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椎板切除后,易发生硬膜外粘连。术后在硬膜外单独应用1种药品或隔离物,效果不甚理想。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颗粒与尿激酶联合应用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64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各16只。手术切除L5椎板造成12mm×5mm硬脊膜裸露区,探查神经根。模型组注入生理盐水,尿激酶组注入尿激酶(25U/kg),自体脂肪颗粒组用自体游离脂肪颗粒覆盖,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用尿激酶(25U/kg)注入后再用自体游离脂肪颗粒覆盖。术后2,4周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6周时行硬膜外瘢痕面积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模型组椎板切除部位明显粘连,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轻度粘连,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无明显粘连。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成纤维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成纤维细胞数低于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P〈0.05)。自体脂肪颗粒组、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瘢痕面积显著低于模型组、尿激酶组(P〈0.05),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瘢痕面积低于自体脂肪颗粒组。提示脂肪颗粒及尿激酶联合应用对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具有协同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背景:椎板切除后,易发生硬膜外粘连。术后在硬膜外单独应用1种药品或隔离物,效果不甚理想。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颗粒与尿激酶联合应用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64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各16只。手术切除L5椎板造成12mm×5mm硬脊膜裸露区,探查神经根。模型组注入生理盐水,尿激酶组注入尿激酶(25U/kg),自体脂肪颗粒组用自体游离脂肪颗粒覆盖,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用尿激酶(25U/kg)注入后再用自体游离脂肪颗粒覆盖。术后2,4周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6周时行硬膜外瘢痕面积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模型组椎板切除部位明显粘连,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轻度粘连,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无明显粘连。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成纤维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成纤维细胞数低于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P<0.05)。自体脂肪颗粒组、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瘢痕面积显著低于模型组、尿激酶组(P<0.05),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瘢痕面积低于自体脂肪颗粒组。提示脂肪颗粒及尿激酶联合应用对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具有协同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尿激酶合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合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6-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尿激酶组和尼莫地平组各40例。全部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尿激酶组还给予尿激酶治疗,尼莫地平组给予尿激酶+尼莫地平,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及30d采用NIHSS、BI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14及30d尿激酶组、尼莫地平组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尼莫地平组在治疗后30d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治疗后14d、30d尿激酶组的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有显著差异(P<0.01),且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合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在体内的溶栓效应,并探讨其与尿激酶的协同作用。方法 13只健康犬建立血栓模型,分为对照组,尿激酶组,尿激酶加超声和微泡组,给予相应的治疗,应用超声多普勒,X线血管造影对血管的再通率进行评价,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各组溶栓效果。结果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尿激酶组与尿激酶加超声及微泡组均为100%,尿激酶加超声及微泡组再通等级优于尿激酶组。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镜下观察,对照组股静脉管腔完全梗阻,血管壁见附壁血栓。尿激酶组、尿激酶加超声及微泡组股静脉管腔内部部分融通,局部区域内皮细胞脱落。结论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有一定的溶栓效应,与尿激酶共同应用,可以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结合尿激酶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量效关系和手术时机。方法:尿激酶3万IU治疗的82例,6万IU治疗的96例;伤后3d开始行钻孔引流的85例,5d开始行钻孔引流的93例。对比伤后3d和5d手术组,比较不同尿激酶用量的疗效;同样,将同样尿激酶用量下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作比较分析。结果:尿激酶注射次数1~2次的130例,3~4次的48例。伤后5d手术组尿激酶注射次数明显少于3d手术组;而尿激酶用量对注射次数无明显影响。结论:硬膜外血肿开始液化时手术引流可明显减少尿激酶注射次数,缩短治疗时间。而尿激酶的用量对治疗时间无明显影响。颅骨钻孔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其疗效。比较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和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前3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剂量和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治疗后24h、7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中等剂量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间评分相近(P>0.05)。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组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90.80%vs63.33%,P<0.05;93.33%vs63.33%,P<0.01),不同剂量溶栓2组间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出现脑出血2例、再灌注损伤1例、血尿1例。