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智力测试分为筛查性智力测试及诊断性智力测试。筛查性智力测试多采用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DST)、皮博迪图画词汇试验(PPVT)、绘人试验、50项测试等方法。PPVT以其操作方便、迅速、准确使用广泛,但由于是手工操作,测试中由医务人员掌握诊断标准。测试后需人工计算出智商。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PPVT计算机软件,用于儿童智力测试。为了解软件的可靠性,我们将64名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手工及计算机软件测试,现报道如下。方法及结果一、对象 将64名门诊儿童按年龄分为两组,1组31名,年龄3a~5…  相似文献   

2.
DSMⅣR和长征量表诊断ADHD的对照研究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儿科(200003)苏渊徐通王永午须倩儿童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ADHD)当前主要是应用标准化量表来诊断。我科在上海市ADHD协作组制订的评分量表[1]基础上,修订编制了长征ADH...  相似文献   

3.
1984年6月,我们对地区直属机关独生子女进行了一次智能筛查,并将634名健康儿童检查结果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归总,计算出本次受检小儿各项目50%、90%能及格的年龄,与丹佛小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地直正常小儿智能发育的一般趋势与丹佛小儿符合,但是个别项目能及格年龄有差异。(1)应人能区:明显提前的有“怕羞,认出陌生人”、  相似文献   

4.
早期识别儿童发育迟缓、障碍或行为异常是儿童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利于儿童发育障碍及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治疗,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并减少残疾率。发育监测和发育筛查是早期识别儿童发育迟缓或障碍的有效途径。发育监测是发现、鉴认具有发育迟缓风险儿童的过程;发育筛查是采用简单、标准化筛查工具帮助识别可能有发育迟缓、障碍或需要进行复杂、综合评估的儿童。定期的标准化发育筛查可提高儿童发育迟缓、障碍的早期识别率。重视基层儿童保健医生发育监测和筛查技能的培训,将发育监测和筛查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儿童发育迟缓或障碍的早干预、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动发育里程碑常用来早期识别和评估运动发育迟缓。发育里程碑的中位数年龄有助于发育正常的初步判断,而超过2个标准差的高限年龄则可作为发育迟缓的警示性指标。一些轻度发育迟缓儿童可以是一过性的。通过标准化发育筛查量表和发育诊断量表可对包括运动指标在内的儿童各个领域发育水平进行系统评估,提供发育筛查和诊断结果。对单纯运动发育迟缓儿童也可选择专门的运动发育量表进行评估。由于发育评估量表的效度多欠理想,发育诊断需要医生的综合判断。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开展运动发育监测、筛查和诊断应遵循一定的流程。运动发育迟缓的婴幼儿肌张力检查非常重要。肌张力增高者多提示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常需要做脑磁共振检查。而肌张力低下的婴儿需要鉴别是脑性肌张力低下还是下运动神经单位病变。肌酸激酶增高可提示肌病。全面发育迟缓也常提示为脑发育障碍。运动发育迟缓病因多种多样,一般需要转介小儿神经科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高原乏氧及铁缺乏对儿童身心发育的影响,对195年亚高原和233例高原城区儿童进行体格发育、智能发育筛查(DDST)、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及血红蛋白(Hb)等调查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两组儿童体重和身高Z分较-平原参照人群(1985年中国九市城区儿童)呈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身高Z分的降低更为显著,随年龄段升高亚高原组两Z分逐渐向参照人群靠近,而高原组无此趋势。(2)FEP与儿童身  相似文献   

