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分娩方式不同性别新生儿脐血的免疫功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影响新生儿免疫功能有多种因素。新生儿阴道分娩娩出时,子宫收缩会使胎儿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新生儿免疫状态受分娩方式的影响;剖宫产新生儿免疫力低,易继发感染。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不同性别新生儿脐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分娩产妇100例,其中阴道分娩组50例,新生儿男性30例,女性20例;剖宫产组50例,新生儿男性30例,女性20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透射免疫浊度法检测两组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水平,流式细胞仪酶标法测定T淋巴细胞抗原(CD4、CD8)水平。结果与结论:剖宫产组女性婴儿脐血淋巴细胞CD4抗原、CD4与CD8混合抗原水平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CD8抗原水平却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剖宫产组女性婴儿脐血IgA、IgM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组(P<0.01),IgG水平却低于男性组(P<0.05)。剖宫产组女性婴儿脐血IgG、IgM、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男性婴儿脐血IgM水平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提示不同分娩方式对不同性别新生儿免疫功能有影响,剖宫产可降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183-1185
目的为了为临床预防新生儿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探讨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GFAP和NSE值的价值。方法根据随机原则要求选取就诊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同孕期且血糖正常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借助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电化学方法测量两组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GFAP和NSE值,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5min进行Apgar评分测定。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S100B蛋白、GFAP和NSE值明显增加,而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则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应重视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GFAP和NSE水平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脑损伤并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做出评价,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ELISA检测新生儿脐带血S100B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新生儿S100B蛋白水平.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45名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血S100蛋白含量.结果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S100B为1.19±0.16 μg/L,参考范围0.88~1.50μg/L,男女性别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脐血S100B与脑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脐血抵抗素浓度、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抵抗素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足月单胎分娩产妇,其中经阴道自然分娩60例,择期剖宫产50例,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脐血抵抗素含量,采用速率散射法免疫浊度测定系统检测脐血IgG、IgA、IgM、C3、C4;酶标法测定T细胞亚群,同时行血常规化验。结果阴道分娩脐血抵抗素浓度、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高于剖宫产分娩。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脐血抵抗素与新生儿免疫功能有影响,阴道分娩可促进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FIRS)新生儿脐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对脑损伤早期筛查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该院产检且有孕期高危因素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60例研究对象根据有无FIRS分为FIRS组(28例)和非FIRS组(32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脐血NSE、S100B水平;研究对象均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并根据足月儿生后2周或早产儿矫正胎龄42周时NBNA评分分别将FIRS组及非FIRS组分为脑损伤新生儿(NBNA≤37分)和非脑损伤新生儿(NBNA37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FIRS新生儿脐血NSE、S100B水平对脑损伤早期筛查的预测价值。结果 FIRS组新生儿脐血NSE、S100B水平均明显高于非FIRS组;FIRS组较非FIRS组脑损伤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损伤新生儿脐血NSE、S100B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脑损伤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分析可知,FIRS新生儿脐血NSE水平与S100B水平呈正相关(r=0.599,P 0.05)。脐血NSE、S100B水平预测FIRS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839,两者联合预测FIRS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962,灵敏度为92.90%、特异度为90.70%。结论 FIRS新生儿脐血NSE、S100B水平对脑损伤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脐血流S/D检测及脐血气分析对高危妊娠新生儿结局的临床观察。方法将该院120例足月分娩的高危妊娠孕妇根据胎心监护或脐血流S/D检测结果的不同分为3组。A组为胎心监护结果异常,脐血流S/D检测正常;B组为脐血流S/D检测异常,胎心监护正常;C组为胎心监护及脐血流S/D检测均异常。