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与大剂量尿激酶治疗相当,且安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结论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是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尤其在我科常用尿激酶5万单位加生理盐水5 ml用于颅内血肿腔的灌注,但由于尿激酶瓶内药物量少,瓶塞及缝隙大,尿激酶稀释时又易产生大量泡沫,延误吸取及易造成药液浪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种快速溶解吸取注射用尿激酶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方法去除尿激酶铝盖并消毒瓶塞,先用5 ml注射器针尖斜面刺入一半,放出瓶内空气,消除瓶内负压后针尖全部刺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国产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 60岁以上AMI患者随机分为链激酶组 (5 4例 )和尿激酶组 (4 3例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冠状动脉血管开通率链激酶组 75 .9% ,尿激酶组 5 5 .8% ;并发症中 ,血痰 :链激酶组 5 .6% ,尿激酶组 4.7% ;血尿 :链激酶组 1.9% ,尿激酶组2 .3 % ;局部出血 :链激酶组 7.4% ,尿激酶组 4.7% ;低血压 :链激酶组 3 .7% ,尿激酶组 4.7% ;过敏反应 :链激酶组 1.9% ,尿激酶组2 .3 % ;5周预后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国产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血管开通率较尿激酶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后者无显著性差异 ,可作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量泵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溶栓后短时间透析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0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尿激酶,试验组采用尿激酶联合短时透析。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再通时间、尿激酶用量、再通率、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少于对照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泵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溶栓后短时间透析效果优于单纯尿激酶溶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重型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的治疗,以降低延期脑积水的发病率。方法在脑室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结果经尿激酶治疗后,4例未发生延期脑积水,占80%;1例为高压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占20%。结论在脑室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能降低延期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加自体血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激酶加自体血清溶解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对 5 0例脑内血肿分别采用尿激酶加生理盐水和尿激酶加自体血清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尿激酶加生理盐水和尿激酶加自体血清于治疗后第 3天和第 7天的平均血肿清除率分别为 6 5 2、83 2 %和 75 6、90 5 %。结论 尿激酶加自体血清能加速脑内血肿的溶解。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在临床主要用于急性发作的血栓栓塞疾病的溶栓治疗。尿激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倾向,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本中心发生维持性血液透析静脉注射尿激酶致过敏性休克1例,经立即回抽颈内静脉血管通路内残余的尿激酶封管液并及时抗过敏性休克治疗后患者转危为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尿激酶、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尿激酶100万^u加100mL生理盐水,静脉点滴用1d或尿激酶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连用3d,在用尿激酶4h-6h后肝素每12h1次,脐周注射与常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激酶肝素联用是目前治疗脑梗塞的良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提高尿激酶局部溶栓成功率。方法将14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6 h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溶栓,同时给予非热康谱远红外线照射,实施专项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局部尿激酶溶栓,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尿激酶局部溶栓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成功率为57.14%。结论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效果、用药时间窗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尿激酶组给于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滴一周,对照组合于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一周.结果尿激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48h内溶栓均有效果,6h内疗效最佳.尿激酶组仅有3例出现皮下瘀斑,未见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提示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用药时间窗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是溶栓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血栓和四肢血管栓塞有明显疗效,近10a来尿激酶应用于断指再植,能消除或缓解机体的高凝血状态、新近对尿激酶及其受体表达的深入研究发现尿激酶对损伤的血管壁有修复作用,这更有力支持尿激酶应常规用于断指再植能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拮抗机体的高凝状态、修复损伤的血管壁,提高断指再植手术的成功率。然而目前临床上尿激酶在断指再植的应用上还存在许多误区,有必要达成共识。现将尿激酶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脑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及是否有微血栓形成,尿激酶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的方法使大鼠心跳呼吸停止5~8min后开始行心肺复苏,同时给予尿激酶,观察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及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和神经系统缺陷情况。结果:窒息5~8min后脑组织内可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微血栓形成。尿激酶治疗组和未用尿激酶治疗组比较,尿激酶治疗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及神经系统缺陷评分均低于未用尿激酶治疗组。结论:心跳、呼吸骤停5~8min即可造成脑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及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复苏早期应用尿激酶可以降低脑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叶景熙  燕小勇  辜勇 《华西医学》2007,22(3):473-473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后延期性脑积水的预防。方法:在脑室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结果:11例无延期脑积水,占85%;2例为延期脑积水,占15%。结论:在脑室持续引流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能降低延期脑积水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局部尿激酶溶栓对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53例动静脉內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局部热水袋热敷,观察组采用远红外线联合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两组从内瘘再通时间、尿激酶用量、血肿形成以及远期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远红外线联合尿激酶溶栓组在早期内瘘的通畅率、再通时间、尿激酶的用量等方面以及远期内瘘通畅率等方面较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尿激酶溶栓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可以提高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溶栓成功率,维持内瘘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