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近6年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上脑膜瘤38例,肿瘤全切除28例(73.7%),次全切除6例(15.8%),大部分切除4例(10.5%)。术后视力改善23例(60.5%)。应用显微外科切除鞍上脑膜瘤可明显改进手术效果,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报道近6年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上脑膜瘤38例,肿瘤全切除28例(73.7%),次全切除6例(15 8%),大部分切除4例(10.5%).术后视力改善23例(60.5%).应用显微外科切除鞍上脑膜瘤可明显改进手术效果,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选择单侧额下入路8例,翼点及改良翼点入路5例,经眶上锁孔入路2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1例,近全切除(Simpson Ⅲ级)4例.手术后视力改善7例,无改变3例,视力下降加重2例,1例术前双眼完全失明的术后无恢复,死亡1例.结论 全面的解剖知识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技巧是肿瘤全切及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鞍膈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开并探讨鞍膈脑膜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8年间经手术厦病理证实的鞍膈脑膜瘤1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岁。根据肿瘤与鞍膈的关系可分为3型,即鞍上型、鞍内型和鞍内鞍上型。10例均采用Yargil切口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10例中8例行肿瘤全切除,2例行肿瘤大部分切除,7侧痊愈,2例好转,仅1例死亡。结论:鞍膈脑膜瘤为发生于鞍膈及其附近的肿瘤,肿瘤可向鞍内或鞍上生长,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而内分泌功能障碍却很少见,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磁其振成像(MRI)检查见鞍内用鞍上有肿块阴影,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治疗有益于肿瘤全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实践.方法:选择恰当手术入路行11例显微外科手术.在显微镜下术野清楚,能正确辨认肿瘤与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视神经.下丘脑、垂体柄及视交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我院脑外科行显微手术治疗53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根据肿瘤大小、主体生长方向、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等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结果本组53例患者41例采取经翼点入路,7例经额下入路,5例经额下翼点联合入路。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30例(56.6%),SimpsonⅡ级切除17例(32.1%),SimpsonⅢ级切除6例(11.3%)。视力改善率64.2%(34/53)。术后恢复良好41例,优良率为77.4%,中度残疾6例(11.3%),重度残疾3例(5.7%),死亡3例(5.7%)。结论详细的术前准备和个体化的手术入路以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巧,充分囊内切除肿瘤,术中注意视神经及重要血管的保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肿瘤全切(Simpon分级Ⅰ、Ⅱ级)24例,次全切(Simpon分级Ⅳ级)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中去骨瓣减压2例。手术死亡1例。术前有视力下降的26例患者中,术后早期视力改善20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术后随访3~38个月,2例术中去骨瓣减压的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及8个月时行颅骨缺损修补术;24例肿瘤全切病例中,3例患者有肿瘤复发,2例行二次手术,1例选择放射治疗。失访3例。结论鞍结节脑膜瘤位置深在,与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但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2例全切(Simpson Ⅰ、Ⅱ),16例次全切(Simpson Ⅲ),4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去骨瓣减压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出现同侧动眼神经瘫12例,滑车和外展神经功能障碍8例,对侧肢体轻瘫4例.肿瘤未全切的20例中有1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随访3-38个月,动眼神经瘫恢复5例,滑车和外展神经功能恢复3例,肢体活动障碍恢复2例.全切病例中,10例有肿瘤复发,4例行二次手术,6例行放射治疗.失访4例.结论 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鞍上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7~ 1999年共收治鞍上脑膜瘤 2 6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4例 ,女性 12例。年龄 2 6~ 80岁 ,平均 4 3 2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神经放射学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2 .临床特征 :本组病史最短 10个月 ,最长 4年 ,平均 2 6年。全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视野障碍。其中 2 4例病人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单侧视力障碍者 18例 ,双侧视力障碍者 6例。视力障碍合并头痛者 18例 ,合并有内分泌障碍者 4例 ,精神障碍者 2例 ,嗅神经及动眼神经麻痹者 2例。3.神经影像学检查 :本组 2 2例病人行CT及MRI…  相似文献   

10.
鞍旁及鞍上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附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124例鞍旁及鞍上脑膜瘤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根据肿瘤主体所在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采用显微操作切除肿瘤。适当病例术前进行栓塞,残余肿瘤采取γ-刀治疗。结果 肿瘤位于鞍旁86例,鞍上38例。全切71例,大部切除30例,部分切除23例。术前栓塞13例,术后γ-刀治疗32例。术后95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视力改善,死亡8例。随访3个月~14年,22例复发。结论 根据肿瘤大小与部位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操作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鞍旁脑膜瘤应首选翼点入路,鞍上脑膜瘤首选经额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的4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14例经单侧额下入路,15例经翼点入路,9例经眶额翼点入路,7例扩大经额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42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视力改善33例,无明显变化9例,3例恶化.结论 根据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及毗邻关系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并结合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是全切除肿瘤及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urgical approaches, operative techniques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 Metho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45 cases of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 operated with a variety of surgical approaches. In 14 patients,the tumors were removed through unilateral subfrontal approach, 15 through pterional approach,9 through fronto - orbital craniotomy and 7 through extended frontal approach. Results Of the 45 cases, tumor was totally removed in 42 cases, subtotally removed in 3. Postoperatively, the eyesight was improved in 33 cases, unchanged in 9 cases, and worse in 3 cases. Conclusions The surgical approach for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 should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size, location, growth pattern and adjacent relation of tumor. The microsurgical skill is the key for total removal of tumor and good curative effe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近十年来采用显微技术治疗 2 6例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Simpson手术分类 :1类 2例 ,2类 1 2例 ,3类 1 2例。术后死亡 1例。2 5例患者随访 2~ 1 0年 ,肿瘤复发死亡 1例 ,再次手术 1例 ,生活自理 4例 ,恢复工作 1 9例。结论 :对鞍区脑膜瘤 ,应在避免损伤正常结构前提下尽量切除肿瘤 ,采用膜内分块切除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周围结构  相似文献   

13.
