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54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月,加重1天而入院。体检:T37.2℃,BP140/88mmHg,心率63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常规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进一步动态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律,但中午及夜间睡眠时(图1A、B)反复发作ST段抬高,在MV2导联呈弓背向上并迅速上升至0.9~1.4mV,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5岁。劳累后心前区疼痛1月就诊。体检:血压140/85mmHg,心界不大,心率78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腹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过程中患者在家搬石磨时突感心前区剧痛并伴气短、出汗,当即休息数分钟后缓解。回放动态心电图显示(图1)在17:05Mv5导联和MaVF导联ST段开始逐渐抬高与T波形成驼峰样改变, 相似文献
3.
运动诱发心绞痛伴ST段快速改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54岁.因阵发性胸闷痛半月,加重3天就诊.胸闷痛多发生于劳累时,无放射痛,一般持续3~5min,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既往无高血压史,有吸烟史.临床疑诊为冠心病.使用美国美林公司产M-9500型活动平板仪行心电图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作亚极量负荷运动,目标心率141次/min.运动前心电图(图1左)示:窦性心律,心率88次/min,除V_2导联ST段稍抬高0.5mm,其他导联ST-T未见明显异常.运动至2min时,患者胸闷、气促、胸骨后隐痛、脸色苍白,同时STv_1~v_3分别抬高2.3、2.1、1.8mm,ST aVR.抬高1.6mm,ST_1、Ⅱ,aVL、aVF、V_5、V_6分别压低1.9、2.0、0.8、1.0、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5岁。劳累后心前区疼痛一月就诊。平时静息心电图正常。体查:BP140/85mmHg,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软无殊。实验室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常规心电图未见异常。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过程患者在家搬重物时突感心前区剧痛并伴气短、心悸、大汗,当即休息数分钟后缓解。回放动态心电图显示在17:05时CM5导联和CMF导联ST段开始分别是下斜型和马鞍型逐渐抬高, 相似文献
5.
6.
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墓碑形"改变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性 ,56岁。因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1周 ,加重3h就诊 ,疼痛时间持续半h伴大汗心悸。既往无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脏病史。嗜烟30余年。体检 :急性痛苦病容 ,BP126/86mmHg,心率90次/min ,心律齐 ,未闻病理性杂音。入院时心电图 (图1A)示 :窦性心律 ,V1~V4 T波呈正负双相。7min后(图1B)V1~V3ST段抬高0.1~0.3mV ,Ⅱ、Ⅲ、aVF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0.2mV ,V1~V4T波直立 ,V2 QRS电压变小。再11min后 (图1C)V2 ST段向上凸起并快速上升高达…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样ST段演变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电图ST段呈“墓碑样”改变的演变与其预后的关系 ,我院对 1990~ 2 0 0 1年收治的有心电图ST改变的 74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文 74例AMI患者 ,男 48例 ,女 2 6例 ;年龄 2 9~ 85岁。按ST段形态有无“墓碑样”改变分为两组 ,有改变者为观察组 ,共 13例 ;无改变者为对照组 ,共 61例 ;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本文“墓碑样”ST段特征为 :①ST段向上凸起 ,并有快速上升阶段 ,凸起的ST段高于其前面的R波。②R波振幅低 ,持续时间 <0 0 4秒。③ST段与…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5岁。因夜间或凌晨多次发作胸闷、胸痛加重1W来院就诊。体检:BP130/75mmHg,心率65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常规心电图:除左心室高电压外未见异常(图略)。二维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心脏结构未见异常。动态心电图(图1A)示:胸痛发作时MaVF的ST段迅速上升达0.8~1.0mV与T波融合成特征性墓碑型,Mv5的汀段也呈弓背抬高0.2mV,Mv1的ST段压低0.2mV,同时伴有室上性早搏二联律及早搏型心动过速发作,早搏时Mv5、MaVF的ST段弓背抬高达0.5~0.8mV,由于未超过其前R波而未形成墓碑型改变。持续4-5min发作终止后ST段逐渐恢复正常,但Mv5显示u波倒置(图1B)。血清心肌酶学检查正常。动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变异性心绞痛一过性ST段墓碑型改变伴室上性早搏二联律及早搏型心动过速,其后复查未见Q波形成。1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70%狭窄。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43岁。因劳累后胸闷气短半年,加重伴心前区疼痛20天就诊。患者于就诊当日活动后突感心前区剧痛,伴胸闷、气短及出汗。当时测血压150/85mmHg,脉搏76次/min,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囊袈缘投郏穆?0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4~5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急诊心电图(图1A)讨论急性心肌梗死和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均可有心电图ST段抬高,两者差别在于ST段抬高的形态和心肌酶谱等不同。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探查电极正对损伤区的导联较易出现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1],但亦可呈上斜型、… 相似文献
10.
韦福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9,7(2):100-10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将28例心电图呈“墓碑样”改变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A组),选取心电图ST段呈常态改变的AMI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B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病变多发于前降支,除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外,心源性休克、AMI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3个并发症及病死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T段呈墓碑样改变的AMI患者近期预后较凶险。 相似文献
11.
