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成  祝会斌  方汉林  卢荣鑫 《安徽医学》2013,34(12):1797-1799
目的 分析150例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150例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清扫各部位淋巴结,并分别标记送病理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结果本组13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本组清扫淋巴结累计1 233枚,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8.3枚,517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率为42.6%.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颈部食管旁及锁骨上,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在上纵隔、颈部和腹部均能发现转移,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和上腹腔.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胸中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胸段食管旁,胃小弯侧淋巴结清扫.胸下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胃小弯侧,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食管癌病灶长度越长,肿瘤分化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Xiong HC  Wu N  Chen JF  Zhang LJ  Ji JF  Y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478-1481
目的探讨胃食管交界部癌(EGJ癌)的最佳手术方式及Siewert分型下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26例EGJ癌患者中,12例采取腹胸两切口+腹腔胸腔两野淋巴结清扫术(两切口组),14例采用常规左开胸EGJ癌切除+肿大淋巴结摘除术(常规组)。结果(1)两切口组和常规组平均清扫淋巴结组数(分别为7.3组和3.5组,P〈0.01)及平均检出转移淋巴结组数(分别为1.9组和0.9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切除腹腔淋巴结个数(分别为20.5个和13.3个,P〈0.01)及胸腔淋巴结个数(分别为8个和4.9个,P〈0.0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两切口组食管切缘距肿瘤5.8cm多于常规组的5.1cm;两切口未损伤膈肌,减少了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2)Siewert分型:Ⅰ型腹腔转移不严重,Ⅱ型胸腹腔双向转移,Ⅲ型腹腔转移为主,3个亚型的淋巴结转移有差别。结论腹胸两切口+腹腔胸腔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有助于提高EGJ癌手术的根治性,有助于研究EGJ癌的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MRI成像特点及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患者43例,术前均行颈部MRI检查,标记可疑转移淋巴结,按颈部分区定位.同期行颈清扫术并将淋巴结分区送病理检查,MRI标记的可疑淋巴结做病理对照,记录术后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其在Ⅱ、Ⅲ、Ⅳ、Ⅴ、Ⅵ区的分布,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MRI标记阳性淋巴结210枚,术后病理证实194枚,阳性率为92.4%.手术标本中阳性淋巴结285枚,病理证实的MRI标记阳性的淋巴结占手术标本中阳性淋巴结的比例为68%(194/285);转移淋巴结在颈部Ⅱ、Ⅲ、Ⅳ、Ⅴ、Ⅵ区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Ⅵ区的阳性率最高,在Ⅴ区的阳性率最低.结论 (1)MRI对转移淋巴结的鉴别有较高的灵敏度,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2)颈Ⅵ区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的重要部位,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无论有无颈部淋巴转移,对颈Ⅵ区进行清扫十分必要.(3)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为多分区分布,Ⅱ、Ⅲ、Ⅳ、Ⅵ区为主要的转移部位;对cN+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应进行包括Ⅱ、Ⅲ、Ⅳ、Ⅴ、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研究胃癌淋巴转移的规律对选择胃癌的手术方式,确定淋巴清扫范围及提高术后生存期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62例胃癌患者5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总转移率为83.9%。从62例患者中共收集淋巴结1103只,经病理检查,有癌转移者265只。对癌肿生长部位、体积、浸润深度、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与淋巴转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淋巴转移是胃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胃周区域性、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根治术的关键技术,清扫是否彻底合理将直接影响胃癌远期疗效和术后死亡率。而这种清扫既有区域性的大块切除,又有个别淋巴结的剔除,由于受胃周解剖学特点和手术者个人经验及操作习惯的影响,同时目前尚无术中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可靠方法,而微小的淋巴结和淋巴管在术中又无法辨认,使胃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和合理性在手术中难以得到保证。而最先接受肿瘤淋巴回流、转移率最高的“前哨淋巴结”得到重点清扫,是胃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淋巴清扫的重中之重。用染色剂进行术中淋巴染色,使胃周淋巴结显色后再行清扫,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也是近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淋巴道转移是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广泛性子宫切除加上盆腔淋巴结清扫.但子宫颈癌不但有盆腔淋巴结播散的倾向,而且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播散的倾向[1~3],有必要同时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薛信乐  韩大力 《河北医学》2014,(8):1281-1284
