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患者,男,45岁,于2007年3月26日晚突然出现呼吸增快、心悸及晕厥入院,入院查体:BP 150/110mmHg,P 120次/min,R 20次/min。在就诊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抽搐、呼吸停止,急查心电图示:室颤,室速。给予电击除颤,同时给予安定10 mg肌注,静推利多卡因200 mg,静脉推注胺碘酮450 mg,继以1.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患者女 ,2 5岁。因咳嗽 ,憋喘 5d ,于 2 0 0 4年 2月 16日来院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史 10a。入院查体 :体温 37.4℃ ,脉搏 90次 /min ,呼吸 2 5次 /min ,血压 17.3/ 10 .6kPa一般情况良好。双肺呼吸低 ,可闻及哮鸣音及痰鸣音。血常规 :白细胞 10 .9× 10 9/LN 0 .75、L 0 .2 3、E 0 .0 3;胸透 :双肺透亮度增加 ,双肺纹理多。入院诊断 :支气管哮喘。入院后给予 5%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妥布霉素 1.6 0mg静脉点滴。于用药后约 10min ,患者自觉手掌、足心发热 ,遂给予地塞米松 10mg静脉推注 ,约不到 10min病人突然出现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应用胺碘酮在快速型心律失常复律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首剂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10 min内静脉推注完毕,随后以1 mg/min的滴速维持静滴,6 h后滴速改为0.5 mg/min;若在首剂静脉推注后15 min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重复静脉推注150 mg。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后血压、心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2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调整用药后恢复。结论急诊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薛文清  魏嘉勋 《吉林医学》2011,(8):1503-1503
目的:探讨常规应用利多卡因无效的顽固性室速和(或)室颤患者使用胺碘酮的剂量、疗效及用药经验。方法:选择顽固性室速(或)室颤住院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3~83岁,平均(56.2±10.1)岁。静脉滴注胺碘酮(商品名Cor-darane)。首剂2~3 mg/kg加生理盐水20 ml稀释后10~15 min内注入,随后以1.0~1.5 mg/min静脉泵入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可每隔30 min再静脉滴注70~150 mg追加负荷量。在静脉用药的同时口服600~1 200 mg/d1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至200mg/d维持。结果:静脉用药3 d,心律失常控制率92.3%。第1天静脉用量(1 280±179)mg,室速和(或)室颤控制率61.5%(16/26);第2、3天静脉用量(748±19)mg/d,室速和(或)室颤累计控制率92.3%(24/26)。用药期间2例患者出现静脉炎,改用深静脉给药后未再出现;5例出现心动过缓,胺碘酮静脉减量后24 h恢复正常。1例患者病情恶化临床死亡;1例转院。结论: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对顽固性室速和(或)室颤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正> 患女,50岁,1991年7月8日以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入院。忠者在外院使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半月疗效不佳,入院后拟改用头孢唑啉治疗。用头孢唑啉原液常规皮试(稀释液为生理盐水),20min后,患者出现头晕、胸闷、心慌、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当时BP10.64/6.65kPa,P100次/min,立即肌注非那根25mg、氟美松5mg,加快静脉输液,10min 后,上述症状缓解,BP 回升至15.96/10.64kPa,P82次/min。20min 后,上述症状消失,BP 稳定,P  相似文献   

6.
王劲  李曦 《四川医学》2007,28(2):127-127
患儿,男,8岁,25kg。因右手中指外伤1h入院,急诊行清创术。患儿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麻醉史。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3mg,入室患儿合作,BP 100/70mmHg,HR98次/min,R19次/min,SpO297%。建立静脉通道后,予氯胺酮50mg静脉注射,1min后,患儿面部、颈部、前胸出现大片红  相似文献   

7.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7岁,于1992年10月12日因误服地高辛40粒急诊入院。患者1980年起出现胸闷,心慌,心电图示频发房早,阵发性房颤,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上述症状缓解。1989年出现持续房颤,确诊为冠心病,曾多次住院治疗。出院后仍以地高辛0.125mg每日1次口服维持治疗。入院当天中午误服地高辛10mg(40粒),1h后来院急诊,2h后收入病房。入院体查:T36.8℃;HR90/min;R18/min;BP19/11kPa;神志清楚,双肺(-);ECG示房颤。实验室检查:血钾4.7mmol/L;钠141mmol/L;氯107mmol/L。入院1h后开始出现头昏头胀,恶心、呕吐,复视,ECG“R-R”间期延长为1.5s,并  相似文献   

