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髓核摘除+椎间融合口植入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随访6-12个月平均10.5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经X线片,其中优:7例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58.3%)。良:全身状态已恢复正常4例(33.3%),改善1例(8.3%)。结论:椎间融合器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的特点,适用于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稳型颈椎融合器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患者5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颈椎功能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为(68.12±25.32)min,术中出血量为(105.12±15.21)mL,术后未出现感染、颈部血肿、吞咽困难以及融合器移位、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术后7天、6个月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膀胱功能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应用创伤小,能有效预防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以及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方法:对32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并椎间植骨融合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访平均26个月。结果:疗效优24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可靠,发病间隙应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进行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和病程对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锁式零切迹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病人3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自锁式零切迹颈椎融合器组(观察组)和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颈椎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各15例。比较2组病人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和术后3 d,2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术前2组病人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手术前后各时点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各时点的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生理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自锁式零切迹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病手术创伤小,病人术后神经功能和恢复效果较好,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DCI)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后DCI植入术,对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3天及3个月疗效情况进行记录及分析。结果:患者手术时间85~155分钟,术中出血量30~230ml;术中C臂透视证实DCI位置良好,手术成功率100%;3个月后治疗改善显著(优良率100%)。结论: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8.
蒋龙华 《当代医学》2021,27(34):131-132
目的 探究零切迹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应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83例,置入111枚零切迹颈椎融合器,比较不同时间段临床疗效,分析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1.3±0.2)年,平均手术时间(125.9±23.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0.6±16.7)mL.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96.39%,术后1年融合率为100.00%.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05%;患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VAS评分、NDI评分均低于术前,颈椎曲度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NDI评分均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98.80%.结论 零切迹颈椎融合器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蒋龙华 《当代医学》2021,27(34):131-132
目的 探究零切迹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应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83例,置入111枚零切迹颈椎融合器,比较不同时间段临床疗效,分析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1.3±0.2)年,平均手术时间(125.9±23.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0.6±16.7)mL.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96.39%,术后1年融合率为100.00%.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05%;患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VAS评分、NDI评分均低于术前,颈椎曲度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NDI评分均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98.80%.结论 零切迹颈椎融合器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可吸收性颈椎椎间融合器(ACFC)具有早期的制动作用,能有效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和椎间隙的高度,提供初始及中间时期的稳定性,以实现骨性融合,有效防止下沉,并稳定融合节段及便于判断融合的特点。文章就可吸收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材料特点、优越性、适应证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及solis颈椎cage融合治疗颈椎损伤伴颈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 对25例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间盘摘除、脊髓减压、solis颈椎cage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有脱位者行牵引复位。结果 25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无植入物脱出或塌陷.无椎间高度明显丢失,无钢板螺钉断裂或脱落等。结论 前路钢板及solis颈椎cage融合有较高的强度和坚固能力,能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作用,可以满足颈椎前路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手术疗法。方法: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156例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影响学改变及手术疗效。结果:颈椎间盘突出可分为中央型和侧方型。前者以颈髓受压,后者以神经根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MRI可明确显示其类型,对142例进行术后随访8~88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优良率为92%(130/142)结论:MRI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病情较重,尤其中央型突出者及经正规非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对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后,选用适当型号的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置入,无需透视帮助即可拧入螺钉和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颈椎外伤伴有急性椎间盘突出症18例,外伤性颈椎不稳10例,43例患者接受单节段固定,22例患者为双节段固定,3例患者为三节段固定。本组随访4-36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椎间隙高度平均增加了32.5%,经过术前和术后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颈椎的前弯角度较术前变化率为125.9%,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显著差异性(P<0.01);未见颈椎间不融合病例。结论PCB系统在临床应用中不仅有助于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并且有助于长期维持,提高了椎间融合率和颈椎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确诊,行微创颈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同时行减压及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术。随访28例,平均随访时间22.6月,观察病人的椎体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融合率、内植物并发症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8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椎体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未发生内植物并发症。采用Odom评定,优22例,良4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92.8%。结论微创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及早解除脊髓压迫,并使颈椎融合节段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提高椎体间骨性融合率和维持术后椎体间高度,并能维持脊髓减压疗效。  相似文献   

16.
64例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累及颈脊髓引起不同程度瘫痪。全部病例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随访2~9a,按JOA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20例,良29例,改进8例,无效2例,有效率96.6%。提示:及早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可以防止脊髓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进一步研究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C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DP)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PCD治疗的CDP患者12例。观察疗效,论证PCD机制。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11例优良,无并发症。结论 PCD安全且对颈椎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加臭氧交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3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激光行PLDD加臭氧交替治疗。结果随访资料完整102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Macnab法评定疗效,治疗6个月后,优良率为84.31%,有效率为98.04%。结论 PLDD加臭氧交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是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20例单节段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经x线摄片及MRI检查排除骨折、脱位,行椎间盘摘除、无前方钢板的嵌片+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椎间融合器内自体髂骨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9个月,复查x线摄片未见相关内固定并发症。此融合器为自稳型颈椎椎问融合器,内置自体髂骨,应用其行植骨椎间融合术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S-TLIF)下单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间Cage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对比分析,以判断2种融合方法的术后疗效及对比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1例,根据融合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椎间植骨融合组(A组)和椎间Cage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临床疗效采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Macnab标准,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后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和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下单纯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与Cage融合相当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并且治疗费用低,无排斥反应,可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