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颅脑外伤后的精神障碍是造成精神残疾的常见原因.本科采用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9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在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轻中型颅脑损伤康复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自我效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康复效果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抑郁指数、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促进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缓解病人的负性心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李蕾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4):4199-4200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缓解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头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入住神经外科均伴有头痛症状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按患者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加用穴位按压,选择攒竹、印堂、太阳穴等穴位。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头痛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压可作为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缓解头痛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并发顽固性呃逆病人的护理。[方法]对38例颅脑外伤并发顽固性呃逆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加强护理,以减轻和制止呃逆的发生。[结果]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结论]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并发顽固性呃逆病人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脑活素治疗恢复期轻、中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恢复期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每日应用脑活素20mL,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30mL,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脑活素治疗恢复期轻、中型颅脑损伤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无明显毒副作用,与单用脑活素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脑活素治疗恢复期轻、中型颅脑损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颅脑损伤120例,按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型,即颅脑损伤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选择30位健康武警战士作为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EPO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EPO含量:颅脑损伤轻型组、中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尤其是轻、中型急性颅脑损伤可刺激机体产生EPO,EPO的含量可提示急性颅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5年1月到1997年1月对4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了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并与同期的4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后期的HBO治疗相对照,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轻中型颅脑损伤90例、格拉斯哥积分均在8分以上,头颅CT扫描无颅内出血不需要手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轻中型颅脑损伤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对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电针组,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记忆商(MQ)和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估记忆和认知功能。结果:电针组和常规组治疗后,记忆、认知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电针组记忆功能改善较常规组显著(P<0.05)。两组MMSE评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电针可改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结局。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MOCA及MMSE的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MOCA及MMSE的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治疗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应用冰敷清醒后较少出现头痛现象。而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一般未用冰敷 ,往往呕吐头痛症状较为突出 ,尤其是头痛常成为恢复期病人的主诉。为减轻病人呕吐头痛症状 ,我科对颅脑损伤病人常规采用冰枕护理 ,并随机观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3月在我科住院的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 12 0例 ,其中男 6 2例 ,女 5 8例 ;年龄 3~ 70岁 ,平均年龄 (35 8± 16 .7)岁。系开放性或闭合性颅脑损伤 ,均有昏迷史及呕吐、头痛、发热或不发热 ,GCS >9分 ,CT检查示脑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后低颅压综合征误诊原因及防止误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 a间误诊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误诊为高颅压综合征,后根据临床特点和腰穿测压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经治疗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轻中型颅脑损伤后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与高颅压综合征相类似,极易引起误诊;防止误诊关键在于提高对轻中型颅脑损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与肝功能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颅脑损伤继发引起肝功能损害患者92例,根据GCS评分将其分为特重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3~5)、重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6~8)和轻中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9~15),入院后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查肝功,以后每周复查一次.观察变化,分析肝损害的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组肝功能指标高于重型颅脑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组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肝功能损害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肝功能指标增高严重者,颅脑损伤程度严重,预后差.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肝功损害后,动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二者的相关性,辅助判断颅脑顿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姚梦 《妇幼护理》2022,2(3):684-686
目的 探析多元化兴趣诱导护理干预应用于轻中型颅脑损伤早期头痛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进行住院治疗的 50 例轻中型颅脑损伤伴有早期头痛现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 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多元化兴趣诱导护理干预。分析对比 两组的疼痛程度、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 VAS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 VAS 评 分均显著降低;并且研究组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后两组 SAS 和 SDS 评分均比护理前显著降低;并且研究组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6.00%(P<0.05)。结论:对于轻中型颅脑损伤患儿早期头痛,应用多元化兴趣诱导护理干预, 能够缓解患儿疼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100例中型颅脑损伤病因护理的综合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00001)张丽敏从1996年2月-1997年2月,我院共收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100例,本文仅就其致伤原因和受伤部位诊断以及相应的护理体会作如下的分析。1一般资料表1100例中型颅脑损伤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E-选择素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和2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GCS9~15分)患者连续测定伤后12、24、48、72、96h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预后评分(GOS)。观察可溶性E-选择素与GOS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在伤后12h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最高,连续96h高于正常(P<0.05),升高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伤后12h可溶性E-选择素>60μg/L的患者预后明显不良(P<0.05)。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在颅脑损伤后明显升高,而且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颅脑损伤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多脏器损伤)病人夜间睡眠情况和影响病人睡眠的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87例轻、中型颅脑损伤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病人夜间睡眠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颅脑损伤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病人存在着严重的睡眠不足.身体不适、医源性干预、睡眠环境等是影响此类病人夜间睡眠质量最主要的原因.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镇静止痛、减少医源性干预、安全舒适的护理、良好的病室环境,可提高病人夜间睡眠质量,减少夜间睡眠不良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要点。 方法 对43例中型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给予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气道管理、镇静药物的合理使用、疼痛护理、安全管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护理措施。 结果 本组43例患者,躁动均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误伤、坠床、拔管等意外事件。结论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躁动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60 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对肢体运动功 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脑电生理进行评定,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治疗后Fugl 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2组均明 显提高;BAEP异常率治疗前为76.7%,治疗后为46.7%,与常规组比较,针刺组V波峰潜伏期、Ⅲ Ⅴ和I Ⅴ峰间 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性癫痫的诊断分类及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颅脑损伤轻重程度及损伤部位与外伤性癫痫发病特点的相关性,不同类型颅脑损伤在发作时间上的差异,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外伤性癫痫发病的诊断类型及流行病学特点。PTE发病率的显著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颅脑损伤超早期癫痫发生率高达29.8%,1周、1个月及3个月后分别下降至12.4%、6.7%、5.2%,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癫痫发生率为19.5%,明显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12分、13~15分)患者。穿通伤、手术及非手术患者癫痫发生率分别为36%、15.9%和2.5%,开放性颅脑损伤癫痫发生率为26.5%,未成年组及成年组外伤性癫痫发生率分别为14.1%、3.5%,癫痫发病患者脑损伤大多位于功能区,如额后叶、顶叶、枕叶及弥漫性脑皮层损伤。 结论颅脑损伤的超早期、早期、晚期,外伤性癫痫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重型颅脑损伤后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型;穿通及开放性发生率明显高于闭合性颅脑损伤,年龄越小发生癫痫概率越高,功能区脑损伤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功能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6月120例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脑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认知、运动和功能综合)评分变化。结果:入院时,两组SRSS评分和FCA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SR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CA量表中的认知、运动和功能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改善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