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诊断颈椎退行性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 (MPR)对颈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5例颈椎病患者利用常规颈椎CT扫描和螺旋CT扫描并行MPR重建 ,对比分析扫描结果。结果 :螺旋CT扫描并MPR重建除显示 42例表现为一个以上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神经根及硬脊膜囊外 ,还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3 0例 ,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2 1例 ,2 3例共 2 7个椎间孔狭窄 ,12例共 15个横突孔狭窄 ,9个狭窄横突孔边缘骨质硬化增白 ,并可整体直观的观察韧带骨化、肥厚及椎管狭窄情况。结论 :螺旋CT扫描并MPR重建在显示颈椎退行性变各种病理改变方面比常规CT扫描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CT旁矢状位重建对腰椎间孔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旁矢状位重建对腰椎间孔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01~2004-04,对腰腿疼患者临床和常规CT检查考虑有椎间孔狭窄时,使用螺旋CT旁矢状位二维重建,诊断并手术腰椎间孔狭窄症15例。结果15例螺旋CT旁矢状位重建均显示有L4~5或L5~S1椎间孔狭窄,2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8例椎体终板后外缘局限性增生骨化突入椎间孔,1例腰椎滑脱峡部裂假关节,4例后外侧椎间盘突出间隙狭窄并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上移。水平狭窄型7例,垂直狭窄型8例。Ⅱ度狭窄6例,Ⅲ度狭窄9例。结论螺旋CT旁矢状位重建可以弥补常规横断CT扫描的不足,对椎间孔显示清晰直观,对手术减压有定位指导意义,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的特征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25例ELLDH进行常规CT扫描 薄层螺旋扫描和冠状面、矢状面的MPR;25例中男18例,女7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25例ELLDH MPR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及压迫同位节段脊神经根情况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其中椎间孔内突出15例,椎间孔外侧突出4例,椎间孔内外突出3例,椎间孔内并同节段椎管内后外侧突出3例。其MPR特征为突入椎间孔内和椎间孔外的软组织块影,压迫同位节段脊神经根,形态多呈丘状、圆形或三角形。25例ELLDH中有7例常规CT扫描未发现ELLDH,病人再行MPR均发现ELLDH;8例常规CT扫描显示ELLDH可疑,通过MPR得到明确诊断;10例常规CT扫描虽发现ELLDH,但不能清楚显示神经根受压情况;25例ELLDH通过MPR均直接显示了神经根受压情况。结论 MPR在ELLDH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准确地提供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神经根的关系等解剖学信息,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一站式重建诊断颈椎病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00例临床拟诊为颈椎病的患者进行颈椎容积扫描后在EBW4.0工作站进行模拟常规椎间盘扫描重建及一站式重建[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MPR)],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种扫描模式对颈椎曲度、颈椎序列、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椎小关节异常、钩椎关节增生、骨性椎管狭窄、横突孔异常、椎间隙变窄、侧隐窝狭窄、椎体许氏结节、椎间盘异常、椎旁软组织异常、神经根受压、前后纵韧带骨化、项韧带骨化等颈椎病相关的15项征象的显示能力。结果两种重建模式下,椎旁软组织异常(P=0.500)、颈椎序列异常(P=0.499)、横突孔异常(P=0.685)、侧隐窝狭窄(P=0.447)、项韧带骨化(P=0.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颈椎一站式重建能够准确地显示更多的颈椎病相关征象,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更多有效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CT,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mation,MPR)在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Lightspeed 16层CT、对100例腰推行L3-S1螺旋扫描,并利用A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得多平面重建(轴位、矢状位、斜位和冠状位)MPR图像.分析轴位、多平面MRR显示椎间盘病变的能力.结果:100例病人80个间盘突出,56个间盘膨出,8个间盘脱出,4例椎弓崩裂。横轴位显示椎间盘膨出和MPR有同样的质量,对椎间盘突出大小的显示横轴位68个和MPR相符,12个椎间盘突出MPR显示纵轴方向较轴位大,2例崩裂轴位显示欠佳,8例脱出轴位显示不佳。结论:MSCT螺旋只需一次扫描就能通过后处理获得包括椎间盘、椎体、椎间孔在内所有结构,较直接的CT扫描的横轴位图像增加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避免漏诊。更符合临床医生的读片习惯,显示硬为直观,可作为腰椎扫描的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所见一侧腰椎间盘突出而临床出现对侧腰腿痛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300例腰椎问盘扫描患者,34例出现对侧腿痛症状,进行临床与影像比较。结果:34例CT扫描均显示腰椎间盘层面偏侧软组织块、神经根受压移位,同时椎间孔变窄,而15例健侧小关节增生肥大,骨质增生。12例合并其他间盘病变。结论:其形成原因可能与椎间盘的化学性神经根炎及自身免疫或侧弯畸形。小关节错位防御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直立位椎管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直立位椎管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CT或MRI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 196例术前进行直立位椎管造影检查。