目的:探究不同分型食管癌交界部腺癌(AEG)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以我院2007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58例食管癌胃交界部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上腹、左胸入路淋巴清扫术,术后对各分型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予以探讨。结果:158例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2449枚,平均每例清扫15.5枚,其中证实有105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总数转移度711枚,转移度为29.0%,其中胸下段食管旁及下纵隔淋巴结转移以SiewertⅠ型患者为主。AEG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否在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EG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Siewert分型,Ⅰ型、Ⅱ型的AEG患者均可选择经上腹左胸两切口,而Ⅲ型AEG患者则可选择单一经腹切口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乳腺外科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中的一个里程碑.淋巴转移是乳腺癌重要的转移方式,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淋巴转移必经的第一站淋巴结.以SLNB评价腋窝淋巴转移的情况为乳腺癌的手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通过这种微创方法可以筛查出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清扫,保证了患者的美观和上肢功能.SLNB的活检方法主要有蓝染技术、淋巴放射显影技术、蓝染与淋巴放射显影结合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61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的28例患者,进行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有效,未出现需手术治疗患者。12个可能与淋巴漏相关的因素中,低体质量指数(BMI)(P=0.026)、淋巴结转移(P=0.012)、术后非限制饮食(P=0.033)、腹腔镜手术(P=0.002)、动脉导向清扫(P=0.013)均与术后腹腔淋巴漏有关,其中低BMI、动脉导向清扫、术后非限制饮食、腹腔镜手术是术后发生淋巴漏的4个独立高危因素。结论低BMI、动脉导向清扫、术后非限制饮食、腹腔镜手术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2例诊断为上消化道多原发癌患者,按肿瘤不同的生长部位采取了3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同时清扫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结果:颈部淋巴结鳞癌转移4例;胸部淋巴结鳞癌转移6例,腺癌转移2例;腹部淋巴结鳞癌转移2例,腺癌转移5例。本组无手术死亡,均获得随访,存活5年者2例,存活3年4例,存活(1-2)年者3例,现有3例仍在随访中。结论: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以淋巴转移为主,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颈、胸、腹三区域或胸、腹二区域淋巴结清扫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胸腔镜内乳淋巴链清扫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肿瘤位于乳腺内侧或中央区的乳腺癌病人15例为研究对象.气管插双腔管全麻,术前肿块周围和皮下注射美蓝5~6 ml.腋窝清扫结束后,采用单腔通气使患侧肺萎陷.于腋中线第3、5、7肋间隙处分别置入腔镜、内镜分离钳和超声刀,切除内乳淋巴链送病理检查.结果 11例右侧乳腺癌病人腔镜下成功切除内乳淋巴链.1例左侧中央区Ⅲc期病人术前化疗后内乳区水肿,内乳血管显示不清,行腔镜内乳淋巴结活检.1例左侧乳腺癌其内乳淋巴链被心包和主动脉覆盖,另2例乳腺癌因胸腔粘连均改经肋间隙胸膜外内乳淋巴结活检.11例中5例内乳淋巴结有癌转移,其中1例内乳淋巴结癌转移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平均每例切除内乳淋巴结4.7 (4.7±1.8)枚.内乳淋巴结均位于第1肋软骨至第4肋间隙之间.手术时间为34~70 (49.2± 9.6) min.1例发生术后一过性低氧血症,经面罩吸氧好转.无出血、肺损伤、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胸腔镜内乳淋巴链清扫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该手术方法有助于改善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食管中段鳞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分析,指导食管中段鳞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65例食管中段鳞癌手术中共清扫淋巴结521枚,有转移淋巴结108枚。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分析,肿瘤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统计学分析,阐述食管中段鳞癌淋巴结廓清范围。结果食管中段鳞癌多有癌肿旁,隆突区,下肺韧带区、腹腔胃左血管旁,胃小弯网膜及贲门上下区等区域淋巴结转移。结论食管中段鳞癌要进行规范的二野淋巴结清扫,同时术后1个月内辅助第三野(颈部及上胸段)规范的放射治疗,尽可能做到根治,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保留贲门及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广泛清扫在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肿瘤距贲门齿状线近口端5.0cm以上的病例,手术中保留贲门胃小弯延长原食管床,行食管与食管端端机械分层手工吻合;术中行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广泛清扫。结果1次吻合成功95例,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2例,胸胃瘘1例,吻合口狭窄4例,胃出血1例,胸胃无力症2例,行吻合口扩张治愈2例,扩张效果不佳予食管支架治疗2例,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食管癌患者有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42.3%,远低于无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70.6%),术后3年的腹腔局部复发率5.4%,腹部CT提示为肝,肾上腺转移,未发现有上腹部手术清扫区域的淋巴结复发。结论延长胃小弯、保留贲门、食管床内吻合、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广泛清扫的术式,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食管癌腹腔淋巴结相关引流区域清扫的彻底与否直接关系到术后的腹腔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第Ⅲ组淋巴结转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乳腺癌第Ⅲ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与转移规律,探讨术中对第Ⅲ组淋巴结清扫的原则与合理性.