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呼吸内科药品三级库针剂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6月我科开展品管圈(QCC)活动,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降低药品三级库针剂药物的混放率"为主题,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本科室药品三级库针剂药物混放率,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订对策及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药品三级库针剂药物混放率由实施前的5.19%降低至1.04%,比目标值2.08%明显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品三级库针剂药物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药物混放率,更利于管理本科室存放的药品三级库针剂药物,避免在使用药物之前出现医疗差错,也加强了科室人员对本科室药品管理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科室口服药品的管理质量。方法通过成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口服药品管理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选取本院自2014年6月~2014年10月对活动前科室口服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口服药品管理合格率在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影响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不能规范服用的因素较多,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系统的分析其要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的有效率,促进患者健康。能够有效增加护理工作人员的协作意识,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手术患者转运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本科室手术患者转运规范存在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运用品管圈手术进行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结果手术患者转运规范率由改善前的70%上升到9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患者转运规范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护士化疗自我防护规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分析护士接触化疗药时的防护规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实施活动后护士自我防护规范率由82.5%提高至94.50%,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肿瘤科护士化疗自我防护规范率,提高了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了不必要地接触化疗药,提高了护士的管理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716-2717
将笔者所在科室2014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的160台手术纳入研究范围,共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14年进行手术的患者80例,试验组为2015年度进行手术的患者80例。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漏洞进行分析,通过头脑风暴法、鱼骨分析法找出问题原因,采取六何分析法针对问题详细拟定对策,制定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锐器伤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成立品管圈后手术期间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远远低于成立前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5.0%(4/80)。品管圈成立后的手术期间锐器伤发生率约为1.3%(1/80),明显低于成立前的锐器伤发生率为6.3%(5/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能够显著改善手术室护理管理,提高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降低手术期间护理差错发生率、锐器伤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手术室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化疗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分析输注化疗药物时不能正确选择血管通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3月~5月,本科化疗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正确率为50.6%,品管圈活动后2013年6月~8月上升至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对化疗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进行规范管理,可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降低化疗药物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创伤骨科患者疼痛评估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系统规范疼痛管理,完善并规范无痛病房的建设。方法针对创伤骨科手外科无痛病房实施过程中发现的疼痛评估不规范的问题,于2014年3~8月,开展以“提高创伤骨科患者疼痛评估规范率”为主题的品管圈质量改善项目。通过品管圈质量改善工具,参照美国疼痛协会(American Pain Society,APS)2005年的关于疼痛质量改进的推荐,构建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疼痛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疼痛评估流程、评估时间和频次等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院的320例患者疼痛评估方案设为品管圈改善前期;将2014年4~7月在院的335例患者疼痛评估方案设为品管圈改善后的改善期和维持期,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质量改善后,住院患者疼痛评估规范率由改善前期的54.69%提高至改善期的79.44%;目标达标率104.34%,进步率63.32%;在改善后维持期,住院患者疼痛评估规范率达到85.68%,进步率70.33%。结论品管圈质量改善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创伤骨科住院患者疼痛评估的规范率,建立了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而且有助于提高临床护士疼痛管理专业化水平,促进医护患三方和谐,保障护理质量安全,提升护理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心内科24小时尿量记录规范率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6月依据品管圈原则与方法开展以"提高心内科24小时尿量记录规范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拟定主要对策:统一规范记录24小时尿量流程、使用校准后的量杯、培训规范读取尿量的方法、启用新的尿量记录单等,根据分析出的对策进行实施,比较品管圈开展前后24h尿量记录规范率的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记录24小时尿量的规范率从改善前45.2%提高到改善后83.5%,后期经过为期6个月的效果维持,规范率最终提升到95.5%。结论 QCC活动对提高记录24小时尿量的规范率及尿量记录准确性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室术前物品准备完善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手术室术前物品准备不完善率现况调查表,分析术前物品准备不完善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手术室术前物品准备不完善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43.75%下降到7.65%(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术前物品准备现况,提高了术前物品准备完善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调查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分析找到4个真因,针对真因制定4项对策:完善科室化疗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护士培训与考核;统一标准,强化护理安全质控;实施标准的健康教育流程及规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后,有形成果的评价指标——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10.7%下降到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3,P=0.0080.05);此次活动的进步率为83.2%,目标达成率为127.1%;品管圈活动后,无形成果的8个评价指标即品管圈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工作成就感、沟通协调能力、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均呈正向增长。