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讨论 通常PVS的QRS波宽而畸形,交界性早搏的QRS波形态正常,2者易于鉴别。本例PVS的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型时,除V_1呈rsR′形外,多数导联QRS波并不宽大畸形,极易误诊为交接早搏。 因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时,激动从左束支下传,心室  相似文献   

2.
一、临床资料:女36岁临床诊断:充血型心肌病,洋地黄中毒。二、心电图示:QRS宽大畸形,形态不一,室率平均40次/min左右,P与QRS无关。三、根据P波形态正常,规律出现,QRS宽大畸形,形态不一,房率大于室率,P波与QRS绝对无关的特点,符合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  相似文献   

3.
房性期前收缩伴预激表现为异位P波(P’波)伴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房室关系及畸形QRS波群性质难鉴别,而动态心电图显示间歇性预激时可帮助确诊。当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中出现畸形QRS波群的PR间期稳定、QRS形态和预激相似时,PJ间期在鉴别中就至关重要。本文报道2018年11月至2022年1月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例涉及预激和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21岁。健康查体发现心律不齐,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频繁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遂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阅图时发现除正常窦性节律以外,存在两种形态畸形的QRS波,其中一种畸形程度较明显,如图中R3,与窦性节律相比明显提前出现,QRS波时限约0.18s;其后有代偿间歇,为室性期前收缩。图1中R9为另一形态的畸形QRS波,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2岁.因头晕、心悸1天就诊.体检:BP 135/80 mmHg.心率64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正常,心界不大.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心率96次/min,P-R间期长短交替出现,长者0.26s,短者0.11s;长P-R间期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短P-R间期下传的QRS波群宽大、畸形、起始部有δ波,两种形态的QRS波群交替出现,酷似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起始部模糊、迟钝,QRS间期增宽达0.15~0.16s,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75岁。因胸闷、心悸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V_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HR88次/min。QRS波群呈三种形态:①RV_1呈rS型,QRS0.08s,属正常窦性下传。②Rv 6、9、10前可见窦性P波,P—R间期0.25s,下传的QRS呈宽大畸形单项R波形。另RV_(9、10)连续出现,其前均可见相关P波,P—R间期0.25s。③RV_(2、7、11)为提前出现的畸形  相似文献   

7.
室性并行收缩外出的韦金斯基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89岁,因多发性大面积褥疮、思维语言混乱、生活不能自理2年余入院。常规心电图(附图,V_1为连续记录,V_2为不连续记录)示:基本心律为窦性,频率68次/min。可见频发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P'波落于前一心动周期T波降支,形态异于窦性P波,P'-R间期大于0.12s,为房性期前收缩。除V_1上行的第2个P',其余P'下传的QRS波群之后均跟随单个或连续的畸形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与室上性下传QRS形态迥异,为空性激动。上述室性QRS波群与房性激动的偶联  相似文献   

8.
本例心电图可见窦性P波规则出现(V2~V4明显),频率75次/min,部分P波重叠于ST段或T波上,造成T波形态的不一致。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间均〉0.12s.频率130次/min左右,P波频率〈QRS频率,说明P波与QRS波群无关,为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QRS形态在肢体导联呈左前分支与左后分支阻滞型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40岁,因胸闷心慌10天,心电图(附图)基本节律为房性交界性,R—R间期0.88s,Ⅱ、V_1导联均可见到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形态各异,联律间期不等,Ⅱ导R_4提前出现,QRS形态正常,其前有窦性P波,V_1R_(2、5、10)均提前出现,QRS宽大畸形,R_2呈右束支阻滞型,R_(5、10)为左束支阻滞型,仔细辨认宽大畸形QRS前均有相关的窦性P波,P—P间距1.12s。心电图诊断:①交界性逸搏②逸搏夺获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0岁。主诉胸闷、头晕、乏力,时轻时重已5年。附图为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P-P规则、房率54次/分。P波与QRS波无关。QRS宽大畸形,有2种形态:1种S波较深,呈rS型,规则,频率40次/分。当其后有提早出现的心搏时,即重建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63岁。因阵发性心悸、头晕1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入院后发现如下心电图表现。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图中P波按顺序出现,P-P间距1.04—1.16s,频率约54次/分。QRS波呈多种形态,其中R1、3、4、6、8、10、12-15、17、19、21为室上形态,余QRS波基本上呈两种形态且提前出现,宽大畸形,偶联间期不等;R2、11、20之后的P—R间期明显延长,达0.32s,R9、16、18之后P波均未下传,R16、18之后的第1个QRS波为室上形态,与P波无关。心电图诊断:①窦缓伴不齐;②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③干扰性房室传导阻滞;④交接性逸搏。  相似文献   

