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疾病不确定感问卷对208例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面对维度得分低于常模(P0.01),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高于常模(P0.01或P0.05)。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90.33±10.32)分,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面对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呈负相关,而回避、屈服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多采取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鼓励患者寻求疾病知识与配合治疗,进而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科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模式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82例妇科肿瘤患者(化疗组)进行横断面调查,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在疾病不确定感方面,81.32%的妇科化疗患者处于高度的疾病不确定感,退缩和自责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寻求帮助、理性化思维和解决问题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常模(P0.05),自我效能评分低于常模(P0.05);退缩与不明确、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呈正相关(P0.05),幻想与信息缺乏呈正相关(P0.05),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和自我效能与不确定感各因子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大部分妇科化疗患者处于高度疾病不确定感状态,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模式,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在首次抗病毒治疗前疾病不确定感的状况,确认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状况,探讨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某院拟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丙型肝炎患者首次抗病毒治疗前疾病不确定感的得分为(88.79±15.63)分,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总分为(41.902±4.863)分,高于一般人群社会支持平均分(t=14.226,P0.01),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应对方式中"面对"和"回避"得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5),"屈服"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分别与"面对"、"回避"呈负相关(P0.01),与"屈服"呈正相关(P0.01)。结论疾病不确定感在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普遍存在,且多数患者处于中等水平;与一般人群比较,患者有较高的社会支持,且社会支持高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程度低,反之则高。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可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如"面对"和"回避"等,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4.
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00例泌尿外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泌尿外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回避"和"屈服"医学应对方式评分中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患者SAS评分与"面对"(γ=0.200,P<0.05)和"屈服"(γ=0.351,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回避"(γ=0.056,P>0.05)无相关性。结论泌尿外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更倾向于采取面对和屈服的应对方式,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负性情绪的相关性。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MUIS平均得分为(95.97±19.46)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UIS总分与屈服、SAS、SD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P0.05);与面对、回避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0,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与应对方式、负性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48例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应用一般资料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癌症应对问卷(CCMQ)和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89.86±11.84)分,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r=-0.209,P0.01);面对的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r=-0.141,P0.01),回避与压抑、屈服、发泄、幻想的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r=0.196,r=0.329,r=0.303,r=0.307,P0.01)。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和管理,通过优化患者应对方式,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肺移植术后患者医学应对模式及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模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 Questionnaire,MCMQ)及简明健康问卷(Short-Form Health Sur vey,SF-36)对30例肺移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研。结果:肺移植术后患者面对和屈服维度的评分明显低于常模水平,回避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常模水平;肺移植患者在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肺移植术后患者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一般健康维度的评分与面对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SF-36各维度评分与回避维度无明显相关;SF-36各维度与屈服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肺移植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常模水平,且对疾病的应对模式是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2017年3~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医学应对问卷(medi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ail support scale,PSSS)的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回避为主要应对方式(36例,36%);面对维度得分低于常模(t=-2.780,P=0.007),回避、屈服维度得分高于常模(t=7.208,t=6.486,P均0.001);屈服维度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负相关(r=-0.322、-0.318、-0.256、-0.260,P=0.001、0.001、0.010、0.009),面对维度与其他支持维度正相关(r=0.249,P=0.013)。结论提示应完善和充分利用MHD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减少屈服应对,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肾移植并发肺结核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的Mishel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对48例肾移植并发肺结核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肾移植并发肺结核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水平,平均得分为(85.77±16.19)分,其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为(36.85±9.23)分,复杂性维度得分为(15.67±2.94)分,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为(17.92±4.57)分,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为(15.33±2.88)分;回避的应对方式高于全国常模,面对、屈服的应对方式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和复杂性维度得分与面对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复杂性维度、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与屈服、回避的应对方式成正相关。 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肾移植并发肺结核患者的疾病不确定和患者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引导患者采用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宝安区社区结直肠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和应对方式的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5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并参与问卷调查.计算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各条目平均值、不明确性得分、复杂性得分、整体不确定感总得分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调查统计患者面对、回避、屈服的评分.对结直肠癌患者应对方式和不确定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93个有效问卷中不明确性得分为(54.33±9.06)分,复杂性得分(33.76±5.13)分,总分(89.29±13.75).其中低等程度不确定性为116例(23.53%),中等程度不确定性为211例(42.80%),高程度不确定性为166例(33.67%).直肠癌患者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明确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患者复杂性评分、总分均明显高于结直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患者MCMQ量表面对评分低于结直肠癌,回避、屈服得分高于结直肠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对结直肠癌患者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屈服与不明确性评分、复杂性评分、总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比较严重,其中直肠癌患者更为明显,应对方式出现屈服、回避的趋势,因此应对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从而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使患者更积极地面对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与应对方式状况,分析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MUI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 MCMQ)对98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测量。结果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平均为(62.50±10.89)分,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回避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及复杂性维度与“回避”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而与“面对”应对方式无相关性(P〉0.05)。结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护理人员应该关注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的评估,帮助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疾病治疗信心。  相似文献   

12.
