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晓北 《中医药学刊》2001,19(4):316-317
温病过程中,神志异常最常见的表现有烦躁、谵语、神昏、语乱等。《温病条辨》中有关神志异常的条文共35条,占全书八分之一,内容涉及上焦、中焦、下焦各篇,温病中出现神志不清、谵语妄言或昏愦不语者,多系病势深重、趋入险境的征兆,吴瑭遵《内经》,宗仲景,师叶桂而汇众长,其专著《温病条辨》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神昏证治理论,创清心开窍、清营透热、除湿通窍、养阴复脉等法。皆依据温病之病因、病机、传变途径而设。但在具体运用时又有清心开窍与辛凉解表配合使用,或先用清心开窍继用淡渗利湿,或清心开窍与通腑泻热并用等灵活应用之例,并创立了许多传世名方。  相似文献   

2.
安宫牛黄丸在儿科临床的再运用:附340例小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宫牛黄丸在儿科临床的再运用──附340例小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虞坚尔,邱根祥,李晓葵,唐为勇(200021)关键词:安宫牛黄丸,儿科安宫牛黄丸为吴瑭《温病条辨》方,原为温病热邪内闭心窍,高热神昏谵语而设。后人延用此方,宗其为温病开窍醒神...  相似文献   

3.
安宫牛黄丸来源于《温病条辨》,具有清心开窍,苏醒神志的作用,主治温病邪闭心包神昏证,是开窍法的代表方剂。为了深入研究开窍法的作用机理,本实验观察了安宫牛黄丸对兔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和兔脑组织化学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实验采用健康大耳白兔16只,体重为1.6~3.0公斤,其中雄兔8只,非孕雌兔8只,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用兔8只,  相似文献   

4.
11.昏谵的含义是什么?温病过程中引起昏谵的原因有哪几种?如何辨证施治? 答:昏谵是神昏谵语的简称。即是神志异常。临床中神志异常的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语无伦次,重则意识丧失。温病过程中出现昏谵一症,是病情严重的一种表现,其引起的原因主要有因邪热内馅心包、热入营分、热入血分、湿热郁蒸不解、胃肠实热、血蓄下焦等六种原因,侵扰心神而出现神志异常,因心主神明,又主言语之故也。由于引起昏谵的原因及病机各不相同,故其各自  相似文献   

5.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及至宝丹通常简称为治疗温病之“三宝”。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三宝”治疗神昏谵语等温邪侵入心包之证,常常疗效不佳,心窍难开,神志难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是该三方均难完全适合各自的适应证,即各方所组成的药物不够全面。因而,探求更完善的组方以冀提高开窍之功效,较有必要。1 “三宝”原方之源流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由牛黄、郁金、犀角、黄连、黄芩、朱砂、梅片、麝香、真珠....  相似文献   

6.
<正> 开窍法是采用芳香通灵的药物,以清透热邪,开闭通窍,使昏瞀的神志恢复清醒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温病邪热内陷心包,或痰浊蒙蔽心窍而出现神志昏蒙,或谵语如狂,或不语如尸厥等危重症状。它是一种拯危救急的措施,于热病急症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概况急性外感热病过程中,常会出现神志异常的症状,如《伤寒论》记述的蓄血证之“其人发狂”,或“如狂”;阳明腑实证之“谵语”,或独语如见鬼状”,甚或“发则不识  相似文献   

7.
安宫牛黄丸一方出自《温病条辨》,具有清热解毒、芳香开窍、豁痰醒神的功效,为治疗邪热内陷心包或痰热蒙蔽心窍而致高热、神昏、谵语、抽搐等症的有效方剂。但由于该方药源  相似文献   

8.
关于开窍法的种类开窍法,是以辛香走窜的药物,在临床上用以治疗窍闭的一种方法。而所谓“窍闭”之症,就是指神识昏迷而言。就其临床上常见的神昏一症的类型来看,有如下几种:(一)热人心包:症见灼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尖边红,舌苔黄,或黄燥起刺,脉象洪大而数。治以清心开窍。方用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等。(二)热入营分:症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神昏谵语,斑疹隐隐,口反不甚渴,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治以清营开窍。方用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  相似文献   

9.
<素问·痹论>中"凡痹之客五藏者"至"痹聚在脾"一段,林亿认为是王冰次注<素问>将其他篇章移至<痹论>中,张琦等以为王氏所移过于轻率.通过考察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上述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病源>中已把此段文字与<痹论>痹久入藏的论述相联系.王冰次注<素问>,或受<病源>影响,或出自临床经验,似非轻率之举.而且,从"凡痹之客五藏者"一段出现在<内经>中的不同篇章,从古人对五藏痹的前后认识的不同,恰体现出古代对疾病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相似文献   

10.
清营血毒王犀角,清心定惊祛邪火。高热神昏谵语狂,吐衄下血斑疹辍。 【释义】清营分,血分之热毒,犀角堪称为王,其能人肝、心经,清心经、肝经之火热,定其不安,去其邪火,对热极而神昏谵语发狂者有极好疗效;又因能人血分,凉血祛斑,能治吐衄下血以及斑疹隐隐。  相似文献   

