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HIT细胞的体外试验,探讨了甲磺丁脲及优降糖抑制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和钾的外流、促进细胞外钙离子的内入和胰岛素释放的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机制,并且对此两种药物的作用强度及特点进行了比较。二者与β细胞受体的亲和常数分别为0.4±0.1nmol/L和2.5±0.5μmol/L;抑制86Rb+外流的IC50分别为0.7±+0.5nmol/L和1.9±0.8μmol/L;促进细胞内钙离子升高的ED50分别为0.9nmol/L和2.4μmol/L,刺激胰岛素分泌的ED50则分别为1.0±0.4nmol/L和4.3±2.2μmol/L。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激动剂──二氮嗪(0.4mmol/L)能在上述各个环节阻断优降糖对β细胞的作用;而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尼莫地平(1μmol/L)则能在不影响86Rb+外流的情况下显著减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进而抑制HIT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表明此类药物能在不影响腺苷酸环化酶─cAMP系统的情况下,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膜上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关闭,导致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的开启,进而触发了细胞外钙离子的内入和胰岛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Ba^2+对双基因内向整流钾通道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安  臧益民 《心脏杂志》2000,12(5):345-348
目的:研究Ba^2+对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的双基因内向整流钾通道(IRK1-T)的阻断作用。方法:采用双微电极电压钳(TEV)法。结果:细胞外Ba^2+浓度分别为1,3,10和100μmol/L,K^+浓度为90mmol/L,可见Ba^2+的阻断作用对IRK1-T的瞬间电流(施加电压后1ms)具有浓度依赖性、时间信赖3性和电压信赖性;快速开通道阻断剂Ba^2+对IRK1-T的通道开关特性几乎无影响作用,IRK1-T对之不能透。三级指数拟合表明:细胞外Ba^2+低浓度(1和3 mol/L)时,Ba^2+与K^+相互竞争同一结合位点,随着Ba^2+浓度的增加,时间常数不增加但拟合的权数却浓度依赖性增加,所以失活过程随Ba^2+浓度的增加越来越快;细胞外Ba^2+高浓度(10和100μmol/L)时,时间常数随Ba^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AO-RO)时镁对细胞对脂质过氧化物(LPO),Ca^2+荧光强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心肌细胞AO-RO后,细胞线粒体肿胀,变性及排列紊乱,结果受损、细胞内LPO、Ca^2+荧光强度升高,低镁0.3mmol/L+AO-RO组比单纯AO-RO组再明显,P〈0.01,镁2.0mmol/L和0.8mmol/L组,上述改变得到明显改善,这与镁具有抗LPO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及阻止Ca^2+内流,减轻Ca^2+超载从而降低心肌A0-RO损伤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钉螺经不同的浸泡后酶组织学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研究槟榔碱(Arecoline)灭螺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加入和未加入增效剂的灭螺药物浸泡钉螺24h后,观察不同浓度的Are单用或杀螺剂合用对钉螺中枢神经节Mg^2+-ATPase、ChE、SDH、LDH的变化。结果 6.25同Are浸泡钉螺24h后,其中枢神经节Mg^2+-ATPase被明显破坏,ChE轻度破坏;1.56mg/L Are与1.25mg/L NaPCP、0.25mg/L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研究人血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TNF,GMCSF或IFNγ联合DC对淋巴因子和PHA激活的杀伤细胞(LPAK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L组(LPAK),D组(LPAK+DC),T1组(LPAK+DC+TNF5000kU/L),T2组(LPAK+DC+TNF500kU/L),G1组(LPAK+DC+GM-CSF500kU/L),G2组(LPAK+DC+GM-CSF100kU/L),I1组(LPAK+DC+IFNγ500kU/L)和I2组(LPAK+DC+IFNγ100kU/L).每组效靶细胞比分别采用5∶1和10∶1两种.