7.
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全国城市常模的制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早期发现小儿智能发育偏离,以利于早期诊断和矫治,编制了适合我国儿童发育特点的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测验包括运动、社会适应及智力3个能区,共120个测验项目。为制定全国城市常模在全国六大行政区各选1个代表性城市,按年龄、性别、集散居比例,分层随机抽样,共6569名0~6岁健康儿童,分属28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人数不少于200名。结果表明,各能区平均原始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常模表列出了各年龄组与原始总分及智力原始分相当的发育商(DQ)和智力指数(MI)。6569例DQ、MI呈正态分布说明样本代表性好。测试者间信度及重测信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0。效度分析本测验DQ、MI与Gesel发育诊断量表总DQ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57。与WPPSI总IQ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68。提示本测验为有效、可靠的筛查测验,并具有操作快速、简便、评分客观明确、易于掌握等优点,值得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孤独症筛查量表早期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完成ASD筛查及诊断性测试的2 571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最后确诊ASD 2 074例,全面发育迟缓(GDD)261例,发育性语言障碍(DLD)206例,正常发育儿童30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改良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和孤独症行为量表(ABC)筛查ASD的最佳阈值及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M-CHAT量表筛查ASD的灵敏度较高(88.3%),特异度较低(36.0%);其灵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在16~< 48月龄儿童中,其灵敏度大于80%。ABC量表筛查ASD的特异度较高(87.3%),灵敏度较低(27.2%);运用ROC曲线方法得出其最佳截点值为47.5分。联合M-CHAT和ABC量表筛查ASD,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特异度为85.8%,灵敏度为56.6%。结论 M-CHAT量表筛查ASD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在16~< 48月龄儿童中的筛查效果相对较好。ABC量表筛查ASD特异度较高,但灵敏度较低。基于联合M-CHAT和ABC量表筛查ASD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法识别ASD的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太原市小店区学龄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现状,探讨影响其发育的因素。方法整群分层抽取3岁、3.5岁、4岁、4.5岁、5岁儿童各110名;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简称:儿心量表)进行测试。结果550名儿童发育商均数符合一个尖峭的正态分布;平均智商比标准智商高出约10个百分点;儿童发育商与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幼儿园级别有密切关系。结论太原市小店区3~5岁儿童发育良好;尽快重新标准化儿心量表,使其适合评价目前儿童的发育;应充分发挥父母亲素质及幼儿园质量在儿童发育上的积极作用,提高儿童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0.
儿童认知发育评估的重要工具是发育评估量表。我国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认知发育筛查和诊断量表较少,应用面较窄(主要在儿童保健领域),大多处于研究性或小范围使用阶段。6岁以内包括认知发育的发育评估,在儿童保健和疾病监测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推进对认知发育障碍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重要性的认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正>儿童发育监测和筛查是儿科医生应该关注的问题儿童发育监测和筛查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常用的儿童发育筛查及评估方法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筛查及鉴别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的筛查和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高危新生儿不安运动(FMs)对运动发育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随访高危新生儿39例,矫正日龄6~20周记录FMs,10~18月进行Gesell发育量表或丹佛发育筛查量表评估,结合婴儿神经系统检查确定发育结局。结果FMs正常的33例中随访诊断运动发育迟缓1例;未出现FMs的6例中,随访诊断脑性瘫痪4例,全面发育迟缓2例。FMS评估预测脑性瘫痪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4%,阳性预测值为67%,阴性预测值为100%。预测运动发育迟缓的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7%。结论FMs缺乏是早期预测脑性瘫痪良好而可靠的指标。矫正年龄10~14周单次FMs评估对运动发育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但对脑性瘫痪的阳性预测值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一些文献指出头的形状和脑的发育直接有关,本研究目的观察出生头一年头部发育与运动功能的两者关系。病人与方法南美阿拉伯马医学院NICU1985年~1987年出院的5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平均体重1094g,平均胎龄28.5周。选择的病例出生时脑发育正常(头周≥第10百分位)、适于胎龄儿、无明显畸形、5分钟Apgar评分≥6,脐血或血气分析pH≥7.0,脑超声检查正常及无明显神经系统异常。根据国际新生儿健康中心标准校正月龄,除3例脑室周围软化及3例失去联系,本组随访了48例。综合神经发育的评估采用国际神经学量表,丹佛智能筛查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比较M-CHAT与CHAT-23量表在临床的适用性,以期为了解孤独症患儿早期特异性临床表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50例18~36月龄来我院发育儿科就诊的儿童,其中284例在筛查前未诊断为孤独症的儿童作为筛查对象;68例(包括从284名筛查对象中诊断为孤独症患儿2例)诊断为孤独症的患儿为孤独症组;除外284例筛查对象中6例被诊断为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和脑瘫的患儿,余278例儿童为对照组。采用M-CHAT与CHAT-23量表对筛查对象进行孤独症筛查;比较孤独症组与对照组筛查量表各项目阳性率差异;分析并比较M-CHAT和CHAT-23的评价指标,衡量不同判定标准筛查的效果。结果:孤独症患儿量表阳性率最高的项目为第9项;除第16项外孤独症组与对照组量表各项目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AT-23特异度较M-CHAT高,同时成本低、易填写、耗时短、结果易判定,更适合临床筛查孤独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江苏城市1~6岁儿童语言发育常模。方法对自行研制的《1~6岁儿童语言发育测评量表》进行标准化,制定江苏城市1~6岁儿童语言发育常模,包括量表分常模、百分位常模。结果在江苏四城市采样1 093名儿童(男553名、女540名),年龄为1岁6个月~6岁9个月。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以标准分-1. 33 SD为界值点,低于此值视为儿童语言发育落后,诊断儿童语言发育落后的灵敏度为97.44%、特异度为78.21%。结论《1~6岁儿童语言发育测评量表》常模样本代表性好,量表统计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在江苏城市1~6岁儿童的语言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制订适合鼾症儿童睡眠障碍状况调查的量表,应用于临床。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睡眠中心的存在夜间打鼾或张口呼吸症状持续2个月及以上的3~14岁儿童1017例,根据量表制订规范,结合儿童常见睡眠障碍理论知识,查阅文献后形成条目池,再由专家组对条目池进行修正及删除,形成初量表。采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出40个条目作为最终量表,再进行信度、效度考核。结果鼾症儿童睡眠呼吸障碍量表由5个维度、40个条目组成。信度方面,本量表总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αcoefficient)为0.7373,其余各维度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夜间打鼾相关症状0.5789、睡眠伴随症状及相关疾病情况0.6769、日间嗜睡相关症状0.6038、行为相关症状0.7983、他人对儿童嗜睡的评价0.8354。结构效度方面,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60%的条目其标准化系数载荷0.4,可接受。结论鼾症儿童睡眠障碍量表信度较好,效度可接受。  相似文献   

