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和对照组30例(加巴喷丁胶囊口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量表(PSQI)评估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VAS、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6.7%vs 73.3%,P<0.01)和显效率(90.0%vs 56.7%,P<0.0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起效快,镇痛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中西医结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高能量激光(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 HILT)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100例确诊为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A组(对照组)和B组(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营养神经和止痛药物及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病人每日行高能量激光(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 HILT)治疗,A组病人接受假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睡眠质量评分(self-ratingscaleofsleep,SRSS)的差异,治疗总体有效率,治疗期间平均每日盐酸曲马多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1周(1 w)、1月(1 m)、2月(2 m)和3月(3 m)的VAS评分和SR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B组病人治疗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和SRS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 <0.05);B组治疗期间平均每日盐酸曲马多使用量明显低于A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高能量激光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调神止痛针法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70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予以调神止痛针法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GQOL-74评分)、负性情绪(HAMD、HAMA评分)及治疗前和治疗1 d、1个月V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 d及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GQOL-74评分、HAMD及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QOL-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止痛针法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PHN患者,可有效强化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治疗急性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胸背部急性带状疱疹伴肋间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对照组)予常规抗病毒及按需口服镇痛药物治疗,B组(试验组)同时接受在B超引导下选择性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7、14及30天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辅助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及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辅助镇痛药物用量、PHN发生率B组亦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抗毒治疗急性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安全有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加巴喷丁对难治性胸背痛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胸背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3例。常规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治疗第4周疼痛程度、加巴喷丁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39/43),高于常规组的72.09%(31/43)(P<0.05);实验组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治疗第4周疼痛程度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实验组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治疗第4周加巴喷丁使用剂量较常规组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6/43),与常规组的20.93%(9/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难治性胸背痛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加巴喷丁使用剂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与CT引导下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CT组和超声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镇痛(加巴喷丁);CT组采用CT引导下行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联合口服药物;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联合口服药物;随访3个月,比较三组病人治疗前、后各个随访时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ofsleep,QS),口服加巴喷丁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病人VAS及Q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及CT组各随访时间段VAS及Q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口服加巴喷丁的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而超声组与CT组比较,各时间段VAS及QS评分,口服加巴喷丁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及CT引导下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而超声引导可以达到CT引导相同的效果,基于超声无辐射、价廉等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interferon alpha, IFN-α)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HN病人80例,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椎旁神经阻滞药物配方中加用IFN-α,B组除在椎旁神经阻滞药物配方中未加用IFN-α外,其余治疗与A组相同。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并统计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次数。结果:A组病人治疗后1、2、3月V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B组(P <0.05),治疗次数少于B组(P <0.05);A组病人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 <0.05)。结论:IFN-α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PHN病人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在乳腺炎换药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肉芽肿乳腺炎患者96例,分为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组47例(T组)和局部麻醉组49例(L组),T组采用胸椎旁阻滞,L组行局部浸润麻醉,记录T组神经阻滞前、后生命体征,记录T组麻醉并发症数量,记录两组换药疼痛VSA评分、镇痛维持时间.结果 T组阻滞前与阻滞后对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的影响。方法:选择PHN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20)。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安慰剂注射及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及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1天、治疗后1天、1周、4周、8周、2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巴喷丁及曲马多的用药量及血清IL-6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口服药物量及血清IL-6水平逐渐降低;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口服药物量及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血清IL-6水平与VA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能有效缓解PHN患者的疼痛,并能明显降低血清IL-6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PHN)是急性带状疱疹痊愈4 ̄6周后患区留有疼痛,它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共疼痛程度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 ̄5年或更长,患者长期遭受疼前的折磨。