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术后24 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第10天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水平,并检测体质量和氮平衡变化.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在组内营养支持前后及组间的差异.结果 术后第10天两组患者体质量、白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水平术后第10天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均处于负氮平衡,术后第10天两组均恢复正氮平衡且EN组较PN组更显著(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并观察疗效.结果:16例术后吻合口愈合良好;2例出现胰瘘,其中1例死亡;1例不能耐受,改用肠外营养治疗.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总体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01/2003-06我院46(男34,女12)例,年龄25~76(平均53.6)岁,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前检查均无明显心肺肾功能异常,合并糖尿病4例,全部采用改良Child手术,术后分入EN组(21例)和PN组(25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EN组PD术中行空肠造口术,术后24h开始选用华瑞公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病人血清蛋白、体重、氮平衡、上臂周径和手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的影响,比较二者的费用。方法46例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N组(22例)术中空肠造口,术后24 h开始EN;PN组(24例)术后1 d起给予PN。两组采用等热量、等氮量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PD后EN和PN均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EN组术后平均住院日较PN组短[(21.4±7.6)d vs (24.1±9.3)d,P>0.05]。EN组较P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则明显少于PN组[(1290.0±76.8)元vs (4072.0±146.4)元,P<0.01]。结论PD后经空肠造口管给予EN与PN一样能够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并具有安全、费用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32例,均术后早期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6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方式的患者65例,观察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增高(P0.05),其中总蛋白和白蛋白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绝大多数患者对肠内营养耐受性良好。术后1例出现胃瀦留,5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高血糖,2例出现腹泻、排便次数增多,1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方式总体疗效令人满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是安全的,可依据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早期应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术后24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在恢复氮平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减少经济消耗方面优于肠外营养,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靠,且费用低廉,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总结3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体会。护理重点包括做好肠内营养管的固定,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液,严格掌握营养液的输入量、输入方法、速度,保持管道的通畅,严密观察消化道反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水电解质状况,重视心理护理。做好肠内营养护理是促进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通过Excel自带程序简单随机分组,190例患者完成研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5例。研究组术后第1天启动个性化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对照组给予以肠外营养为主的传统常规营养方案。检测各组术前、术后3、7、10、14 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肌酐、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淋巴细胞计数(比例),观察术中红细胞悬液、血浆使用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药费及费用,住院药占比。分析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上述指标差异,广义线性回归分析并发症相关因素。结果:发现术后并发症,研究组15例(15.79%),对照组36例(37.89%),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095,P=0.001)。术后7、10 d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7、10、14 d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术后10、14 d淋巴计数,术后7、10、14 d淋巴比例,术后3、10、14 d血红蛋白水平,术后10 d血清总...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震宇  李锋  郑树森 《浙江医学》2007,29(7):743-74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且术前多数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后容易发生胰瘘、胆瘘、出血、感染、胃潴留等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治疗费用增加,因此对PD患者手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两家医院收治的89例PD患者(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28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61例)的资料,对手术后采用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两种方式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术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术后早期通过使用静脉置管输入营养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待患者状况改善后改为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全程使用鼻置管输入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治疗后体重等各项生理指标水平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营养支持,观察组体重、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升。观察组肠道蠕动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早期对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我科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验,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04至2005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每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补液,5~7d后管喂普通流质;EN组术后24h内经鼻胃管(或空肠造瘘口)用重力滴注滴入糖盐水500ml,次日改用能全力500ml,以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每日增加500ml直到全量(2000~2500ml)。两组均在术前和术后14d检测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体重(BW)、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和住院天数。结果EN组PA术后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Hb术后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P、Alb、Hb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EN组和对照组各指标在术前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S),但在术后不同的营养支持条件下,BW、TP、Alb、Hb、LYM均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均有所下降,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EN组患者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好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N)和胃肠外营养(PN)支持对维持和改善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状态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肝移植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2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和第8天检测营养指标,测定每日氮平衡并计算累计氮平衡,观察术后感染率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EN组白蛋白显著高于PN组,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血糖水平明显低于PN组(P<0.05);术后第3天起,两组间每日氮平衡和累计氮平衡均有差异显著(P<0.05,P<0.01);EN组血液、肺部、消化道等感染率显著低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PN组(P<0.01),平均营养支持费用也明显少于PN组(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EN是安全可行的。与PN支持相比,EN可更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术后营养状态,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比较不同营养方式支持前后,患者血糖(GLU)、电解质、血清白蛋白(ALb)、肝肾功能等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 ALb 明显升高,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出血患者营养不足的状况,防止电解质紊乱、免疫功能降低等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5.
段太蓉 《四川医学》2014,(4):498-49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优势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共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第1天开始管喂营养液,对照组术后第6天开始经口进食,比较两组术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量、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ICU内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 肠外营养(PN)组(28例)和PN组(28例),EN PN组伤后即实施PN,入院后早期(24h)开始应用EN,并逐渐加量,不足部分以PN补充,PN组伤后即实施PN,期间监测两组病人的上臂肌围、血糖、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N PN组在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方面优于PN组(P<0.05),EN PN组病例营养状态明显好于PN组(P<0.01),并发症减少,预后良好。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EN PN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肾癌根治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52例肾癌患者为观察组,于术后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同时选取2003年5月~2007年5月未实施肠内营养的45例肾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通气、通便时间和拆线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禁食患者),通气、通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CRP和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总蛋白、白蛋白以及拆线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较早恢复患者的肠道功能,缩短肠道通气、通便的时间,同时减少了机体的炎性因子释放,降低了应激反应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术后病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标准营养组30例,采用能全力按83.74~125.60J/(kg·d)标准配制,经鼻饲管滴注;匀浆膳食组28例,采用自行混制而成匀浆汤液200mL/次,经鼻饲管注入,4~6次/d。分别于入院第1、10天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观察2组患者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标准营养组入院治疗第10天与入院第1天比较ALB、PA值下降不明显(均P〉0.05);匀浆膳食组入院治疗第10天与入院第1天比较,ALB[(34.3±2.1)g/L vs (38.8±2.1)g/L]、PA[(158.3±22.1)mg/L vs (198.6±30.8)mg/L]均有降低(均P〈0.05)。入院第10天,标准营养组ALB为(38.5±2.2)g/L、PA为(192.8±26.4)mg/L,均高于匀浆膳食组[ALB(34.3±2.1)g/L、PA(158.3±22.1)mg/L](均P〈0.05)。标准营养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匀浆膳食组(26.7%VS35.7%,P〈0.05);肺部感染患者其人院时ALB低于无并发肺部感染患者[(33.4±5.6)g/L vs (42.5±3.7)g/L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减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恶化,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张丹  李一凡 《黑龙江医学》2011,35(3):212-213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对45例胃癌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多数患者45例(91%)最初期可有轻度腹胀、腹泻,但经调整、适应,均能完成喂养.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恢复,应大力提倡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陈中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75-197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在常规抗感染,解痉,机械通气,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祛痰等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营养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发现,肠内营养方法不仅提供人体全部的营养素,补充自然饮食及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还能有效地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可提高免疫力,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