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清洁间歇导尿术的自我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留置导尿法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清洁间歇导尿术的自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均明显高于干预前,膀胱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干预前,且两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QOL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主观感受、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基于清洁间歇导尿术的自我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缓解膀胱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控制训练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3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间歇导尿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根据排尿中枢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指导进行系统的膀胱功能控制训练及护理,包括间歇导尿和建立反射性膀胱两个阶段,观察两组疗效和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系统膀胱功能控制训练可明显改善泌尿系感染情况.结论:间歇导尿和建立反射性膀胱是理想的治疗与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62例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别采用持续留置导尿和间歇性导尿方法。结果 62例患者中无肾盂肾炎的发生,采用持续导尿35例,其中8例出现尿道口脓性分泌物,12例有膀胱炎及尿道炎症;27例采用间歇性导尿,7例出现尿道炎。结论脊髓损伤采用间歇导尿明显降低泌尿系感染,有利于患者建立自主排尿节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护理等治疗,对照组进行留置导尿常规护理。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膀胱容量恢复或接近正常,泌尿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导尿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增加或恢复至正常,残余尿量减少,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年来因脊髓损伤的神经原性膀胱的病例进行分析,从而对不同方法预防患者因留置导尿后而造成患者的尿路感染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因髓损伤的神经原性膀胱留置导尿的60例患者,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0.1%碘伏处理亲水型重复使用的导管,试验组采用导管干燥器处理亲水型重复使用的导管,观察在间歇导尿中尿管细菌学情况及无泌尿系感染的阳性临床症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尿管细菌明显少于对照组泌尿系感染的阳性临床症状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尿管干燥器在清洁间歇导尿中可以对患者的尿路进行很好的预防,同时减少尿路感染,并降低了泌尿系感染的阳性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及精心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52例入住我院的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性导尿(IC)、Crede手法按摩及电针刺激等康复训练及护理手段,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护理、间歇性导尿及留置导尿术.康复训练期间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及中段尿培养,比较2组患者尿路感染率发生情况;监测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日排尿频率降低,膀胱容量有所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排尿困难情况均有明显改善,2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LUT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可有效促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痊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菌间歇导尿与常规留置尿管行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7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的留置尿管下膀胱训练方法,观察组34例采用拔除尿管间歇导尿方法,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每日自排尿量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早,残余尿量少,每日自排尿量多,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损伤4周后即使未出现拔管指征,也可以将尿管拔除采用间歇导尿的方法继续训练膀胱功能,间歇导尿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减少残余尿量,增加每日自主排尿量,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冷热交替法膀胱冲洗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男性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间歇导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冷热交替膀胱冲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泌尿系感染、尿培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泌尿系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尿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冷热交替法膀胱冲洗应用于男性神经源性膀胱中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泌尿系阳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膀胱冲洗技术预防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清洁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清洁间歇导尿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500 ml改良膀胱冲洗,隔天1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500 ml传统膀胱冲洗,每天1次。结果治疗后4周和6周,观察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膀胱冲洗技术可降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清洁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间歇导尿是国际尿控协会推荐协助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空膀胱最安全的首选措施。笔者从导尿方式,导尿频次方法、尿管选择、预防处理尿路感染、管理依从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普及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存质量、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分为两组,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24)及对照组(n=24),观察组进行每两周一次家庭随访,在饮水指导、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给予现场指导,解答疑问;对照组进行定期电话或微信随访。通过收集两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出院半年后的生存质量、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对比研究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延续护理组患者膀胱恢复情况优于普通护理组,并发症较普通护理组发生少,生活质量相对更优。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应用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风险偏倚评价工具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75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76例,对照组3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留置导尿相比,间歇导尿可以降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及泌尿系统感染率。结论 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间歇导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留置导尿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138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按就诊顺序及病人意愿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实施清洁间歇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导尿法。观察两组治疗2周、4周时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和泌尿系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2周、4周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早期实施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可明显降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间歇导尿前是否进行"扳机点"叩击提供循证护理方案,帮助患者建立反射性膀胱,降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结合患者的病史、具体表现,提出所要解决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问题,检索文献以获得相关证据,依据循证医学三结合原则(最佳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意愿相结合)制订护理方案。结果检索后纳入8篇临床指南,2篇Meta分析和7篇随机对照试验。当前证据表明,尽管间歇导尿前不常规推荐行"扳机点"叩击,但是在脊髓不完全损伤、手功能良好、强烈意愿摆脱尿管患者,在保证患者上尿路安全的前提下,行"扳机点"叩击能帮助患者建立反射性膀胱。结论应用循证医学方法,采用高质量的证据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患者间歇导尿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效果,有效建立反射性膀胱,保护患者的上尿路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827-3828
选择92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留置尿管下膀胱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采用清洁间歇导尿方法。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恢复自主排尿时间、自主排尿量、泌尿系感染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恢复自主排尿时间较早,每日自排尿量较多,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清洁间歇性导尿可使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尽快恢复,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几率,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袁莉 《上海护理》2012,12(1):37-39
【】目的 探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恢复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应用的效果 方法 选择30例SCI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干预方法为:留置导尿、间歇导尿和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对照组的护理干预方法为:留置导尿、间歇导尿。比较两组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尿培养情况 结果 两组比较在残余尿量、感染率及拔管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在脊髓损伤患者对膀胱功能恢复有减少残余尿量,降低感染率及缩短拔管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个体化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最佳康复训练方法,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不同特点,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法将143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78例患者依照脊髓损伤平面不同进行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并予以间歇导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残余尿量减少、自主排尿时间缩短、泌尿系感染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个体化护理能有效恢复膀胱生理功能,降低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俊英 《当代护士》2009,(10):81-82
总结了6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自我清洁间歇导尿的操作方法和注事意项,包括操作时尽量保持双手清洁,严格掌握导尿量和间隙时间,导尿后进行膀胱控制训练,执行严格的饮水计划。认为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可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促进自主排尿能力的恢复,减少残余尿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患者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技术和要点。方法:采用间歇性导尿、膀胱再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以及对患者、家属、护工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结果:110例患者出院时97例尿潴留患者均拔除留置尿管,58例患者残余尿量小于50 ml,恢复了自主排尿。结论:应用间歇性导尿、膀胱再训练护理,可不同程度的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并有效地预防泌尿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艾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 按脊髓损伤部位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术辅以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艾灸6周,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膀胱功能.结果 两组均减少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容量,改善膀胱功能平衡状态,但观察组各顶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有较好效果,尤为胸、腰髓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