8.
魏维 《陕西医学杂志》2000,29(11):703-704
<正> 患者,男性,54岁,因胸闷、头晕,乏力半年,加重1周就诊,门诊以冠心病收住院。入院时,查体:神志清,精神状态可,BP18.6/10.6kPa,R15次/min。心率43次/min。心音有力,A_2>P_2,X线胸部平片未见异常。心脏B超:左室稍大,左室功能正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律不齐,心率39次/min,伴有交界性逸搏。 为了进一步明确窦缓原因。作阿托品试验,病人为阿托品试验适应证。患者体重约70kg。按正常用量为阿托品1~2mg,为了慎重起见,用阿托品1mg加2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正常情况下,静脉给药后1~4min对心脏作用最明显。但本例给药20s后,即出现烦躁不安,面部潮红,呼吸急促等症状。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频发室性早搏。约30s后,心电图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继而又出现心室扑动、颤动,当即给利多卡因100mg静脉推注及吸氧处理。室速、定颤持续约2min,心电图又示:窦性节津,80次/min,室性异位节律消失。 讨论 阿托品试验,是利用该药对拟胆碱能受体的  相似文献   

9.
徐涛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7):103-103
1 病例摘要 患者曹某某,女,58岁,因患急性胃肠炎于2009年7月15 日来我院治疗,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杨子江药业生产,批号09051701,规格100ml:0.3g)静脉滴注,40滴/min.2 分钟后,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慌,头晕,双手、双下肢麻木等症状,测血压110/60 mmHg,心率67次/min,呼吸18次/min,体温36.8℃,立即停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 mg,吸氧,给予0.9%氯化钠100 mL中加入地塞米松5mg静滴,20分钟后,患者症状稍有缓解,但仍感心慌,头晕,再次给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 mg,持续吸氧,30分钟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患者自述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前1周内未使用过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男性,37岁。因间断咽痛、流涕1周、发热、胸闷、心慌4d、于1992年4月15日入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4月21日患者因剧烈头痛,晨7时自服二氢埃托啡数片,约min后,夜班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呼吸浅慢甚至停止,查心率70次/min,律齐、瞳孔大约2mm,意识丧失,立即行人工呼吸,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尼可刹米0.375g,洛贝林1mg,约10min后,自主呼吸恢复。此后,患者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8岁,工人.因持续胸闷、胸痛4h于1997年5月3日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收入院.入院后立即行静脉溶栓,但在溶栓前的多参数心电监护过程中,发现病人的心率突然变慢,逐渐变为39次/min,血压亦由原来的16/8kPa 降至10/6 kPa.当即给予阿托品1mg静脉推注,推毕,患者心率开始逐渐加快,约5~6min后,患者心率达140次/min,至170次/min时,突然变为室速室颤,当即给予非同步150J电击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但2min后,病人心率再次加快,又出现室速室颤,再次给予150J电击除颤,获得成功.其后,病人的心率逐渐变慢,并维持在60~70次/min.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47岁,因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收入院。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后拟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术前准备时,临时给予静脉注射维生素K_1 20mg。推注后3min患者出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神志清,心率122次/min,BP 13/9kPa,即给予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滴氢化可地松100mg,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及对症治疗。20min后症状逐渐缓解。经询问既往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并否认家族有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4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40 min"于2012年2月23日入院。入院前40 min,患者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吐词不清、右侧肢体麻木。入院后查体: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偏身感觉减退,右侧Babinski征(+)。急诊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NIHSS评分:12分。入院后立即给予氯吡格雷75 mg/d和阿司匹林300 mg/d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拟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症状持续72 min后完全缓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我们成功抢救1例静脉滴注核糖核酸致过敏性休克患者,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因胃癌术后于2011年4月1日收住我院放疗科.患者意识清,精神好,体温36.2 ℃,脉搏74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5/83 mm Hg,血常规正常,既往无过敏史.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核糖核酸10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注射用核糖核酸为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支50 mg,为白色或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滴入30 mL后患者突然出现胸闷,随之面色潮红,全身荨麻疹,痛痒,测血压95/60 mm Hg,脉搏90次/min.考虑核糖核酸过敏反应,立即给予停药,遵医嘱给予高流量吸氧,地塞米松5 mg静脉推注.随后患者诉头昏、心悸,面色苍白,意识淡漠,血压60/48 mm Hg,立即去枕平卧,遵医嘱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0.5 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5 mg静脉推注,15 min后患者意识清醒,面色红润,血压110/60 mm Hg,呼吸平稳,病情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息斯敏是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可致心电Q~T间期延长,剂量过大时尤易发生。我院于1995年9月~2004年11月共收治息斯敏中毒患者8例,其中1例出现心跳骤停,经抢救成功,现报导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龄24~45岁。既往无心脏病疾患,服药总量60~300 mg(2例30 mg/d,4例60 mg/d,1例120 mg/d,1例300 mg/d)。服药后10~30 h就诊。8例中2例心悸、头晕或晕厥,余6例无自觉症状,但EKG均示Q~T间期延长。1.2治疗方法入院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重度中毒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3~5 mg/min,稳定24 h后,改1~2 mg/min维持5~7 d,同时静脉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快速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ACS伴新近发生快速房颤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先静脉注射负荷量(75~100mg)后,然后以0.5~1mg/min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及不良反应。结果32例患者用药后15min、2h、24h心室率分别是(135.8±12.5)次/min、(106.7±9.2)次/min、(84.4±14.0)次/min,较用药前(143.7±13.8)次/min明显下降(P<0.01)。其中25例患者(78.1%)在24h内恢复窦性心率,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出现长R-R间期,经停药或减量后恢复。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CS伴快速房颤是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我们成功抢救1例静脉输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那致过敏性休克患者,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工人,因化脓性阑尾炎,胆囊结石于2007年5月2日收住我院普外科,入院后遵医嘱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那2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滴入20ml后,患者出现皮肤潮红,大量荨麻疹,立即停药,遵医嘱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随后患者诉恶心,胸闷,憋气,心慌,面色苍白,神志淡漠,脉搏扪不清,血压50/30mmHg,立即去枕平卧,氧气吸入,0.1%肾上腺素0.5ml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50%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推注,15min后患者神志清醒,面色红润,血压110/60mmHg,脉搏70次/min,呼吸19次/min,病情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1岁,因发作性胸痛2h入院。既往冠心病病史5年,胆囊炎、胰腺炎病史20年。入院当日,食用野菜(苦碟子)30min后突感头晕、心悸、大汗淋漓,伴全身瘙痒、皮疹,遂就诊于当地医院,测量血压86/50mmHg,继而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112次/分,律齐,ST-T未见改变。给予肌注扑尔敏0.1m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甲强龙100mg抗过敏治疗;静脉泵入多巴胺10μg/kg/min强心治疗;静脉滴注林格氏液500ml、706代血浆500ml扩容治疗。约5min后意识恢复,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102次/分,律齐,ST-T未见改变。1h后患者诉心前区闷痛,疼痛剧烈,并向咽部放散,伴有胸闷、乏力,恶心未呕吐,大量出汗,无头晕,无呼吸困难、晕厥,胸痛持续不缓解,心电监护示:血压110/70mmHg,窦性心律,心率74次/分,律齐,Ⅱ、Ⅲ、aVF,V7-V9导联ST段抬高0.1-0.2mV。给予静脉泵入硝酸甘油10μg/kg/min,并急转入我院急诊科。  相似文献   