培养48h后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L,D,T2和T1组的细胞毒活性依次增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G1和G2组均高于D组(P<001),但G1,G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1,I2组与D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随效靶比增加,各组细胞毒活性均相应增强.结论DC能增强LPA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细胞毒活性;TNF或GMCSF与DC联用,两者有协同作用;但与IFNγ联用,则无进一步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减量应用胰岛素的血糖标准。本对68例DKA患随机分为A组(13.9mmol/L组,N=32例)及B组(10mmol/L组,N=36),直至酮体转阴。结果:A组及B组酮体转阴所需时间分别为26.7±5.4h及15.8±4.3h(P〈0.01),血糖≤10mmol/L所需时间,分别为24.6±7.1h及13.7±3.9h(P〈0.01)。两组均无低血钾,低血糖及脑水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鼠胰岛素治疗后血压升高机制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雄性Wistar大鼠以含0.3%氯化钠饲料喂养,用STZ65mg/kg制成DM模型,予胰岛素8~12U/d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这时糖尿病组血浆胰岛素水平(38.6±2.4U/L)明显高于对照组(15.4±1.8U/u),表明DM鼠模型已产生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测血压、心率、血去甲肾上腺素、24小时尿VMA(三甲基四羟基苦杏仁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3±2.7kPa,445±15次/分,0.52±0.03nmol/24h,1.47±0.03μmol/24h对14.1±2.0kPa,360±15次/分,0.31±0.02nmol/24h,0.54±0.04μmol/24h),但24小时尿钠(0.50±0.08mmol,kg-1/24h)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12mmol·kg-2/24h),二组间血醛固酮无差异,表明高胰岛素能引起血压升高,可能与体内钠潴留和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关,而与醛固酮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病的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95例肝病病人,男性229例,女性66例,年龄(44±12 岁)。用谷胱甘肽注射液12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qd × 3wk为一个疗程(用1~3个疗程)。结果:治疗前 ALT、AST、SB、TG、LDL分别为260IU/L±375IU/L、206IU/L±360IU/L、132μmol/L±159μmol/L、3.0μmol/L ±1.5mmol/L和3.2mmol/L±0.8mmol/L。治疗3wb后依次为73IU/L±74IU/L、76IU/L±89IU/L、107μmol/L± 161μmol/L、2.7mmol/L±1.4mmol/L、2.9mmol/L±1.8mmol/L。3wk时总有效率为77.8%。6wk时84.3%,9wk时 为89.3%。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一安全有效的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9.
卡托普利对犬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含4.6μmol/L卡托普利的停搏液及再灌注血液对低温体外循环下犬在体心脏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16只杂种犬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及B组:卡托普利组。A组仅用St.Thomas改型停搏液,B组采用含有4.6μmol/LCpl的St.Thomas改型停搏液及再灌注血液。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冠状静脉窦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心肌组织丙二醛(MDA)、K+、Na+、Ca2+及水含量。结果心脏复跳后,B组主动脉血流量、冠状动脉血流量、±dp/dtmax恢复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冠状静脉窦血CK及CKMB,心肌组织MDA、Na+、Ca2+及水含量则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卡托普利可通过改善冠脉循环、清除氧自由基及减轻钙超载等作用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0.