12.
本例心电图均未见窦性P波,长Ⅱ导联似可见纤细的f波,R-P间期绝对不规则,为0.24~0.40s,平均心室率192次/min,QRS波群宽大畸形,肢体导联形态多变,如长Ⅱ导联呈QS、QRS、rsr'、rsR'型,胸导联形态基本一致,I、aVL、V5、V6导联QRS波群起始部粗钝为δ波,长Ⅱ导联QRS波群形态多变与f波下传心室的途径有关,当f波均由房室旁道下传心室时,便出现呈QS型完全性预激QRS波群。当f波由房室正道下传心室时,便出现正常形态QRS波群。当f波由房室旁道、正道下传心室时,则出现部分性预激QRS波群。符合B型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型心房颤…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性,76岁.因心累、心悸5~6天来我院就诊.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心界扩大,心率116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快慢不一,无杂音,血电解质及心肌酶等正常.入院查心电图示快速性心房纤颤,心率113次/min.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①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第4、6、8个QRS波提前出现、宽大畸形且在同一导联形态及配对间期不一致.心电图诊断为心房纤颤,频发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图1);②P波消失,代之以f波,第2个QRS波为室性期前收缩,第3个QRS波为延迟出现的室性搏动,第4个波开始连续出现13个宽大畸形、形态多样且尖端围绕基线扭转的QRS波群,形成短一长一短周期现象,频率180~280次/min,发生于长Q-T间期(0.58 s)之后.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33岁。因反复心累、心悸1周就诊。门诊拟诊心律失常,急查心电图。图1为3条Ⅱ导联非连续记录。窦性心律,频率86次/分,P-R间期0.13s,QRS波0.08s,QT/QTc间期0.37/0.447s,P/QRS/T电轴52°/20°/114°。上行为室性期前收缩(PVS)三联律。宽大畸形的R′波后伴有一逆行P-波,代偿间歇完全;中行为两个宽大畸形的R波连发,其前的R′波与上行PVS形态一致,后仍有一逆行P-波,与紧随其后的R″形态不一,形成连发性PVS四联律;下行第1个R′波后无逆行P-波,无代偿间歇,为间位性PVS。第1个R″波有一逆行P-波,代偿间歇完全。下行末出现一…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35岁。临床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心电图 (图 1 )长 导联示 P波散在而规律出现 P- P间距 0 .52 s,QRS波形态有两种 :一种为宽大畸形的 R′波 ,呈 R型 ,顶端有切迹 ,时限0 .1 2 s,R- R间距 0 .48s;另一种呈 Rs型 ,时限 0 .0 8s。两种形态的 QRS波均与 P波无固定关系。 R′波因与 P波重叠多少不一 ,故其形态均略有不同 ,部分出现 Ron P现象 ,不呈 Ron P现象的 R′波 ,其后均可见逆传心房的 P-波 ;部分与窦性 P波融合 ,形成形态不一的房性融合波 ,正常形态的 R波呈四联律、五联律。R′- R间距均为 0 .37s,R…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20岁。因胸闷、心悸1周就诊。查体:神志清,胸廓无畸形,心浊音界无扩大,心律不规则,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同步12导联记录(本刊选示)(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分,P—R间期0.14s,窦性下传的QRS波形态正常,在各导联可见频发出现的P’、QRS波,P’-R间期为0.16~0.24s,P-P’间距为0.40~0.62s,部分P’波后无后继的QRS波,下传的QRS波呈3种形态:①以P’。为例,下传的QR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左前支传导阻滞型;②以P’,为例,下传的QRS波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型;③图末P’-R长短两组,QRS波分别是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束支传导阻滞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7.
1 心电资料 患儿男,7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因发热、咽痛、心悸再次就诊。查体:心律不齐。即行心电图检查,如图所示:P_Ⅰ直立,P-P基本规则,P-P间期0.52s,P波形态稍有不一。QRS有三种形态:其一为室上性,其前有相关P波;其二为宽大畸形之QRS波群,其前无与之相关P波,且畸形形态不一,一种类似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形,一种类似左束支阻滞形。在长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54岁。因头昏、心悸、胸闷,活动后加重入院。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冠心病。附图(见第172页)为入院时记录的Ⅱ、aVF、V_1导联。见窦性QRS与提前、畸形的QRS交替出现,形成二联律,提前的QRS前无P′波、配对间期均为0.44—0.48s(间距差<0.06s),后有代偿期。其特征性表现为:早搏配对固定,而畸形宽大的QRS形态不一,且有逐渐演变的规律。Ⅱ、aVF导联内高大R波渐低呈Rs型,时限均≥0.12s。V_1联由Q_r→qR→M型,即Q波渐小至消失,R波渐高,QRS时限由0.11→,0.16s,重复发生。且其ST-T亦随QRS有规律的演变。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多形性室早二联律,3.交替性室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手风琴样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5):393-393
在宽QRS波心动过速发作的心电冈中,如果出现一个与心动过速的宽QRS波形态不同,而陔QRS波又比心动过速的QRS波更趋向正常化的形态时,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0岁。因胸痛、心悸5h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图1)上行示PP间期0.54s,QRS波分为3种形态。第1种QRS波形态正常,PR间期0.16s,ST段无特殊,T波深倒置,QT间期0.42s,表现出心肌缺血型改变。第2种QRS波的PR间期不变,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8mV,T波倒置,形态酷似单细胞动作电位曲线,表现出急性心肌梗死损伤型改变。第3种QRS波宽大畸形,提前发生,为诱发的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后QRS波形态同第1种改变,3种不同形态的QRS波成组周而复始出现。下行示PP间期仍为0.54s,心电图变化与上行基本相同,ST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