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中单肺通气潮气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1组)和2010年7—8月(2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的行择期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各22例,所有患者接受胸部手术操作时均采用单肺通气。1组患者单肺通气时潮气量(VT)≥7 mL/kg,2组患者单肺通气时VT<7 mL/kg,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均给予5 cmH2O(1 cmH2O=0.098 kPa)的呼气末正压(PEEP)。结果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1%(2/22),显著低于1组(40.9%,9/22,P=0.034)。2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0)也显著低于1组(22.7%,5/22,P=0.048)。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2.4±6.0)d,显著短于1组的(23.8±23.3)d(P=0.032)。2组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为(40.0±4.1)mmHg(1 mmHg=0.133 kPa),显著高于1组的(32.4±2.3)mmHg(P<0.01),但两者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食管癌切除术中小VT的单肺通气策略可安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单肺通气麻醉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应用“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对 2 0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进行单肺通气麻醉 ,其目的是观察单肺通气在麻醉及手术期间 ,存在哪些优点或弊端 ,并对副作用进行讨论与分析。现将应用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术中进行单肺通气麻醉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选择 2 0例食管癌病人中 ,男性为 12例 (占60 % )、女性为 8例 (占 4 0 % )。年龄 4 7~ 65岁 ,平均年龄 56.5岁 ,老年患者 ( 60岁以上 )有 10例 ,肥胖患者有2例 ,均为择期手术。手术方式全部为左侧开胸 ,所有病例根据患者病史、体检、X线胸片、心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5%NaHCO3对下段食管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术中循环、呼吸、酸碱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择期下段食管癌开胸患者40例,随机等分两组。空白对照Ⅰ组;实验Ⅱ组:应用1.2mmol/kg的5%NaHCO3。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血气。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2mg/kg、琥珀胆碱1.5mg/kg,维持吸入1.5%~4%七氟烷、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1和间断静注罗库溴铵0.1~0.2mg/kg。OLV后应用5%NaHCO(3Ⅱ组:4ml/min)。分别在麻醉前(T0)、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min时(T2)、手术完毕前(T3)采外周动脉血2ml进行血气分析。【结果】麻醉后组间比较:MBP和HR在T2时间段Ⅰ组比Ⅱ组下降明显(P〈0.01)。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在T2时间段Ⅰ组有所下降,与Ⅱ组比较(P〈0.01)。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tension,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saturation,SaO2)在T2时间段Ⅱ组比Ⅰ组升高明显(P〈0.05和P〈0.01)。pH值T2时间段Ⅰ组比Ⅱ组下降明显(P〈0.01)。碱超(baseexcess,BE)值T2、T3时间段Ⅰ组比Ⅱ组下降明显(P〈0.01)。[Cl-]在T2时间段Ⅰ组比Ⅱ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5%NaHCO3能使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循环、呼吸系统平稳,较高的PaO2和SaO2有利于血液运氧。保持血液pH值和BE值相对稳定,无高氯代酸倾向,也不影响CO2的排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老年食管癌手术时采用保护性单肺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最佳呼吸参数.方法 选择食管癌手术患者3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A组(15例)和B组(15例),快速静脉麻醉诱导下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先行双肺通气模式,潮气量为8~10 ml/kg,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进胸后改行单肺通气.A组采用普通单肺通气模式(潮气量10 ml/kg,PEEP 0 cm H2O),B组采用保护性单肺通气模式(潮气量6 ml/kg,将PEEP维持在8 cm H2O左右).连续监测潮气量、气道峰压(Ppeak)、平均压气道(Pmean)、气道阻力(Raw),动脉氧分压(PaO2),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B组术中潮气量、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食管癌手术采用低潮气量结合呼气末正压的保护性肺通气可改善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有利于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7.
肺切术后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对于此类患者的生命保障尤为重要。如果使用不当,呼吸机的模式选用及参数设计不合理,就会产生各种呼吸机相关并发症。2006年我们对19例肺切术后呼吸衰竭患者行呼吸机治疗,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肺切术后呼吸衰竭19例,男13例,女6例,40~67岁,平均年龄58.3岁。术前诊断:肺癌12例,肺结核5例,支气管扩张症1例,肺大泡1例。手术方式:全肺切除5例;右侧双肺叶切除8例;单肺叶切除5例,肺大泡切除1例。呼吸衰竭发生时间1~5 d,<24 h 4例,24~48 h 2例,48~72 h 3例,>72 h 10例。I型呼吸衰竭9例;II型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8.
