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进行了概括,从改善血液循环、对血肿的作用、促进钙盐的沉积、提高骨痂的生物力学性能、促进基质胶原的合成、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提高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总结出这些药物大多数为补肾、益气、活血中药。并对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药加速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中药促进骨折愈合机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修复过程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怎样早期促进骨折愈合 ,一直是骨伤科领域的重点课题之一。张氏[1 ] 认为自从1 962年刘润田首次报道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动物研究以来 ,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和现代科技成果 ,人们通过各种不同手段 ,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取得了比较可靠的结论 ,显示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优势。本文依胡氏[2 ] 理论 ,从骨折部位骨基质钙盐沉积 ,提高骨痂质量以及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解释骨折的调控机制 ,将中药在该领域的研究近况 ,作以下综述。1 中药促进骨折部位骨基质钙盐沉积 ,提高骨痂…  相似文献   

4.
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学认为骨折愈合的过程是一个"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骨折愈合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人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加骨与周围组织损伤修复的过程,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运动.中医骨伤科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临床研究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疗效显著,其中中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药能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中药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对中药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述评。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的吸收和机化,促进骨折部位骨基质钙盐沉积,提高骨痂的质量和生物力学性能,提高微量元素的含量。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及指数,抑制骨细胞诱导破骨细胞的形成,促进基质胶原的合成,刺激骨生长因子的分泌与合成等。作者并对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6.
彭谊  王志义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2):191-192,F0003
骨折愈合是人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加骨与周围组织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医药治疗骨折历史悠久,WongRW等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显示,中医药能够影响骨的代谢和形成,促进骨折的愈合[1]。目前采用中药内服治疗骨折的临床报道和实验研究屡见不鲜,但用外敷的方法治疗骨折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然而在临床上用中药外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中药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述评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血肿的吸收和机化 ,促进骨折部位骨基质钙盐沉积 ,提高骨痂的质量和生物力学性能 ,提高微量元素的含量 ,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及指数 ,抑制骨细胞诱导破骨细胞的形成 ,促进基质胶原的合成 ,刺激骨生长因子的分泌与合成等。作者并对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中药促进胶原基因的表达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中药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以及中医药对骨生长因子的作用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研究新进展。认为中医药促骨折愈合机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给本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9.
补肾活血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为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在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取家兔双侧桡骨中段手术造成3mm横断缺损的骨折模型,分别应用补肾活血、活血祛瘀、补肾接骨的3类中药,观察不同配伍的中药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补肾活血中药在X线检查、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检查等方面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明显优于另两个单一用药组。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缩短血肿机化时间,促进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及毛细血管再生,增加骨折局部的微量元素,加快内外骨痂的生成,从而使骨折愈合过程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对骨折愈合产生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配伍中药外敷和内服接骨丸;对照组采用内服接骨丸和常规抗生素治疗。两组分别在1、2、3个月比较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和3个月后,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23.1%和61.5%,对照组分别为12.8%和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外敷在骨折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满意,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断端间再连接的自然修复过程,可以重新形成与原骨外形、内部结构和功能都一样的新骨。促进骨折愈合是应用某些方法和药物作用于全身和局部,根据骨折愈合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使骨折后的骨组织修复能力增强,从而在实验或临床中达到:①新鲜骨折的临床...  相似文献   

12.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份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为此,笔者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诸多功效入手,对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便为临床用药及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干预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勤  张俐 《中医正骨》2004,16(4):47-48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修复过程,自上世纪70年代开展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以来,人们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和现代科技成果,采用各种不同实验手段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干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本文通过复习近年来有关文献,着重对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干预机理的研究加以综述,力图使我们对干预的机理有一个全面地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从有代表中医药的经典本草著作中,寻找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的文献并加以辑述,利用古代本草文献及医学文献数据库结合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促进骨折愈合中药的特点,同时参考现代研究的成果,为研究古方及现代骨科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文献及药理研究表明,中药对促进骨折愈合有较好的作用不论是内服,还是外用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深入研究促进骨折愈合的中药,并从分子药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揭开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中医活血化瘀中药制荆对大鼠成骨细胞功能作用影响及其机制,为中医活血化瘀法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依据。通过实验发现:复元活血汤含药血清能够通过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碱性磷酸酶,促进成骨细胞功能,为活血化瘀中药促进成骨细胞功能及活血化瘀法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骨折愈合是创伤愈合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过程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着复杂的生物学机制.临床上观察到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骨痂过度生长,甚至在肌肉中出现异位骨化,其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加快[1].  相似文献   

17.
外敷中药复方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本课题旨在利用现代生物模型,验证中药方剂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为中医接骨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和筛选新型方剂。方法:根据中医骨伤的组方原则,本研究从抗炎镇痛,活血化瘀和接骨续筋3类中药中各选出2味最常用的中药,采用均匀设计法将6味中药按照不同剂量配比,组成5个方剂。选择炎症因子(NO)释放、人体静脉上皮细胞(HUVEC-12)和成骨细胞(UMR-106)增殖试验分别反映抗炎镇痛,活血化瘀和接骨续筋的功效,测试各方剂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5组复方体外试验均表现出单重或多重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其中5号复方(大黄30 g,栀子、三七、红花各9 g,接骨木30 g,续断15 g)显示出全面的抑制NO释放,促进HUVEC-12和UMR-106增殖的活性。结论:证明了中药复方能从多个方面加速骨折愈合,其主效应包括抗炎镇痛,促进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骨再生。提供了以大黄、栀子为解毒君药,以三七、红花活血化瘀作臣药,续断、接骨木为佐使的基本外敷复方,实际应用时可根据辨证观察作适当增减,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中药汛疗骨折延期愈合患者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外敷中药对家兔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分析中药在治疗骨折迟缓愈合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治疗时间为3~9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20例患者,治疗时间为4~13个月,治疗有效率为65.0%,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骨折迟缓愈合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