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无肝素改良预冲排气法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无肝素血浆置换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病科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血浆置换预冲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肝素改良式预冲排气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预冲排气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浆分离器、管路凝血情况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血浆置换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下降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置换前后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了12次血浆分离器和管路Ⅰ级凝血,对照组出现了7次血浆分离器和管路Ⅰ级凝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肝素改良预冲排气法不影响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指标,但能够降低血浆置换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并发症防范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药物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护肝、降酶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缺乏、腹胀等改善情况以及对人工肝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总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结果人工肝治疗后,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表现为精神好转,乏力、腹胀及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下降,白蛋白、凝血指标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低依次为血浆过敏反应(6人次)、低血压(2人次)、插管处出血(1人次)。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早、中期患者救治成功率;提倡尽早予以人工肝治疗。规范、细致的临床护理是提高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成功率的重要保证,正确预防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肝素法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有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将41例ICU有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肾衰竭患者采用无肝素法CVVH治疗,在每一次无肝素法CVVH前后,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加强护理措施,减少滤器及管路凝血.结果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未导致或加重出血并发症,治疗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红蛋白、血小板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34例度过出血危险期,肾功能恢复正常,6例死于非出血肾衰外并发症.滤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为21%,其中8.2%需更换滤器,4.1%需更换静脉管路.结论无肝素法CVVH是一种治疗有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加强护理措施能减少滤器及管路凝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重血浆置换患者采用改良式肝素盐水密闭循环预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2次单重血浆置换的患者30例,共进行单重血浆置换60例次,根据患者单重血浆置换日期进行编号,单号患者第1次先安排在观察组,第2次安排在对照组;双号的患者第1次安排在对照组、第2次安排在观察组。比较患者采用两种不同预冲方法对血浆滤过器及管路凝血及血浆置换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滤过器的滤过速度、血浆置换总时间、血浆滤过器及管路凝血及过敏反应的情况及血浆置换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浆置换前后出凝血时间(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肝素盐水密闭循环预冲在单重血浆置换治疗中安全,血浆置换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冲管在血浆置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单重血浆置换的重型肝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冲管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冲管,观察组采用改良冲管,比较两组血浆滤过器和管路凝血分级、血浆置换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滤过器滤过速度、血浆置换总时间、血浆置换前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血浆置换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浆滤过器和管路凝血分级优于对照组,血浆置换后PT,APTT短于对照组,血浆滤过速度、血浆置换总时间优于对照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重症肝炎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改良冲管血浆置换效果好,可明显改善肝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整体式护理在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清远市人民医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8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按方便抽样法随机抽取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按方便抽样法随机抽取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整体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2周和4周后,2组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肿、感染、管路凝血以及管路和分离器堵塞的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干预4周后,2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整体式护理可以改善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无肝素法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伍春 《现代护理》2005,11(17):1418-1419
目的探讨无肝素法连续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有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将41例ICU有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肾衰竭患者采用无肝素法CVVH治疗,在每一次无肝素法CVVH前后,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加强护理措施,减少滤器及管路凝血。结果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未导致或加重出血并发症,治疗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红蛋白、血小板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34例度过出血危险期,肾功能恢复正常,6例死于非出血肾衰外并发症。滤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为21%,其中8.2%需更换滤器,4.1%需更换静脉管路。结论无肝素法CVVH是一种治疗有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加强护理措施能减少滤器及管路凝血。  相似文献   

8.
马军红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851-852
目的 :探讨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流行性出血热并肾功能衰竭患者行无肝素化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CRRT)的主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经无肝素化CCRT治疗的 135例流行性出血热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资料 ,分析主要并发症。结果 :发生各类并发症 76例次 ,其中管路凝血 2 5例次 ,占 32 .9% ;穿刺部位严重出血 18例次 ,占 2 3.7% ;低血压 14例次 ,占 18.4 % ;穿刺部位感染 13例次 ,占 17.1% ;脱管 6例次 ,占 7.9%。结论 :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流行性出血热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行无肝素CRRT治疗时 ,应注意预防和处理上述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韦雪芸 《当代护士》2021,28(7):31-34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9年6月在本院血液中心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121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血浆置换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将121例患者中发生血浆置换不良反应者纳为发生不良反应组(n=38),其他纳为未发生不良反应组(n=83);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如性别、年龄、职业,抗凝剂、置换液、有效循环血容量、血浆置换次数及机器报警致暂停治疗时间等,经检验初次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为自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置换危重症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121例患者接受PE治疗,其中3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0%;其中血浆过敏反应18例(14.88%),严重过敏反应3例(2.48%),低血压4例(3.31%),低血钙6例(4.96%),凝血5例(4.13%),其中严重凝血导致破膜1例(0.83%),以上不良反应均经有效处理后缓解;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职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组患者的抗凝剂、置换液、有效循环血容量及机器报警致暂停治疗时间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鲜冰冻血浆、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枸橼酸钠抗凝剂以及机器报警致暂停时间≥1 min是血浆置换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 血浆置换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浆过敏、低血压、低血钙及凝血反应,其中新鲜冰冻血浆、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枸橼酸钠抗凝剂以及机器报警致暂停时间≥1min是PE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秦华  魏丽 《临床荟萃》2019,34(7):633
