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麻患者大多术前生理功能紊乱并合并很多脏器疾病,生理功能会因手术和麻醉而使紊乱加重[ 1],加之麻醉后麻醉药物残留,麻醉复苏期患者机体的保护性反射没有完全恢复,容易导致心血管意外、误吸、呕吐、呼吸道梗阻及躁动等并发症发生,导致麻醉风险的增加[2].所以在麻醉复苏期间的预防、护理及观察对并发症的发生就十分重要[ 3],并发症的预防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麻醉复苏室的建立确保病人麻醉复苏期间的安全,当病人完全苏醒无任何并发症且达到一定标准后送回病房,大大加快了手术台次周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确保术后病人的生命安全。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106例复苏期间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6例,男72例,女34例,年龄28~79岁,恶心、呕吐98例;循环系统并发症83例(包括高血压或低血压),其中2/3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病史;疼痛70例;寒战23例。3例老年患者术前有COPD病史;手术种类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3例)、肝叶切除(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8例)、肝门部胆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究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出现的呼吸道并发症并总结其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处于麻醉恢复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7.5%(11/4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5%(33/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麻醉复苏期为其采用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出现,提供更令人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杨文辉  李娟  吴婧  王文芸 《全科护理》2014,(14):1289-1290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术后病人麻醉复苏期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对240例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床边交接制度、加强病情评估与监测、严格呼吸道管理、早期发现护理并发症。[结果]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8%,经及时有效的预见性护理,病人病情稳定,无麻醉复苏期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在麻醉复苏期对呼吸道采用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5.
李佳 《妇幼护理》2022,2(8):1701-1703
麻醉复苏期躁动妇女患者会降低自身护理依从性,容易导致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对麻醉复苏期躁动妇女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麻醉复苏期及躁动的概念简要阐述,然后分析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原因和影响,最后分别阐述常规护理、围术期护理、镇痛药物护理、催醒药物护理、插管护理、尿管护理、吸痰护理等麻醉复苏期躁动妇女患者护理策略,希望能够显著改善麻醉复苏期躁动妇女患者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麻醉监测治疗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手术后的患者,在手术后苏醒期间,由于麻醉药物及肌松剂的残余作用、手术创伤、失液、疼痛和其他治疗用药的影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呼吸系统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严密的观察护理和正确及时的处理是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发生,降低麻醉手术后苏醒期间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方法接受双腔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173例,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时、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分钟、拔管后10分钟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 MAP)、血氧饱和度( SPO2)、心率( HR)、呼吸( R)水平变化。结果手术结束时患者MAP、SPO2、HR、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拔管前、拔管时患者 MAP、HR、R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于拔管后5、10分钟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对双腔气管插管手术麻醉复苏期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加强气道管理,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静  梅伟乐  叶素娟 《护理与康复》2014,13(10):947-949
总结7 059例机械通气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机械通气护理及躁动护理,及时发现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遗忘等并发症。7 041例安全拔除气管插管复苏成功,14例脱机带管回病房,4例拔管后重新插管(其中2例送重症监护病房、2例复苏后再次拔管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Aldrete苏醒评分在麻醉复苏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Aldrete评分,患者苏醒评分≥9分可以出麻醉复苏室(PACU)后返回病房;对照组采用Steward评分,患者苏醒评分≥4分时可以出PACU后返回病房。比较两组患者入PACU后血氧饱和度(Sp O2)、平均动脉压(MAP)及拔气管导管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PACU后30 min Sp O2、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气管导管后出现舌后坠、喉痉挛、躁动不安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ldrete苏醒评分内容比较全面,适合作为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后离PACU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邱静芝 《天津护理》2009,17(1):34-34
老年患者全麻后由于麻醉药物残留和患者术前常合并多脏器疾病,术后苏醒期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易发生躁动、呼吸道阻塞、呕吐误吸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使麻醉风险大大增加。因此为了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在恢复室进行观察与护理,可以极大减少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原因和护理策略。