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中结合蛋白的作用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200032)金勤立刘希红肺的气体交换是在肺泡上皮通过肺泡的扩张和收缩而实现的。在呼气时,肺泡间质中的弹力组织使小肺泡趋于萎缩,在肺泡上皮表面产生巨大的表面张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能够降低表...  相似文献   

3.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症,多见于早产儿。其死亡率占新生儿死亡率的30%,早产儿死亡率的50~70%,因此这是一种早产儿、新生儿时期的严重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诊断的名称(简称RDS)病理学上称为肺透明膜病(简称HMD),是以肺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早产鼠肺泡Ⅱ型细胞(AECⅡ)发育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B(SP-B)表达的影响。方法孕19d Wistar大鼠剖腹取胎鼠,原代培养AECⅡ,分成VEGF-165组、地塞米松组、VEGF加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检测各组AECⅡ和SP-B表达。结果VEGF-165组、地塞米松组与VEGF加地塞米松组SP-B阳性表达,对照组阴性表达。结论VEGF-165能促进早产鼠肺泡细胞SP-B表达与分泌,可促进肺发育和肺成熟。  相似文献   

5.
从正常人肺组织抽提总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B、SP-C)基因片段,分别为240bp、110bp。又通过PCR产物的回收、克隆、连接、转化、酶解以及DNA序列分析,证明所克隆的基因片段与已发表的人成熟SP-B、C的cDNA序列完全一致,未发现有任何突变。提示本研究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得到SP及其与人工合成磷脂重组成有效的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证明RT-PCR技术是很有效的cDNA克隆化手段,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近年来PS替代治疗已经大大降低了新生儿NRDS所致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现将我院新生儿科运用PS治疗NRDS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A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获得中国人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A(SP-A)6A cDNA基因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人SP-A基因型特点提供方法和资料,同时也为SP-A基因表达调控。方法 以正常人肺组织mRNA为模板,采用逆转录反应(RT)-PCR、巢式-PCR及基因克隆技术,获得pUC19/SP-A6A克隆,并测序证实。结果 从正常中国人肺组织中提取到完整mRNA,经RT-PCR、巢式-PCR扩增,得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近年来PS替代治疗已经大大降低了新生儿NRDS所致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现将我院新生儿科运用PS治疗NRDS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出生并收入NICU病房的NRDS患儿36例,根据是否应用PS治疗分为PS治疗组和对照组(NPS组)。治疗组16例,平均孕周(31.3±1.86)周(29~35.4周),平均出生体重(1596±240)g(1080~1910g),Apgar评分1min3~10分(3分1例,5分1例,7分1例),胸片提示NRDSⅠ级5例,Ⅱ级6例,Ⅱ~Ⅲ级4例,Ⅲ级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18A/C和SPB 1580C/T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7例BPD患儿及103例同胎龄无BPD早产儿的SPB-18及SPB 1580基因多态性,比较2组SPB-18及SPB 1580基因型和基因分布的差异.结果 1.SPB-18A/C基因型在BPD组与对照组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0%、45.6%、40.4%和4.9%、31.1%、64.1%;A等位基因增加新生儿患BPD的风险:AC/CC与AA/CC 的OR值分别为2.3(95%CI 1.2~4.7,P=0.02)和4.7(95%CI 1.4~16.2,P=0.01);2.SPB 1580C/T基因型在对照组和BPD组TT、CT、TT分布分别为6.8%、45.6%、47.6%和12.3%、40.4%、47.4%,对照组和B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 P>0.05).结论 中国武汉汉族人中SPB-18基因多态性是BPD的危险因素,基因型为AA者是BPD易感人群.SPB 1580 C/T基因多态性与BPD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提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 ,提高人工合成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方法 采用萃取和透析的方法提纯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 ,并用膜天平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 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 ,提纯后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分子量为 2 9.7× 10 3 ,其杂蛋白条带明显减少 ,将其加入人工合成的磷脂中表现为表面活性明显增加 ,γmin由 7.9± 0 .9降至 2 .6± 1.2。结论 用萃取和透析的方法能较好地提纯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 ,且能较好地保持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12.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胎儿生后可促进一种生理功能,使肺泡稳定。表面活性物质在胎儿期发育成熟。若未成熟儿生后其合成不足,就发生呼吸艰难综合征,此病征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发育上的生物合成,特别是对胎儿及新生儿表面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早在40年前,人们就从肺组织中提取了双棕榈酰卵磷脂(dipalmitoyl lecithin,DPL),并认为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减低肺泡表面张力,减轻呼吸时扩张肺泡需要克服的阻力和阻止因表而张力液体易于吸入肺泡腔的倾向。这一传统理论,久被国内外所公认,称水泡模式(bubble model)。近年来,美国Texas大学Hills教授等  相似文献   