目的 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并行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ACLF患者69例,其中DPMAS联合PE组32例,单纯PE组3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4周总有效率和12周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PLT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MAS联合PE治疗ACLF疗效确切,能减少血浆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用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通过腹式血液通过腹式血分离器进行滤过分离,将分离出来的血浆全部清除,并以同等量的新鲜血浆或白蛋白溶液进行置换。结果 血浆置换使肝功能衰竭患者体内含有毒性代谢物质的血浆成分被清除,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脏功能好转;严格的护理及治疗操作过程,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使患者内环境改善,并促进肝细胞修复,为患者过渡到肝移植或促进肝移植后肝功能恢复取得宝贵时间,是快捷、有效的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和CRRT治疗,探讨多次肝素冲洗抗凝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ICU住院的37例诊断为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严密监测凝血情况,给予多次低剂量肝素冲洗抗凝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管路和滤器使用时间、凝血事件发生率、出血情况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管路和滤器单次使用时间分别为(14.24±2.31)h和(15.67±2.01)h,和对照组比较使用时间显著延长(P0.05)。观察组滤器管路凝血事件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同时观察组患者活动性出血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次肝素冲洗抗凝护理可以减少抗结核药物肝损伤中CRRT治疗管路和滤器凝血事件的发生,同时有效预防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盯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5例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附组(13例)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置换组(12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量(2500±500)m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X、凝血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eukin-1,IL-1)的浓度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存活率。结果吸附组及置换组治疗后,胆红素、TNF-α和IL-1β均明显降低(均P〈0.01),吸附组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X轻度下降,置换组凝血因子X无降低。吸附组无一例发生出血、休克、过敏等严重并发症,置换组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1例发热,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血浆胆红素吸附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与血浆置换比较,血浆胆红素吸附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受血浆用量限制,无输血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三通管生理盐水冲洗法在无肝素抗凝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实施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有应用抗凝剂禁忌的重症患者,采用无肝素抗凝CBP治疗,治疗前,滤器管路经充分预冲浸泡,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提高血流量,经双三通管以生理盐水定时快速冲洗滤器管道,做好无肝素治疗液体的管理;加强护理,严密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32例患者经68次无肝素抗凝CBP治疗均获得成功.无一例出血加重,无Ⅲ级凝血现象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无肝素抗凝CBP治疗中采用双三通生理盐水冲洗滤器管道并加强护理,严密监测此方法,安全有效可避免再出血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合并高危出血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方法及临床护理。方法:对56例高危出血患者行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观察有无出血加重及透析器和管路凝血情况。结果: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无临床出血症状加重的现象,未发生透析器严重凝血。结论: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操作简便、安全,不影响患者的全身凝血机制。无加重高危出血患者出血倾向的危险,是血液透析中一种可选用的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并发症,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采用日本Plasauto-IQ型血浆置换机对48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1171人次,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在1171人次治疗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13人次,占9.64%,其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71人次,62.8%),其次为低血压(69人次,61.0%),电解质紊乱(49人次,43.3%),舒适的改变(26人次,23%),TMP增高(3人次,2.6%)。所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均消失,无死亡病例发生;有1例患者治疗中出现破膜导致治疗中断。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经处理后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方法:对75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中及治疗后观察,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血浆置换治疗153例次中,共发生不良反应44例次,其中22例次为血浆过敏反应:10例次为低血钙;7例次为一过性低血压;4例次为腮腺肿大;1例次为血浆分离器凝血.结论:通过加强巡视、暂缓置换速度、给予适量抗过敏药物、及时补充钙剂及胶体液可防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盐水加温冲洗法以改善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体外血路凝血堵管情况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加温盐水冲洗法,观察两组透析前后动静脉端凝血功能化验指标、透析完成情况及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透后动静脉端凝血风险降低,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应用盐水加温冲洗法无肝素透析可改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情况,达到安全、有效的透析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17例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无肝素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做好液体平衡的管理,建立良好的血液管路,及时发现凝血早期表现,保证足够的血流量,采用前置换和高血流量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及生理盐水周期性冲洗以防止凝血,熟练掌握机器的操作,及时发现、消除及处理因压力、空气、超滤引起的警报。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时,血液在体外流经动脉血路、透析器及静脉血路回流到人体内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引起凝血系统不同程度的激活导致血液凝固,堵塞透析器及管道。为避免这一现象,血透时普通使用抗凝剂预防体外循环管路的凝血,一般都使用肝素。但是如有活动性出血或有高度出血危险的透析患者,禁忌使用肝素,我们就采用无肝素透析。我科自2001年9月开展血透以来,对有出血倾向及凝血试验异常的病人采用无肝素透析55人次,既能确保透析患者安全,又能达到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无肝素透析55人次,其中男6例,女3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27岁,平龄47.5岁,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消化道大出血2例,剖宫产术后1例,肾切开取石术后2例,外伤致多器管功能衰竭1例,长期透析患者凝血功能试验严重延长3例,每例平均做无肝素透析3~10次。2方法2.1肝素冲洗,用含有肝素3000iu/L的生理盐水预先冲洗动静脉血路管和透析器10~15min,然后用1000ml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及管道,将肝素水去掉,开始透析前,放掉预冲液。2.2高血流量,一般只要患者能耐受,血流量尽可能高,至少250~300ml/min,对于身材小,透析前血浆尿素氮很容易出现失衡的患者,可改用局部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