9.
急性呼吸衰竭是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 ,治疗困难 ,病死率高。 1997— 1999年作者诊治食管 (贲门 )癌手术后严重呼吸衰竭 7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1例。年龄 5 8~ 71岁。病变位于胸段食管中上段 3例 ,中下段 3例 ,贲门癌 1例 ,病变长 5~9cm ,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例 ,糖尿病 1例 ,高血压病 2例 ,术中发现广泛胸膜粘连 2例。手术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 2例 ,胸腔顶机械吻合 1例 ,弓下机械吻合 2例 ,手工吻合 2例。1.2 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 (日本 ,AS - 6 0 0型 ) ,结果实测值占预计值FVC :5 8.6…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衰竭 (ARF)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 ,如不积极预防 ,及时治疗 ,预后较差。作者就 35例术后呼吸衰竭病例临床防治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科自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 6 74例 ,其中食管癌手术 480例 ,均为左开胸食管胃吻合术 ,发生ARF 2 8例 ;贲门癌手术 194例 ,左开胸或胸腹联合切口 ,发生ARF 7例。术后呼吸功能正常者(正常组 ) 6 39例。术后ARF者 (ARF组 ) 35例 ,其中 2 5例术前行肺通气功能检查 ,最大通气量 (MBC)实际值占预计值6 7%~85 % ,平均 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9月至2012年9月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49例(呼吸衰竭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食管癌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与下列因素有关:最大通气量(MVV)、1 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FEV1/用力肺活量、吸烟指数、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前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吻合口位置、术后其他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EV1≤1.5 L、MVV实测值/预测值≤50%、术后其他并发症及手术时间≥3 h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面评估及改善术前肺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外科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收住我院ICU的126例外科ARF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达到序贯切换点后,序贯组拔除气管插管,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支持直至脱机;常规组则继续有创机械通气,以常规方式脱机。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pH值及氧合指数等指标相似(P>0.05)。序贯组和常规组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ion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分别为15.9%和42.9%(χ2=17.387,P<0.001)。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为(8±3)d,而常规组为(24±12)d[(t=9.673,P<0.001)]。序贯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为(16±6)d,而常规组为(24±12)d(t=8.896,P<0.001)。序贯组住ICU时间为(17±5)d,而常规组为(26±11)d[(t=6.879,P<0.001)]。结论对外科ARF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治疗策略,可以降低VAP患病率,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对大鼠单肺通气时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丙泊酚在胸科麻醉中的应用提供实验研究的数据。方法 4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P1组:空白组(灌注液中无丙泊酚)、P2组:含36mg/L丙泊酚、P3组:含24mg/L丙泊酚、P4组:含12mg/L丙泊酚,每组10只。按随机顺序取大鼠进行实验,称量体重,麻醉,气管切开插管接呼吸机行单肺机械通气1h。然后取出肺组织。取双侧顶叶头盖型部分作湿/干比,其余-70℃保存以备统一作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微量丙二醛(MDA)测定。结果肺组织湿/干重比:P1组通气侧高于P2、P3组通气侧(P<0.05);P1、P4组非通气侧高于P2、P3组非通气侧(P<0.05)。各组非通气侧均高于同组通气侧(P<0.01)。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P1组通气侧肺较P2、P3和P4组通气侧高(P<0.05);P1组非通气侧较P2、P3和P4组非通气侧显著增高(P<0.01)。各组非通气侧均显著高于同组通气侧(P<0.01)。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P1组通气侧高于P2、P3、P4组通气侧(p<0.05),P4组通气侧高于P2、P3组通气侧(P<0.05);P1组非通气侧高于P2、P3、P4组非通气侧。各组非通气侧均高于同组通气侧(P<0.01)。结论通过对大鼠单肺通气时的灌注实验研究,发现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时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丙泊酚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 Dex)对食管癌手术中单肺通气( OLV)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分压( PaO2)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左经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5~65(57.2±8.5)岁,术前检查心肺功能良好,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Dex组和生理盐水(NS)组,Dex组麻醉诱导给予Dex负荷量0.6μg/kg,给药时间10 min,0.4μg/( 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NS组:给于等量生理盐水泵注。