分娩后立即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应用阿氏(Apgar)新生儿评分法对2组预后进行预测,比较3组新生儿阳性符合率。结果 C组Apgar评分小于或等于7分和脐血气分析pH7.2者分别为92.5%和82.5%,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评分小于或等于3分者脐血气分析pH均小于7.2,占100.00%;3~7分患儿中pH7.2者,占89.53%;7分患儿中pH7.2者,占13.6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评分发病率为30.00%,脐血气分析发病率为16.67%,Apgar评分小于7分且脐血气分析pH7.2的发病率为34.17%。结论联合应用胎心监护和脐血流S/D检测,以及脐血气分析,对高危妊娠新生儿预后的阳性符合率更高,具有临床指导和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睡眠体位对异常脐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50例异常脐血流孕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实验组取脐血流监测S/D最低值时的卧位为最佳睡眠卧位,对照组取随意卧位,监测S/D值至终止妊娠时,比较两组S/D值与新生儿预后.结果 实验组降低S/D值有效率100%,对照组为60%,新生儿预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最佳睡眠体位有利于改善胎儿胎盘末梢循环阻力及胎盘血液的灌流量,有助于降低异常S/D值,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血气分析可确切地反应体内缺氧程度和酸碱失衡情况,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正常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及母血血气分析的相关变化屡有报告,但不同的分娩方式对脐血血气分析的影响报道甚少。为探讨阴道及剖宫分娩新生儿缺氧、酸碱代谢情况,我们对100例新生儿出生后即刻采取脐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孕37~42周单胎阴道顺产的新生儿56例(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的新生儿26例(剖产组),抽取新生儿脐静脉血以血球分析仪常规检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IgM、C3、C4值.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新生儿脐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IgG、IgM、C3、C4值均高于剖宫产组。结论: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较选择性剖宫新生儿的部分免疫功能有所增强,阴道分娩有益于新生儿的免疫状况.应鼓励阴道分娩.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S-100B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脐血中的变化,探讨其在HIE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足月窒息新生儿307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符合HIE诊断标准的46例纳入HIE组.HIE组中轻度HIE 31例,中、重度15例.同期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43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留取脐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脐血血清S-100B蛋白浓度.结果 ①在正常组内男性与女性脐血血清S-100B无差异.②正常组脐血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为(1.03±0.32)μg/L,HIE组为(2.53±1.10)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8,P<0.05).③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脐血S-100B蛋白浓度分别为(2.06±0.65)μg/L与(3.49±1.23)μg/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6909,P<0.01).结论 性别对新生儿脐血S-100B无影响.脐血S-100B可作为HIE的早期生化指标,且可以判断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分娩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正常分娩中新生儿锁骨骨折19例(A组),随机抽取同期经阴道分娩正常新生几35例(B组),比较两组在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的异常情况、新生儿体重、腹围头围比值、产妇骨盆外测量值,分析正常分娩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高危因素。【结果】正常分娩中新生儿骨折与胎儿体重、孕妇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头围腹围比、胎位及产程异常有关。【结论】在正常分娩过程中需结合胎儿体重、孕妇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头围腹围比、胎住,充分评估阴道分娩条件,避免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8例HIE临床分度、分娩方式、脑CT改变、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重度HIE发生率异常分娩组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HIE预后与临床分度呈正相关;CT表现脑实质出血者预后差。结论:HIE程度与分娩方式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分度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脑实质出血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测脐血流S/D值与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01月在我院住院晚期妊娠孕妇700名,选择脐血流异常者350例作为Ⅰ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脐血流正常者350例作为Ⅱ组。再对Ⅰ组和Ⅱ组分别分为Ⅰa(胎监正常组)、Ⅰb(胎监异常组)和Ⅱa(胎监正常组)、Ⅱb(胎监异常组),通过观察胎心率、脐带、羊水、胎儿脐血流S/D值及胎心监护图谱显示的胎心变异情况记录脐血流检测、胎心监护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脐血流、胎心监护相互异常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脐血流异常对羊水过少、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小于胎龄儿及新生儿窒息均有较明显影响,两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Ⅰa组与其他3组相比,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Ⅰa与Ⅱa、Ⅱb相比,羊水污染、羊水过少、脐带异常、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运用到监测脐血流S/D值及胎心监护是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方法,具有安全、快捷、准确、方便、可重复性、易观察等优点,二者结合明显提高了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准确率,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剖宫产、阴道自然分娩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8月至2001年11月在我院采用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的正常新生儿200例,其中100例阴道自然分娩儿,100例剖宫产儿。