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甘露醇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与更新认识,其临床应用日益拓宽,口服用药更为广泛,本文就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作一浅述。 1 治疗心血管疾病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 丁东,付道存报道对静脉再通疗法(IVCR)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率高进行研究,认为与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有关。该资料应用尿激酶100U(1h滴完)后,用20%甘露醇0.5g/kg~1.0g/kg,10滴/min~15滴/min,静脉滴注,预防AMI再灌注心律失常,以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及溶栓再通标准衡量。结果:治疗组21例中,静脉再通疗法16例,其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6例,占静脉再通疗法患者的37.5%;对照组20例,静脉再通疗法14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12例,发生率85.7%,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 1.2 顽固性心绞痛 甘露醇对心肌缺血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前来我院接受内科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共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成再灌注心律失常组(RA)与非再灌注心率失常组(非RA)。分析吸烟、体重指数、静脉溶栓治疗、急诊PCI治疗、高脂血症、血糖等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发现RA的发生与吸烟、体重指数,急诊PCI无相关性(P0.05)。血糖6 mmol/L的患者RA发生率高达(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与血糖的高低有关,预防血糖的升高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比较抗线虫药噻苯唑和VC的抗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用。用松解结扎的大鼠冠脉致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模型,通过记录室速(VT)和室颤(VF)发生率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结扎大鼠冠脉5min后再灌注所致的心律失常中,VT和VF的发生率分别为77%和44%,室速持续时间(DVT)14.8±6min。动力死亡率33%。噻苯唑30mg/kg和大剂量VC300mg/kg均可显著降低VT的发生率,缩短DVT,消除VF,动物存活(P<0.01)。故噻苯唑和大剂量VC均有预防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缺血10min和缺血60min两种模型观察缺血性心律失常,观察发生率最高的缺血10min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参麦注射液1.5ml/kg,动态Ⅱ导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PVB)、室性心动过速(VT)及心室颤动与扑动(VF)的发生率.结果 参麦注射液可明显减少缺血10min和60min心律失常PVB、VT、VF的发生率(P<0.01),亦可明显减少再灌注10min心律失常VT(P<0.05)及VF(P<0.01)的发生率.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明显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030001)杨超慧,王晋军,刘卓敏山西省109医院苏燕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并发症。本文就我院在静脉溶栓疗法中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素小(3mg/kg)、中(6mg/kg)、大(12mg/kg)3个剂量组,每组7只。用BL-420生物系统记录各组动物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 ax)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并记录心电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LVSP、+dp/d、t-dp/dt水平明显降低,LVED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各组可升高缺血再灌注家兔LVSP、+dp/d、t-dp/dt水平,降低LVEDP水平,大剂量组作用最明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只数明显增多,评分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各组可使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只数有减少的趋势,但黄连素各组心律失常发生只数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再灌注后损伤的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l)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溶栓治疗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3例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9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再通率82.6%.溶栓后冠脉再通时间为47~72 min,平均时间(53.6±15.7)min.冠脉再通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及其类型:19例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的19例患者中17例(占89.5%)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多在0.5~2 h内,平均时间(1.2±0.74) h.再灌注心律失常类型:12例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持续3~18rain后绝大多数自行缓解,2例转为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后缓解,其中9例为前壁或前间壁心肌梗死,3例为下壁心肌梗死;2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出现下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2例,发生在下壁心肌梗死,对症处理后缓解;室颤1例,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0 mg后转复窦性心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黄连素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素小(3mg/kg)、中(6mg/kg)、大(12mg/kg)3个剂量组,每组7只.用BL-420生物系统记录各组动物左室收缩压(INS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舒张末压(INEDP),并记录心电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LVSP、+dp/dt、-dp/dt水平明显降低,LVED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各组可升高缺血再灌注家兔LVSP、+dp/dt、-dp/dt水平,降低INEDP水平,大剂量组作用最明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只数明显增多,评分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各组可使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只数有减少的趋势,但黄连素各组心律失常发生只数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再灌注后损伤的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基层院前溶栓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无显著性差异的患者62例,院前溶栓组8例,急诊室溶栓组17例,CCU溶栓组37例,根据天普洛欣溶栓临床再通标准进行治疗、观察。结果院前溶栓组再通率为87.5%,急诊溶栓组为76.47%,CCU溶栓组为70.27%;再通患者46例,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2.6%,各组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基层院前溶栓可使AMI患者早期诊断更及时,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与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患者且对其梗死部位、心律失常特点等相关内容进行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结果。