19.
阿昔洛韦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开龙  张建国  何娅妮  王惠民 《重庆医学》2003,32(4):458-458,468
患者 ,男 ,3 1岁。因静脉输注阿昔洛韦 2d ,出现腰痛、尿少伴恶心、呕吐 6d入院。患者 8d前因受凉感冒 ,出现咳嗽、发热(最高体温 3 8 6℃ ) ,无明显咳痰 ,院外静脉给予 5 %GNS5 0 0ml+阿昔洛韦 1 2 5 g(约为 2 4 0 4mg·kg-1·d-1) ,1次 /d。2d后 ,患者出现腰痛、恶心、呕吐 ,尿量明显减少 ,每天 3 5 0ml左右。 3d后查尿常规 :蛋白 + + ;血常规和肝功正常 ;肾功 :BUN19 3mmol/L ,Cr919 0 μmol/L。 6d后以急性肾功能衰竭收入我科。入院查T3 6 2℃ ,P78次 /min ,R18次 /min ,BP10 5 /70mmHg ;心、肺、腹无阳性体征 ,双肾区叩痛 ,眼睑…  相似文献   

20.
熊其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49-1651
目的:研究氯胺酮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异位妊娠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异位妊娠患者,针对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两组。A组在气腹前3min静脉注射异丙酚1mg/kg、氯胺酮0.5mg/kg作麻醉诱导,用微量泵静脉输入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以异丙酚0.5mg/(kg·h)、氯胺酮1mg/(kg·h)维持麻醉。B组在气腹前3min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作麻醉诱导,用微量泵静脉输人异丙酚8~10mg/(kg·h)维持麻醉[2,3]。结果:A组的药物用量优于B组(P<0.05),两组在麻醉平面固定后5min、气腹后10min、气腹后30min、放气后10min等时段BP、HR、SpO2、PETCO2的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PETCO2与气腹前相比均升高(P均<0.05)。结论:氯胺酮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异位妊娠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