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取经病理证实的31例喉癌组织和28例正常喉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喉癌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细胞中Mfn2的表达,并根据不同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喉癌组织进行分组,比较Mfn2在各组间表达率的差异。结果Mfn2在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1.4%vs25.8%,P<0.01)。在T1~T2期喉癌组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T3~T4期组(58.3%vs5.3%,P<0.0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87.5%vs4.3%,P<0.05);而在高、中、低分化喉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6%vs23.1%vs25.0%,P>0.05)。结论Mfn2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喉鳞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多肿瘤抑制基因pl6、RB与喉癌组织细胞增生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CNA免疫染色和AgNOR计数在鉴别喉部良恶性病变和判断喉癌的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及其与pl6、RB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PCNA LI和AgNOR计数判定喉癌细胞增殖活性,评价喉癌的生物学行为,利用兔疫组化方法分析54例喉癌组织中pl6、pRb蛋白的表达在肿瘤恶性进展及转化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其组织细胞增殖活性越强.pl6的抑癌作用有赖于RB的存在,在RB存在的情况下pl6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结论与pl6、RB、cyclinD1/CDK4、6及转录因子在内的调节通路与细胞增殖周期有关.pl6、RB正是通过这一通路对细胞增殖周期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48例鼻咽癌和16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鼻咽癌患者中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癌中P16蛋白表达的缺失率为70.8%(34/48);鼻咽正常黏膜上皮组织为37.5%(6/16),二者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8.364,P=0.000);P16蛋白表达缺失率在低分化鼻咽癌中为75.0%(30/40),在中分化鼻咽癌中为50.0%(4/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1.308,P=0.010)。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呈负相关(P〈0.05)。结论P16蛋白对于提高鼻咽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着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16、P53基因在胃主预后判断上的作用。以及可能的基因调节机制。且化方法检测61例胃 49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的P16和P53蛋白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P16蛋白的阳性率70.5%,而癌旁正常胃粘膜的阳性率为100%,10便早期胃癌均有P16蛋白的表达,天同一切片中可以观察到分化较好或浸润浅层的癌细胞表达P16蛋白,而分化较差、浸润深层的癌细胞则没有表达。P16蛋白表达强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时坤  周广军 《江苏医药》2001,27(11):837-838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兔抗人p16多克隆抗体,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42例胆囊癌、20例慢性胆囊炎石蜡标本p1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16在胆囊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0.0%(21/42),在慢性胆囊炎为95.0%(19/20),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在胆囊癌的表达与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无关,而与Nevin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p16蛋白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胆囊癌的一个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6.
p16与LRP在3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继民  李亚冬  贺占国  陈静 《华北国防医药》2002,14(4):285-285,I002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病,占子宫恶性肿瘤的90%以上,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通过抑癌基因蛋白(p16)和肺耐药蛋白(LRP)检测子宫内膜癌,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耐药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吴雪琴  梁劲荃  蒋德菊  朱正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494-1496,1587
目的探讨P16、CyclinD1和P53基因产物在葡萄胎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取葡萄胎和正常早孕流产标本各30例,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CyclinD1和P53抑癌基因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早孕绒毛组织中,P16表达100%(30/30),CyclinD1和P53为阴性。在葡萄胎组织中,P16、CyclinD1和P53表达分别为77%(23/30)、23%(7/30)和30%(9/30),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随着滋养层细胞增生表达减弱(P〈0.05)。结论P16、CyclinD1和P53基因与人葡萄胎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Survivin基因是一种凋亡抑制基因,是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的家族成员,具有抑制凋亡和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双重功能。P16是肿瘤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nm23、P5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正平  刘华庆 《贵州医药》2003,27(7):592-594
目的 研究nm23、p5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1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nm23、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nm23、p53蛋白在乳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74%、57.89%,在乳腺良性病变中阳性率分别为50.00%、0。nm23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53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nm23、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组织学类型、年龄、肿块大小无关(P>0.05)。nm23与p53之间在乳腺癌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nm23、p53基因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nm23、p53基因蛋白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病,占子宫恶性肿瘤的90%以上,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本文通过抑癌基因蛋白(p16)和肺耐药蛋白(LRP)检测子宫内膜癌,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耐药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CNA免疫染色和AgNOR计数在鉴别喉部良恶性病变和判断喉癌的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及其与p16、RB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PCNA LI和AgNOR计数判定喉癌细胞增殖活性,评价喉癌的生物学行为,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54例喉癌组织中p16、pRb蛋白的表达在肿瘤恶性进展及转化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其组织细胞增殖活性越强。p16的抑癌作用有赖于RB的存在,在RB存在的情况下p16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结论:与p16、RB、cyclinD1/CDK4、6及转录因子在内的调节通路与细胞增殖周期有关。p16、RB正是通过这一通路对细胞增殖周期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2.