,生活质量下降。本文报告34例(平均年龄67.8岁)胸腰段PHN患者使用硬膜外(EA)和椎旁(PVI)注药两种方法缓解疼痛的对比分析结果。EA组优良为29.4%,总有效率为52.9%;PVI组优良率为70.6%,总有效率为88.2%,两组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脉络宁复合液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颈、胸、腰段PHN病人为研究对象,单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脉络宁复合液硬膜外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脉络宁复合液后支神经阻滞。两组病人每周治疗一次,疗程6周,3个月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估,VAS加权值VAS-WV作为疼痛治疗有效率指标,评定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病人VA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AMD评分两组病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 <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脉络宁复合液治疗PHN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硬膜外神经阻滞效果更好,明显优于后支神经阻滞。对不适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亦可选择脉络宁复合液进行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椎旁神经阻滞对剖胸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是否优于单纯锥旁阻滞.方法:选择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刺复合椎旁阻滞组(A+PVB)、单纯椎旁阻滞组(PVB)各20例.A+PVB组患者在麻醉前接受相关穴位的连续电针刺激,并在超声引导下行切口水平上下截段的单次椎旁神经阻滞;PVB组患者仅在麻醉前接受单次椎旁神经阻滞,同时两组术后行自控镇痛.选择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神经阻滞消退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术后拔管时间、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等作为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各参数差异.结果:A+PV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显著显著少于PVB组(P<0.01);A+PVB组术后自控镇痛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PVB组(P<0.01);A+PVB组术后12h、24h、36 h的静息VAS评分显著少于PVB组(P<0.05),A+PVB组术后12h、36 h的运动疼痛VAS评分显著少于PVB组(P<0.05);A+PVB组术中苯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少于PVB组(P<0.05);A+PVB组术后拔管时间显著少于PVB组(P<0.05);两组术后PONV发生率、ICU时间、住院时间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剌复合椎旁阻滞较单纯椎旁阻滞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中循环干扰小,并加快术后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方法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阻滞成功率、镇痛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方法:胸背部带状疱疹伴神经痛患者93例随机分成两组,超声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后1、2、4、8周镇痛效果和不同疼痛缓解度比例及第8周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超声引导下完成所有48例超声组患者后入路肋间神经阻滞,阻滞后15 min测定感觉阻滞区完全覆盖皮损疼痛区域。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完成后方入路肋间神经阻滞,13例患者肋骨触摸不清改为外侧入路完成阻滞,其中6例阻滞不完全。两组患者阻滞后均未出现胸闷或呼吸困难等表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8周饮食、睡眠、情绪、日常生活、交际和生活兴趣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超声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后路肋间神经阻滞术安全有效,准确率高,是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有效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 PMPS)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206例,年龄32~7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17.3~34.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PG组病人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侧胸3椎旁间隙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 ml并置入导管。两组病人诱导后插入喉罩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术后PG组给予连续胸椎旁神经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analgesia, PCPA), GA组给予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术中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镇痛满意率情况和不良反应。随访术后3、6、12个月时病人PMPS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A组相比,PG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 <0.05);PG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均显著少于GA组,术后镇痛满意率显著高于GA组(P <0.05);PG组病人术后嗜睡、PONV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率较GA组显著下降(P <0.05)。PG组病人术后3、6、12个月PMP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A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少,可有效减少PMP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胸膜间阻滞治疗严重胸背部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严重胸背部PHN患者36例,自患侧腋中线第9肋上缘以改良16号硬膜外穿刺针垂直进针达肋膈隐窝(胸膜腔最宽的位置),置硬膜外导管,将导管埋于皮下隧道,以0.5%布比卡因20ml(含5μg/ml肾上腺素)经导管注入此腔,1次/d,疗程为2w,每次注毕使患者头侧稍降低,平卧30min。对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和3月行VAS评分,评价疗效优良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3月后随访,疼痛无明显增加,治疗3天和3月后的疗效优良率分别75%,72%,有效率分别为97%,93%,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胸膜间阻滞治疗严重胸背部PHN简单易行,安全有效,门诊即可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纯药物治疗及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腰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经确诊患带状疱疹皮损已痊愈而后持续、剧烈、顽固性疼痛、痛觉过敏、麻木、感觉异常且自然病程1~22月,病变累及范围限于T1~L5节段神经支配区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椎旁阻滞与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NTP)联合用药组(阻滞组)及单纯NTP组(单药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静脉NTP制剂7.2 NU,每日静滴,连续应用15天。阻滞组在此基础上据疱疹累及的脊神经节段分别给予腰椎旁、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患者阻滞及用药后1 d、7 d、15 d、30 d麻木、痛觉过敏、睡眠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阻滞组镇痛有效率90.0%,与单药组镇痛有效率63.3%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1、7、15、30天VAS评分,Q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睡眠障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VAS评分、QS评分、痛觉过敏等症状,阻滞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神经修复药组,且效果持续,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的疗效、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神经妥乐平不同剂量组(3.8u/日,10.8u/日),疗程14天.结果:神经妥乐平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改善,并具有快速起效、长时间止痛作用.尤其神经妥乐平10.8u/日组,疗效显著.结论:神经妥乐平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和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