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不同体位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取仰卧位、半坐卧位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关系。方法将5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半坐卧位组各27例,观察两组通气后1h、12h、24h的动脉血气分析及VAP发生率。结果半坐卧位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仰卧位组(P<0.01),PaO2和PaO2/FiO2明显高于仰卧位组(P<0.05;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取半坐卧位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提高呼吸通气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9月~2010年9月36例ICU呼吸机通气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转动体位护理组、半卧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统计分析3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病及未患病人数、应用呼吸机时间和住ICU天数.结果 转动体位护理组、半卧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患病率分别为8.3%、41.7%和83.3%;转动体位护理组的患病率、应用呼吸机时间和住ICU天数低于半卧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半卧位护理组的患病率、应用呼吸机时间和住ICU天数低于常规护理组,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转动体位护理优于半卧位护理和常规护理,半卧位护理优于常规护理.转动体位护理和半卧位护理可以较好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减少应用呼吸机时间和住ICU天数,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集新生儿足跟微量血的最佳方法,以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保证标本质量,缩短采血时间。方法将400例在本院出生需采集足跟血行疾病筛查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实验组新生儿采用竖抱双足下垂位采血,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头高足低45°卧位采血,比较2组新生儿采血一次成功率、采血量是否充足。结果实验组采血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血量比对照组充足(p〈0.05)。结论采用适当时机和改变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的体位,即采用竖抱双足下垂位,有助于采血一次成功,减轻新生儿痛苦,并可提高标本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炎对患儿氧合功能及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沂水县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 相似文献
7.
不同体位足底采血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体位足底采血时新生儿的疼痛反应,探讨对新生儿进行必要刺激时,如何减少损害.方法将148例足月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3),对两组采用不同体位进行足底采血.采用美国国际圣路加医疗中心NICU新生儿疼痛的评估量表对新生儿疼痛进行评估.主要评价内容有:状态、哭吵、行为,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采用仰卧位进行足底采血的新生儿所表现的状态比俯卧位更紧张,不满意表情程度深,大部分新生儿尖叫、关节僵硬,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俯卧位采血的新生儿心率、呼吸的变化比仰卧位组小,SaO2下降程度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平均动脉压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可以作为新生儿接受各种必要刺激时的合理体位. 相似文献
8.
9.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3)
目的:探讨不同的体位更换顺序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接受光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接受光疗,对照组患儿选择平卧-侧卧-俯卧的常规体位顺序,研究组患儿则选择俯卧-侧卧-平卧的新体位顺序。比较两组患儿接受光疗的临床效果及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接受光疗过程中发生哭闹反应例数低于对照组,发生拒乳反应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光疗48 h以及72 h经皮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选用俯卧-侧卧-平卧的体位顺序,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对于光疗的抗拒反应,促进患儿康复,临床效果好,具有极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吸痰对自然分娩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自然分娩、无宫内窘迫的足月新生儿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采用右侧卧位吸痰,对照组采用仰头平卧位吸痰。比较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情况和发生吸入性肺炎及新生儿黄疸延迟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发生吸入性肺炎及新生儿黄疸延迟消退情况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吸痰法能有效、及时地清理呼吸道及吸出胃内液体,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从而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沙丁胺醇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的研究方法,选择我科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儿童,随机坐立前倾结合颈部前伸体位组(改良体位组)和端坐位体位组(常规体位组),两组患儿均在常规体位先行肺功能检查,然后在不同体位下分别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200μg,其后两组患儿再次在常规坐位测量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哮喘用药维持情况、6个月内是否存在哮喘急性加重、在吸入沙丁胺醇前后的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25)、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75)的数值以及变化率。结果共入组59例患儿,其中常规体位组29例,改良体位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维持用药情况、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吸入药物前肺功能基线水平相似,改良体位组FEV1以及MEF25吸入药物后的数值显著高于常规体位组(P<0.05)。而FVC、PEF以及MEF75吸入药物后数值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体位组在吸入沙丁胺醇后的FEV1变化率、PEF变化率和MEF25变化率显著高于常规体位组(P<0.05),而FVC变化率和MEF75变化率虽然高于常规体位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坐立前倾位结合颈部前伸可以使支气管哮喘的儿童在吸入沙丁胺醇后更好地改善FEV1、PEF和MEF25。 相似文献
12.
