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对本科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临床安全用药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增强护士们的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临床安全用药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3.
《齐鲁护理杂志》2016,(1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启动QCC,鼓励临床科室参与QCC,通过培训、推进会及专家指导等方式,严格按照QCC十大步骤,完成QCC并按完成情况进行专家评审。结果:本期QCC共启动护理质量管理品管圈14个,主题涉及患者安全防护5个、护理管理4个、差错预防2个、健康教育2个及服务满意度1个;通过专家评审共结题11个,结题率78.57%,平均目标达成率109.73%,平均目标进步率57.64%;在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工具技术的掌握率和圈能力均明显提高,通过标准化圈成果得到很好应用,促进了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结论: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非常适合使用QCC,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ICU护士疼痛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ICU护士疼痛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临床护士疼痛护理相关知识调查得分为(59.21±10.85)分,高于活动前得分(44.22±10.75)分,且护士疼痛评分使用正确率、疼痛管理标准化流程合理实施率(72%、62%)均高于活动前(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后,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宣教、护理服务总体满意度(98%、96%)均高于活动前(8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ICU疼痛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心理科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出院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方法,观察6个月.于活动后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问题发生率.结果 活动后研究组护理服务质量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完善延续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未实施品管圈活动为品管圈实施前;2017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1—12月为品管圈实施后,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品管圈实施后供应室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收回及时度、供给及时度、包装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护理实训中心管理现状,介绍品管圈(QCC)管理模式,探讨品管圈在护理实训中心管理中的应用,阐述QCC对护理实训中心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护理实训中心实施QCC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提高管理质量,提升管理内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提高骨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品管圈活动期间的骨科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的骨科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宣教内容掌握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和参与品管圈活动的12名护理人员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名护理人员在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支具使用、用药常识、营养知识等宣教内容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为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利于骨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宣教知识掌握程度,对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品管圈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 Q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始于1950年 Deming (戴明)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以及1954年 Juran(朱兰)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1]。晚间护理和晨间护理一样重要,关系着病人病情的痊愈和康复。做好晚间护理,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和睡眠环境,可以促进病人的心理健康,增强病人的心理调适能力,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很好的休养和身心调整,有利于病人病情的康复;在晚间护理的过程中,护士通过与病人沟通交流,不仅及时了解和满足病人的需求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而且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置,也提高了护士发现和解决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所以临床护理人员有必要做好晚间护理并提高它的质量。本科于2013年3月—2013年9月成立了以“和谐圈”为圈名的品管圈,通过半年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追踪方法学是 JCI 医院评审最重要的评审方法,其特点是评审专家以患者和评审员的双重视角进行现场评估,发现诊疗和护理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问题[1]。品管圈(QCC)是指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圈,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透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持续进行各种问题的改善,使每位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目的[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的效果。[方法]医院从2016年5月开始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将应用后(2016年5月—2017年4月)与应用前(2015年5月—2016年4月)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应用后护理质量中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31%,应用前为0.5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后病人的满意度为97%,应用前为8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可明显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院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具体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主要包括设立品管圈督导小组,宣传学习,组织培训,逐步试点,全院推广及无形成果,有形成果。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解决了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更重要的让护士从中享受到品质改善的成就感,推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论认为品管圈作为一种优秀的管理办法,它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与自上而下命令式管理模式相结合形成双轨制管理新模式,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理念,解决了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分批进行QCC知识培训,并在全院护理单元开展QCC活动,解决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统计我院开展QCC活动情况及论文发表情况。结果:QCC活动的开展解决了临床护理操作、护理管理、患者安全、患者教育等方面存在的护理问题,QCC成果形成7篇论文,4篇已发表,3篇待发表,1项专利正在申请中。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开展QCC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与评价品管圈活动在对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2015年1~6月本院神经外科在岗护士组成品管圈,开展提升神经外科护理管理水平专项工作,在经过原因分析,制订相应整改办法并组织实施后,通过对比品管圈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安全质量评分,评价护理管理工作。结果应用品管圈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8±3.2)%高于之前的(86.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也高于应用品管圈之前(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神经外科护理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改善或解决创伤中心手术室手术量失衡现象,提高创伤中心手术室日均使用率。方法成立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eircle,QCC)活动小组,于2013年11月起按"PDCA"步骤实施QCC活动,并对实施后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和总结。同时要求圈成员对QCC实施前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参与度与品管执行力5个方面进行打分,用于比较活动前后成长情况。结果通过柏拉图二八定律得出创伤中心手术室日均使用率降低的三大原因,即手术室排班时间不合理、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灭菌时间不合理、供应室植入物器械进院灭菌时间不合理;开展QCC活动后,三者的目标达成率依次为243%、156%、125%。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参与度和品管执行力与实施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QCC活动不仅提高了创伤中心手术室日均使用率,同时也提高了手术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