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开展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效果,对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及标准化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复方时效关系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理清复方中药药效作用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减弱时间—消失时间",并加以文献数据挖掘整理,进一步揭示中药复方药物配伍的科学内涵、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并为确定中药复方的合理给药方案,以及时效关系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完善中医药的"病—证—方—量—时—效"的理论体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宝贵财富,多成分、多靶点是其特色和优势所在。然而中药复方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不清,量-效关系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已成为其深入研究的瓶颈,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这需要整合中医药理论、现代分析及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复方研究新模式。该文扼要介绍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系统生物学理论及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血清药物化学-药代(效)动力学-系统生物学”(SPS)三维整合体系方法来研究中药复方,以期揭示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及其配伍科学内涵,并结合茵陈蒿汤研究进行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伍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药药性理论,遵从"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实现"整体综合调节"的目标。中药性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中药性味配伍是中医方药理论中最具特色的层面,是方剂配伍的原始理论之一,结合病证特点,研究方剂性味配伍,有利于明确方剂的配伍机制。中药复方配伍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进行中药成分、剂量、配伍关系等的研究,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符合中药性味的药理效应入手,对性味组分的配伍效应与机制进行研究,能更好地解析中医药配伍机制,用现代信息学方法诠释中医理论,综合探究中药性味归属与组分配伍后药理效应消长的相关性,有利于推动中药复方理论的发展。中药性味与组分配伍研究应该注重性味配伍后对组分配伍药理效应的结合,明确中药配伍的科学内涵,更好的发扬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对近年来中药复方配伍方式和药效进行了综述,为后续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中,不同医师对患者进行辨证诊断,并对其开处方用药,在用法用量等方面并无较为统一的临床标准及规范,导致中药使用比较混乱,对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及发展造成极为不利影响。本文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诊疗具有统一性及规范性、提高中医药治疗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疗效得到充分肯定。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热点,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和发展中药复方配伍理论、有效指导临床应用和研发中药新产品、揭示中药复方配伍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和认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笔者对其研究难点、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一综述。1研究难点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现状与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颖 《江苏中医药》2003,24(4):9-11
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而复方的主要内容是药物间的配伍。方剂的配伍是方剂学理论的核心,探求及开展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不仅可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方剂的配伍方法,揭示复方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还能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新产品的研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结合现代最新的的科学技术成果,揭示并阐明复方配伍规律的实质,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复方配伍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和关键。明确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内容,理清研究思路对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自学习的特点,与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思维不谋而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有助于推动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的进程,为中药复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并有助于系统的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文章主要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中药复方的药性、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全新技术手段,结合现有的中医药资源,建立相关数据库,加强中药信息化建设,从而有效推动中药复方研究,从以往孤立的研究模式向理论和技术系统化的现代化研究模式转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复方配伍研究对中药新药研发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喜平  李沛清  李娟 《中成药》2005,27(5):589-591