17.
低水平铅暴露对早期婴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出生前后低水平铅暴露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前瞻性观察了102例出生时血铅在0.10~0.84μmol/L低水平铅暴露婴儿的发育,通过多因素统计评价其因果关系。结果发现,即使在这个以往完全被认为是正常的铅暴露范围内,脐血血铅水平与3个月时在Bayley发育量表上的精神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有明确的负相关关系。血铅≥0.48μmol/L的婴儿在3月龄时的MDI和PDI明显低于血铅水平<0.48μmol/L者,分别相差4.6和8.8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提示这种差异依然存在。提示儿童血铅水平≥0.48μmol/L时确能对其早期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其前瞻性的变化规律正在进一步观察之中  相似文献   

18.
2952例住院儿童常规PPD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952例住字儿童常规PPD筛查,发现活动性结核114例(3.86%),其中因其他疾病而住院者67例(58.7%),表明半数以上活动性结核是通过常规PPD皮内试验而被发现,认为长期对住院儿童常规PPD筛查是发现儿童结核病的简便,安全,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强的方法,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儿童保健科医生对语音障碍(SSD)的认识。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初次就诊并诊断为SSD的506例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 506例SSD儿童中,90.5% SSD儿童病史中描述发育行为相关表现;97.6%完善发育行为评估,以筛查性智能及发育测试为主(485/506,95.8%)。116例(22.9%)共患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最常见的为语言障碍、全面发育迟缓和智力障碍,45.7%(53/116)发育行为相关病史中未记录异常表现。家属自觉听力异常儿童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生率高于家属自觉听力正常儿童,体查时对声源反应异常儿童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生率高于对声源反应正常儿童(P < 0.05)。506例SSD儿童中,病史中及体查时未关注听力的比例分别达33.2%、31.2%。92例(18.2%)完善诊断性听力测试,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2%(11/92)。11例听力损失儿童病史中,3例既往听力筛查通过,3例家属自觉听力正常,7例体查时对声源反应正常。结论 SSD儿童易共患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关注交流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但病史询问易遗漏,应结合发育行为评估。SSD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状况得到了儿童保健医师的关注,发育行为评估完成率高,但目前以筛查性智能发育测试为主。SSD儿童听力损失检出率高,儿童保健医生对其听力损失问题认识不足,诊断性听力测试未得到重视,临床不应以既往听力筛查结果或生活场景中儿童对声源的反应评估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因素对婴儿发育的影响,重点探索二者对婴儿发育的潜在交互作用。方法通过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电子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8~10月龄时接受了丹佛发育筛查(DDST)的婴儿的相关资料,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DDST筛查结果为"可疑"或"异常"的儿童作为病例组,将DDST筛查结果为"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卡方检验对婴儿的发育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因素对婴儿发育的可能影响,利用相加交互作用和相乘交互作用模型探索早产+低出生体重联合作用与儿童早期发育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 455名8~10月龄婴儿,DDST可疑/异常比例为2.6%。孕周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婴儿在8~10月龄时出现DDST可疑/异常的风险越高。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因素对婴儿DDST可疑/异常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2.55,95%CI:0.54-4.55),未发现相乘交互作用(OR=1.50,95%CI:0.68-3.30)。结论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因素对婴儿发育存在相加交互作用,未发现相乘交互作用。对早产合并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发育问题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