压积[(44.11±4.32)%]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胆固醇[(3.89±1.30)mmol/L]、甘油三酯[(1.17±1.09)mmol/L]同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蕲蛇酶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临床效果确切,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神经肽Y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肽Y(NPY)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 4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轻度 10例 ,中度 10例 ,重度 14例 )产前及产后的血浆NPY水平 ,以同期 2 0例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 )和 10例正常非孕妇女 (正常非孕组 )为对照。结果 正常妊娠组产前血浆NPY水平 (82 .60±2 7.5 9)ng/ml稍低于正常非孕组 (85 .94± 2 8.12 )ng/ml,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妊高征组产前血浆NPY水平为 (148.79± 64 .3 2 )ng/m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非孕组 (P均 <0 .0 1)。轻度妊高征组血浆NPY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非孕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轻、中、重度妊高征三组间血浆NPY水平差异显著 (P均 <0 .0 1)。产后 3天血浆NPY水平下降到非孕水平。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浆NPY水平升高 ,在妊高征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变化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蛋白水解物60 mL静脉滴注,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再联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14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D变化、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 d、1个月及6个月末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分别为(9.57±2.46)分、(8.84±2.54)分、(7.25±2.35)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22±2.92)分、(15.35±3.24)分、(13.76±2.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 d、7 d和14 d末的FMD分别为(5.83±0.84)%、(6.47±0.62)%、(8.26±0.54)%,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5±0.76)%、(5.62±0.79)%、(5.82±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 d末的血浆黏度(1.09±0.34)mPa·s、全血黏度高切(2.71±0.85)mPa·s、全血黏度低切(5.62±0.63)mPa·s和纤维蛋白含量(2.26±0.66)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7±0.39)mPa·s、(3.58±0.97)mPa·s、(6.52±0.83)mPa·s、(3.35±0.7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末,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65%,显效率为6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和4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与对照组的1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HBsAg阳性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及其他参数与肝组织纤维增生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乙肝组58例,、肝硬化组109例,以及对照组60例。采用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Sysmex XE-2100检测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其他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组PLT数([89.9±43.5)×109/L]明显低于乙肝组([115±59)×109/L]和健康对照组([176±55)×109/L(]P0.01)。在肝硬化组内,PLT数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呈明显下降,S1-S4期分别为:(166.2±31.9)×109/L,(147.4±34.0)×109/L,(113.8±30.4)×109/L,(89.9±19.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呈明显增大,S1-S4期分别为(9.1±1.3),(9.4±0.8),(9.8±0.9),(10.1±0.8)(,P0.05),PDW只有S4与S3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计数及其参数MPV、PDW值对评估HBsAg阳性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可为乙肝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的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