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姜华  赵军  阚陈茹 《安徽医学》2021,42(9):1064-1066
目的 比较空肠内营养液间歇输注及持续输注两种方式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区收治的88例胃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术后空肠内给予营养泵间歇泵入肠内营养液直至拔管,对照组给予营养泵持续泵入营养液直至拔管.治疗10...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的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状况等影响。 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手术的122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一般推注组、输液泵组和等差递增推注组,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术前营养状况、术前免疫功能情况、术式、术中输血、病理分型、术前术后临床其他用药等诸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按照20~25kcal/kg.d供给能量,氮热比1:157.25~165.75,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别占非蛋白热量的50%-60%和40%-50%左右。术后第一天全肠外营养支持,第二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相结合的形式,之后逐步过渡到全肠内营养,等差递增组以等差级数增加。观察三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达到全量的天数,耐受情况,脱管天数。观察术后1天与术后10天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等B细胞免疫状况,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群免疫情况。结果 一般推注组有4人出现腹胀腹泻不耐受情况,输注泵组一人出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急诊术后转院,等差递增组均耐受较好;三组肠内营养达到全量和脱管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差递增组和输注泵组均较一般推注组少;除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外,三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和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CD4+T细胞数,CD8+ T细胞数,CD4+/CD8+等免疫状况方面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泵组和等差递增组均较一般推注组改善情况明显,且输注泵组与等差递增组的各指标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差递增和输注泵输注是两种较好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耐受性、改善营养和免疫状况、缩短治疗和脱管天数,患者情况允许应该积极地考虑应用。并且等差递增方法在不需要设备和提高患者开支等情况下,更为方便运用,值得基层医院现状下开展肠内营养工作中运用。  相似文献   

3.
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永亮  余佩武  兰远志  石彦  刘伟 《重庆医学》2008,37(12):1360-1361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术后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30例、PN组30例及对照组2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EN或PN,分别检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营养和免疫指标,并观察术后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的恢复。结果EN组和PN组术后体质量(BW)、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和血红蛋白(H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N组、PN组术后CD3 、CD4 、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EN组术后CD4 、CD4 /CD8 亦显著高于PN组(P<0.05);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在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4.
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阳平  孙洪明  俞明翔 《浙江医学》2002,24(10):633-634
胃癌患者 ,尤其是中晚期患者 ,多存在营养不良 ,手术治疗后由于能量代谢的异常改变 ,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 ,因而术后的营养支持对促进病人恢复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我院近年内对33例胃癌病人术后予肠内营养 (EN)支持治疗 ,并随机选择同期胃癌手术病人33例予以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以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EN组男21例 ,女12例 ;年龄37~78岁 ,平均54.6岁 ;PTNM分期Ⅰ期1例 ,Ⅱ期3例 ,Ⅲ期22例 ,Ⅳ期9例 ;行全胃切除术5例 ,近端胃切除术12例 ,远端胃切除术1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胃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09月至2013年05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7例患者根据营养风险监测2002标准(NRS 2002)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为对照组30例患者在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治疗,为实验组67例患者在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并对比分析其手术效果。结果:在实验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输注肠内营养液后因发生严重的腹胀、呕吐而改行肠外营养治疗,其余患者均一直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直至可口服进食为止。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实验组患者的发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更快地恢复其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其发生术后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6.
胃癌患者后期的营养问题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延缓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是至关重要。肠内营养是最科学、最廉价的方法,这给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对39例胃癌晚期进行护理,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丽萍 《中外医疗》2010,29(35):29-2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以肠外营养为主,2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肠蠕动恢复较快,体重减轻少,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具有经济实惠,符合生理要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是外科治疗胃癌的一种常见技术,但术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尤其是吻合口瘘,危及患者生命。1999年3月~2003年11月,我科对128例行全胃切除及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熊宝廷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1):125-125,127
营养支持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十分重要[1]。胃癌患者极易发生营养不良,使得治疗和预后的难度加大,同时也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研究表明为胃癌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2]。我院采取鼻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手术治疗方面,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泽红  鲍慧玲  刘芸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346-234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8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普通的胃肠外营养。观察比较2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营养相关费用。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营养相关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日期,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术后恢复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体质量(BW)、肱三头肌皮肤皱褶(TSF)和疲劳指数(Christensen’s评分),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Kamofsk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第7天的BW、TSF、ALB、TF、PA和RBP均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降低(P〈0.01),而PN组的TF、PA和RBP水平较EEN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的BW、TSF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的Christensen’s评分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提高,而PN组的升高较EEN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Kamofsky评分均较PN组明显缩短或者降低(P〈0.01),而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胃癌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组(EPN,n=30)和肠外营养组(PN,n=30)。EPN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起肠内给予瑞素(500mL),肠外给予卡文(1440mL);PN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卡文(1920mL)。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补体C3、C4浓度,并观察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EPN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得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EPN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M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C3、C4升高明显,接近或超过术前水平;CRP水平明显下降,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7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早期24 h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行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18)h vs (81±35h)]、首次排便时间[(73±26) h vs (102±19) h]明显提前,术后住院时间[(9.7±4.1)d vs (13.2±6.4)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并发症(1/59,1.7%)显著低于对照组(7/48,14.6%)(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6/59,10.2%)显著低于对照组(12/48,25%)(P<0.05);总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14/59,23.7%)稍低于对照组(13/48,27.1%),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及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A、IgG、IgM、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IgA、IgG、IgM、CD3^+、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完全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病人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功能,其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廖漓漓  阳正煦 《华夏医学》2006,19(1):167-169
胃癌患者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对手术及术后的综合治疗的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肠内营养(En ter-a l N u trition,EN)作为其综合治疗的一种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极大的帮助;免疫增强型EN配方还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兰  张霞 《西部医学》2017,29(11):1555-1559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胃癌手术的14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48例、肠内营养组(EN组)47例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联合组)50例,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EN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3组患者营养指标、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以及营养支持临床效果。结果〓术后7d 3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升高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3组患者术后7d 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联合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N组和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缩短,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在术后24 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术后48 h内均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营养和免疫指标、并发症、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平均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8天血浆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排便时间、营养相关费用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水平(P<0.05)。两组患者三年随访期内的平均生存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086,P=0.769)。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恢复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生  刘俊  江弢 《上海医学》2006,29(8):544-54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8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继发感染情况以及术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EN组术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较PN组,但患者均能耐受。EN组1例患者因吻合口水肿、输入襻不完全性梗阻而发生恶心、呕吐,余患者无恶心、呕吐;PN组发生肺部感染和导管感染各1例。EN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PN组(P=0.01)。与PN组比较,EN组术后白蛋白略有下降,前白蛋白升高。结论早期EN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汪杰斌  王晓亮 《安徽医学》2011,32(6):735-737
目的探讨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效果、费用及应用中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对12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组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n=61)和肠外营养组(PN:n=61)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EN组术后在排气(46.98±6.87比73.51±11.53)、排便时间(83.89±12.78比130.80±22.93)、费用(9548.17±1754.86比14721.11±2965.59)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79±0.76比12.48±1.46)、身体营养状况等方面均短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提高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可作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