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琴  仲艳茹  潘伟娜 《当代护士》2016,(12):121-122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入院即进行康复护理,给予患肢良肢位摆放。治疗两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评定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两组肩关节前屈180°时有无疼痛并对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分级和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时,对照组肩痛发生率为76.70%,观察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关节疼痛的预防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急诊住院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人,对照组患者在病情逐渐稳定之时对其进行良肢位摆放,并且让患者在其家属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其刚入院时,也就是治疗过程中时对其进行良肢位摆放,并且对患者家属加以督促指导,要求其对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与康复训练。接受治疗4周与出院3月后,对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肢体功能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治疗早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及正确的治疗与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早期良肢位康复内容,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早期良肢位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后,其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均高于康复前,有利于患者维持良好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5—10月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病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采用良肢位摆放及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实施训练3周后,观察2组方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效果。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改善脑卒中的并发症疗效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脑卒中患者采用良肢位的摆放及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减少肢体的痉挛,预防肩关节脱位及患足跖屈、内翻,异常运动模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良肢位摆放及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在入院早期即开始进行良肢位设计与摆放,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4周后分别进行运动功能改善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结果:实验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给予良肢位摆放,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2,他引:5  
王灵芝 《中国康复》2004,19(6):365-36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意义。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 5 0例 ,观察组 30例 ,病程 <1个月 ,入院后即给予良肢位摆放 ;对照组 2 0例 ,病程 1~ 6个月 ,按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肩关节半脱位 ,对照组发生 3例 (P <0 .0 5 )。结论 :早期行良肢位摆放并坚持全过程 ,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康复护理早期即加强各种体位的良肢位摆放,对照组仅在护理后期才给予少次数的良肢位摆放,采用Fugl-Meyer评分在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肢体运动功能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好转情况明显优胜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早期良肢位摆放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对本科室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的原则实施对策和效果确认,分析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生对护理效果满意率等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及医生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前,偏瘫肢体并发症发生率较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能较好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9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摆放护理,90例患者均未发生各种并发症,而且肢体运动未形成异常模式,为后期康复创下较好的基础。因此应重视卒中患者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人,入院后2组均接受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早期并全程采用床上良肢位摆放,对照组早期并全程采用自由体位摆放。4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并全程进行良肢位摆放,可以大大降低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方法对发病后半年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对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良肢位摆放和肢体被动训练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6个月后评价运动功能(FMA)。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恢复的更好。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良肢位摆放护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对52例脑卒中患者体位采用良肢位摆放,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方法对发病后半年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对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良肢位摆放和肢体被动训练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6个月后评价运动功能(FMA)。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恢复的更好。  相似文献   

15.
王小红  齐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01-860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和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120例分为良肢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良肢位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行良肢位的摆放,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后6个月末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良肢位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良肢位摆放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表现为血脑循环及神经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及高经济负担等特点[1-2],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中国脑卒中终生总体发病风险为39.9%[3],位居世界第一,也是我国疾病致死的首位病因[4]。中国每年约有200万例的新发卒中患者,其中70%~80%的患者经治疗后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5],无法独立生活[6-7]。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及早地进行良肢位摆放将改善其肢体功能缺失、提高生活质量。现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实施良肢位摆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脑卒中早期康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偏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活动受限,除容易出现压疮、尿路感染、便秘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外,还严重影响了肢体活动能力[1]。早期康复介入是预防偏瘫患者出现关节痉挛、肌痉挛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其中良肢位摆放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2]。良肢位是旨在防止和减轻痉挛姿势而采用的一种保护肩关节及髋关节的治疗体位,研究[3-4]表明良肢位摆放能明显减少脑卒中偏瘫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偏瘫肢  相似文献   

18.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脑卒中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3月收治于我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良肢位摆放知识的口头讲解与良肢位摆放行为的观察督导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加用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偏瘫观察对象干预后良肢位摆放依从性、正确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临床应用,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依从性与正确性,降低偏瘫后肢体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良肢位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良肢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100例)采用早期床上良肢位摆放、早期肢体被动运动等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偏瘫常规护理和肢体被动运动方法.结果经4周的康复护理,康复组患者肌力恢复Ⅲ级以上者为80例,88%以上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肌力恢复Ⅲ级以上者为78例,71%以上的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结论良肢位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对预防并发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