不同体位对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分娩体位多采用仰卧位,但仰卧位分娩可使骨盆扩张受限,胎头下降阻力增加,易致胎儿宫内窘迫。因此,助产士在3个产程中根据胎位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体位分娩,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04年5月—2005年12月在我院自然临产的初产妇12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1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周、胎儿大小、健康状况、临产状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为单胎头位,无明显头盆不称、骨盆狭窄等。1.2分娩体位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如果胎方位正常取自由体位,即走、坐、半坐卧、侧卧、跪、趴、蹲等,产妇… 相似文献
13.
传统分娩体位多采用仰卧位,但仰卧位分娩可使骨盆扩张受限,胎头下降阻力增加,易致胎儿宫内窘迫。因此,助产士在3个产程中根据胎位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体位分娩,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氯胺酮静脉全麻下进行手术的233例患儿,术后不同体位对患儿呼吸的影响。方法将233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去枕平卧,肩下垫一10cm高的软枕体位,对照组去枕平卧位。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呼吸、心率、SpO2等指标,进行呼吸道畅通情况评估。结果实验组无呼吸道阻塞症状,对照组有呼吸道阻塞症状7例,SpO2下降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枕平卧肩下垫一10cm高的软枕体位可有效减低全麻术后婴幼儿呼吸道阻塞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腹泻患儿肛拭子取便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1.5~4岁的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取俯卧位进行肛拭子取便,对照组采取端坐位进行肛拭子取便。观察两组在大便采集成功率、采集所需时间,肛拭子插入深度和疼痛反应方面的异同。结果两组在采集成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采集所需时间短,肛拭子插入浅,疼痛与不适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泻患儿采取俯卧位肛拭子取便,能明显缩短大便采集时间,减少患儿的疼痛与不适,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不同体位对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效果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体位对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时氧合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40例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时每4小时按仰、侧、俯顺序变更体位.对照组行常规持续仰卧位通气.每次体位变更后1 h观察对比两组患儿血气、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 实验组PaO2和PaO2/FiO2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中变更体位较之传统的持续仰卧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间歇正压(IPPV)通气下Proseal喉罩用于侧卧位手术的安全与有效性。方法:选择侧卧位经皮肾镜手术病人30例,ASAⅠ~Ⅱ级,用丙泊酚、芬太尼及维库溴铵静脉诱导,用专用引导器引导方法插入喉罩,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指标:平卧位正压通气30min(Ta),侧卧后30min(Tb)、60min(Tc),术毕(Td)的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平卧位和侧卧位的气道密封压(PTOP)。结果:平卧位P(TOP)为(31.5±1.3)cmH2O,侧卧位PTOP为(29.6±1.5)cmH2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后各时间点的MV和VT与侧卧前比较都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毕(Td)与侧卧后30min(Tb)的MV和V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侧卧后各时间点的Pmax与侧卧前比较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侧卧后各时间点间的Pmax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侧卧后各时间点间的PETCO2及PaCO2及各时间点与侧卧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种不同体位下的上肢作业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后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坐位训练组和站位训练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下,分别给予坐位和站位下的上肢作业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简式Fugl-Myer评分(FMA)、BB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患者的上肢功能、平衡功能、ADL能力作出评价。结果:治疗2周、4周后,坐位训练组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站位训练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2个时间点站位训练组评分均高于坐位训练组(均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2个时间点站位训练组BBS评分均高于坐位训练组(均P0.05)。治疗2周后坐位治疗组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坐位治疗组MBI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2周、4周后,站位治疗组患者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2周、4周后,站位训练组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坐位训练组(均P0.05)。结论:站位下的上下肢一体化的作业治疗,加强了全身其他肌肉配合作业活动所必须的稳定和平衡的能力,强化了上肢活动,更容易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9.
20.
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黄丽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早产儿能存活的体重和胎龄越来越小,其生命质量越来越受重视.采取合适的体位护理,使身心达到舒适状态,减少并发症,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较多研究资料表明,早产儿取不同的体位,对呼吸功能、胃肠功能、心理反应有着不同的影响,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