青藤碱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青藤碱(Sin)对分离的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膜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发现1μmol/L和5μmol/L的Sin使IKmax(去极化终末最大IK)从355.9±21.9pA分别降至317.6±20.1pA和233.1±18.7pA(n=7,P均<0.05),分别降低了10.8%和34.4%;外向尾电流从155.1±9.3pA分别降至129.4±6.2pA和91.8±6.9pA(n=7,P均<0.05),分别降低了16.6%和40.8%。当维持电压-40mV,超极化-100mV时,1μmol/L和5μmol/L的Sin使Ik1从3.157±0.794nA分别降至2.735±0.799nA和2.411±0.581nA(n=8,P均<0.01),抑制率分别为13.4%和23.6%。5μmol/LSin于不同膜电位水平均能抑制Ik1,且使Ik1I-V曲线零电位从-80mV降至-70mV。结果表明Sin对IK和Ik1均具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其延长心肌细胞的复极效应可能与钾通道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增效百中心灵和溴氰菊酯对波斯锐缘蜱成虫进行毒性试验。成蜱置于0.97μg/cm^2的环境中增效百虫灵药效作用较快,24小时死亡率达100%。相同剂量的溴氰菊酯24小时死亡率为90%。两种杀虫剂对波斯锐缘蜱LD50测定,增效百虫灵毒性较高,LD50为0.62μg/cm^2;溴氰菊酯作用较弱,LD50为0.78μg/cm^2(U=4.458,P〈0.01)。因为增效百虫灵对脊椎动物毒性较低,它可作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高子交换柱层析、硫酸铵盐析、亲和层析等方法,从牛心肌中提取、纯化了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酶的比活性为12nmolPi/mg Min^-1,提纯倍数为499倍,对底物ATP的km值为220μmol/L,MLCK为Ca^2+、钙调蛋白依赖性酶,在EGTA存在时,激酶无活性。同时还发现,低Mg^2浓度时,MLCK活性升高,高Mg^2+(4.5mmol/L以上)时,MLCK活笥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 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糖耐量异常对D-二聚 体(DD)含量 的 影 响。方 法:选 择135例住 院 治 疗 的ACS患者。根据糖代谢情况,患者被分为单纯ACS组(48例),2型糖 尿 病(T2DM)+ACS组(46例)和糖 耐 量 减 低(IGT)+ACS组(41例);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 比 较 各 组 的浆DD水平。结 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ACS组比 较,T2DM+ACS组和IGT+ACS组的甘油三酯水平[(1.12±0.39)mmol/L,(1.52±0.92)mmol/L比(2.57±1.17)mmol/L,(2.32±0.96)mmol/L]显著 升 高(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ACS组、T2DM+ACS组和IGT+ACS组患 者 血 浆DD水平[(360.50±74)ng/ml比(795.24±134.10)ng/ml比(663.31±116.06)ng/ml,(702.40±126.64)ng/ml]均显 著 升 高(P均<0.01);而T2DM+ACS组和IGT+ACS组的 血 浆DD水平显著低于单纯ACS组(P均<0.05)。结论:急 性 冠 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纤溶系统功能较单纯ACS患者 减 退。  相似文献   

14.
孙伟  文允镒 《高血压杂志》1997,5(4):258-260
观察从人红细胞中提取的抗高血压因子(AHF)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血压WKY大鼠培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影响。结果SHR和WKY大鼠静息[Ca2+]i无显著差别。KCl(60mmol/L)对SHR的激活显著大于WKY大鼠,AHF(10-4g/ml)可明显抑制由高钾诱导的[Ca2+]i升高,对SHR的抑制程度明显高于WKY大鼠;去甲肾上腺素(NE,0.1mmol/L)对两种大鼠的激活程度无显著差异。AHF(10-4g/mL)也可明显抑制由NE(0.1mmol/L)所诱导的VSMC[Ca2+]i升高,对两种大鼠的抑制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AHF的降压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内[Ca2+]i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二甲基硫脲对心肌细胞抗过氧化氢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二甲基硫脲(DMTU)保护心肌细胞抗过氧化氢(H2O2)损伤。32瓶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4组,每组8瓶:(1)对照组;(2)H2O2(5mmol)组;(3)DMTU(20mmol)组;(4)H2O2(5mmol)+DMTU(20mmol)组。在37℃、5%CO2的MEM培养4小时。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比,H2O2组乳酸脱氢酶(LDH,U/100ml)释放多(282.38±47.28比77.25±18.25,P<0.01)、TBA反应物(TBARS,nmol/mgPr.)产生多(2.25±0.53比0.79±0.36,P<0.01);(2)与H2O2组比,H2O2+DM-TU组LDH释放少(99.25±41.88比282.38±47.28,P<0.01);TBARS产生少(0.59±0.18比2.25±0.53,P<0.01);此外,我们还发现DMTU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μg/mgPr.)比对照组高(8.49±3.65比1.92±1.40,P<0.01)。