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 观察臭氧皮内注射治疗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 选取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者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臭氧皮内注射治疗,每周一、三、五各注射1次,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第1天、治疗结束30 d后进行疗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疼痛影响患者的情绪评分(ES)。 结果 疗程结束后第1天和治疗结束30 d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结束30 d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86±1.6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第1天和治疗结束30 d后,2组患者的E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疗程结束后第1天和治疗结束30 d后,治疗组患者的E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臭氧皮内注射治疗可显著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情绪,且远期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疼痛区域皮内注射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140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合并后遗性神经痛患者的诊疗情况,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皮内注射地塞米松+神经阻滞,并给予加巴喷丁口服治疗;观察组实施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神经阻滞,并给予加巴喷丁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2组患者于首次皮内注射后应用曲马多缓释片治疗(100 mg),每12 h服1次,根据疼痛情况调整用药,最长服用1周后停止。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曲马多缓释片用药量、治疗前后睡眠质量(Q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 57%)显著优于对照组(75. 71%)(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曲马多缓释片用药量为(698. 50±96. 50) m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 289. 50±169. 50) mg(P 0. 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复方倍他米松疼痛区域皮内注射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其治疗效果优于应用地塞米松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20):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组(n=20):脊髓电刺激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2月和术后3月)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简化Mc Gill评分(short-form of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及睡眠质量综合评定治疗效果,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佳,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疗效优于脉冲射频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卡马西平(CBZ)为单一治疗药物。治疗组给予HBO治疗;对照组在模拟HBO舱环境中,戴面罩吸空气,疗程为10d。治疗期间患者维持原有药物方案。治疗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调整CBZ剂量,并进行6个月随访疼痛评估,对患者CBZ剂量、VAS和患者对治疗总体感觉(patients'global impression of change,PGIC)进行测评。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未完成治疗,在随访1、3、6个月又各脱落1例患者,共26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组在随访的1、3、6月各脱落1例患者,共27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后,VAS前-后减少≥2的治疗组患者为22(30)例,对照组为13(29)例,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6);PGIC中明显好转或轻度好转的治疗组患者占66.67%(20/30),高于对照组37.93%(11/29)(P=0.019)。随访第1、2个月,治疗组患者CBZ量为(227.59±122.17)mg/d和(231.03±113.71)mg/d,对照组为(310.71±152.36)mg/d和(296.43±126.15)mg/d,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在第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CBZ用量减少百分比多于对照组(P=0.012)。随访第6月末,VAS前-后减少≥2的治疗组患者为17(27)例,多于对照组9(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患者对治疗的总体感觉中明显好转或轻度好转的治疗组患者占62.96%(17/27),高于对照组38.46%(10/2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7)。结论:HBO治疗能减少PHN患者CBZ药物剂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为严重的症状之一,传统的治疗手段仍不能迅速确切地控制疼痛;同时还有9%34%的患后遗神经痛。60岁以上的老人此并发症高达50%~75%。,后遗神经痛也是带状疱疹较严重的神经病变,其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清楚,但是如何迅速、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治愈3个月后仍遗留长期持续性疼痛.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体质较弱,PHN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青壮年,且老年性PHN疼痛程度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一般止痛药对这种神经痛无效,目前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交感神经阻断药等传统治疗效果有限,并有较多副作用,不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皮内注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甲钴胺及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治疗;皮内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皮内注射治疗,15天后观察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时间及皮损情况。结果:皮内注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5.0%。结论:皮内注射治疗可明显促进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减轻神经痛,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联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56例确诊为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28):单纯口服加巴喷丁;观察组(n=28):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联合疼痛区域的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观察治疗后1天、7天、14天及28天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情绪评分(emotional scale,ES)的变化,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段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E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VAS降低和ES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联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确切,可以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经呼吸道黏膜侵入体内,通过血行传播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或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宿主在某种外因如恶性肿瘤、外伤、疲劳等作用下免疫功能减退,此种潜伏的病毒可再次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或坏死,产生神经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2%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PHN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2%利多卡因局部注射,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疼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评分)]及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DLQI评分)]。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及DL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加巴喷丁联合2%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PHN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胸膜间阻滞治疗严重胸背部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严重胸背部PHN患者36例,自患侧腋中线第9肋上缘以改良16号硬膜外穿刺针垂直进针达肋膈隐窝(胸膜腔最宽的位置),置硬膜外导管,将导管埋于皮下隧道,以0.5%布比卡因20ml(含5μg/ml肾上腺素)经导管注入此腔,1次/d,疗程为2w,每次注毕使患者头侧稍降低,平卧30min。对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和3月行VAS评分,评价疗效优良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3月后随访,疼痛无明显增加,治疗3天和3月后的疗效优良率分别75%,72%,有效率分别为97%,93%,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胸膜间阻滞治疗严重胸背部PHN简单易行,安全有效,门诊即可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名亚急性期PHN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A组,n=20)、加巴喷丁组(B组,n=20)和联合治疗组(C组,n=20),A组给予SGB治疗,每天1次;B组口服加巴喷丁1200mg/d;C组每天行SGB一次,并口服加巴喷丁900mg/d,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PI)变化,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有效率,不良反应及3月内的预后.结果:三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B、C两组的NRS评分均较A组低(P<0.05);在相同时间点,B、C组的镇痛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三组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局部血肿和眩晕、嗜睡,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B组遗留为长期PHN的遗留率要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PH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60例胸背部PHN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20)为经皮胸椎旁选择性神经根复方倍它米松阻滞联合药物口服治疗组,C组(n=20)经皮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周、4周、8周、及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三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在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C组与B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可有效治疗PHN。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行背根节阿霉素损毁术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0例,在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穿刺近背根节注射0.3%阿霉素10 mg。分别于术前、术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进行VAS评分并评价疼痛缓解程度,计算有效率和复发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降低(P<0.01),治疗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2%、80%、85%、76%。治疗后1、3个月复发率为9%、13%。局部肿胀、血肿的发生率12%,神经支配区麻木发生率17%,对症治疗后恢复;未见气胸、神经损伤、脊髓损伤严重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胸椎旁背根节阿霉素损毁术治疗PHN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与CT引导下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CT组和超声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镇痛(加巴喷丁);CT组采用CT引导下行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联合口服药物;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联合口服药物;随访3个月,比较三组病人治疗前、后各个随访时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ofsleep,QS),口服加巴喷丁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病人VAS及Q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及CT组各随访时间段VAS及Q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口服加巴喷丁的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而超声组与CT组比较,各时间段VAS及QS评分,口服加巴喷丁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及CT引导下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而超声引导可以达到CT引导相同的效果,基于超声无辐射、价廉等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病程超过3个月的PHN患者,CT引导下给予背根神经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900s,记录患者治疗前、术后1 w,4 w,8 w及12 w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情况,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SF-36)明显改善(P<0.05),整个治疗过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背根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对病程超过3个月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四组,A组(n=15):单纯药物治疗;B组(n=15):药物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n=15):药物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D组(n=15):同时给予药物治疗、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及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C,D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且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辅以常规药物,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高能量激光(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 HILT)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100例确诊为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A组(对照组)和B组(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营养神经和止痛药物及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病人每日行高能量激光(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 HILT)治疗,A组病人接受假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睡眠质量评分(self-ratingscaleofsleep,SRSS)的差异,治疗总体有效率,治疗期间平均每日盐酸曲马多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1周(1 w)、1月(1 m)、2月(2 m)和3月(3 m)的VAS评分和SR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B组病人治疗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和SRS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 <0.05);B组治疗期间平均每日盐酸曲马多使用量明显低于A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高能量激光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