11.
清·叶桂<温热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学说已日益引起医者重视并成为中医既病防变的重要治则之一.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列为中医治则"既病防变"之一论述,说既病防变理论中立论较早,影响较大者,是<金匮要略>"肝病实脾"理论和叶天士治疗温病的"先安未受邪之地"之说.读书临证有感,从先证而治,既病防变;现代医学,堪资借鉴;把握病机,遣药组方3个方面结合作者治疗水痘、钩端螺旋体病、痛风及其他杂病的经验琐言了管见.  相似文献   

12.
“高热”是温病的主要症状,同时也是各种温病必有的表现。在温病的发展过程中,“神昏”与“高热”几乎是因果关系。无论温邪在卫在气,或入营入血,只要“邪入心包”、“热陷心营”,就会出现“热多昏狂”、“神昏谵语”、“痉厥神昏”或“神昏气竭”。“温为热之渐,热为温之甚。”因此,“高热”是温病中邪正相争的结果,而“神昏”又是温病中的一个危急“信息”。若临床辨“症”不清,治疗不当,轻则失误病机,重则危及生命。现对温病中“高热”和“神昏”的辫“症”施治,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同仁堂有十大名药,排在第一的就是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是"温病三宝"之一,也是"凉开"的代表性品种,处方源自吴瑭《温病条辨》,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镇惊开窍。此药主治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用于中风昏迷及脑炎等,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确有"起死回生"的作用,是传统中药里急、重症的特效药。在现代临床上,其应用范围从内科危重症扩展到外科、儿科、五官科和皮肤科等临床多科  相似文献   

14.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证、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这类疾病虽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一旦温邪上扰心神,或内闭心包,或蒙蔽心窍,即可导致神志异常,此类证候临床上不仅不少见,且大多为危急重证,诊、辨、治稍有不当,便危殆立至,祸不旋踵,可见认识温病神志异常的种类、表现,研究其产生的病因、病理,掌握其诊断、辨证、正确使用其治法、方药,其重要性、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神志异常的分类温病神志异常的种类较多,分法不同,名称各异,但现在为大家所公认的无外乎以下几种:心烦、躁扰、懊恼、昏蒙、神昏、谵语、昏愦、狂乱、神倦。二、神志异常的表现心烦:心中烦闷不舒,坐卧不安。躁扰:心中躁动不安,心神不宁,较心烦为甚。懊恼:虚烦之甚,自觉心中烦郁无奈,反  相似文献   

15.
神昏谵语,多为温病危篇之证,探讨其辨证治疗方法,当有一定意义。兹选录先师李畴人先生治温病神昏谵语或不语之验案三则,并附管窥之见,以作抛砖引玉之举。病案介绍例一:何女孩七月卅日秋温病交九日,神志时清时蒙,糊语喃喃,舌苔焦黄劫津,脉象次数不调,二便不禁,颈项白?无光,下体不能自动,腹部拒按,邪热挟食、内蒸不达,昏陷厥变,在在可忧,勉拟透热转气、攻逐腑垢,冀其表通里达,乃可望转机焉。叶氏神犀丹一粒研冲,玉泉散包煎一两,紫  相似文献   

16.
安宫牛黄丸为吴瑭《温病条辨》方,由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栀子、雄黄、黄芩、珍珠、冰片、麝香组成。原为温病热邪、内闭心窍、高热神昏谵语而设。我所将其应用于热证,包括肺炎、乙脑、上感、中毒性菌痢等疾病的治疗,有明显的退热作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温病条辨》中关于"窍"的论述分析,从"窍"的名称、病机、治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发现《温病条辨》重视"开窍",其开窍法并不仅指开通心包机窍或心窍,而且还包括毛窍、清窍、浊窍等在内的广义之窍。并探析《温病条辨》对于开窍机理的认识,即外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门,内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主,外邪侵袭机体易致诸窍郁闭,当须岌岌开窍。而开窍诸法的运用,因邪之性质、窍之部位、正之虚实、病之缓急不同而各异。这些论述揭示了不可囿于传统上开窍即是开心窍的狭义开窍法认识,并启示从开窍机理来把握温病传变及其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心病的临床特点及其生理病理基础是什么? 因为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藏神、开窍于舌。所以,心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血脉和神志方面的异常,而出现心悸、失眠、神昏、发狂等症状。心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若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则鼓动血运无力,血脉空虚,可出现心悸、面白无华、脉虚或代等症。血脉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若心之气血充盈,则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力充沛;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便会出现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神志不宁等症,若血热扰心,则可见烦躁、谵语,或昏迷不醒人事等症。另外,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故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血淤阻,则舌质紫暗,或见淤点、淤斑;若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或舌体糜烂生疮;若热入心包,或痰迷心窍,则见舌强语謇等症。  相似文献   

19.
菖蒲郁金汤出自《温病全书》,由石菖蒲、郁金、炒栀子、竹叶、牡丹皮、连翘、灯心草、木通、竹沥、玉枢丹(冲)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之功。原方主治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所致湿热类温病,症见灼热自汗、烦躁不寐、神昏、谵语、肢厥脉陷等。笔者用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病毒性脑炎,取得满意效果,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清代名医王孟英堪称温病学大家,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王氏医案》中可见一斑,特别是该书中有关温病神昏、谵语病案的证治颇多经验之谈,在当前大力开展中医治疗急症的实践中,值得研究和借鉴。神昏、谵语是温病较常见的危重症状,其发生虽然与心包神明失常有关,但病变的原因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