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内科刺激性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正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经过6个月品管圈小组的活动,使我病区刺激性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正确率由改善前51.3%上升至目前的88.1%,并降低了病区刺激性药物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圈员的品管能力,充分展示了病区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性.结论 品管圈活动应用到神经内科刺激性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静脉输液环节核对差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3年3~9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556例共2280瓶次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并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品管圈结束后患者596例2430瓶次静脉输液环节的核对差错进行对比。结果:2013年10月~2014年3月患者静脉输液差错率为0.29%,明显低于2013年3~9月的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质管理圈活动可以明显降低护士静脉输液环节核对差错率,提升护理质量,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管理对减少肿瘤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6月180例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完成静脉输液1 247例次;将2017年7月—12月190例行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管理。对比两组的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PICC置管率、患者有效配合率及护士的理论、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有效配合率、PICC置管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后,护士的静脉化疗理论、操作成绩得分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将品管圈管理方法运用于肿瘤静脉化疗实际工作中,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提高患者有效配合率、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的理论、操作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进行管理,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以降低静脉输液复穿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应用PDCA环,降低静脉输液复穿率为目的,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静脉输液复穿率。结果 180例患者的静脉输液复穿率由活动前的27.2%降低为10%。结论运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复穿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滴数正确率中的应用,以保证临床输液质量,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圈十大活动步骤及各手法研究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滴数的不正确原因及改进的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滴数正确率从活动前的75.89%提高到88.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使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滴数正确率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圈员各项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心胸外科监护室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3年5月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900例为对照组(改善前);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900例为观察组(改善后)。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开展以“提高心胸外科监护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正确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结果 与活动开展之前相比,品管圈活动开展后,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正确率由97.8%提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于血管活性药物的认知显著提高(P<0.05)。改善后品管圈成员在品管圈手法的运用、团队精神、促脑力开发、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荣誉感及责任感七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降低心胸外科监护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化疗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方式与实际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明确以"如何利用品管圈提高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作为活动的主题,对于影响到中心静脉置管率的各种原因进行剖析,并且制订相应的可行整改方案并且予以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率。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后,化疗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率,减轻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化疗过程的安全性,增强患者信任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结论降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品管圈活动前(2014年1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显微外科静脉输液状况进行调查,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科室输液一针穿刺成功率不高、液体外渗几率较多的现状,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对比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2月至5月与2014年1月静脉输液成功率的变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4年1月手显微外科静脉输液成功率为80.0%,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3、4、5月静脉输液成功率逐月递升,分别为92.3%、95.5%、97.0%和98.0%,均明显高于1月(P均〈0.01),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对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开展的品管圈活动,使护理操作具有目标性,提高了护理技术,增强了护士的成就感与价值感,工作更主动,从而降低静脉输液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静脉穿刺儿童静脉输液渗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静脉穿刺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以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予以品管圈活动管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渗出率、品管圈活动目标完成情况及本活动取得的无形成果。[结果]观察组小儿输液渗出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6.2%(P0.05);目标达标率为142.4%,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在各项能力方面上均有大幅提升。[结论]对小儿静脉输液中开展品管圈管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并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本科的14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小儿静脉穿刺输液;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本科的14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采用品管圈进行小儿静脉穿刺输液。观察比较两组静脉穿刺结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且能激发起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在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输液滴数准确率、使患者得到最佳药物疗效中的作用,以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提高工作效率。方法:科内12名护士组成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优化静脉输液流程,比较活动前后静脉输液滴数准确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之后,切实提高了静脉输液滴数的准确率,从改善前的58%到改善后96%,完成了目标设定值;由无形成果雷达图示,护士解决问题能力和运用品管圈手法均明显提高。结论:利用品管圈方法对急诊科静脉输液准确率进行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静脉输液滴数的准确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于立娟  侯云霞 《护理学报》2017,24(21):14-17
目的 运用品管圈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以提高肿瘤专科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提高肿瘤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为主题,运用品管圈理论,对肿瘤内科护士化疗防护缺失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对其相关因素采用头脑风暴法及关联图分析法分析原因,设定预期目标将肿瘤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提高到69.00%,拟定对策并实施,制作化疗防护车及化疗防护包、醒目提示标识牌,完善化疗防护制度及考核制度等措施,运用PDCA管理方法进行效果评价与改进.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肿瘤科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为36.16%,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肿瘤科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提高为75.07%,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效果显著,同时降低护士职业危害,保障了护士职业环境的安全,而且能增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提高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建立医护院感品管圈对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综合ICU患者345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12月综合ICU患者356例为观察A组,选择2015年1~12月综合ICU患者381例为观察B组,自2014年起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对患者实行管理,以降低VAP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VAP的发生率逐年降低(P0.05)。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降低ICU患者VAP的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杨方芬 《当代护士》2016,(10):179-180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品管圈管理应用在降低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中,分析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活动效果。结果应用品管圈管理后,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为5.8%,显著低于应用前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开展品管圈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可有效地降低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法对输液外渗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输液外渗的再发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用自行研制的调查表随机进行横断面调查,对2012年1~6月输液外渗24例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于2012年7~12月输注高渗性营养液和细胞毒性药物时,采取输液前预防、外渗后指导和相关知识教育跟进的三维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输注高渗性营养药,护士选择输注工具和部位正确率明显提高,输液外渗明显减少。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减少了输液外渗病例,达到预期干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方法在科室成立品管圈,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化疗患者输液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拟定对策,通过实施对策,运用PDCA循环对化疗患者采取输液护理干预,并将干预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由2.48%降至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了静脉用药的安全性,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圈内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综合能力,加强了科室团队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输液速度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圈名、圈徽,确定本期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的方法,通过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等步骤,比较活动前后心力衰竭患者输液速度的正确率。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输液速度的正确率由活动前的62.22%升高到活动后的89.33%。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输液速度正确率,而且使圈员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儿童专科医院静脉输液渗出率。[方法]开展以"降低儿童专科医院静脉输液渗出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借助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在儿童专科医院门急诊进行静脉输液渗出率的现状调查,运用鱼骨图分析输液渗出原因,结合圈能力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检讨,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最后进行标准化流程的制订。[结果]儿童专科医院门急诊的静脉输液渗出率由改善前的5.66%降至改善后的2.44%。[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儿童专科医院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中有显著效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制作的儿童正确环抱方式海报保证了健康宣教的效果,同时在输液过程中采用的激励机制实现了儿童的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保障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门诊化疗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首次门诊化疗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运用品管圈十个步骤对我院门急诊输液室首次化疗且愿意配合调查的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提高。结果 首次门诊化疗病人宣教的知晓率由活动前47.91%提高至83.35%。结 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入院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12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监测不成功的原因,制定对策。选择2013年6~8月在新生儿科进行aEEG监测的80例新生儿为改善前组,选择2013年9~12月aEEG监测的80例新生儿为改善后组。结果:新生儿aEEG监测成功率由活动前的82.50%提高至活动后的93.7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新生儿aEEG监测成功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