结果心肌梗死部位以前壁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最大且以快速型心律失常为主(前壁心律失常发生率占58.33%),而下壁则以慢性心律失常为主(下壁心律失常发生率占28.33%)。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特点研究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指导治疗与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南药学》2017,(1):32-35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黄连素低[75 mg/(kg·d)]、高[150 mg/(kg·d)]剂量组。黄连素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监测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评分;检测血浆中心钠肽(ANP)、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 Tn-I)浓度;HE染色与Masson染色方法检测心肌机构损伤情况。结果黄连素预防给药可缩短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恢复正常的时间,同时显著抑制血浆中ANP、BNP和c Tn-I水平的上升,改善心肌结构。结论黄连素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ST段抬高AMI(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调脂、尿激酶静脉溶栓、抗凝、美托洛尔、卡托普利、硝酸酯类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丹红注射液静脉点滴,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K-MB峰值较对照组提前。观察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和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能够降低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率,并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董晓莉 《贵州医药》2004,28(8):715-71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但常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掌握其特点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49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早期使冠脉再通 ,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非常重要 ,可减少心肌坏死范围 ,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预后 ,降低病死率[1] 。目前临床用静脉溶栓及冠脉内溶栓以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肌梗死后经静脉或冠脉内溶栓后而使血管再通从而使缺血心肌部分或全部恢复血流灌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心律失常[2 ] 。它常发生在冠脉再通的瞬间 ,因此 ,常与患者溶栓 2h内胸痛缓解、抬高的ST段下降≥ 5 0 %及酶峰前移作为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的指标。我们观察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很高。现将 2 …  相似文献   

15.
山茛菪碱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大量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8只,仅麻醉及颈外静脉插管术;B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8只,缺血4小时之后放开止血带,再灌注4小时;C组(山莨菪碱处理组)8只,再灌注即刻颈外静脉给山莨菪碱5mg/kg.观察山莨菪碱对大鼠再灌注损伤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K)、丙二醛(MDA)和骨骼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MDA和湿重/干重值(W/D)的影响,并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山莨菪碱能明显降低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血浆LDH、MDA、CK和骨骼肌组织MPO、MDA、W/D水平的升高,减轻其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山莨菪碱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静脉溶栓治疗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溶栓治疗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在此基础上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0.0%;出血发生率为12.5%;症状缓解占95.0%。对照组者溶栓治疗过程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0.0%;出血发生率为40.0%;症状缓解占75.0%。观察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机制及地尔硫、汉防己甲素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以豚鼠乳头肌为研究对象观察模拟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变化及地尔硫、汉防己甲素对其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动作电位时程 (APD50、APD90)、有效不应期 (ERP)、动作电位振幅 (APA)随缺血时间延长而降低 ,含氧台氏液复灌20min恢复。5μmol/L地尔硫和10μmol/L汉防己甲素可缩短APD90、ERP ,对APA无影响。缺血过程中不能减少ERP、APD的缩短程度 ,但相对延长ERP ,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触发或自律性异常是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钙离子超负荷发挥作用。地尔硫和汉防己甲素可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但有潜在致折返性心律失常危险。  相似文献   

18.
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再灌注时,氧衍生的自由基可产生再灌注损害,这是术后心律失常,有时是猝死的原因。据证明,牛磺酸(Taurine)具有抗氧化效应,对自由基具有净化作用,而减轻再灌注损害和再灌注心律失常。 12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分为二组(每组6例)。术前1~3小时分别静注安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78例和对照组80例,检测其血清肌酐、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运用Pearson法分析各项指标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 心律失常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所有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呈正相关(r=0.437,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可信区间为(0.676,0.826),计算Youden指数为0.39,根据Youden指数确定该研究资料中同型半胱氨酸预测再灌注心律失常最佳截点为12.4μmol·L-1(灵敏度72%,特异性67%).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呈正相关,提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当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12.4μmol·L-1时,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ATP)对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将120例PVST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ATP(第一组:0.1mg/kg,第二组:0.2mg/kg,第三组:0.3mg/kg,第四组:0.4mg/kg),快速静脉推注,未转复者,3分钟后重复同样剂量再给药1次,观察每组患者的转复时间、有效率、不良反应及转复时伴发的心律失常。结果:0.1mg/kg组的转复时间、有效率与其他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0.4mg/kg组伴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较高。结论:以剂量为0.2~0.3mg/kg的ATP治疗PSVT是安全有效的,且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