动态心电图一过性ST段抬高对变异性心绞痛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一过性ST段抬高对变异性心绞痛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动态心电图有一过性ST段抬高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28例变异性心绞通患者中,冠脉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伴有意义狭窄者共26例,其中狭窄>75%者达19例(占68%);>75%狭窄者:ST段抬高在>0.2 mV,≤0.2 mV者中分别占85%(17/20),25%(2/8),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ST段抬高最长持续叶间<3分钟者,≥3分钟者中分别占36%(4/11),88%(15/17),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变异性心绞痛更易于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上发生,当冠脉痉挛发生时,ST抬高的时间、高度与冠脉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0岁。因间歇性胸部闷痛2个月,频繁发作2天,于1998年1月20日入院。体检心率6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5/75 mm Hg(1 mm Hg=0.133 kPa)。腹软,肝、脾未触及。心电图、心向量图示左前分支阻滞。心室晚电位检查阴性。血清电解质、血脂、血糖均正常。入院后,患者胸骨后闷痛发作1-2次/d,均发生在休息或凌晨。图1为监护导联心电检测记录到的典型心绞痛发作时早期室性早搏ST段异常提高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3.
14.
巨R波型ST段抬高在动物实验中很常见,但在临床上尚属罕见[1]。我们近期在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发现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4岁,以“冠心病,心绞痛”收住我科。心电图示:间断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从4∶45开始发生1阵次ST段抬高,历时约5min,发生时患者有“胸部闷痛”记录。次日做冠脉造影显示左冠优势型,右冠发育不良,未见阻塞性病变。动态心电图记录:心绞痛发作时ST段开始抬高并充分发展成为典型的巨R波型ST段抬高图形(图1)。期间共发生11个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ST段抬高达10mm,甚于窦性心律。值得注意的是每…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43岁.因反复胸痛2个月,黑矇2次人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作性胸痛,以心前区为主,有时向背部放射,呈阵发性针刺样疼痛,持续约几秒至3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休息及活动均有发作,3~8d发作1次,未介意.近1月患者自觉疼痛发作次数增加,胸痛程度加重.当地医院就诊,多次静态心电图提示:正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顺应性下降.入院后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12-AECG)检查,第2天早上6:53休息时发作心前区疼痛,约10 min自行缓解.回放12-AECG发现,心绞痛发作前约1 min(图1)示:心率90次/min,P-R间期0.12s,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ST段在Ⅲ、aVF导联呈水平型压低0.05 ~0.075 mV,T波无异常;发作时(图1)示:心率65次/min,P-R间期0.12 s,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第2个心搏为房性期前收缩,ST段在Ⅰ、Ⅱ、aVL、aVF、V1~ V3导联呈弓背型抬高0.15 ~0.9 mV;发作后2 min(图1)示:心率53次/min,P-R间期0.12s,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ST段在V1~V3导联呈弓背型抬高0.1 ~0.4 mV,其余ST段回落至基线.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60岁。近 1W (一般在早晨和下午 )感心前区疼痛 ,每次 2~ 3min ,曾 3次作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 ,遂作 2 4hDCG监测。结果示 :自 7∶5 4至次日 7∶5 3中 ,共出现 5次变异性心绞痛 ,2次在夜间 ,3次在早晨 ,时间 1~ 3min。与活动无关。全息图 5min格式内 ,可见心绞痛开始后 ,室早二联律 ,成对室性早搏 (PVS)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VT)陆续出现。随着心绞痛的停止 ,室性心律失常即消失。 2 4h监测中 ,除心绞痛时有室性心律失常外 ,其余时间均无PVS及ST -T改变 ,心电图正常。模拟 12导联中 ,可见心绞痛发作前 ,…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74岁。因胸闷、气促伴心前区疼痛1周入院。1年前曾发生“脑梗死”。入院体检:BP120/70mmHg,心界无扩大,心率108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可闻及少量细小湿哕音。实验室检查:血清N^ 142mmol/L,K^ 4.31mmol/L,Cl^-103mmol/L。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主动脉瓣钙化。心电图示:Ⅱ、Ⅲ、aVF及V5、V6导联ST段压低改变。 相似文献
18.
19.
老年冠心病患者缺血性ST段改变的动态心电图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缺血性 ST 段改变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并与40例老年前期冠心病患者作对照。结果为:在 ST 段压低最显著时,两组多数病例均伴有心率增快;在运动状态下,老年前期组缺血性 ST 段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在缺血性 ST 段呈持续性改变的对比上,老年组显著高于老年前期组;两组缺血性 ST 段总持续时间的对比亦呈类似改变。症状与 ST 段压低程度及持续时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墓碑样ST段抬高与AMI早期左室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墓碑样ST段抬高对AMI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 12 5例初发的AMI,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和下壁组 ,根据ECG的ST段变化再分为墓碑样抬高亚组和非墓碑样抬高 (通常型 )亚组。在起病第四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情况 ,测量并计算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 ,舒张末期容积 (EDV) ,每搏输出量 (SV)和射血分数(EF)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在前壁梗死墓碑样抬高组EDV =(16 8 19± 11 0 3)mL ,ESV =(116 93± 19 31)mL ,SV =(5 1 2 6± 7 94 )mL ,EF(30 4 7± 12 37) % ,P <0 0 1;通常组EDV =(133 4 3± 5 73)mL ,ESV =(6 6 92± 9 0 7)mL ,SV =(6 6 5 1± 9 7)mL ,EF =(49 84± 13) %。在下壁梗死 ,墓碑样抬高组EDV =(14 3 0 5± 15 4 7)mL ,ESV =(88 12± 14 75 )mL ,SV =(5 4 93± 12 0 9)mL ,EF =(38 39± 10 8) % ,P <0 0 5。通常组EDV =(12 8 78± 12 2 5 )mL ,ESV =(5 7 5 1± 8 0 4 )mL ,SV=(71 2 7± 4 4 7)mL ,EF =(5 5 34± 9 3) %。墓碑样抬高组较通常组更多发生室壁瘤。结论 心电图墓碑样ST段抬高与AMI早期左室重构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