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脏老化的病理生理与心衰王忠良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100853)王忠良主任医师要使更多的老年人延年益寿,首先是年龄老化的心脏仍能维持良好的功能,80~90岁老人的心脏在长时期内所做的工作,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所设计的最好的机械泵,到100岁...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是急诊内科常见危症之一,其突出表现是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17kPa),并伴有中枢神经、循环、消化、泌尿及内分泌等系统表现。近年来,有关高血压危象病理机制及治疗学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本文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4.
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人们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有了更新的认识,治疗目的不再局限于改善症状,更重要的是改善远期预后,强调对生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低钠血症的病理生理与临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6岁,因黑匣、呕血2个月,于1993-03-11收治入院。患者入院前2天,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黑匣,约300g,继之呕吐咖啡色液体约700rnl。急诊给予雷尼替丁、凝血酶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出血症状加重,并出现短暂晕厥,送入院进一步诊治。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1.王入院检查体温、呼吸正常;脉搏95次/min,血压12/8kPa(90八0mmHg),心率稍快,两肺呼吸音清晰;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冷淡);皮肤、巩股无责染;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颜面部及四肢无凹陷性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其… 相似文献
7.
胃运动生理与病理生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胃运动生理与病理生理周吕胃的运动是由胃平滑肌周期性地产生电活动和机械运动,以完成三个主要运动功能:(1)近端胃肌舒张和胃内压升高以适应进餐后大量食物的涌入和加快液体排空;(2)远端胃肌收缩进行机械碾磨,并将食物颗粒与胃液搅拌混合;(3)把初步消化的食...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首都医学院附属安贞医院(100029)胡旭东近年来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日新月异,诸多方法,确实挽救了不少病人的生命。但却未能降低其死亡率和提高远期生存率。本文目的在于从冠心病心力... 相似文献
9.
10.
重视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纤维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是机体对肝损伤的修复反应,病因与损伤形式不同,其进展程度呈现显著差异,同时还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若不予以干预治疗而任其发展,结果将是肝脏正常结构的破坏,继续发展则影响器官的血液供应与正常代谢功能,最后是纤维间隔将肝实质的再分割以及结节再生、血管紊乱、变形,导致门静脉高压甚至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近年来,抗病毒治疗以及中医药研究的进展表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是可以逆转的,显示出进一步深入研究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及其逆转机制,创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可期待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是一类对氨基脲敏感的胺氧化酶,功能复杂、分布广泛,其催化的氧化脱氨反应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关系密切,如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催化的氧化脱氨反应参与了内皮细胞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从而引起内皮损伤,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可以调节葡萄糖转运蛋白4从脂肪细胞或3T3F422A细胞的胞内转位至胞膜,进而摄取并转运葡萄糖。其代谢物甲胺和甲醛等有血管毒性,特别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指射血分数(EF)正常的心力衰竭,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已成为当代老龄社会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人们对DHF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了全新认识,但现有的治疗方案并不能改变DHF的自然病程;新的靶向治疗立足于病理生理环节,相关基础和循证研究还在进行之中。因此,合理有效的预防是现今DHF临床工作的基石。本文将对DHF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的处理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期组织一些专家从不同方面介绍自己的经验和论述,供读者参考。近10多年来这一领城发展迅速,例如对洋地黄为代表的强心甙的作用机制有进一步了解,新型利尿剂、各种血管扩张剂的应用,非强心甙的正性变力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以及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还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作用的非强心甙非儿茶酚胺类药物氨联吡啶酮,三联吡啶酮等引进临床使用。面对如此丰富多采的治疗方法及个体差异甚大的复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际上是对临床医生们的挑战,要求医生更慎重作出比较正确的药物选择。目前,忽视累积多年应用强心甙的临床经验,不恰当的首选最新药物使心力衰竭未能改善的患者在临床上已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认为不论是老药还是新药均需要仔细地进行临床观察以尽好的改善患者病情。通过本次笔谈希望读者用自己的实践来检验治疗不同情况心力衰竭的最佳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 ,随着有关 CHF的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化学的进展 ,近年来对 CHF的药物治疗提出了一些具有启示性的新观点。目前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活性是确定 CHF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 ,其中交感神经活性与死亡率密切相关 [1]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可以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死亡率[2 ,3] 。病理生理学对 CHF传统认识只是强调血流动力学失调 ,因而在治疗措施上采用正性肌力药物和外周扩血管药物 ,目的在于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但长期临床实践已观察到血流动力学异常虽可解释 CHF发生的一…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17(3):178-18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备受关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年龄〉60岁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占50%以上,并且,80%的住院心衰患者〉60岁。美国Framingham研究也显示: 相似文献
18.
心肌缺血的时间治疗学[小川久雄.医学のあゆやみ,1996,177(9):668(日文)]心肌缺血发作具有昼夜时间变化规律,一般来说,上午容易发生,而下午不易发生。该现象见于心绞痛的缺血发作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时刻,冠脉痉挛引起的变异型心绞痛,这种昼夜... 相似文献
19.
急性高山病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焕莉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3,20(9):405-407
急性高山病的症状可能由于组织严重缺氧引起体液平衡紊乱所致。本病除可通过减慢登高速度来预防外,还可通过使用一些药物如乙酰唑胺、地塞米松、螺内酯、黄体酮、硝苯地平等进行预防及治疗,硝普钠等对高山病肺水肿有效。本文还对该病的病理生理及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门脉高压药物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门脉高压药物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刘建军,王吉耀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其病死率仍高达15~35%。现对门脉高压药物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综述如下。一、药物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1.肝内阻力:肝硬化病人升高的血流阻力可以被药物所调节。在硬化的肝脏中,星形细胞(It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