采集麻醉诱导后侧卧位双肺通气30 min( T1)、OLV 30 min( T2)、OLV 60 min( T3)、OLV 90 min(T4)、恢复双肺通气(TLV)30 min(T5)时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值计算肺内分流率( Qs/Qt),记录PaO2值。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 MAP)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1时比,两组T2~4时PaO2显著降低,Qs/Qt显著升高(P<0.05);与T1时比,NS组T5时PaO2显著降低,Qs/Qt显著升高(P<0.05),Dex组T5时PaO2和Qs/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Dex组T5时PaO2升高, Qs/Qt降低(P<0.05)。结论 Dex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能明显改善恢复TLV后PaO2及Qs/Qt。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06-108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接收的且符合研究要求的呼吸衰竭患者80例,在电脑上使用随机分组系统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40例,对照组接受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值、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pH值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剩余碱、碳酸氢根、CO2总量、PaCO2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值,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单肺通气时容易发生低氧血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通过作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氧耗、心输出量和炎症等因素影响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本文就单肺通气时右美托咪定对氧合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due to a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 emerged in November 2002 and caused outbreaks worldwide. In Hong Kong it affected 1755 individuals including 386 health care workers (HCW), and caused 299 deaths.~1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 is common in SARS cases, with high rates of intensive care (20%-38%), assisted ventilation (59%-100%),~(2-7) and mortality among invasively ventilated patients (34%-53% at 28 days).~(2-4,6) (Non-invasive ventilati…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对实验兔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麻醉后气管切开行单侧主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单肺通气组,n=10)和实验组(单肺通气+己酮可可碱静脉滴注组,n=10),采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模式(Vt=8ml/kg,f=30次/min)通气3h。分别于麻醉后及单肺通气3h后抽取血样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实验完成后处死白兔,取其肺叶组织测量肺湿/干重比(W/D),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丙二醛(MAD)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氧合指数提高(P〈0.05);W/D降低(P〈0.05);BALF中TNF-α、NO含量及MAD水平下降(P〈0.05)、SOD活力水平明显升高(P〈0.01);病理损伤程度较轻。结论己酮可可碱可改善单肺通气功能,减轻肺损伤程度,对兔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近20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on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NIV)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医生对此技术的掌握越来越熟练,经验逐渐丰富。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惑,特别是NIV在重症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合理应用需要关注及重视。本文将综合近年的相关文献进行评述,以供临床医生学习、借鉴和提高专业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开胸手术患者,探讨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顺应性、肺内分流、动脉血氧合以及吸入麻醉药七氟醚FA/FI变化趋势的影响,为临床麻醉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0例首次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需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和C3组。A组(定容通气组):VT=8 ml/kg,Rf=12次/min,PEEP=0;B组(定压通气组):先将患者进行VCV单肺通气,参数设置同A组,气道压稳定后,在气道峰压相同的条件下,更改通气模式为PCV,Rf=12次/min,PEEP=0;C组(小潮气量+PEEP组):VT=6 ml/kg,Rf=16次/min,PEEP=5 cm H2O。分别于双肺通气(total lung ventilation,TLV)后10 min及OLV后20、45、70 min四个时间点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气道压,并采集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各l ml行血气分析。OLV 20 min时,以挥发罐浓度1.5%七氟醚吸入,20 min后停止吸入,期间记录七氟醚肺泡浓度和吸入浓度比(FA/F)I。结果 (1)单肺通气后,各组患者气道峰压明显升高,顺应性下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率明显增高。(2)B组在最初的8minFA/FI上升最快,C组最慢,A组介于两者之间。随着吸入时间的延长,三组曲线接近并趋于一致。结论单肺通气时,定压通气模式有助于提高肺顺应性,但最终三种通气模式吸入麻醉药的FA/FI在各时间点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