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英  郭喜军 《光明中医》1998,13(4):29-30
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体会王英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050009)郭喜军河北省中医院(050009)关键词:针灸/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祖国医学的“面瘫”、“口眼斜”的范畴。为多发病和常见病,男性略多。在临床上我们以针灸为主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22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神经麻痹 ,亦称面瘫 ,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多发病 ,以成年人多见 ,好发于冬春及夏季 ,在临床上可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面瘫两类 ,本篇介绍的是以周围性面瘫为主。笔者1 9 75~ 1 999年采用针灸治面瘫数百例 ,现在就资料记载 2 66例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迅速 ,于数小时至 5天内症状可达高峰 ,多数患者在发病时可有患侧耳后乳突部疼痛或按痛 ,患者常在清晨起床洗漱时发现口面歪斜 ,患侧面部麻木或失去知觉 ;额部皱纹消失 ,眼睑闭合不全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被牵向健侧 ,患侧不能作蹙额 ,皱眉 ,闭眼 ,吹口哨…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面部一侧肌肉运动障碍 ,口眼歪斜。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推拿头面部穴位后配合针灸治疗该病 80例 ,不但疗效显著 ,并缩短了病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3 6例 ,女 44例 ;年龄最大 6 9岁 ,最小 1 3岁 ,>5 0岁 1 3例 ,2 5~ 5 0岁5 0例 ,<2 5岁 1 7例 ;病程最短 1 d,最长 1 4d,<7d6 2例 ,7d~ 1 4d1 8例 ;所有病例均以单侧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并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2 治疗方法2 .1 推拿 用拇、示指腹推拿患者头面部穴位 ,双侧对称揉按 ,以重按轻揉手法为主 ,重而不滞、轻…  相似文献   

4.
周围型面神经麻痹(西医称Bell,s面瘫)是临床常见病,是由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我院于2005年01月-2008年10月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采用按摩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4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笔者1996~2003年,采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100例,发现面神经麻痹越早针灸治疗越好,且早期运用正确的针刺手法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将4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针灸治疗,侧重症状重一边,针灸手法用深刺、重捻。主穴取患侧攒竹、阳白、太阳、丝竹空、四白、下关、牵正、颧髎、颊车、迎香、人中、地仓、承浆、夹承浆,配以健侧合谷、太冲,患侧外关、中脘、足三里,双侧风池,针刺深度,春夏浅刺、秋冬深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留针30min/次,1次/d。拔针后艾条点燃温灸,再局部按摩。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疗程间间隔2d,判定疗效。[结果]痊愈3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面神经麻痹临床中应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神经麻痹临床中应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谢辉  常小荣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398-1399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l0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50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A组给予针灸加康复功能训练综合治疗,B组给予传统的针灸治疗;A组根据病程分为A1组(1~3d)及A2组(4~10d).结果 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78.00%,两组疗效差异显著;A1组和A2组治愈率分别为88.57%和60.00%,其疗效差异显著.结论 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9.
回坤 《中医药信息》2009,26(5):109-111
通过查阅近10年来大量相关文献,从针刺治疗、电针疗法、灸法治疗、穴位注射、梅花针治疗、拔罐治疗进行归纳总结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及其疗效,对该病进行辨证分型、分期。结果: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治疗方法众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麻痹是因面部感受风寒,局部病毒感染,面神经缺血、水肿,或附近组织有炎性病变等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病的“中络”范畴。面神经麻痹是世界卫生组织推广针灸主治的主要病症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结合封闭疗法治疗本病1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近15年来针灸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文献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对研究针刺经络的选择,以及针灸方法包括电针、针刺、针刺手法、穴位注射等方法进行讨论针灸在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疗效。结果:通过直接刺激和间接刺激方式联合治疗面瘫急性期,可加快其恢复时间及提高临床治愈率。结论:运用混合型刺激疗法来寻找急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最适合点,使针灸疗法治疗面瘫急性期更优、更快。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临床表现一侧出现口眼歪斜,额皱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口角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现对我院收治的3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针灸配合中草药治疗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微波治疗配合针灸疗法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3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同时进行面部微波治疗,对照组仅针刺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2%,对照组愈显率为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低功率微波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8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多发病,现将笔者几年来对75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758例,男性390例,女性368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1岁,1岁~15岁者90例,16岁~30岁者292例,31岁~35岁者190例,46岁~60岁以上者185例。病程最长者22年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麻痹通常指周围性、非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区别在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多伴有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而周围性无此症状,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的面瘫,即单纯的一侧面颊肌肉弛缓、口跟歪斜、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多因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的面神经炎所引起。临床西医常使用激素、神经营养药、局部循环改善等药物,疗效较好。本病在急性期和早期治疗极为重要,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关键所在。笔者从医十几年来,认为本病针灸加中药局部热熨,配合西药,疗效显著,病程明显缩短,且不易复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本病又称为“面瘫”。由面神经麻痹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它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病损在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  相似文献   

18.
戴珍 《河北中医》2004,26(4):278-278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眼喁斜、口僻等范畴。近年来,笔者临床用针灸疗法分期治疗面神经麻痹,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2年来应用ZDⅡ型智能针灸治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时观察了治疗前后穴温的变化情况,兹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均系我科门诊患者,符合以下症状和体征:眼睑闭合不全,流泪,流涎,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眼裂增宽,皱额,蹙眉,鼓腮等动作丧失。年龄在16~69岁之间,其中男57例,女19例,病程多在1个月到半年。  7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智能针灸治疗组46例,电针对照组30例。2 治疗方法  取穴:以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少阳经穴,取阳白、下关、地仓、颊车、…  相似文献   

20.
李俊亮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43-43,5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症,本病发病急速,其病因多与感冒、着凉及头面部受风吹拂有关。其主要表现是患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口眼歪斜、流泪、不能鼓颊、示齿等症状。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其病程分期辨证施治周围面神经麻痹病人48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