1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与肾上腺素气管内滴入治疗肺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肺出血是许多严重原发病的晚期并发症 ,病情凶险 ,死亡率大于5 0 %。我院通过正压呼吸配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 (以下简称PS)和1/万肾上腺素治疗新生儿肺出血 6例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例均为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12月间在我科住院的肺出血患儿。其中男 5例 ,女 1例 ;早产儿 2例 ,足月儿 4例 ;体重在 1 6~ 2 5kg的3例 ,大于 2 5kg的 3例 ;原发病为RDS者 4例 ,重度窒息合并胎粪吸入性肺炎 1例 ,寒冷损伤综合征伴DIC者 1例 ;出血量小于 10ml4例 ,大于 10ml2例 ;生后 1…  相似文献   

16.
从正常人肺组织抽提总RNA,通过反转灵-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出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基因片段,分别为240bp,110bp,又通过PCR产物的回收、克隆、连接、转化、酶解以及DNA序列分析,证明所克隆的基因片段与已发表的人成熟SP-B,C的cDNA序列完全一致,未发现有任何突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以及PS对氧合、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MA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PS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0、24 h和48 h检测两组患儿BALF中SP-A、SP-D和TGF-β1的含量,并同时记录动脉血气、呼吸机参数,计算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结果 共入选45例,PS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入院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治疗开始时两组患儿BALF中SP-A、SP-D、TGF-β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 h后,PS组患儿BALF中SP-A、SP-D含量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GF-β含量P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PS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氧暴露时间分别为(71.1±6.1)h、(130.6±20.3)h,明显低于对照组(113.6±21.4)h、(148.6±2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S组气漏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1,P=0.209);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7,P=0.033).结论 外源性PS治疗MAS通过抑制TGF-β1释放,从而抑制肺部炎症反应减轻了肺损伤.同时应用外源性PS治疗MAS,改善了氧合,并缩短了氧暴露和机械通气的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人胚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表面活性蛋白A、D(SP—A、SP—D)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对临床收集来的水囊引产正常胎儿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30mL生理盐水),回收灌洗液[总回收率(856±13.1)%],并进行蛋白定量分析.反向间接血凝法和ELISA法测定不同胎龄胎儿和新生儿BALF中SP—A、SP—D含量。结果BALF中总蛋白浓度从胎龄第10周开始随胚肺发育逐渐升高至出生时的高峰。其中SP-A和SP—D含量也分别由[(0.34±007)、(0.05±001)ng/L]逐渐达到出生时峰值[(6.42±0.36)、(1.22±0.13)ng/L]。结论随着胎龄增长和胚肺发育.胚肺BALF中蛋白分泌增加.SP—A和SP—D合成逐渐达到出生时高峰.是新生儿肺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 A ( 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SP-A)为最先发现且在肺泡 型上皮细胞 ( AT- )中强烈表达、信号最为丰富 ,它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pulmonarysurfactant,PS)的重要组成之一〔1〕。PS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其中 90 %是以二棕榈酰磷  相似文献   

20.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氧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符合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新生儿98例,分为PS治疗组30例及常规治疗组68例,PS治疗组经气管插管注入PS 70 ~ 100 mg/kg,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结果 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肺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治疗组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6h、12h、24 h、48 h的PaO3/FiO2、呼吸机有效指数均高于常规治疗组,而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治疗组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66±13)h、(82 ±26)h]和用氧时间[(86±13)h、(103±25)h)]均较常规治疗组[(80 ±18)h、(101 ±36)h和(104±16)h、(125 ±29) h]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S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