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276800山东日照市人民医院范长在,周世梓,孙运香,王茂桂护士长: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总结性护理查房,先请责任护士介绍病人情况。责任护士:患儿,李某,女,6岁,3月前查体时发现有心前区杂音,患儿平时无心慌气短,无慢性咳嗽、咯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期体温的变化及护理.方法对54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期病人的鼻咽温、肛温进行了监测,分别于皮肤消毒前、体外循环(CPB)开始、CPB中维持、CPB停止、关胸、手术结束贴敷料时等6个点测量鼻咽温、肛温,观察体温变化,同时记录室温、湿度,并于CPB停止至手术结束这段时间应用综合性体温保护技术,以维持病人体温.结果54例CPB下心脏手术期平均室温为(23.7±1.1)℃,平均湿度为(58.6±3.4)%,手术结束时平均鼻咽温为(36.1±0.8)℃,手术结束时平均肛温为(36.5±0.5)℃.经统计学分析,鼻咽温:CPB开始、CPB中维持与皮肤消毒前相比,P<0.01;CPB停止、关胸、手术结束贴敷料与皮肤消毒前相比,P>0.05.肛温:CPB开始、CPB中维持、CPB停止、关胸、手术结束贴敷料等几个点测定的数据与皮肤消毒前相比,经统计学分析,P<0.01.结论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期,应采取综合性体温保护技术,努力维持病人体温,避免因各种因素引起病人低温,以保证手术结束时,病人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期体温的变化及护理。方法对54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期病人的鼻咽温、肛温进行了监测,分别于皮肤消毒前、体外循环(CPB)开始、CPB中维持、CPB停止、关胸、手术结束贴敷料时等6个点测量鼻咽温、肛温,观察体温变化,同时记录室温、湿度,并于CPB停止至手术结束这段时间应用综合性体温保护技术,以维持病人体温。结果54例CPB下心脏手术期平均室温为(23.7±1.1)℃,平均湿度为(58.6±3.4)%,手术结束时平均鼻咽温为(36.1±0.8)℃,手术结束时平均肛温为(36.5±0.5)℃。经统计学分析,鼻咽温:CPB开始、CPB中维持与皮肤消毒前相比,P<0.01;CPB停止、关胸、手术结束贴敷料与皮肤消毒前相比,P>0.05。肛温:CPB开始、CPB中维持、CPB停止、关胸、手术结束贴敷料等几个点测定的数据与皮肤消毒前相比,经统计学分析,P<0.01。结论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期,应采取综合性体温保护技术,努力维持病人体温,避免因各种因素引起病人低温,以保证手术结束时,病人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风险大,操作程序复杂,需要手术医生组、麻醉组、机器组、护理组多方面配合、协作才能完成[1].各组操作内容不同,但操作质量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配合的熟练程度与手术成功有着重要关系.所以在配合中除尽心尽职外,还要不断探索和改进配合方法,重视细小环节的操作质量,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率.现将本院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爱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6):29-31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6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加以分析、归类和总结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96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均存活,且随访均获得良好生活质量。结论心内直视手术风险大,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各项监护的仔细观察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临床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40例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20)和丙泊酚组(P组,n=20),除E组用依托咪酯及P组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外,两组其余用药相同.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主动脉开放后5 min(T3)、停机时(T4)、停机4 h(T5)和术后24 h(T6)采静脉血各4mL.离心后,取上清,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技术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6、IL-8及IL-10水平.结果:体外循环过程中,两组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及IL-8和血浆抗炎细胞因子IL-10浓度均逐渐升高,停机时升至最高(P<0.01).各时段的TNF-α、IL-6和IL-8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开放5 min和停机时,血浆IL-1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组高于E组(P<0.01).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应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均可以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但丙泊酚对SIRS的抑制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心血管外科从1988年11月至1989年9月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共行心脏手术70例,其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法乐氏四联症5例;法乐氏三联症2例,二尖瓣置换术7例,左房粘液瘤3例,心脏外伤一例,右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主动脉右窦瘤合并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征根治术1例.现将护理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专项护理策略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5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心脏疾病护理干预。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5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呼吸专项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呼吸专项护理策略能够有效促进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恢复,缩短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点 ,为心内直视手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 41例。其中先心室间隔缺损 2 5例 ,房间隔缺损 16例。结果 :本组病例术中经过顺利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6 5 .6 4± 2 0 .80min ,未出现室颤及空气栓塞。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于术后 10~ 14d痊愈出院。结论 :该方法避免了主动脉阻断造成的心肌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作用良好 ,适用于简单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8例,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指标、病死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病死率(4.54%)、再次住院率(6.81%)低于对照组的病死率(29.54%)、再次住院率(31.81%),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3.18%)、护理质量达标率(88.6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52.27%)、护理质量达标率(56.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质量及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我院2005—11/2008—04共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54例。经过术后严密的监测和护理,临床效果满意,治愈率达100%。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例冷凝集阳性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冷凝集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当血液温度低于一特定温度 (冷凝集阈值温度 )时 ,循环中自身抗体就会与红细胞抗原相结合 ,迅速形成凝血 ,其抗原 -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体梯样反应 ,最终导致红细胞破坏。[1] 对于自身抗体滴度较高或冷凝集反应阈值温度较高同时合并心脏病须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 ,一旦冷凝集阳性被激活 ,可导致围手术期心肌梗塞、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血栓、肾功能衰竭等 ,严重者可致死亡。我院 1999年 7月收治 1例该病患者 ,成功地实施了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的置换手术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 ,2 4岁 ,…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59年10月开始应用体外循环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仅介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有关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些体会。一、术前的准备1.人工心肺机的准备:在体外循环的过程中,经过人工心肺机的血液都将不断地进入人体,因此对人工心肺机的无菌要求特别严格,以免术后并发全身成染。(一)塑料管及有机玻璃类的灭菌:一般采用10%甲醛溶液浸泡灭菌,在浸泡前先用肥皂水及清水将管腔冲洗洁净,阴干;然后再浸泡在10%甲醛溶液内4小时。浸泡时必须将管腔内空气排净,管壁应全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