DMTU能保护心肌细胞抗H2O2损伤,机制与灭活羟自由基(·OH)、保护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重型肝炎(S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SH,32例慢性肝炎(CH)患者外周血ET和NO代谢物NO-2的水平,并用NO合成酶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SH患者外周血ET和NO-2水平(139ng/L±14ng/L,127μmol/L±40μmol/L)明显高于CH组(85ng/L±15ng/L,63μmol/L±25μmol/L,P<001).合并有Ⅲ,Ⅳ期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患者外周血ET和NO-2水平(149ng/L±13ng/L,162μmol/L±34μmol/L)明显高于非肝性脑病患者(115ng/L±12ng/L,88μmol/L±24μmol/L,P<001)和Ⅱ期肝性脑病患者(136ng/L±10ng/L,122μmol/L±26μmol/L,P<001);LArg静脉滴注后血浆ET水平和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下降,而肌酐清除率(cCr)和尿钠含量明显增加.结论ET和NO水平升高是引起SH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LArg长期治疗可能促进SH患者脑水肿形成和肝肾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含量变化,探讨其与睾酮(T)、胰岛素(INS)、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免法测定69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DHEA-S含量,并与35例年龄匹配的男性健康人对照。结果冠心病组DHEA-S含量(2.96±1.80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06±1.76μmol/L,P<0.01),病情重组(2.44±1.36μmol/L)又明显低于病情轻组(3.32±2.12μmol/L,P<0.05);冠心病组DHEA-S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54,P<0.01),对照组两者也呈负相关(r=-0.3615,P<0.05);冠心病患者DHEA-S降低与空腹血清INS、TG及apoB增高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3297、-0.2519及-0.2413,P<0.01或0.05)。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DHEA-S含量降低,并与冠心病某些危险因素如老年、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apoB高值相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丹酚酸B对Cu^2+介导的LDL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丹酚酸B(SalvianolicacidB,SalB)对Cu2+所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Cu2+与LDL温育前加入SalB能使LDL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生成减少,荧光强度受到抑制,VitE含量消失明显减缓。显示丹酚酸B对Cu2+介导的LDL氧化修饰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已知抗氧化剂VitE、VitC比较,当终浓度为5μmol/L、10μmol/L时,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SaIB>VitE>VitC,提示丹酚酸B作为抗氧化剂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转导人TIMP-2基因抑制胃癌浸润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外源性人TIMP-2基因在人LAK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浸润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磷酸钙-DNA共沉淀的方法将TIMP-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L(TIMP-2)SN转染兼性包装细胞PA317包装形成病毒颗粒。用病毒液感染人LAK细胞,再以Northern杂交、SDS-PAGE及反向酶谱试验进行表达及活性分析。用转基因LAK细胞(LAK/LT)2×106给胃癌转移模型腹腔内注射。结果TIMP-2在LAK/LT中mRNA高度表达,在LAK中弱表达。LAK/LT细胞中有相对分子质量21000大小的蛋白质表达,具抑制Ⅳ型胶原酶降解明胶的活性。肿瘤种植后10周,对照组肿瘤体积为(4.00±1.70)cm3,肝转移率和腹膜转移率均达100%,脾脏转移率为70%(n=10);单用LAK细胞治疗组肿瘤体积为(2.72±1.20)cm3,肝及腹膜转移率分别为60%和70%;TIMP-2高表达的LAK/LT细胞治疗组肿瘤体积仅(1.21±1.16)cm3,肝转移率与腹膜转移率仅分别为20%和30%。肿瘤生长抑制率达70%,肝及腹膜转移抑制率分别为80%和70%。结论TIMP-2对胃癌生长及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LAK细胞治疗慢性乙,丙型肝炎疗效及免疫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应用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110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和20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结果。疗程结束时慢性乙肝治疗组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6,4%、35.5%和48.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均〈0.005);2o例慢性丙肝经治疗后抗-HCV阴转2例(10%),HCVRNA阴转4例(20%),而对照组维持不变。进而对LAK治疗的免疫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LAK治疗后CAH患者CD+4阳性率、CD+4/cD+8比值均增高(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和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