方法:对1999~2002年我院住院手术治疗行Ⅰ、Ⅱ、Ⅲ组淋巴结清扫术有完整病理资料的216例的Ⅲ组淋巴结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建立数据库,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与第Ⅲ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腋淋巴结状况;而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手术方式无关.第Ⅲ组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8.7%.结论:对于腋淋巴结明显转移,肿块位于内侧及乳晕区的乳腺癌患者应行包括第Ⅲ组淋巴结的腋窝淋巴结完全清扫.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近年来其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目前手术根治及淋巴结清扫仍作为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段[1].由于颈部具有丰富的淋巴回流,特别是乳糜管及淋巴导管均在颈部汇人静脉系统,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颈淋巴管或乳糜管若损伤,而术中未发现或术中处理不可靠,易并发淋巴漏.颈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为1% ~3%.若淋巴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低蛋白血症、局部皮肤感染坏死、颈部大血管腐蚀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98年至2010年共开展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326例,发生淋巴漏9例(2.8%).对淋巴漏患者采取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Auchincloss-madden术式下锁骨下淋巴结(Ⅲ组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收集34例采取Auchincloss-madden术式下行Ⅲ组淋巴结清扫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清扫出82枚Ⅲ组淋巴结,有1例锁骨下淋巴脂肪组织内未找到淋巴结.33例中每例查见Ⅲ组淋巴结为1~5枚,平均为2.5枚.33例中13例既有Ⅰ、Ⅱ组淋巴结转移,又有Ⅲ组淋巴结转移;11例有Ⅰ、Ⅱ组淋巴结转移,而无Ⅲ组淋巴结转移;9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未见有Ⅲ组淋巴结转移而无Ⅰ、Ⅱ组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结论:对于术前临床检查或术中发现Ⅲ组淋巴结肿大的病例清扫这组淋巴结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病情精确分期,经过胸大、小肌间隙有助于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上、中、下段食管癌在食管壁及淋巴结系统内转移的规律,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合适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44例胸段食管癌根据肿瘤具体位置及术前检查,采用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结果本组病例144例,共清扫淋巴结2807枚,平均每个病例21.03枚,其中270枚检及转移,全组共7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2.78%。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及颈部,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颈部、胸部及上腹区均可见,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及上腹区。结论胸段食管癌应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及术前检查综合评估,以寻求安全且保证疗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陈俊强  李绍森 《广西医学》2001,23(2):281-284
现代外科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有以下3点共识:(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必需的,因为腋窝淋巴结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2)乳腺癌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如上肢淋巴回流性水肿及患肢侧上肢疼痛等,主要由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所致;(3)早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很低,如T1期患者约有80%无淋巴结转移。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性腋淋巴切除(ALND)可导致淋巴水肿及患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目前,早期乳癌患者即使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也常常行ALND。如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上述并发症及避免不必要的过大手术呢?近几年来,哨兵淋巴结定位技术的出现,使上述情况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旁淋巴链完整切除在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分析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手术方式、转移及并发症的发生,评价喉返神经旁淋巴链的临床意义.结果:喉返神经旁淋巴链完整切除组的二次颈部淋巴洁清扫发生率低于未完整切除组,而改变术式并没有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喉返神经旁淋巴链完整切除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特别是中心区有淋巴结肿大的病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术中淋巴显影来指导结直肠癌的切除及淋巴清扫,提高转移性淋巴结的阳性检出率,正确判断预后及指导术后化疔。方法:对23例结直肠癌患者术中动脉或浆膜下注射亚甲蓝行淋巴显影,清扫淋巴结并行病理检查。总结结直肠癌淋巴结显影与转移的规律。结果:亚甲蓝行淋巴显影,能满意显示结直肠癌淋巴结分布,提高清除率,增加切除标本上摘出的淋巴结数目。深染色组均无转移,浅染色组转移少,无染色组转移率高。结论:应用术中淋巴显影技术,能清晰地显示结直肠癌引流区域各站淋巴结,为手术切除及淋巴清扫提供了直接可靠的方法,从而提高淋巴清扫的彻底性,对正确判断预后,指导化疗,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