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效果,评价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脑卒中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测定两组患者的TP,ALB,PA,TC,TG和Hb等营养指标的含量以及各免疫指标在体内的含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上消化道、尿路以及肠道等部位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第1天测定两组患者体内各大营养指标显示,TP,ALB,PA,TC和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观察组患者体内的TP,ALB,PA,TC,TG和Hb均大于对照组;干预第1天,各免疫因子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之后测定患者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现,两组患者的免疫因子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小,IgG,IgM,IgA,CD4,CD4/CD8各免疫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体内患者营养缺乏程度,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指导下的营养支持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为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根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情况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待病情稳定后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根据NRS2002评分对有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血清营养学指标、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异常、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指导下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营养支持小组对胃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研究对象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研究对象50例为实验组,由NST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第1次化疗前,第2及第5次化疗后的BMI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在第2及第5次化疗后实验组的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评分、BMI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BMI、ALB、PA在第2及第5次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RS2002评分、HB、RBP在第5次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因素对HB、ALB、PA、RBP有影响(P<0.05),时间因素对NRS2002评分有影响(P<0.05),NRS2002评分、BMI、ALB、PA、RBP中分组因素和时间因素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 营养支持小组进行的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99例,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分为空肠组50例和胃管组49例,空肠组给予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支持,胃管组给予经口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两组基础治疗方法一致,肠内营养支持时间为14 d,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第7、14天,空肠组营养不足发生率低于胃管组(P0.05);空肠组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胃管组(P0.01);营养支持后,胃管组上臂围(AMC)与三头肌部皮褶厚度(TSF)低于营养支持前和空肠组(P0.05);营养支持后,空肠组吞咽障碍分级优于胃管组(P0.05),两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营养支持前(P0.01),且空肠组高于胃管组(P0.05),空肠组血清肌酐(SCr)水平高于营养支持前(P0.05)。结论:与鼻胃置管比较,经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营养不足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进行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收集本院普外科2010年12月~2014年12月食管癌、胃癌患者148例,肠内外混合营养组84例,单纯肠外营养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顺利实施营养支持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营养指标如血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行根治术后进行早期营养支持护理,确保早期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结果两种营养支持方法比较,混合营养组并发症的几率比单纯肠外营养组低,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营养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单纯肠外营养组时间短,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营养组血液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及转铁蛋白(TRF)营养后临床指标改善比较明显,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的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专科护理,两种营养支持得以顺利进行。结论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能有效降低食管癌、胃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提升食管癌、胃癌患者免疫功能。专业营养支持护理,能确保肠内外混合营养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b、ALB和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能够改善HICH患者营养状况,促进生活质量改善,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后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我院行手术并在术后行放化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在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共治疗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天时营养指标状况、免疫功能,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天时,两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可改善结直肠癌放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其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将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肠内营养支持(SEN)组(n=24)及全肠外营养(TPN)组(n=2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第7天,SEN组患者PA明显升高,术后第10天TP、ALB、PA均明显高于TP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组,术后营养支持费用也明显少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SEN支持更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体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以及各项免疫指标含量变化情况,并比较各项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Ig G、Ig M和Ig 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I指数平均分高于对照组,且NIS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1例发生肺部炎症,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11%(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使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明显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有利于预后,并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对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编号,奇数号分为对照组,偶数号分为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经鼻胃管(NGT)肠内喂养,观察组给予PEG肠内喂养,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置管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LB水平、PA水平、BMI均高于置管前,NRS2002评分均低于置管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ALB和PA水平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消化道出血和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5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液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对照组给予普通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于治疗前后7、14 d测定患者人血白蛋白(ALB)、白蛋白、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免疫球蛋白(Ig A)及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14 d治疗组ALB、白蛋白、PA及Ig 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液营养成分符合生理需要且耐受性好,更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及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其中精心护理是保证其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改良方案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老年病科ICU收治的年龄≥75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3~8分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策后选取单纯肠内营养还是单纯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改良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第21天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T细胞亚群CD4,CD4/CD8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种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周在霞  赵娜  赵琳琳  李芹 《现代护理》2013,(23):2786-278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肠内营养对神经内科肠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神经内科肠功能障碍的120例重症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进行肠内营养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的营养液输注与并发症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程、治愈率、病死率、后遗症以及并发症,并检测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以及血清前蛋白(P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持续病程(55.2±8.