结果 直立位椎管造影的诊断结果与CT或MRI基本符合 ,但有 7例直立位椎管造影发现L4~ 5椎间盘突出并伴有神经根受压 ,而CT或MRI未能显示。结论 直立位椎管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可能优于CT或MRI ,尤其对L4 5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受压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MSCT多平面重建(MPR)诊断腰椎小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及扫描中的技术探讨。方法:MSCT行腰椎扫描48例,扫描范围L3-S1椎体及椎间盘。所有病例均拍摄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DR片。扫描重建层厚1.25mm,间隔1.0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处理:对所得重建图像同X线平片及CT横断面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重建后图像可以在不同角度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病变,对细小关节面及椎间盘显示清楚。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病变全部细节,对外科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42例行腰椎MSCT容积扫描并经后处理重组检出的腰椎峡部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MPR、VR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椎弓横轴面CT图像进行对照。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组结合VR成像,能清晰显示42例84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横轴面图像仅检出28例58处峡部裂,漏诊14例,漏诊率33.3%(14/42)。与常规椎弓横轴面CT图像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组在显示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等继发病变征象方面,二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容积扫描和MPR、VR重组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ELLDH)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ELLDH患者7例,采用GE 1.5T MRI扫描仪,行矢状位、横断位扫描,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MRI征象。结果 7例患者分别显示L4/5、L5/S1单节段或多节段突出于椎间孔或椎间孔外,5例合并椎间盘膨出或后外侧型突出。分别有不同程度腰椎骨质增生、脊柱退行性变、椎间隙狭窄、椎体不稳等变化。结论 MRI可较好的显示ELLDH病变椎间盘和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的关系,为ELLDH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Spiral CT is considered the best alternative for MRI in the evaluation of herniated disc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radiological evaluation of spiral CT with MRI in patients suspected of herniated discs. 57 patients with lumbosacral radicular syndrome underwent spiral CT and 1.5 T MRI. Two neuroradiologists independently evaluated 171 intervertebral discs for herniation or "bulge" and 456 nerve roots for root compression, once after CT and once after MRI. We compared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using the kappa statistic and we performed a paired comparison between CT and MRI. For detection of herniated or bulging discs, we observ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CT kappa 0.66 vs MRI kappa 0.71; p = 0.40). For root compression, we obser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at MRI evaluation (CT kappa 0.59 vs MRI kappa 0.78; p = 0.01). In 30 of 171 lumbar discs (18%) and in 54 of 456 nerve roots (12%), the observers disagreed on whether CT results were similar to MRI. In the cases without disagreement, CT differed from MRI in 6 discs (3.5%) and in 3 nerve roots (0.7%). For radiological evaluation of lumbar herniated discs, we found no evidence that spiral CT is inferior to MRI. For evaluating lumbar nerve root compression, spiral CT is less reliable than MRI.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与椎体后缘骨质反应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8例有腰腿疼痛症状及体征并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CT显示共61节腰椎间盘突m,中央型突出21节(34%),旁中央型28节(46%),椎间孔型12节(20%),以腰5/骶1节段突出最常见,约占51%。