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由Hijikata于1970年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正式开启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治疗时代。之后逐渐推广,后来Yeung、Tsou等不断对手术器械、手术步骤进行完善~([2])。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及优越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近年在我国广大医学同仁的努力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也逐渐得到了较好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皮锥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好转率、临床相应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安全、可靠,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加快康复进度,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 Joimax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分别从病人、护士及设备方面总结分析150例病人实施经皮 Joimax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结果]150例手术采取相应的手术配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下地活动早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注意保暖,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以及医患双方的自身防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袁红 《全科护理》2016,(4):363-364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经皮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病人随访3个月~6个月,优50例,良30例,可39例,差1例,均无并发症。[结论]加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PELD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6个月时,研究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研究组Mac Na优良率为92.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 00%(P 0. 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60-2262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VAS评分、治疗优良率。结果试验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侧隐窝狭窄型和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侧隐窝狭窄型或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共60例,根据椎间孔镜下的患者腰椎间盘结构,其中侧隐窝狭窄型28例(A组),钙化型32例(B组)....  相似文献   

8.
徐飞雁 《当代护士》2017,(11):36-37
总结了122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患者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发生。经皮椎间孔镜具有微创、恢复良好等优点,治疗腰椎盘突出症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认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用时、出血量、VAS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出血量l、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ehman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椎板开窗术治疗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更佳,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及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取38例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38例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38例患者的疼痛、焦虑及生活质量等评分情况。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的随访,3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术后复发。术后患者疼痛、焦虑、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分与术前对比显著改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安徽省中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VAS、JOA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手术效果优29例,良1例,中1例,差1例,JOA评分的优良率为93.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经皮组和小切口组,每组99例。小切口组施行小切口开窗术治疗,经皮组施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评分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经皮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小切口组,P0.05;经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与小切口开窗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老年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应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3、6个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40~85(62±17)min,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即刻缓解。术后第1天,3、6个月VAS评分,术后第3、6个月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0.91%。术后未发生下肢麻木、椎间盘炎、血管损伤、硬脊膜破裂及肠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期内疗效确切、手术风险小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经皮椎间孔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48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优良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近远期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但需要对该术式的手术适应证进行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后,往往需要手术干预以缓解临床症状。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作为微创脊柱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根减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快速恢复等方面效果显著,其中的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ID)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两种术式,主要区别在于手术入路的不同。本文就PETD、PEID两种术式治疗LDH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LDH的临床治疗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8月—2017年08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78例患者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月、12个月VAS、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93.59%。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后脊柱结构稳定、近期临床疗效可靠等优势,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在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经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5例(观察组),传统开放手术25例(对照组),对比两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进展顺利,术后两组患者腰痛症状均缓解。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治疗1个月与3个月JOA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硬脊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仅对照组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结论与传统开放治疗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方法有经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和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等[1-4]。本研究探讨上述两种不同手术方式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经X线片、CT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骨一科采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3~5d,出院后随访24~30个月,患者疗效评价优良率达93.67%,并发症发生率为7.59%。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腰椎微创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率。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本组抽取112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有效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活动吗指导等,经护理后,患者疼痛缓解,术前能调整心态,正视疾病和手术,术中能很好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