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导管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ICU、肿瘤科2012年7—12月359例干预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2011年7—12月347例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堵管、导管脱出、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策略集束化护理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研究组对象分别来自本院循证策略集束化护理干预实施前(2016年1~12月)及实施后(2017年1~12月)各自接收的45例白血病患者,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和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别为11. 11%、2. 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 89%、13. 33%,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 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 44%(P 0. 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维护时实施循证策略集束化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PICC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患者PICC并发症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未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的ICU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ICU患者87例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置管情况及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堵管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PICC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延长管道留置时间,满足ICU危重患者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胃肠减压患者置管后舒适度、非计划拔管率、有效引流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5月入住普外科并留置胃管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6~10月入住普外科并留置胃管的12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评价置管后1 d患者舒适度、非计划拔管率及有效引流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在置管后1 d的舒适度、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胃肠减压患者中能明显降低置管后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有效引流率,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肾脏科ICU留置足背动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1日—2018年6月31日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肾脏科ICU留置足背动脉导管的患者5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1日的29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1日—2018年6月31日的2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置管方式及置管后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干预,包括置管前的有效镇痛、选择合适的冲洗液、确保管路接头处连接紧密无血液残留、置管处肢体保暖、每日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的疼痛、置管后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时的疼痛程度及置管后渗血渗液、肢体缺血、导管滑脱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肾脏科ICU留置足背动脉导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降低其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分析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PICC置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并发症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并予电子系统追踪护理,分析两组导管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并发症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血液透析(HD)导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1月40例临时置管和10例长期置管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011年12月~2012年11月40例临时置管和10例长期置管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成立导管维护小组,根据HD导管常见并发症制订并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后,HD导管并发症显著减少(P0.01)。结论实施有效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HD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肾脏科ICU留置足背动脉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1日期间留置足背动脉针患者作为对照组(296例)进行历史回顾,将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1日期间留置足背动脉针患者作为观察组(25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主诉及置管后渗血渗液、肢体缺血、导管滑脱及并发症发生总例数均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对肾脏科ICU留置足背动脉针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其疼痛主诉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提高患者 CVC 使用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我科612例 CVC 置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总结归纳,制定应对措施。结果 CVC 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自身因素、导管内形成血栓因素、导管固定不当因素、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有关。结论 CVC 置管后的导管维护非常重要,应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导管护理,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对防范成人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的方法,把2014年1月至3月入住某重症监护病房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把2015年1月至3月期间入住该重症监护病房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干预组,除常规护理措施外,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密度为0.5/100置管日;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密度为2.1/100置管日,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是理想的护理方法,正确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不断改进,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集束化管理措施对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ICU所有置管患者,统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于2013年同期实施集束化管理措施,比较2个时期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8.18%降至实施后的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措施加强了医护人员对各管道的认知和护理水平,降低了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管理对老年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以制定相应措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92例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中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其原因对2012年4月~2013年12月中92例留置PICC导管的老年患者实施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比较前后2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前馈控制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前馈控制,能有效预防老年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预防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1月消化内科初次留置胃管患者217例分为对照组105例和干预组112例。对照组采用胃管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制定并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内容包括妥善固定胃管、适当有效约束肢体、有效镇静和镇痛、规范高风险护理操作、加强舒适护理、强化患者防脱管意识等。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后,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留置胃管的住院患者,可有效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后集束护理对预防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8~11月127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置管前给予集束干预策略(CLB);将2011年12月~2012年2月的1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CLB基础上于置管后实施集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VC-RI)的发生率及置管天数。结果:中心静脉置管后集束护理的实施降低了CVC-RI的发生率及置管天数。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后集束护理的制定及实施对CVC-RI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但需要提高临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病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血液病房PICC导管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2组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对照组分别为17.5%(8/40)和27.0%(11/40),观察组为5.0%(2/40)和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天数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控制血液病房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风险,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在我院综合ICU救治且脱管评分8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制订一系列相关护理措施,如及时风险评估、改进固定方法、加强交接、关注并解决患者不适、恰当有效约束、清醒患者加强宣教等,并在临床实施、运用,与集束化护理实施前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ICU非计划性拔管率由3.24%降低到0.62%。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延续护理模式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ICC置管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患者对延续护理内容及形式的需求,构建PICC延续护理干预方案。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自我管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的16.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导管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延续护理可降低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能够提高患者的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小儿外科营养支持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中的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25例PIC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113)及对照组(n=112),对照组置管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置管期间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儿护理期间意外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依从性、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护理纠纷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导管断裂、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肢体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小儿外科营养PICC导管置管安全性,降低PICC置管风险,提高患儿置管依从性,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提高患儿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PICC置管有效护理措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接受PICC的25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6例,对照组实施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面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两组PICC置管均取得成功,无1例失败,观察组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肿瘤内科PICC非计划性拔管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