陶树东  程岩  王晓非  李志强  张月  卢奕  姚智 《天津医药》2001,29(11):659-661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FHIT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 gene)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结果:发现64.1%(25/39例)喉鳞癌组织有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56.0%(14/25例)有异常表达同时有正常表达,其相应的正常组织中只有正常的FHIT基因的表达。结论:结果表达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初步说明FHIT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潜势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聚集素(Clusterin)在正常喉黏膜上皮、喉鳞状细胞癌(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临床分期、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lusterin,Bcl-2蛋白在61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Clusterin在10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lusterin在喉正常黏膜上皮、喉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10)、91.80%(56/61)。Clusterin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喉正常黏膜上皮组织(χ2=31.29,P<0.05),且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841、0.5140、0.4138,均P<0.05)。结论:Clusterin在喉癌中高表达且与Bcl-2的表达存在相关关系。两者协同可能在喉癌发生、发展中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和Smac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2例BTCC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Livin蛋白和Sma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Livin蛋白和Smac蛋白在BT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73.8%(31/42)和28.6%(12/42),而在18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分别为0和77.8%(14/18),两者在癌和癌旁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有无复发的患者中Livin蛋白和Smac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数目Livin蛋白和Smac蛋白在BTCC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ivin蛋白和Smac蛋白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2,P<0.05).结论:Livin蛋白高表达和Smac蛋白低表达或缺失表达可能是导致BTCC的发生及复发的原因,两者可能是BTCC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网络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例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增生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1)nm23-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阳性率为62.7%,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1或P<0.05)。(2)在甲状腺乳头状 nm23-H1在Ⅰ型、Ⅱ型、Ⅲ型间及包膜内型、腺内型、腺外型间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3)有淋巴结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为54.5%,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5.0%),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nm23-H1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乳状癌的发和发展、浸润和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检测nm23-H1可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肾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乔宝民  孙光  畅继武  王文成  马腾骧 《天津医药》2007,35(5):346-347,I0005
目的: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PTEN基因第5外显子(Exon5)和第8外显子(Exon8)的突变情况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突变率较高的PTEN基因Exon5和Exon8,应用银染PCR—SSCP并结合基因测序方法分析46例TCC患者的PTEN突变情况。结果:PTEN的Exon5扩增产物为379bp,所有肿瘤组织均表现为3条迁移带(2条单链和1条双链),没有发现额外迁移带。Exon8扩增产物为550bp,经酶切为两个片段。所有肿瘤组织均表现为6条迁移带(4条单链和2条双链),没有发现额外迁移带。结论: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PTEN基因Exon5和Exon8的突变不是一个常见事件,PTEN是否还存在其他灭活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TS1/P16基因在人喉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多重PCR法检测69例患者喉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TS1/P16基因的缺失情况;对未检出缺失的标本用甲基化敏感内切酶SmaI消化后再扩增,检测其异常甲基化。结果:在69例患者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MTS1/P16基因缺失及异常甲基化。69例患者喉癌组织中有17例(24.64%)标本MTS1/P16基因缺失,余52例未检测到MTS1/P16基因缺失的喉癌组织标本有8例(15.38%)检出异常甲基化。结论:MTS1/P16基因变异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9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5例相应癌旁组织中PRL-3的表达情况,并用CD105标记MVD,研究PRL-3的表达及MVD计数与喉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RL-3表达与MVD的相关性。结果:PRL-3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5.22%)高于癌旁组织(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RL-3阳性率和MVD计数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病理分期为Ⅲ~Ⅳ期的PRL-3和MVD高于Ⅰ~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L-3的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811,P<0.01)。结论:PRL-3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来监控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马鸿达  赵天如 《天津医药》1998,26(4):195-197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乳腺管上皮轻中度非典型增生(轻中度组,Ⅱ组)23例,重度非典型 生(重度组,III组)33例,浸润性导管癌(癌组,IV组)40例和正常乳腺(正常组,I组)20例进行bcl-2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结果:1,以上4组bc-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1.82%和77.50%,100%,四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I组阳性表达率显著地高于IV组(P〈0.0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