相成61节椎体表现为,骨质硬化32节(52%)、增生9节(15%)、骨质缺损并骨块20节(33%),均伴椎管狭窄或椎间孔狭窄;合并后纵韧带骨化7例(18%),椎间盘突出轻度25节(41%)、重度36节(59%)。旁中央型突出和重度突出易导致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及椎间孔狭窄(P〈0.05)。结论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程度较重,均伴有骨质变化,软骨结节、后纵韧带钙化、椎间孔狭窄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椎间盘突出髓核溶解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本院36例CT引导下髓核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薄层重组后行轴位、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三维容积再现(VRT)的影像后处理.结果 术前MPR矢状位重组图像清楚地显示了突出地椎间盘类型:铆钉型23例(23/36),水滴型11例(11/36),游离型2例(2/36);轴位CT、MPR、MIP、VRT能清晰显示术后胶原酶在椎间盘及突出物中的分布状态、术中穿刺针的进针角度及深度.结论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能清晰显示术前椎间盘突出形态、术中穿刺针角度、深度及术后胶原酶在椎间盘及突出物中分布情况,不但可提高对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预测手术可行性及评估手术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分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病因和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表现,好发部位及其原因。结果 滑椎下缘相邻间盘均显示有“假性间盘脱出”征,椎间盘及椎小关节退变,椎小关节半脱位,硬膜囊受压。结论 椎间盘及椎小关节退变及韧带的松弛是本病的重要诱因,CT不仅能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还能显示硬膜囊和神经根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矢壮位多平面重建在诊断脊柱常见病变中的应用方案与价值。方法 选取脊柱常见病人60例,经CT轴位平扫后对原始数据进行矢壮位多平面重建(MPR),并与常规轴位图像(2D CT)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病例中共检出椎间盘突出42例,椎体及附件骨折16例,椎体肿瘤2例。结论 矢壮位多平面重建对脊柱常见病变的CT评价可以延伸到直观、立体地观察椎体及附件、椎间盘、脊髓病变的形态学表现,以及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的情况,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脊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脊柱病变进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多层面重组(curve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C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SD)、容积显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切面VRT(slab VRT)对所得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观察各种后处理方法在显示脊柱结构或病变中的效果。结果:MPR在观察椎间盘、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和脊柱曲度方面具有优势,CMPR在观察椎间隙及脊柱侧弯方面具有优势,SSD和VRT在观察椎体骨质增生、脊柱曲度、椎体附件小关节、椎间孔、脊柱侧弯和脊柱整体形态具有优势,切面VRT在观察椎间隙、脊柱曲度、椎体附件小关节和椎间孔方面具有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在脊柱的检查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应该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椎板下棘在MSCT三维重组图像及MRI图像上的形态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为椎板下棘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211例患者进行CT三维图像重组,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7例行MRI扫描,观察椎板下棘的部位、形态及其与硬膜囊和椎间管的关系等。结果:椎板下棘出现于Th2~L5,出现率较高的椎体有Th11、Th12及L1、L5,达78.7%。侧别、性别及相邻节段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长度均值较大的节段男性为Th11、Th12,女性为Th11、Th12、L1和L5,最大均值均位于Th12,分别为(4.64±1.18)mm和(4.94±1.96)mm。胸段及部分上腰段的椎板下棘95%为长条状,相对窄基底,位于黄韧带的外侧缘,尖端指向下方,有275个(89%)椎板下棘压迫硬膜囊,有15个(5%)椎板下棘压迫椎间管。下腰段的椎板下棘87%为较宽基底的锥状,尖端指向前外下方,常常超过黄韧带的范围,有122个(91%)椎板下棘压迫椎间管,有12个(9%)椎板下棘压迫硬膜囊。结论:脊椎64层MSCT矢状面、冠状面三维重组能清楚显示椎板下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的毗邻关系;脊椎MRI扫描则能显示椎板下棘对硬膜囊的压迫情况,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椎板下棘的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的CT诊断依据和对硬膜囊、神经根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前滑脱46例,后滑脱12例)的CT表现、好发部位及其原因。结果:滑椎下缘相邻间盘均显示有相对性前、后膨出,椎小关节均有半脱位,硬膜囊均有受压,另外,在前滑脱中因16例椎间盘向后上方突出,23例椎小关节突明显增生肥大而压迫神经根。结论:CT不仅能诊断腰椎退变性滑脱症,而且还能显示硬膜囊和神经根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