方剂是中药新药研发的基础,历代名方和名方制剂无不配伍得法,结构严谨.深入研究复方配伍,掌握配伍规律,不仅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发掘和提高中医药理论、促进中医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药新药研制与开发也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现状 ,主要重申以下观点 :①复方研究不能脱离中医基本理论和组方配伍原则 ,应防止出现纯粹化学研究的倾向 ;②复方研究也应注意探索疾病未知的病理生理和防治机制 ,更好地发展中医理论 ;③对复方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中医药整体研究水平 ;④把复方作为一个整体 ,注意比较复方化学成分各种研究途径和方法的得失 ;⑤复方药理学从多方位、多层次研究配伍规律 ,有利于揭示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理 ,使临床合理用药更具方向性 ;⑥中药药动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⑦复方研究应重视多学科交叉和渗透对本学科的影响 ;⑧临床疗效是复方研究的依据 ,故应注意甄别、优化、筛选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临床用药形式以复方为主。复方的核心是药物间的配伍。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必须在明确什么是配伍规律及其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多层次、多学科来研究,以阐明复方配伍规律的实质,即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使中药配伍的科学内涵得以客观表述,以加快中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中医药治病的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以方剂为载体,注重整体,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的思想符合现代治疗学的发展趋势。然而传统中医药缺乏对药效物质的微观分析和作用机理的科学阐释,成为影响中医药迅速发展的瓶颈。因此,以复方丹参方为范例,从方剂的配伍配比、作用机理、药效物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证实了复方丹参方多组分、多靶点治疗心血管病假说的科学性,而且为经典处方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一种模式。本项工作将丰富现代药物治疗学,促进方剂配伍的科学诠释,开拓中药新药创制新思路,构建创新中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药治病的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以方剂为载体,注重整体,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的思想符合现代治疗学的发展趋势。然而传统中医药缺乏对药效物质的微现分析和作用机理的科学阐释,成为影响中医药迅速发展的瓶颈。因此,以复方丹参方为范例,从方剂的配伍配比、作用机理、药效物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证实了复方丹参方多组分、多靶点治疗心血管病假说的科学性,而且为经典处方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一种模式。本项工作将丰富现代药物治疗学,促进方剂配伍的科学诠释,开拓中药新药创制新思路,构建创新中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借助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使用无尺度网络挖掘方法,分析了江苏省中医院门诊994 例胃癌患者中医治疗的4 116 张处方,以图示化直观展示了核心药物及配伍,揭示出该院胃癌的中医治疗处方用药特点。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中医处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药小复方为例, 进行Ⅱ期临床前中药小复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借以建立中药小复方精选的技术平台。方法:运用拆方研究方法,以比较特异的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对3种制备工艺进行最佳制备工艺的筛选,以均匀设计法进行处方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结果:3种工艺中以根据药物理化性质选择的现代药学提取法为最好,以均匀设计法得出了处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实验值和理论值。结论:本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药小复方为例,进行Ⅱ期临床前中药小复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借以建立中药小复方精选的技术平台。方法:运用拆方研究方法,以比较特异的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对3种制备工艺进行最佳制备工艺的筛选,以均匀设计法进行处方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结果:3种工艺中以根据药物理化性质选择的现代药学提取法为最好,以均匀设计法得出了处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实验值和理论值。结论:本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归经学说是指祖国医学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结合中药的作用特点,把所有中药分别与经络、脏腑加以联系,以说明某一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病变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其与方剂学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中药归经理论的认识,从其对方剂用药配伍的指导及其对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的阐释两方面探析归经理论与方剂学的关系。归经理论使理、法、方、药更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方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临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心得体会。中医处方讲究君臣佐使,体现中医理法特色,辨证论治是其灵魂。药味精炼、药量适中、配伍严谨、药到病除,是中医处方用药之要旨。  相似文献   

18.
安全、有效、可控是药品的3大属性,建立适宜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中药质量可控的基本条件,攸关中药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新药研发和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备受中医药领域关注。中药所产生的整体疗效是按中医药理论依法遣药组方对证治疗的结果,因此,要构建适宜中药作用特征的质量评价体系就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去解决"中药有效成分群构成比与药效变化不对等"的科学难题。从中药与人体在自然界生物演化的角度考虑,二者都是生物超分子体,中医药理论本质上是对人体与自然界"分子社会"交流管控规律的揭示,药材的生长、炮制、配伍组方和制剂制备而形成的中药成分群的构成比与药效动态变化规律受控于生物超分子"印迹模板"的印迹作用普遍规律,宜建立以反映"印迹模板"特征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印迹性为指标的质量评价方法。系统梳理单成分化学药和多成分中药质量评价方法的现状,提出建立以Q-Marker为核心的"个体测定,群体分析,印迹表征"的中药新型质量评价体系,解决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9.
药对组成是以中医理论为原则,以中药性能功效与治法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特定配伍组合,这些配伍组合或可以增进药物疗效,或降低另一药物的毒性等等。该文主要从整体动物、组织器官与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总结药对的配伍效应,以单体成分-成分(群)配伍-单味药-药对-方剂为主线,比较评价其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作用,探索相关作用机制,从而为药对的临床应用和中药新药创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浅析五脏理论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治疗学说与阴阳气血密切相关,阴阳气血又离不开五脏,故中医以五脏为中心进行方剂的配伍也应是方剂配伍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