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和鞍隔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11例鞍结节和7例鞍膈脑膜瘤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切除;肿瘤大小;最大径小于3cm4例,3-6cm13例,大于6cm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切除)16例,近全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视野改善11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崩7例。结论:鞍结节和向前生长的鞍膈脑膜瘤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能获得较好暴露和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病例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24~69岁,平均36.5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视力、视野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经单侧额下入路13例,经翼点入路17例,经额纵裂入路8例.结果 本组手术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6例.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30例,无明显变化6例,视力加重2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17例患者获得随访3个月-5年,14例生活自理,3例需照顾,其中随访期内复发1例,第1次手术2年后再次手术.结论 根据肿瘤不同生长方式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策略,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及经验,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术后视力恢复程度与手术技术、术前视力受累时间及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鞍上脑膜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2 7例鞍上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起源于鞍结节15例、鞍隔7例、前床突3例、蝶骨平台2例,大小2~6cm。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显微手术治疗,标准翼点入路16例、扩大翼点入路2例、单侧额下入路5例、双侧额下入路或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各2例。2 5例获全切除。随访6~5 0个月,平均3 8个月,仅1例复发,次全切除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视力好转18例、无变化7例、恶化2例。结论 对于鞍上脑膜瘤,早期诊断及提高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巧,避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前提下尽量全切除肿瘤,一般均能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解剖和肿瘤的生长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8年间32例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的手术,肿瘤大小2.5~6.5cm,所有患均有视力障碍,其中19例为非对称。MRI增强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与鞍上其它肿瘤的鉴别。手术采用单侧额下16例、双额4例、翼点经侧裂9例、眶上锁孔3例。结果 26例获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28例术前视力下降患中,术后视力改善23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肺部感染和肾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4.3年(0.4~8.5年),次全切除中2例再生长。结论 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解剖学上难以区别,应命名为鞍结节脑膜瘤,手术中应保护蛛网膜屏障,这是保护神经血管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65例报告)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 提高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报告6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全切除率为93.8%,手术死亡率为3.1%。术中一侧或双侧嗅神经的保留率为86%。仔细辩认和分离垂体柄,防止损伤后发生尿崩症,垂体柄的保存率达95.4%。术中颈内动脉或其它血管破裂出血,可行显微缝合。大多数病人术后视力得到满意的恢复。结论 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经额外侧入路44例,经眶-额外侧入路28例,经眶-颧-额-颞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3例。术中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顶及外侧嵴,切除侵入视神经管内的肿瘤27例;磨除鞍结节,经蝶窦切除鞍前壁肿瘤12例。结果肿瘤SimpsonⅠ、Ⅱ级切除75例(91.5%),SimpsonⅢ级切除7例(8.5%);术后视力改善和稳定151只眼(92.1%),视力恶化13只眼(7.9%)。术后出现不同程度下丘脑症状2例,术后偏瘫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正确选择手术入路,采用熟练的显微颅底外科技术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额外侧入路能提供良好的手术空间和视野,术后视觉症状改善明显。术中打开视神经管,仔细辨别并保护蛛网膜屏障中的小血管,是保障肿瘤全切除和术后视力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鞍区部位深,结构复杂,功能重要,脑膜瘤常为颅内外供血,手术止血困难,难度较大。我科自1989年以来收治11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3例。年龄32~60岁。临床症状:头痛9例,有内分泌症状6例,视力改变10例。X光片中,颅骨有改变(增生,破坏)6例,蝶鞍扩大2例,瘤内钙化2例。计算机体层摄影(CT)扫描9例:高密度影8例,混合密度影1例。脑血管造影7例,均有肿瘤染色。肿瘤大小4~6cm4例,2~3cm7例。术前栓塞颈外动脉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22例经病理证实的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 Ⅰ级20例,Ⅱ 级61例, Ⅲ级18例,Ⅳ级23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Ⅲ 级)99例,次全切除23例;全切除率为81.2%。术后3个月随访,首发症状(视力下降及头疼等)改善率为81%;术后6个月首发症状改善率为89%。1例肿瘤全切术后复发(因再次视力下降入院)。术后死亡2例。结论 对于鞍区脑膜瘤,仔细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以有效地提高显微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