结论品管圈在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也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与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为活动主题,根据品管圈十大步骤开展活动。结果会阴侧切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37.93%下降为2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会阴侧切率与提高专科质量的影响突出,能够显著提升产房服务水平,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持续式化疗泵输注误差率的作用效果。方法2015年4月~10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科室化疗泵输注误差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拟定相应对策,按照品管圈活动流程实施对策,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持续式化疗泵输注误差率由29.6%下降到9.67%。本次活动目标达成率,护士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持续式化疗泵输注的正确使用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的规范率。方法本科室于2012年10月,成立了品管圈活动小组(圈名为护糖圈)。针对护理人员在胰岛素注射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的方法,进行了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探讨、效果确认及措施巩固等活动。结果经过8个月的活动,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由改善前的87.9%提高至改善后的95.4%,达到了活动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全体圈员发掘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圈员参与管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感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可在临床持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舒利迭吸入规范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COPD病人舒利迭吸入规范率,调查2020年11月我科住院COPD病人的舒利迭吸入情况,针对导致病人舒利迭吸入不规范的原因进行分析,确立改善重点,设定目标值,拟定对策并实施,最后实现标准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COPD病人舒利迭吸入规范率由56.03%提高到86.89%,完成了设定目标值;病人舒利迭吸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由38.79%降至11.21%;病人肺功能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病人6 min步行距离较活动前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舒利迭吸入规范率,改善病人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药品混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织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减少药品混放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采集2015年3~5月病区药柜药品混放的次数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进行现状调查,分析造成药品混放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整改对策并组织实施;活动后采集2015年6~8月病区药柜药品混放的次数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药品混放发生率的下降情况。结果 QCC活动后药品混放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的12%。结论 QCC活动不仅减少药品混放发生率,还提高了科室的用药安全和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医用三通规范使用的作用和效果。方法:2014年4月胰腺肝胆外科病房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备选主题,通过上级政策、迫切性、圈能力的评分确定以“提高护士医用三通规范使用率”为主题,将2014年5月19日~5月30日期间病房内医用三通规范使用现象总次数作为品管圈改善前期进行病房医用三通规范使用情况现况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影响病房医用三通规范使用的原因,设定目标值,拟定对策、实施;将2014年9月15日~2014年9月26日期间病房内医用三通规范使用现象总次数作为品管圈改善后期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医用三通规范使用率中效果显著。病房在医用三通规范使用方面,医用三通使用规范率由改善前的50.87%提升至改善后的98.40%,目标达成率至116.98%,改善率达93.43%。结论:开展QCC活动给有效提高了护士对医用三通的规范使用,有利于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降低因医用三通所致的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培养了病房护理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病房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增加了胰腺肝胆外科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科室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方法,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化疗病人对化疗知识认知度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化疗病人化疗知识认知度由64.79%提升到85.71%,满意度由78.85%提升到97.33%。[结论]品管圈活动提升化疗病人对化疗知识的认知度,激发了护士学习、工作热情,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护士使用常用化疗药物知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科室护理人员24名为研究对象,2014年9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常用化疗药物相关知识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形成果显著。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护士对常用化疗药物使用的培训和管理,能有效提高其用药知识,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规范拔尿管方法、降低男性患者拔除尿管疼痛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男性患者拔尿管疼痛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循环原则实施各项对策。结果:我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制订了规范化的拔尿管方法和流程,使男性患者的拔除尿管疼痛率由95.0%降至15.0%,护士的各项隐性能力也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拔除尿管方式进行管理控制,规范了尿管拔除方法和流程,降低了男性患者的拔管疼痛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此种方法和流程值得在临床科室推广。该活动同时增加了护士的主动管理能力,便于更好地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自愿的方法组圈,圈员9人,应用头脑风暴法及权重评价法选定主题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规范率,品管圈活动按计划、实施、确认、处置4个阶段,10个基本步骤: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来进行。活动时间为2019年3月18日—9月14日。结果通过应用品管圈活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规范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前的77.8%提高到干预后的97.7%。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及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规范率,同时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能力,降低因护理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