金希施  黄笺笺  李丕宏  徐海丽   《护理与康复》2018,17(2):21-23+27
目的了解甲状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8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甲状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结果甲状腺癌患者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100.81±5.57)分,处于中等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的屈服维度呈正相关(r=0.452,P0.01),与面对维度呈负相关(r=-0.365,P0.01)。结论应对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甲状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来降低疾病的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和应对方式现状,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8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开展调研。结果28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得分为63.37±15.79分;三种应对方式中,面对者163例(57.19%),回避者101例(35.44%),屈服者21例(7.37%);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与面对呈正相关(r=0.531~0.636,P<0.05),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r=-0.628~-0.496,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患者大多采取面对和回避两种应对方式;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的老年患者其应对方式越积极,因此医护工作者可依据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水平,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12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平均为(99.10±12.88)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费支付方式及心功能分级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与回避、屈服这2类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面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多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且与文化程度、经济、医保及心功能分级有关,与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面部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临床现状,并分析伤残接受度与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面部烧伤患者,采用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伤残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 sability Scale,AODS)、希望水平指数量表(Hope Level Index Scale,HII)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ethods Questionnaire,MCMQ)对患者进行调查。本研究共计发放1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2份。结果:面部烧伤患者的伤残接受度较低,总分为63.05±14.39;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总分为31.40±5.00,在回避应对及屈服应对的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在面对应对的得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希望水平各维度得分与伤残接受度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关系(r=0.223~0.325,P0.05),回避应对及屈服应对与伤残接受度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负相关关系(r=–0.281~–0.151,P0.05),面对应对与伤残接受度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关系(r=0.375~0.406,P0.05)。结论:面部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相对较低,临床医护人员可通过调动积极心理资源及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升其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癌术后病人的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以及医学应对量表对50例口腔癌术后病人进行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口腔癌术后病人希望水平总分为37.90分±4.91分,属于高等水平,关系维度得分最高;应对方式中回避维度分数高于临床病人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水平总体及各维度与面对应对维度呈正相关(r=0.434,P0.05),与屈服应对维度呈负相关(r=-0、504,P0.01),与回避应对维度不相关(P0.05)。[结论]口腔癌术后病人希望水平处于高等水平;希望水平越高越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反之希望水平越低越采取屈服的应对方式;因此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病人保持较高的希望水平,进而采取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癌症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和疾病获益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及身体锻炼在癌症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和疾病获益感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12月住院治疗的350例癌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癌症患者疾病获益感量表对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应对方式的面对、屈服、回避维度与疾病获益感有相关性(r=0.562,r=-0.101,r=-0.109;P0.05);回归方程纳入社会支持后,医学应对方式预测疾病获益感的回归系数减小;将身体锻炼及社会支持两个变量以及两者的交互项计入回归方程,医学应对各维度R2的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交互变量的未标准化回归系数β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身体锻炼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在面对及回避维度和疾病获益感之间关系中预测作用显著。结论:社会支持在医学应对方式对疾病获益感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身体锻炼对在医学应对方式对疾病获益感的预测中起着调节作用;身体锻炼对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稳定期腹膜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的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sense of coherence,SOC-13)、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对86例稳定期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腹膜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和应对方式的状况及其相关性。结果稳定期腹膜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分为(60.93±13.77)分,处于较低水平。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面对、回避、屈服,其中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均高于临床常模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面对维度与常模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一致感、可理解感、可控制感和意义感与面对维度呈正相关(均P0.05),与屈服维度呈负相关(均P0.001)。结论稳定期腹膜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处于低水平,患者较多采取面对和回避两种应对方式。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的患者其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水平,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造口患者的应对方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造口门诊随访的301例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医学应对问卷、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测评。结果本组患者面对维度评分为(15.86±4.02)分,回避维度评分为(14.81±2.07)分,屈服维度评分为(9.97±3.49)分;面对维度评分低于常模,屈服维度评分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避维度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感处于低水平的造口患者共92例(30.6%),处于中水平的造口患者共209例(69.4%)。自我效能感和术后时间、并发症、自护程度、年龄等是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结论造口患者的应对方式有其特殊性,护理人员应积极关注患者应对方式,全面评估以确定最佳干预时间点和干预方式,提升患者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农村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儿童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临床现状,并探讨健康信息素养(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HIL)及心理弹性与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IL调查表、父母疾病不确定感量表(Parents’ Perception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PPUS-FM)对125名农村CHD儿童父母进行调查,数据结果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CHD儿童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102.44±21.91,87.2%的患者得分在中等以上水平,不同家庭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儿童年龄、儿童独生子女情况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L的得分为88.24±7.69,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弹性的得分为69.56±6.93,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信息道德维度以外,HIL及心理弹性的各维度得分均与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关系(r=-0.257~-0.179,P0.05)。结论:农村CHD儿童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较高,HIL及心理弹性与其疾病不确定感明显相关,HIL及心理弹性越好则其疾病不确定感越低。临床医护人员应注重HIL的培养及内在积极心理资源的调动,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