在生后一周内经皮测定的胆红素指数(以下简称TCB)值,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剖宫产组新生儿生后1周内的经皮TCB值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组,且两组新生儿TCB的高峰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阴道自然分娩能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指数。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影响异常脐血流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  张进梅  张娆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30-193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胎儿异常脐血流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1~10月在我院门诊、住院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S/D异常值40例作为干预组,取检测脐动脉血流最低值体位为主要卧位,以次低值为辅助卧位,两者交替进行;取2005年9月~2008年12月检测脐动脉血流S/D异常值46例为对照组,未特意嘱咐睡眠体位,比较两组在异常S/D值降至正常值、足月产及阴道分娩的差异。结果干预组经指导正确睡眠体位后降至孕周正常值范围15人,阴道分娩20人;对照组降至正常值8人,阴道分娩13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足月产35人,对照组足月产29人,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过正确的睡眠体位,可使S/D异常值降至孕周正常值范围,延长孕周、提高足月产,降低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水针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使用水针分娩镇痛作镇痛组,与同时同条件的常规分娩产妇作对照.结果镇痛组与对照组在产妇产程和2 h、24 h阴道出血量等方面有显著差异,而分娩方式、产妇泌乳、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脐血pH值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水针分娩镇痛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是一安全、简便、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水针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使用水针分娩镇痛作镇痛组,与同时同条件的常规分娩产妇作对照。结果镇痛组与对照组在产妇产程和2 h、24 h阴道出血量等方面有显著差异,而分娩方式、产妇泌乳、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脐血pH值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水针分娩镇痛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是一安全、简便、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脐血与外周血早期血糖监测1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血糖与新生儿外周血(足底血)血糖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0例妊娠期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正常妊娠分娩且新生儿Apgar评分≥8分的新生儿;90例“高危儿”病例作为对照,其中妊高征30例,早产儿30例,糖尿病30例。分娩时即时抽取脐静脉血送化验室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取脐血及新生儿足底血查快速血糖值。结果快速血糖值与化验室报告血糖值有一致性,脐血血糖与外周血血糖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正常妊娠分娩的新生儿中有5%比率的低血糖。结论为避免忽略正常新生儿中的低血糖患者,可用无创的脐血查快速血糖代替新生儿足底血血糖的测定,以减少对新生儿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静脉血与新生儿脐血的成分差异及关联性。方法选取319例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在分娩当天空腹抽取静脉血送检,而新生儿则在分娩结束时取近脐端脐血送检。对孕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标本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拟胆碱酯酶(PCHE)、前清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指标检测。结果孕妇静脉血血清ALP、PCHE、PA、RBP、TC、TG显著高于新生儿脐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静脉血与新生儿脐血之间血清BUN、CR、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静脉血与新生儿脐血之间血清PCHE、PA、RBP、BUN、CR、UA呈正相关(P0.05),而ALP、TC、TG无相关性(P0.05)。结论孕妇静脉血与新生儿脐血之间某些物质的浓度存在差异,新生儿脐血中PCHE等指标的浓度受母体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联合脐血流S/D检测及脐血气分析在高危妊娠新生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产检的128例孕晚期高危妊娠孕妇,均开展胎心监护、脐血流S/D检测、脐血气分析,根据胎心监护、脐血流S/D检测结果分组:A组(43例)为脐血流S/D检测正常、胎心监护异常者,B组(43例)为胎心监护正常、脐血流S/D检测异常者,C组(42例)为脐血流S/D检测异常、胎心监护异常者,对比三组脐血气分析与新生儿Apgar评分,统计Apgar评分分布情况、Apgar评分与脐血气分析对新生儿预后的评估情况。结果 C组脐血气分析pH≤7.1、Apgar评分≤7分患儿多于A组、B组(P0.05);Apgar评分3、3~7、7分患儿脐血气分析pH≤7.1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Apgar评分≤7分时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25%;脐血气分析pH≤7.1时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00%。结论胎心监护联合脐血流S/D检测及脐血气分析可用于高危妊娠新生儿预后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