方法回顾1500例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类型、麻醉、催醒、术后镇痛方式、不良刺激与躁动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500例患者中,发生躁动282例,占18.8%,手术类型中以耳鼻喉手术的躁动发生率最高,为56.1%(101/180),其次是胸部手术,为37.1%(23/62);全凭静脉麻醉的躁动发生率为12.6%(120/956),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的29.8%(162/544)(P0.05);使用盐酸纳美芬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29.3%(101/345),高于未使用者的15.7%(181/1155)(P0.05);进行术后镇痛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6.9%(20/289),低于未使用者的21.6%(262/1211)(P0.05);躁动相关的各种不良刺激中,以疼痛、气管插管刺激、尿道插管刺激为主,躁动发生率分别是47.8%、24.8%、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躁动的发生与手术类型、麻醉、催醒、术后镇痛方式、不良刺激紧密相关,护理人员需保持患者呼吸,控制疼痛,尽可能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实施心理干预,降低躁动发生率,保证患者在麻醉复苏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处于麻醉复苏期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围麻醉期集束化护理干预;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处于麻醉复苏期的7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围麻醉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10 min时Riker镇痛-躁动评分、麻醉恢复评分(PARS)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拔除气管导管10 min时Riker镇痛-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非计划拔管、坠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切口渗血量增多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麻醉复苏期患者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插管患者复苏期的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在我院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将行静脉复合全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予以咪达唑伦0.06 mg/kg+东莨菪碱0.3 mg,对照组予以苯巴比妥钠0.1 g+东莨菪碱0.3 mg,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术中镇静肌松维持均为同一方案,两种方式均使患者术中无记忆。观察两组患者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和镇静/觉醒(OAA/S)分级及躁动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镇静效果好,术后躁动少但苏醒时间慢,留观时间长。结论虽术前用药咪达唑伦比苯巴比妥钠复苏时间长,但术前用咪达唑伦镇静效果好及苏醒更稳定、安全,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低,护理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全身麻醉患者采取保温护理联合麻醉复苏期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常规护理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保温护理联合麻醉复苏期护理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焦虑、疼痛和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全身麻醉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生理职能、生理活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躯体功能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0.05),同时将对照组作为比较对象,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患者中实施保温护理联合麻醉复苏期护理,临床具有较好的效果,可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于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信息,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麻醉复苏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 270例患者中,有84例在麻醉复苏期间发生了低体温,发生率为3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术前长时间禁食、术中大量补液、长时间麻醉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体质指数和高基础体温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低体温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给予重视,尽早识别高危患者,并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应对措施,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期采用不同保温措施对泌尿外科低体温老年手术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将120例泌尿外科低体温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调节室温加盖棉被的方法保温;观察组除以上护理措施外增加充气式保温毯包裹患者躯干部及双下肢进行保温。通过对低体温老年患者复苏期生命体征、复苏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氧饱和度、苏醒时间和寒战发生指标上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氧饱和度的变化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寒战发生情况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过保温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泌尿外科全麻老年患者的苏醒时间,并能改善患者氧饱和度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胸全麻苏醒期患者烦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在本院择期开胸手术患者90例,对在麻醉恢复期发生烦燥的54例患者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护理对策。结果 54例患者出现烦燥,发生率为60.0%,其中由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烦躁的有14例,麻醉药物残余作用的有6例,伤口疼痛的有24例,尿管刺激的有6例,低氧血症的有4例。根据烦躁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对策,患者完全清醒时间为70-240min,平均为(90.0±12.0)min,全部患者平稳渡过麻醉恢复期。结论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烦躁发生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刺激、麻醉药物残余作用、伤口疼痛、尿管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一体化管理在老年全身麻醉复苏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循证理论的一体化管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复苏质量、护理满意度、复苏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期躁动、低体温、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总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循证理论的一体化管理能够提高老年全身麻醉复苏期患者复苏质量,减少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且能够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复苏期老年患者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医院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危险因素表,收集基础资料(年龄、既往病史等),采用镇静程度评估表(RASS)及谵妄量表(CAM)评估患者谵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