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脊髓电刺激疗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又称镇痛起搏器,是将刺激电极置入椎管的硬膜外腔,通过电流刺激脊髓后角感觉神经元及后柱传导束,从而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以达到治疗疼痛的一种神经调控方法~([1])。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顽固性疼痛,对于传统药物、物理、心理及神经阻滞疗法均不敏感,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已有近50年历史,国外医师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并且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均得到多方验证。本文将从SCS的原理、分类、临床应用、治疗时间窗的选择及SCS的发展等方面对SCS在慢性疼痛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国内疼痛科医师提供参考,以便为广大慢性疼痛病人提供更好的疼痛治疗。  相似文献   

3.
多数学者认为慢性疼痛已构成一种单独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长期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已成为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一种重要方法。除传统SCS外,近年发现新式SCS、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电刺激以及硬膜下电刺激也有很好的镇痛效果,且效应机制不同。本文综述了四种电刺激模式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以期为疼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慢性疼痛(chronic pain) 原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持续时间长,治疗方法手段多样,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成为广受关注的医疗和社会问题.近年来,采用以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 为代表的神经调控技术治疗慢性疼痛,愈来愈受到疼痛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疼痛是身体受到伤害性刺激的主观感觉,与神经反射、心理和情绪反应相交织.疼痛所带来的社会心理影响越来越严重,不但限制活动、食欲下降、影响睡眠,在心理上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当疼痛加剧时,患者会产生焦虑、情绪激动,甚至有些患者会产生自杀心理,疼痛治疗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1967年首先由C.Norman Shealy等提出,主要应用于治疗慢性疼痛.1970年起SCS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硬膜外永久性植入脊髓刺激系统的出现,硬膜外脊髓电刺激在疼痛的治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全球已有5万多病例接受了脊髓电刺激治疗,总有效率约80%[2].我科2005年3月采用脊髓电刺激器植入术治疗1例顽固性疼痛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疼痛常发生于中低收入国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1].中国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35.9%,且有研究显示21%~50%的慢性疼痛病人存在自杀倾向 [2,3].在过去的十几年,脊髓电刺激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广泛应用于疼痛治疗且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优势.据美...  相似文献   

7.
疼痛在人们健康与生活质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是作为继呼吸、心率、血压、脉博之后的第五大生命指征,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医学界已将其作为一大类疾病来加以研究。N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直接造成的疼痛综合征,是临床疼痛病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病率高,病理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目前,对NP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常用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物理治疗等,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往往只能暂时性地缓解疼痛。大量临床实践证实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是目前治疗NP的有效措施之一,其具有安全、可逆性和可调节性等突出优点,已经成为当今临床疼痛领域里一项重要镇痛技术。除传统SCS外,近年新型SCS电刺激模式(高频SCS和Burst-SCS)和背根神经节电刺激被应用于临床,其镇痛效果明显提高。本文重点回顾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电刺激疗法治疗NP的现状,为临床上优化NP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属于慢性顽固性疼痛,其典型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如电击样、刀割样、绞榨样、灼热样等阵发性加重.由于脊神经损伤,因此会伴有对应节段的运动感觉障碍,而且疼痛最严重的部位即感觉障碍最明显的部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行神经吻合术,但该手术对神经根撕脱的患者无效[1];1967年Norrmn Shealy等[2]提出应用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慢性疼痛且已成为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全球已有5万多患者接受脊髓电刺激治疗,总有效率约80%[3].我科于2012年6月采用脊髓电刺激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1例,效果较好,本文将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总结慢性疼痛中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疗法的新进展。最新发现高频电刺激(HF-10 kHz)、暴发式电刺激(burst stimulation)以及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电刺激的发展使SCS疗效更为显著。几项最新的SCS系统正处于临床试验中,引导电极置入的新方法和外科电极及新程控模式出现。高频电刺激不会引起感觉异常,并能更广泛覆盖腰背痛范围。暴发式电刺激很少引起感觉异常,同时能广泛覆盖腰背痛范围。背根神经节刺激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病人疗效更好,它耗能少并提供持续电刺激,且不受体位变化的影响。Stimwaves等新型SCS系统的临床试验,正致力于使SCS变得无线化。术中神经监测和感觉异常定位有助于引导电极置入。多列外科电极能够融合高达32触点的独立电流控制,程控和覆盖范围更好。  相似文献   