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7.7±10.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72,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5.2%,对照组为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235,P<0.05);观察组病死1例(1.6%),后遗症6例(8.6%),明显低于对照组(5,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2,5.985;P<0.05)。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0例,电解质紊乱5例,肝肾功能损害2例,神经功能损害10例,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9,16,10,2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401,7.910,6.541,8.319;P<0.05)。观察组治疗后TP、ALB、PA含量明显较治疗前提高,与对照组比较[(68.2±2.3)/(61.5±2.1)g/L,(36.8±2.1)/(31.7±2.0)g/L,(251.8±30.01)/(173.1±27.6)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149,12.842,10.792;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肠内营养科有效缩短患者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并有效提高TP、ALB及P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状况,为合理使用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136例胃肠肿瘤患者化疗前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其中NRS3分64例(NRS阴性组),NRS≥3分72例(NRS阳性组)。根据是否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将NRS阳性组中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比较患者化疗前后营养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136例患者中,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52.9%。≥50岁组患者NRS≥3分的比率为62.0%,显著高于50岁组的43.1%(P0.05);化疗4周期后,各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较化疗前有所下降,NRS阳性对照组ALB、PA及HB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肝脏损伤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化疗期间给予营养支持能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其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免疫及营养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时间不同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性入院第4d开始鼻饲,试验组入院当天开始鼻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营养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等营养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IgG、IgA、IgM免疫球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指数、黏附率、吞噬率、杀菌率、NK细胞数等免疫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机体免疫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伴有吞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对照组(34例)予以自制流质饮食,试验组(36例)予以肠内营养支持,连续观察30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并发症及神经缺损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上臂三头肌肌围(AMC)及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LB、Hb、AMC及TSF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肺部感染、腹胀、腹泻、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一定程度的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腕踝针联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营养支持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2年2月如东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依据入院顺序予以依次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予以持续经鼻滴注营养干预,观察组30例予以腕踝针联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营养支持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及白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SWAL-QOL)表评分是(177.50±16.23)分,高于对照组的(136.68±15.91)分(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营养支持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增强吞咽功能与改善营养状态,而且还能促进病人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武婕  董萌萌 《全科护理》2024,(8):1501-1504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结构化查房(SIBR)模式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营养对重症脑卒中病人负氮平衡、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98例重症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模式组。常规组49例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模式组49例行基于SIBR模式的肠内营养支持,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负氮平衡、营养状态、肠道菌群水平、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模式组干预1~4周后负氮平衡水平均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2周后模式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上臂三头肌肌围(AMC)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模式组干预2周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高于常规组;拟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模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与常规组[8.16%(4/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结论:基于SIBR模式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营养可改善重症脑卒中病人营养状态,调节肠道菌群水平,改善负氮平衡,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序贯式肠内营养对脑梗死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卒中单元住院的8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43例和匀浆膳组42例。序贯组先采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并逐步过渡到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匀浆膳组采用医院营养科配制的匀浆膳。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数(QL-Index)评分。结果:住院第7天,两组患者人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数值均下降,但序贯组PA值高于匀浆膳组(P0.05);住院第14天,序贯组ALB、PA、TFN数值均高于匀浆膳组(P0.05);住院期间序贯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匀浆膳组;入院第14天,两组QL-Index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式肠内营养能够改善脑梗死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常规时间营养干预,即在患者意识清醒后,给予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相关营养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b、PA、Al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PA、Alb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热量供应及营养支持,且安全性较高,对改善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预后、促进其及早恢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