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医历来强调脾胃的重要性,在生理上"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在发病方面,脾虚不运则蕴生痰湿,痰湿郁阻则百病丛生。古人云:"治湿不知理脾,非其治也"。调理脾胃是中医的重要法则。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根据李东垣升 相似文献
4.
朱老善用《本事方》中涤痰汤以治疑难奇特之证,谓该方生姜、半夏、茯苓为除痰之妙品,且化留伏之饮;人参、甘草为补中健脾之要药,而杜生痰之源;南星苦温性烈,性善开泄,去顽痰留饮尤宜。配竹茹、菖蒲能涤痰化浊而开窍道,得枳实、桔红可下气宽膈而消痰 相似文献
5.
张琪(1922~),男,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精于仲景学说,兼通金元四大家及温病学家的学术理论,对中西汇通亦多有涉猎,尤对王清任、张锡纯的学术思想研究较为深入。善治多种疑难病症,其中对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有较深造诣。主持完成“中医药治疗劳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多项研究课题。代表著作有《脉学刍议》、《临床经验集》、《张琪临证经验荟要》、《张琪临床经验辑要》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樊瑞红主任是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方面总结丰富、方法独特,善于将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有机结合。笔者有幸师从樊主任学习,受益匪浅。清心凉血汤是樊主任的经验方,以栀子豆豉汤为基础,加莲子心、牡丹皮、赤芍、紫草构成。具有清心除烦、凉血祛瘀之功,临床上用于血热血瘀伴心火亢盛证的治疗。清心凉血汤在治疗心血管及其他疾病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首珍汤是傅培宗之父,已故著名老中医傅灿冰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的经验方,以调肝见长。本文就其临床运用首珍汤的经验加以总结,认为临床疾病凡以肝郁不调为基本病机者,用首珍汤调肝,均能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一、消渴杨生,年当而立,患阳萎遗精、腰痛耳鸣,又染消渴,饮水日以升计,溲频量多,神颓形羸,面色无华,舌淡苔薄,六脉沉弱。投肾气丸,十剂而愈。继投景岳赞育丹三十余剂,阳萎遗精腰痛、耳鸣亦愈。阳萎遗精腰痛、耳鸣亦愈。 相似文献
9.
肠道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表现较多,如不及时治疗,多至病情迁延。肠腑湿热证是肠道疾病的常见证候之一,因湿热之邪难清难化之特点,临床病情多缠绵难愈。清肠化湿汤具有清热化湿之效,且功专于清除肠道湿热,白兆芝教授临床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肠道疾病,屡见奇效。 相似文献
10.
当归拈痛汤出自《医学入门》,由白术、人参、苦参、升麻、葛根、苍术、防风、知母、泽泻、黄芩、猪苓、当归、甘草、茵陈、羌活组成。该方具有祛风除湿,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湿热相搏的四肢关节烦痛,肩背沉重,或一身都痛,或脚气肿痛,或舌有瘀点等湿热瘀血证。 相似文献
11.
临床运用葛根芩连汤经验琐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运用葛根芩连汤,最初只局限于《伤寒论》第34条所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可事实上要遇着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贵州省遵义市名老中医汤宗明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馀年,现担任师承教育指导老师。笔者随其学习期间,目睹老师临证治疗经验独到,累起沉疴,尤其擅用二仙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15.
16.
延年半夏汤运用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延年半夏汤出自《外台秘要》,原方为左胁下痃癖之症而设 ,由半夏、桔梗、前胡、鳖甲、槟榔、人参、干姜、枳实、吴茱萸组成 ,具有行气化痰、散结消痞之效。笔者以本方为主 ,临证加减 ,运用于内外科诸病 ,取得满意疗效 ,兹举例如下 :1 喘息型支气管炎夏某某 ,男 ,5 0岁 ,1986年 5月初诊。反复咳嗽气喘 2 0余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 ,每年春夏之交发作严重 ,严重时需静脉推注氨茶碱加地塞米松才能缓解。因长年服用消炎、止喘西药 ,现求治中药治疗。就诊时咳嗽、胸闷、胁胀、喘息不能平卧 ,咳痰呈白泡状 ,口干不思饮水 ,舌质暗红、苔… 相似文献
17.
关思友认为小柴胡汤,虽为少阳证所设,但只要脉证相符,切中病机,定获显效。列举心律失常、耳聋、电脑网络综合征、耳后疼痛等4个案例,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18.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用于治疗昏冒眩晕兼或饮停心下所引起多种痰饮病证。然泽泻汤原是由《黄帝内经》泽泻饮化简而来,故迟华基教授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泽泻饮的主治病机,发现泽泻、白术两药配伍能够有效治疗由湿热之邪困滞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引发的多种气血郁滞疾病。在治疗胸闷、胃脘痛、关节疼痛时常在主方基础上配伍泽泻汤,以助健脾利湿、畅达中焦,使湿热之邪从下焦而泄,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19.
临床运用枳术汤的升降作用经验拾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枳术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枳实、白术两味组成,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欲作”,适用于心下痞满不适,气滞水停,气滞重于脾虚的患者。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枳实与白术都有胃肠动力作用,生白术可使胃肠分泌旺盛,蠕动增加,枳实、枳壳的水煎剂对动物胃肠有兴奋作用。该方攻补兼施,善调升降,历代医家对枳术汤的运用各有发挥,颇多见解。我们在临床中灵活运用枳术汤的升降作用加减治疗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临床应用的点滴体会略述如下。痞证(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某女,46岁。反复右上腹胀满发作3年,发作时口服吗丁啉片,香砂养胃丸等治疗,右上腹胀满暂时缓解,但腹胀仍反复发作。纤维胃镜可见十二指肠憩室,肝、胆、脾、肾B超未见异常。就诊时右上腹胀满再发持续1周,尤以食后为甚,伴嗳气,大便秘结,数日一行,面色萎黄,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弦。查体:右中腹有轻压痛,未触及结节、包块儿。中医诊断为痞证,证属脾胃阳虚,寒凝气滞,治宜温中散寒,健脾行气。方用理中汤合枳术汤加味:党参、枳实各20g,白术12g,干姜10g,厚朴、姜半夏各9g,炙甘草、砂仁各6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腹胀症状消失,大便通畅,为防止复发嘱其续服原方2... 相似文献
20.
叔父彭慕斌主任医师认为,升阳益胃汤处方药味虽多,病机仍从脾虚湿重立论,治疗则以健脾除湿为大法,是治疗泄泻的良好方剂,并列举验案1则说明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