10.
脊柱外伤常见于重物砸伤、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且多影响劳动人口[1~4]。脊柱外伤后,约30%~80%病人出现慢性疼痛[5,6]。除椎旁肌、韧带、骨骼等结构损伤后出现慢性伤害感受性疼痛外,脊髓及神经损伤可造成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约占脊柱外伤后慢性疼痛的50%,且其中1/3病人为重度疼痛[1,7]。国内文献一般把这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归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疼痛[8]。脊柱外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用治疗手段包括康复理疗、口服药物、神经阻滞或射频毁损、鞘内持续药物泵入、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等[9,10]。首先,由于不同脊柱节段损伤,对脊髓和神经的影响并不相同,其造成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也可能不同,不同的致痛机制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其次,有研究认为这类病人疼痛区域感觉多有减退或缺失,并不是SCS的较好适应证[11]。基于上述两个问题,考虑到绝大多数病人脊髓圆锥终止于L1下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采用SCS治疗的脊柱外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将脊柱损伤节段以L1为界分为两部分,区分单纯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脊髓合并神经根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根据疼痛区域感觉减退程度,分成感觉减退和感觉缺失两部分;分析不同脊柱损伤节段和不同感觉减退程度与SCS疗效相关性,并随访SCS治疗此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1.
脊髓电刺激(SCS)通过电脉冲信号阻断疼痛信号传递,干扰疼痛传导通路,激活阿片通道,刺激蓝斑系统及调节γ-氨基丁酸能系统,从而发挥抑制或减轻疼痛的作用。目前被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头面部神经痛、阴部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2.
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成熟的非侵袭性脑刺激技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目前有学者将直流电刺激技术应用到脊髓上,发现经皮脊髓直流电刺激可影响脊髓传导束及脊髓环路的电活动,从而起到治疗慢性疼痛及改善运动功能的作用。本文介绍经皮脊髓直流电刺激的生物学效应、安全性及潜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脊髓电刺激疗法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脊髓电刺激疗法(Spinalcordstimulation,SCS)是将电极植入椎管内,以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治疗疾病的方法。受Melzack和Wal的闸门控制学说的启示,Shealy等发现对猫的脊髓后索给以50Hz方波电流刺激后,疼痛刺激被抑制,1...  相似文献   

14.
神经电刺激因对慢性疼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被广泛用于临床。现在常用的神经电刺激方法有经皮神经电刺激、外周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脊髓电刺激、经皮脊髓电刺激和运动皮质刺激。每种电刺激又各具特点,它们为那些其他治疗无效的或因疼痛而致残的患者带来新的曙光。本文就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各种方法比较其利弊。  相似文献   

15.
脊髓电刺激疗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在国际上已有超过40年发展历史,在美国已有30多年使用经验,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用于治疗慢性难治性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先进疗法。据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16.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每年的发生率约为每百万人25例(其中17例为外伤性SCI,8例为非外伤性SCI)[1]。目前由于矿山工业发展,SCI发病率有增长趋势,慢性疼痛是SCI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11%—94%[2]。Cruz-Almeida等[3]报道,至少80%的SCI患者存在慢性疼痛,其中1/3为重度疼痛。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在神经调控治疗疼痛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使用价值,据统计SCS治疗外周血管病变,91%的患者疼痛缓  相似文献   

17.
张英  张建霞  刘俐君  安俊红 《护理研究》2022,(18):3304-3308
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DPN)危险因素及脊髓电刺激(SCS)治疗PDPN的有效性、人群特征、疗效评价指标、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贡瑾 《中国疗养医学》2014,(11):980-982
侵入性神经刺激可用于治疗顽固性神经痛,以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周围神经刺激(PNS),神经根刺激(NRS),脊髓刺激(SCS),大脑深部刺激(DBS),运动皮质刺激(MCS)的机理和效果。PNS可用于疼痛区仍保留感觉的神经痛,如慢性头痛,骨盆和会阴疼痛,腰痛。SCS可用于治疗某些慢性疼痛综合征,如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Ⅰ型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DBS可作用于脑室及大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或感觉性丘脑,但其作用正逐渐被运动皮质刺激所取代,因为后者更安全,更有效,适应证更广泛。双盲对照研究显示MCS治疗周围神经痛和中枢神经痛有效,但研究的患者样本有限,还需要做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背景:镜像疗法最早用于截肢术后患肢痛的治疗,研究显示该疗法对其他损伤引起的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有效,但针对高位脊髓损伤后3年余的上肢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还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性。
  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试验设计分别应用经皮电神经刺激、镜像盒对该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为期2周和3周的疼痛治疗,2种干预手段之间的洗脱期为1周,随访时间为1个月。
  结果与结论:前2周的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患者疼痛没有实质性缓解,甚至一度加重,而洗脱期(第3周)后经过3周的镜像治疗,患者的疼痛感受明显减轻;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表明镜像疗法作为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的补充,可能是一种有效地减轻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疼痛的康复手段,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来确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20.
阴部神经痛作为一种难治性疾病,诊断困难,多年来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疼痛医学的迅速发展,脉冲射频及神经电刺激等微创介入治疗在各类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广泛应用,其在阴部神经痛病人身上也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了阴部神经痛的诊断方法及当今的治疗策略,包括口服药物,局部注射等基本治疗手段及脉冲射频,脊髓电刺激(及骶神经电刺激)等介入治疗方法并辅以一些心理治疗,从而达到缓解这类病人的疼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